為自己,出清一點記憶存貨…

十年前,我在黃威融先生的「Shopping Young–Miss Right & Mr. Right的戀愛紀實」這本已經絕版的好書裡,讀到一句「要出清存貨,才能告別青春期。」

今天不知怎麼的,這句話莫名其妙從心底浮上來,雖然我早已離青春期很遙遠。

也許是突然覺得,在我繼續往下寫生活之前,我得先出清一些來不及發表的「存貨」,才能向那些時光「告別」。告別並不是要忘記,相反的,是想留下些什麼,讓未來可能會逐漸遺忘的自己,回過頭來,有文字可以讓記憶回溫。

所謂的「存貨」,指的是過去這一年來幾件對我有特別紀念性意義的事,在不歇止的搬遷中雖然寫了一點頭,卻沒結下我想結的尾。有些事件還在繼續中,有些東西已經在當時暫告一段落,事件結束了,當時我想,來不及寫就算了吧,反正我一定會在心裡記得,現在,我卻不這麼認為。

就在幾天前,我與芬蘭先生重回位於芬蘭西部沿海的芬蘭瑞典雙語小鎮Vaasa,去看展,也去訪友。Vaasa這個小鎮對我而言意義非凡,我以為我什麼都不會忘。

snapshot from our car

芬蘭先生大學時在此讀書,原本就曾長居此地,而我呢,扳指算了算,總共居住在這個小鎮五次。五次! 每一次都是不同的長短、不同的原因,離開後又總是莫名其妙的,一次又一次的因緣際會跑回來。(而且每次都會巧遇我十多年前的老闆,然後他就會驚奇的看著說:「妳”又”回來啦?」)弄到我都尷尬了起來(是呀,一直跑回來做什麼?!)

芬蘭先生開著車,我則望著曾經熟悉的街景,上一次我們人在這裡,是四年前。那時我們正決定離開,搬到首都居住。四年後再次重返,眼前真是一片新,小部分的新是市景建設,真正的新是我自己。我看著這些曾經每日經過的街道,曾經不斷路過的建築房舍,發現很多新奇的細節,還有更多我從未注意過的東西。

我知道,這個「新」,反映出的是自己生命的成長與蛻變,哪怕只是看似不長的四年。一開始,我只發現自己看城市、看空間、看生活的角度不同了,然而再往深處去想就發覺,是生命隨著時間而走過的軌跡內化在心裡,才會進而反映在對身邊環境的觀察、思考、與感受裡。

snapshot from our car

四年前的我,經歷著以眷屬身份移居芬蘭的不確定、不安、以及語言學習的不易、對於未來在這個國家的生計前途,感到一片茫然。

四年後的我,雖然仍在「過程」中,至少大多數時足以勝任使用芬蘭文溝通的全職工作(記者、編輯這種需要高度語言能力的不算,我沒那麼厲害),除此之外還多了很多生活新體驗,用心的出了兩本書、參與了許多專欄與自由撰稿的寫作…突然覺得,看似短短的四年,跨在這時間之河的兩頭,竟也可以跳躍出好長的距離。

回到曾數次長住的城市,我像是與從前的自己重逢,卻突然認不出她。

老公駕著車四處閒逛我們都熟悉的風景,我則回憶著這曾經住過五次的城市,和那曾經住過的五個住所(我其實不確定自己有沒有算錯),因為其中一個家,我竟然完全想不起來在哪裡了?!

snapshot from our car

「妳想不起來我們以前住在哪裡嗎?」老公在旁邊不可置信的問。他以為我的記憶力很好。

「我真的想不起來。」我也很訝異,忘得如此徹底。

然後我們開始了一段「尋屋提示之旅」,老公一路開著熟悉的街道,對著我左指右指:「想起來了沒?」

我的失憶症持續,什-麼-也-想-不-起-來。只能指著每一間看起來「可能曾經是我家」的公寓:「是這棟樓嗎?」「還是那棟?」

芬蘭先生瞪大眼睛看看我,不可置信的搖搖頭,因為就連他把車開到我們曾有的「舊家」門前,我居然還是「沒馬上認出來」。他還得繼續解說:「看到那個樓梯沒?我們總是從那裡上樓,左彎,就是我們以前住的地方。」

我看了看,記憶慢慢回流,對,我是住過這裡。怎麼才不過幾年,就全忘光了?

snapshot from our car

我一直以為,生活小事忘掉則已,搬家這等大事,我應該是記得一清二楚的,原來,人真的會遺忘,而且不需要隔太久。(希望不要有讀者在這裡跳出來說:這跟年紀有關,雖然我自己也知道啦,謝謝大家。)

先且不說許多從未來得及寫下的青春時光舊事,光是回想還很「近」的過去這一年,我已經覺得遙遠,我想,我若是再不「出清」幾個曾經很想再多分享些的紀念性事件,不消一年再有人再問我,我不敢保証會不會說:「嗯…我也不太記得了。」

曾有一個高中學長對我說:「你們喜歡寫作的人,把生命活了兩次。」他為什麼會說這話、在什麼時間點上說的,我早就印象模糊,這句話卻一直留在心裡。曾經一轉身就忘記的細節,總可以在過去的文字裡找到,遺忘在過去的自己,也常被刻在文字裡(而且不用隔太久再讀,就足以讓自己發笑:那是誰寫的呀,我不想認:p),然而只要有寫下,記憶就更深刻,寫完之後,還常會對自己有新的發現。

snapshot from our car

今天我悠閒的坐在窗邊放著假,想著過去的這一年。在七月中做起年度回顧可能有點奇怪,但對我而言,此時還真像是個分水嶺。因為這個小假,讓我這一年的搬遷與忙碌有了一個休止,也讓自己在空閒中,莫名其妙的對接下去的方向有了豁然開朗之感。終於!可以沉澱。

我想起去年的夏天,我出了人生第一本書:《設計 讓世界看見芬蘭》,奇怪的是,在想起的當下,我懷疑自己記錯了:那真的是去年夏天嗎?我人生中的第一場簽書會,真的只是半年多前嗎?去京都,只是今年初?而這裡,目前為止只住了半年?每個事件的開始與結束其實都還「不是太久以前」,我卻感覺像是「多年前的往事」。

也許,是我的人生窗外風景,變化的太快了?在不斷迎向下一個驛站的前進中,不遠的事都被拋得很遙遠,明明以為一定會記得的事,也忘得一乾二淨,比方我曾經住過的家…!

因此,在我繼續往下寫之前,我會先在接下去的幾天,出清幾篇過去這一年來不及分享、卻一定要出的「存貨」,貨卸下了,就不用一直在心頭掛記著,還有些話沒說完了。

預告部分存貨如下:

從幕後走到幕前的溫暖簽書會
那個冬日海岸的拍片側記
讓人感動落淚的頒獎典禮
友情客串插電模特兒

和其它餘事……

* 我知道有人等著要看上一篇文章裡呼之欲出的「房屋展」(放心,我會寫)、等「小城市大世界」的朋友也等很久了(這一塊我一開始寫就會沒完沒了)、甚或北歐四季工作經或留學分享的朋友,請稍候,我都記得,現在我的wordpress平台裡寫到一半還未發表的草題有20多篇,沒放上平台只存在自己電腦裡、只下了標題、打算將來要寫、或是還真的已經寫下幾段話的,還有50多篇,加上每天都不斷擁上的新感受與新體驗,我看我是會在這裡,為自己伏案寫到天荒地老了。:)

延伸閱讀:

翻開人生,那名叫「改變」的書
生活,在北極星下
生命中難以捉摸的時間
從芬蘭到台北,只是為了相遇
回到芬蘭,等待天光
小城市也有大世界
今天,我上了芬蘭報紙…
芬蘭獨木舟初體驗
我的雙面人生

* 想收到最新文章通知,歡迎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後記:

1. 本文照片是那天在Vaasa城市的街巷裡開來開去時,從車窗裡捕捉的畫面,有些模糊之處,我仍然想不加修飾的放上,記錄真實。

2. 各位讀者朋友看到這裡也累了,強烈建議下圖之後的那一大串請直接跳過或轉台,免得頭暈~因為那些,只是我寫給自己的月記補遺用(為了防止將來失憶,也檢討為什麼很多重要場景,最後都沒來得及寫,變成存貨…)

snapshot from our car

----------------------------------

@寫給未來自己的過去一年月記補遺,及當月文章連結(2007.7-2008.7)

七月《設計 讓世界看見芬蘭》新書出版,體驗到新手作者的興奮與焦慮,同時面臨著不得不搬遷的大決定,忙著猶豫思量中,我們小菜圃的花,都開了。

八月,與芬蘭先生在芬蘭境內小旅行,回來後好多東西想寫卻不得不擱上,馬上開始準備搬遷,芬蘭先生先搬。

九月,與芬蘭先生過起了兩地分居的日子,我留在首都整理,他前往小鎮工作,突然我(一時對自己在無名小鎮的未來擔心過頭而亂丟了一張履歷表),意外的新工作因此展開,打亂了搬遷可以慢慢來的計劃,幾個月緩衝期不見了,我也馬上收拾隨身行李前往新城市。

十月,還沒有自己的家,先暫住公婆家,網路不太通,每天坐火車到不熟悉的小鎮上班,適應新生活。

十一月,白天上班,晚上校書稿,週末穿梭在小鎮的公寓與公寓之間,尋找新住所,週末也穿梭在相隔三百五十公里的小鎮與首都之間,收拾雜物準備大搬遷

十二月,第二本書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出版,新住所也在一片急忙混亂中找定了,我以為耶誕節來了終於要放大假,臨時卻又決定回台灣,結果家還沒來得及搬,人先上了飛機,飛機落地後三天,一連串的廣播節目宣傳訪談接著開始。忙歸忙,一個月把一年份的中文都說完了,透過廣播還找到了好多失散多年的老同學。

一月《設計 讓世界看見芬蘭》得獎,拍了得獎書的BV,去了京都六天,回來後因為《北歐四季透明筆記》這本書,參加了一直聽說很精彩的圓神出版社尾牙開眼界,為《設計 讓世界看見芬蘭》參加了中時開卷的頒獎典禮,接著辦了《北歐四季透明筆記》的簽書會,再加上幾個廣播訪談,心飽滿滿的還來不及寫下,人又上了飛機,回到芬蘭的新住所

二月,從繁華熱鬧不斷說中文的場景,回到完全不熟悉的、冷清安靜的芬蘭小鎮,落差實在很大,北國的天空也實在很陰暗,一切還在混沌中,坐在家裡,為台灣兒童國際影展寫著文章,與遠在天邊的親朋好友們通著信,用這樣的方式,感覺自己還離台灣很近。

三月,負責的芬蘭新專案開始,學著適應這個不熟悉的城市,建立新的人際網路。

四月,工作持續忙碌,卻也持續認識更多人,聽了很多人的故事,發現文化新風景,和很多很多,將來我會一一寫下的事物。

五月,第一次在工作中發芬蘭新聞稿,第一次接受芬蘭媒體採訪,第一次上了芬蘭報紙。參加了芬蘭自然體驗運動課,體驗到許多來不及寫下的自然神奇。

六月,在芬蘭人去放大假之前,繼續趕工作進度,嘩啦啦的又跑了不少地方。更妙的是,我自己搬來搬去就算了,居然十年不動如山的辦公室也突然要搬家!還去划了生平第一次的獨木舟。

七月,仍在趕進度,出乎預期的辦了一場討論會,現在放假了,終於有一種無事一身輕的愉快。部落格上,則開始了每晚十一點的夕陽攝記

一年過去了,我搬來搬去(這一年內又換了三次住所,實在不是我自己想如此!我一點都不想搬家啊…),飛來飛去,火車坐來坐去,出了兩本書,上了廣播節目,與老友重逢,遇見新朋友,搬到新城市,開始新工作,認識新的人,舊的專欄持續著,新的專欄開始著,外稿繼續寫的很用力,想在自己部落格寫的東西更多,回頭讀也真的留下了當時的心情軌跡,卻永遠追不上生命的速度。

先很快的來卸幾篇貨吧,給自己。然後,我又要往前進了。

9 Replies to “為自己,出清一點記憶存貨…”

  1. 從吳祥輝的””芬蘭驚艷””開始認識芬蘭
    然後
    當然也讀了你的書
    對芬蘭..還有北歐..充滿了嚮往
    期盼有一天真的能有北歐設計之旅

    好喜歡你的這篇文章
    所以出來跟你哈囉一下..
    對於記憶對於時間..總是會有許多感嘆
    也好喜歡那句”「要出清存貨,才能告別青春期。」”
    一語道破許多…

    好喜歡你的文筆
    自然又動人..而且很舒服

    ^________________^

  2. 您好~我是最近一個月才開始看您的文章,因為和芬蘭人相識相戀挑起我更進一步認識這個國家的慾望,不只是芬蘭,我對於整個北歐都感到相當的好奇,總忍不住從延伸閱讀裡一路點下去,所有的國情文化差異都吸引著我,彷彿打開讓我通往這個世界的另一扇窗,很高興有您的文字分享!

  3. *Ring..*
    謝謝你欣賞我的文字與書!我也實在佩服黃威融先生,一句話,讓人十年後想起都還覺得韻味十足。

    瑟熙樂
    可不是嗎…遺忘了的,寫著寫著,又會漸漸想起來了,不僅把生命活兩次,還會把記憶撿回來。

    Charlotte
    也謝謝你的分享。我很高興自己能夠分享這些觀察與體會,也許換了一個人,又會是不同的感受呢,也許,將來你也會有你的思考與故事?先祝福你!

    艾兒
    是啊,就是這樣。

    SadRose
    很有趣的想法,謝謝分享。套句我自己剛寫的新文中所說的話:每個人,都得找到最適合他自己的速度吧,無論是快,是慢。

  4. Dear ..

    閱讀了這一長串的內文,真不知道該說”真忙碌”,”真豐富”還是”真精彩”哩.
    呵呵.
    生活的忙碌不代表豐富精彩.不過透過回憶與沉澱來發現,
    那麼一切也就更為清楚,體驗也就更為深刻了.
    沒有遺珠之憾的庫存記憶~ 期待中!

    需要沉澱與清理庫存記憶的忙碌人 @~@

  5. Dear Grace
    啊妳讀完啦,辛苦了,辛苦了~~ 🙂
    我也發現,這一週「強迫」自己趕快出清存貨的結果,是從記憶中又撈回一些可能將遺忘、或一直都在卻未發現的事物,光是這個過程,就收穫很多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