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夢續集: 夢想實現在「轉彎處」

初夏時曾與大家分享過,這個夏天,我和阿雷多了一個新嗜好: 到菜園裡種菜。

幾個月來,這個種菜的過程不斷地讓我思考夢想這件事。

種菜的源由,是因為我有個田園夢: 希望能擁有自己的一個小屋,和一片花園。每次帶孩子回婆家,看他在婆家花園裡恣意玩上一整天,多麼希望我們自己家也有這樣一片花園,讓他可以天天在土地上打滾玩耍,在自然中長大。

看起來雖不是很驚人的夢想,然而我們礙於現實,到目前還無法實現擁有,因此每當看到能幸運擁有自己一片花園的朋友,多少有些羨慕。

然而就在初夏時,我突然醒悟,人生中很多事,與其羨慕,不如想辦法,換一種方式去實現它。無法擁有自己的花園,那麼去租一片田園,趁夏天時享受田園之樂,也算是用另一種方式實現夢想啊?!

心動不如行動,我馬上去向市政府租了一塊菜園! 芬蘭每個大城小鎮,幾乎都有一些菜園出租,租金不貴,我們租的菜園,這個夏天只要13歐元(500台幣不到),政府會在夏初時先幫忙整地,整好後我們就可以去種菜。

WP_20150602_19_02_27_Pro

跟孩子學習,換個角度看事情

之前也在文章中跟大家提過: 第一次去菜園,我就傻住了!

雖然政府有整過地,但是這塊地正好是黏土土質,一旦下雨遇溼乾燥後,泥土就全部變成又大又硬的「黏土石頭」,我們仍然要自己想辦法重新把「石頭」鏟小才能種菜,就連菜園老將們都對我們搖搖頭說: 「這塊地確實難搞啊!」

那怎麼辦呢?我無助的求救,「不怎麼辦,種子灑下去就對了!」他們開玩笑地說。

從來沒從事過園藝,一開始的我真的就是個慌亂的新手,還得面對超級難整理的土地,理想與現實中的差距確實不小,後來我體會到,老手們說的沒錯,很多事情就是不見得能夠如心所願,面對無法改變的「環境」,我們只能盡可能的去做

僅管我鏟地鏟沒兩下就對這塊地有種絕望的感覺,然而阿雷卻在旁邊跟我說: 「媽媽,這裡太好玩了啦! 我們可不可以每天都來玩?!」,他光是坐在地上玩泥土,拔雜草就很開心了,三不五時還拿起我的耙子跟著一起耙土!

我這才提醒自己: 租菜園的目的,本來就不是非收成不可啊,我想要的,不就是讓他有一片空間,自由自在地玩泥土和大地聯結嗎? 其實,我們已經在實現夢想了呢! 

WP_20150602_18_43_50_Pro

從整難整的地開始,我想我整個夏天,都在自己的菜園中,不斷地咀嚼「夢想與現實的距離」。

一邊在租來的菜園裡種菜,一邊在心裡想著,這跟我想要的「自己有一片花園」有什麼不一樣?

依稀記得年輕時讀過的一本書裡,有這麼一句話: 「沒有人承諾你一片玫瑰花園」。擁有一片花園雖美好,但付出和努力也是必要的,如今面對菜園也是一樣,付出並享受其中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事! 同時,孩子也在這個過程中,跟著我一起更認識大自然,和人生中一些不得不的「限制」。

後來我學老手們,另外買一些花園用土,在要種東西的地方加用這些品質好的土,慢慢地,這塊難種的地,也逐漸被整得有模有樣了起來。自己看了也很有成就感,比較上圖和下圖,天壤之別,真的是我們努力後的成果啊!

我突然發現,這個「天壤之別」的過程,如果我真的一開始就如願地擁有花園,我根本沒有機會體會到,也就沒有機會學習這樣的功課!

WP_20150813_20_57_34_Pro

菜園裡的生命課

從去年起,我就常帶著阿雷去森林裡採野菜,野菜其實也是「雜草的一種」,今夏在菜園中,我們一樣找到很多野菜,讓媽媽我特別有成就感的是,阿雷常常比我先發現!

他會指著剛冒出頭不久的「雜草」說: 「媽媽你看這是蕁麻葉!」而媽媽我,也驚喜地在菜園中找到一直很想要吃吃看的「野生三色菫」,學習辨認它們的葉片,在「除雜草」時「手下留情」。

我們母子都在菜園中,開始「重新認識」各種植物: 原來馬鈴薯的葉子長這樣,原來洋蔥東倒西歪時表示它快要成熟,原來玉米是這樣來的,原來櫛瓜、黃瓜是這種長法,原來…原來… 每一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都在菜園中有了更完整的生命軌跡,從此以後,吃櫛瓜、黃瓜、玉米,感覺再也不會相同,那是一種與土地連結更深的富實。

 

IMG_2735

從照顧菜園中,養成對自然與農人的敬意 

多了一個菜園,自己也像是多了一個小孩。

每天,我都覺得自己像是個「看天色行事」的業餘農人,想出門玩幾天,也得先觀察一下天氣,會不會下雨,需不需要請鄰居幫忙澆水,如果是連續大晴天,甚至可能得放棄出門計畫,好確保我那些需要水份的櫛瓜、蕃茄等作物可以得到灌溉。如果知道暴風雨即將來臨,哪怕在一天忙碌的行程後有多疲累,我還是無論如何會騎車到菜園裡,趁風雨襲來前採收一些花朵作物,或是為較嬌弱的作物蓋上薄布做為屏障。

因為珍惜自己親手種下的每一株植物,我從來沒有如此關心天氣,有了親自力行的體會後,我打從心底感謝農夫,因為我終於知道他們有多辛苦,要為土地投注多少的心力與愛,如果因為天災人禍而喪失辛苦種下的作物,會有多傷心多難過。

原本以為租一塊菜園,是給孩子最好的自然教育,沒想到我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深深地被教育了。

IMG_2519

從種子到收成,就是孩子最好的自然教育課 

這一個多月來,作物們開始到了可以逐一收成的季節,阿雷也開始在我們的菜園裡,採下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小黃瓜、櫛瓜、豆子、馬鈴薯!

他也跟著我一起,天天從菜園裡採無農藥的生菜回家,讓「從產地到餐桌」成為具體的日常生活實踐。

每一種作物的成長,都為我們母子帶來無限驚奇。阿雷總會在菜園裡邊逛邊驚呼: 「哇媽媽你看玉米已經長這麼高,你有比它高嗎?」(當然沒有啊)

「哇櫛瓜好大喔,我可以採它嗎?!」(可以啊!)

「哇媽媽你看,這裡有蕁麻葉!」(阿雷好厲害啊,媽媽都沒發現就被你找到了!)

每天,菜園裡都提供他各式各樣「哇」的驚奇。他常常興奮地對我說: 「媽媽,我們把這裡當作是我們家的花園好不好?」光是這句話就讓我覺得租個菜園真是值得了!! 「當然好,這裡就是我們家的花園啊!」

原來,菜園不是「夢想替代品」,它就是另一個「夢想」

有一回和好朋友聊天,聊到我們共同的夢想: 擁有一片自己的花園讓孩子可以在其中長大。「有花園你就不用去租菜園囉!」好友這麼說。

這個夏天前,我也是這麼想的,如果能有自己的花園多好,如果不是因為不可得,我也不會去租一塊(其實還蠻難整地)的菜園。這件事的最初,完全就是因為「夢想暫時無法實現,所以只好轉個彎」的結果。

然而,我現在的想法不同了! 花園,仍然是我的夢想藍圖,但是租來的菜園,其實已經是另一個「不一樣的夢想實踐」! 它教會我這麼多的生命功課,在我生命的一角,已有了那獨立存在的價值。

我從鄰居農人那裡,學到如何幫櫛瓜授粉,學到如何照顧作物,昨天鄰居農人還跟我說了一些祕技呢,還秀給我看他自己在種薑!

在我的的小黃瓜未成熟之前,另一位鄰居農人採了好幾袋小黃瓜回家時,總不忘分給我五六根!

我甚至在菜園中,跟來自肯亞的鄰居農人學習怎麼修剪蕃茄,同時特別參觀了其它農人美不勝收的菜園,為明年的菜園吸收了許多靈感!

看到鄰人們得以種出兩百公斤的小黃瓜,一兩百顆的小蕃茄,原來這片「荒蕪之地」,可以這麼多的豐收!

原來,這個菜園,已經不再只是「花園夢想的替代品」,而擁有了屬於它自己的豐盛,和美好意義。

IMG_2625

這個體會給我很大的啟發。

夢想實現的方式,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有時候轉個彎所實現的,不見得就比較不好,哪怕夢想不是菜園而是其它,也是一樣的。

夢想中的「育兒環境」不可得嗎? 轉個彎,也許會發現另一種實現的方式?

夢想中的大房子大空間不可得嗎? 轉個彎,小公寓也有它的好處!

夢想中的一切,轉個彎,也許可以發現此時此刻的現實中,有另一種美好之處,甚至可以換一種方式讓夢想更接近。

「沒有人承諾你一片玫瑰花園。」

是的,所以我更珍惜著我的菜園,因為沒有人承諾,所以我學習付出與珍惜,珍惜與鄰居農人因種菜而結下的美好緣份,珍惜上天讓我有機會,體會實現夢想的另一種方式。

我真心希望,能跟更多人分享這樣的體會:

不用過於羨慕別人擁有「自己夢想又遙不可及」的東西,低頭細數自己的擁有,換一種眼光,也許夢想其實早等在「轉彎處」。

 

IMG_2644

更多芬蘭育兒與生活的分享,請參考北歐四季臉書專頁

我的新書: 教養可以這麼自然-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

田園夢的開始-用另一種方式實踐夢想

最近,我覺得自己過起了一種與自然益發親近的生活。每天,進森林採野菜,學習用野菜入食,每週,走進森林觀察植物的變化,好像只要走進自然,身心都能得到無比的愉悅。

於是,我心中又再度浮起那埋藏了很久的夢想: 我想要一片花園。

這個夢想,好像打從我2003年搬到芬蘭時就開始了。當時的我,站在婆家的院子裡,想像著我的未來,一片空白。老公走過我身邊摸摸我的頭說,你慢慢想自己想做什麼好嗎?

我想當園丁。於是,我的明日報新聞台,署名就是「魚園丁」。

不過,這個園丁夢,沒兩下就夢碎,我光是在婆家院子裡幫忙翻翻土,就被十幾條不斷鑽出來的蚯蚓嚇得驚聲尖叫,當下只好承認自己是城市來的土包子,還是比較適合坐辦公室的料!

然而,我仍然常夢想著,有一天可以擁有一片花園,種種我愛的莓果、大黃根、和蔬果花朵。只是礙於一些現實,這十年來,夢想始終暫時只能是「夢想」,然而無法實現的夢想,真的就只能等待嗎?

我決定不再等待。總有些什麼方式,可以讓看似「遙遠」的夢想,用某種方式「實現」吧。

TS Lumia 1020_20140720_19_09_32_Pro

Continue reading “田園夢的開始-用另一種方式實踐夢想”

2015年新許諾: 走進自然,「嘗一口芬蘭」!

新的一年開始了,大家是否有新的計畫、新的夢想、新的期許呢?

每年,到了新舊年的交接時刻,總是讓人充滿希望、又百感交集。年尾總是讓人有點吃驚,怎麼一年又這麼咻得飛過去了?! 然而迎接新年的同時,卻又讓人充滿盼望與期待。

在每一個舊年轉新年的時刻,我們總在心中許下願望,好像當午夜十二點的鐘聲一響,跨年煙火一放,所有的過去都可以放下,我們又是一個嶄新的自己,又可以重新開始。

然而新的一年,真的就只是舊衣脫下、換上新衣、彼此祝福、恭賀新年而已嗎?

我想起童話中的灰姑娘,在午夜十二點的鐘聲響時,她迎接的不是「新的一年」或「新的一天」,而是變身回原來的自己,那個「真正的自己」。

看似少了華衣少了王子,突然之間回到樸素的自己多少讓人有些失落,然而,一切本來就得從「變回真正的自己」開始啊! 哪怕童話有美好的結局,若是沒有那個「回到自己」的時刻,童話應該也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

年紀越長就越覺得,童話裡頭,其實有很多可以思索的人生道理。

新的一年,所有的心願與夢想,應該都引領自己,更接近真實的自己一步,至少我是這麼想的。

IMG_7273

我回顧著自己的2014年,在心中問自己,經過了這一年,除了又嘗試了些新事物、翻譯了一本書、寫了很多篇親子文章、跟孩子一起在自然生活中成長、看起來生活過得很豐富之餘,是否也真正對自己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是否更能接受自己、愛自己?

是否能在新的2015年,放下所有的藉口和疑慮,勇敢地嘗試任何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往前耕耘,努力學習,努力分享,並相信天地終將領我不斷走向更切合我生命初始的目的與道路? (見後註)

TS Lumia 1020_20150101_14_36_00_Pro

回顧的結果,答案是肯定的。(所以2014年沒有白過,笑)

2014之於我而言,最大的收穫,就是比以前更深刻的了解自己,而且離自己想走的道路更靠近了一步。這條道路,對於此時此刻的我而言,就是自然。

是自然裡的野花野草、自然裡的智慧、自然裡的藥方、自然的飲食、自然的療癒,自然的生活。

至少,在2014年,因緣際會的,我們一家人都與自然建立比以往更深厚的聯結。

以前,我們只知道春天可以喝樹水、夏天可以採莓果。

現在,我們開始在春天走進野地,學習擷取不同的野草,回來做成沙拉、湯、煎餅、麵包。

我們也在夏末走進森林,擷取野花,做成果醬、果汁、和花露水。

在秋天走進森林,不怕迷路地,學著辨認採拾不同的野菇,並學著使用它們入食、入湯、入茶,在採菇中體會人生的道理。

就連冬日,以往所以為的萬物冬眠之時,自然裡原來仍可尋獲許多珍寶。

很巧的是,在我享受自然野花野草帶給我的撫慰同時,我也在這一年有幸體驗到芳香療法,感受到植物,竟能帶給人這麼多的療癒與支持。

然後我想起了自己。

那個小時候,曾經在作文簿上寫以後要做「生物學家」或「太空人」的自己;

那個高中聯考前,想著大學要填「園藝系」,結果突然發現原來我喜歡的「第四類組」其實是「工科」時失笑的自己;

想起那個大一時,看到一群植物系的老師與學生圍著一棵樹研究時,心中滿是羨慕的自己; 也想起跟朋友穿過園藝系的小花圃時,忍不住停步的自己。

原來早在我享受芬蘭自然中那些野花野草野莓之前,植物其實一直隱約等在那裡,等待我有一天,再重新看見它。

TS Lumia 1020_20140828_20_43_35_Pro

其實,自然、養生、與療癒,一直是我最有興趣的領域之一,如今也因緣際會地開始與植物有更多的連結,也許昭示了自己該在這個領域多多嘗試學習的意義。因此,我一直想要用一個專門的頁面或平台好好分享,不只是分享美麗的自然照片,還有更多。

比方,為什麼芬蘭人要在某個季節、吃某一種自然食材? 它有什麼營養或功效,甚至在身體不舒服時,可能帶來什麼舒緩的作用?

為什麼芬蘭人總在某個時節擷取某種藥草? 除了好吃又有療效外,文化上的意義又是什麼?

另外,以前曾在自己的書上寫過,芬蘭是健康食品的矽谷,很多食品好吃又好喝、還有益健康,自己天天吃天天喝,我也很想要有個平台,好好分享這些有意思的產品,可以帶給人們什麼樣的營養,又如何可以自然的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同時也提供給喜歡的朋友購買品嘗的機會。

還有,以前我總覺得,要在芬蘭吃到「蔬食」很困難,畢竟北國天候寒冷市場又小,市面上的「蔬菜」實在很少,然而我卻也逐漸發現,上天都會給不同地區的人不同的飲食寶藏,關鍵在於有沒有去發現了解。我想分享自己邊實驗邊了解食材與營養的結果。

飲食與大自然,在芬蘭是如此深刻相連,相似樸素的芬蘭飲食,其實越探索,越有趣,也讓我一直想分享更多。

僅管分享「芬蘭健康產品、自然藥草、飲食文化」的想望已存在多年,我也一直想「有系統地集結這些資訊與產品」,只是這樣的想望,總在不斷向前滾動的日常生活軌道、和很多很多「看似暫時更重要、更需要馬上完成的事項」中淹沒或被暫擱一邊。

新的一年,我決定不再給自己任何拖延的藉口,決定放下所有不是真的那麼重要的人事物,認真的許自己一個自然之年。認真的記錄、摸索、學習、分享,在芬蘭自然中的每一個體驗,和植物的每一個相遇,讓自己全身心都更能體會自然的韻律,並將這條「自然之路」,也化做我人生計畫與事業的一部分。

TS Lumia 1020_20140719_22_45_56_Pro

(圖說: 採野玫瑰花瓣做成的果醬)

從興趣出發,帶著熱情往前走,會走到哪裡我也不知道,只知道,總要有個開始吧! 所以,我開了一個新的專頁,就叫做「Pure Finland – 嘗一口芬蘭」

專頁初步成立了,也許接下來走著走著又會自然有所調整也說不定,總之,就先勇敢嘗試再說,至少我知道,我想在自然中生活,想更深入地使用自然裡的植物、藥草、與果實,想介紹真心喜愛的芬蘭食品並推廣它們,同時分享再分享,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可以因此一起過更健康自然的生活。這是我對自己的許諾。

TS Lumia 1020_20140615_20_41_55_Pro

(圖說: 採葉泡茶)

Pure,在芬蘭文裡,是「咬一口」的意思。「Pure Finland」,也同時是我2007年出版的第一本書:「設計,讓世界看見芬蘭」的英文書名。

當時我在自序中寫著: 「僅管一本小書無法盡訴芬蘭設計的所有精彩故事,仍希望它能讓大家嘗一口設計芬蘭,感受一份創意啟思、分享一份我的感動,take a bite of Finland,希望你也能其中,咀嚼出屬於自己的意義。」

Take a bite of Finland,七年的我這麼說,現在的我,仍是這麼想的。

只不過,七年前的我,邀請大家品嘗的是芬蘭的設計,七年後的2015年,我想邀請大家在喜愛設計品之餘,也一起走進自然,走進那一切發生的源頭,重新發現她、看見她、了解她、分享她,有機會的話,也一起來「品嘗」她。

嘗一口自然,其實設計與生活的道理,都在裡頭。我一直相信,自然裡所擁有的,不只是設計的靈感,也有深刻的生命智慧。有最好的食材,也有最天然的維他命和藥方。

492e22b3-3e1a-416e-be13-7eab1683fd24_jpeg(1)

(圖說: 採野地蕁麻葉做成的煎餅)

北歐四季專頁,就跟以往一樣,我會繼續分享生活即景、社會文化觀察、育兒啟思、和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

「Pure Finland – 嘗一口芬蘭」,則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以「產品」為軸,介紹分享在生活中與我們相遇的芬蘭健康產品或飲食產品,有些產品會提供大家購買品嘗的機會,同時也介紹芬蘭各種莓果食材的健康功效、蔬食食譜、芬蘭的傳統療法與自然智慧。希望藉由這個專頁的成立,一方面督促自己,持續學習分享關於自然與飲食的一切,另一方面也希望讓喜歡芬蘭的朋友,更認識北國芬蘭的營養食材,甚至有機會品嘗到它們、感受到它們帶來的美好。

如果你願意,歡迎在2015年,跟我一起走進自然,加入「Pure Finland – 嘗一口芬蘭」! (記得勾選get notification,才會收到最新通知喲。)

如果對芬蘭的自然、飲食、健康食品的部分有什麼疑問或想了解的部分,也歡迎在「Pure Finland – 嘗一口芬蘭」專頁留言。

也祝每一位北歐四季的朋友,在新的一年裡,都有更透明澄淨的心,更看得清楚自己,更能實現心中的夢想。我相信,越多人能夠真心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並將夢想化為生活,這個世界就會越美好,希望我們都能在走向夢想的同時,也走近自己。

在此祝福自己,也祝福大家!

TS Lumia 1020_20140615_18_22_02_Pro

(圖說: 採野地蒲公英葉做成的生菜沙拉)

後註:

在2014年的最後一天,我正好也看見這麼一句有智慧的話:

「整合內在、外在的自己,給予自己新的可能性、新的出發性,讓新的一年更切合你生命初始的路途與目的。」(來自Julia Chen老師的臉書)

這句話,跟我心中對於新的一年的期許,完全共鳴著,謹此為記。

赫爾辛基耶誕點燈,點起一份希望

十一月二十三號周日下午,赫爾辛基市中心,滿街都是孩子與推車,因為在這個下午,將有城市一年一度的盛事: 「亞歷山大街的耶誕點燈」。燈一點起,就昭告了耶誕季節的到來。孩子們也引頸期盼,希望能在這一天,親眼看見耶誕老人。

IMG_5016

Continue reading “赫爾辛基耶誕點燈,點起一份希望”

等待耶誕,先學習面對黑暗 -幼兒園的光之節

每年十一月起,芬蘭就進入了所謂的黑暗季。天氣陰沉溼冷,多雲少見日光,冬雪又還未降臨。於是芬蘭人常說,一年之中最難熬的就是十一月,僅管耶誕季還未正式開始,人們總是不約而同的在桌上與窗前都點起燭光,等待耶誕,也等待光明。

華德福的幼兒園,此時有一個重要的慶典,我稱它為「光之節」,正式名稱是「燈籠慶典」(芬蘭文:Lyhtyjuhla),同時也是聖馬爾定節 (S. Martin’s Day)。聖馬爾定是四世紀時的軍人,據說曾割下自己的衣袍,與快凍壞的乞丐分享。他有生之年,是兄弟分享之情的理想典範。節慶的主要意義,除了點亮每個人心中的光亮之外,還有幫助與分享。

IMG_4981

Continue reading “等待耶誕,先學習面對黑暗 -幼兒園的光之節”

森林教育,可以這麼簡單!

上周六,帶孩子去參加芬蘭過敏協會在我們城市的「地方協會」所舉辦的「森林活動日」,地點就在城市六個森林步道的其中一個。這個森林步道離我們家還不遠,三公里多而已,我們就騎車前往。

一個小時的活動,讓人既開心、又有收穫! 最大的收穫是讓我體會到,帶孩子認識森林,真的不難,有時候,只要換個角度、慢下腳步,跟孩子一起用手去碰觸,用耳朵去聽,用身體去感覺,森林與自然,就會一點一滴地走入生活中。

TS Lumia 1020_20141011_10_10_14_Pro

Continue reading “森林教育,可以這麼簡單!”

毒菇? 非毒菇? 第一次採菇樂

九月一日,入秋的第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參加了一場城市舉辦的免費森林採菇導覽行! 回來後,我就在自己的北歐四季臉書專頁上,貼了一張照片,讓大家猜猜,毒菇在哪裡?

很大比例的朋友,都猜小孩手上拿的那只菇,也就是左下角的菇,是毒菇。真的是嗎? 想知道答案的朋友,請繼續往下看。

mushroom fb

Continue reading “毒菇? 非毒菇? 第一次採菇樂”

【自然手記】那天,我聽見魯冰花的聲音

離我們的住所大約六公里處,有一個大湖,每年夏天,我們一定沿著湖騎一周,二十幾公里,因為繞湖一周,本身就是件好玩又有趣的事。

那天,我與老公又騎車繞湖一周,半路上,他突然停下來說: 「你聽!」

我側耳傾聽,車聲、蟲鳴鳥叫聲、風聲… 到底要聽什麼?

「魯冰花的聲音啊!」他說,「魯冰花的豆莢,此時正在慢慢打開,讓種子蹦出來。」

我再聽,隱約果然聽到一點類似「豆莢打開」的聲音,卻又不太清楚。

「馬路對面有一片魯冰花,你要不要直接走近一點聽?」他說。

我走過去,站在魯冰花的面前,眼睛閉上,這才清晰地聽見,「劈啪劈啪」的聲音,果真傳入耳中,像是自然中的爆米花!

TS Lumia 1020_20140726_13_26_51_Pro

(上圖: 花已謝、結了莢的魯冰花)

Continue reading “【自然手記】那天,我聽見魯冰花的聲音”

走在芬蘭森林步道裡,我開始學到…

四月初的午後時分,我們一家,來到赫爾辛基市,Viikki區附近的森林步道裡。

這個森林步道,是個城市內的自然保護區,步道不長,估計最多也只有兩公里左右,而且一整條步道都可以推嬰兒車行走,十分方便。從我們家開車過來,只要半小時,因此每隔幾個月,我們總會來看看這裡的風景,同一條步道,春夏秋冬,景致都不同。

此時,僅管芬蘭這裡已經持續了兩週以上的好天氣,天天陽光普照,冬雪卻仍未融,步道上有些滑,來到這裡才發現冷風陣陣,步道上全是積雪,我說,我們好像從來沒有在這個時間點來過呢? 老公的反應則是: 「這不是正好嗎? 換個風景。」

僅管只是一句回答,卻也讓我感覺到,芬蘭人,確實對自然的春夏秋冬更迭,有更貼近生命的接納度,也許因為這從小到大,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冬有冬的風景,不那麼方便行走跑跳也是另一種體會。

DSC04078

相對的,我這個台灣人,雖說在芬蘭住了十年以上,也已懂得欣賞冬的沉靜與內斂,但遇上「不太方便」的景況,偶爾還是會有些退縮呢。

而小孩呢,則完全沒有任何成見,看到滿地都是雪,走著感覺有點滑,他只是嚷著: 「好好玩,好好玩喔!」看到木橋被雪蓋住大半部,只露出邊緣的木條,他則嚷著, 「火車軌道,阿雷跑火車軌道,跑好快好快!」是啊,木橋的邊緣是有點像火車軌道呢。

要孩子快樂,真的很簡單,不用買玩具,也不用絞盡腦汁想什麼活動,把他帶出來散散步,走走路,地上的小石頭,冰雪堆,木條,全是最好的玩具,在大自然裡走走,他就開心了。

DSC04056

第一次在冬雪未褪之際造訪這裡,這才發現,一座人行過橋上,有一半舖成滑雪道,所以在附近越野滑雪的民眾,還可以直接滑雪過橋呢,真方便啊! 冬末春初,不少人都出來運動,有滑雪的、有跑步的,人的活動,就是這麼自然地,與地景合而為一。

DSC04054

走著走著,看到不遠處前方的樹上,掛著好幾個小鳥的餵食器,「我從來沒在這裡看過餵食器耶,你看過嗎?」我問老公,「沒有,這是第一次。」我想,樹上會有餵食器,大概是因為冬天怕鳥兒們在冰雪中找不到食物,所以才特別準備,而我們也是第一次在此時來走這個步道,難怪對我而言,像是個新發現!

DSC04059

我們一走近,一群正在覓食的小鳥撲的一聲全部飛到旁邊去,老公提醒著我和小孩: 「走快一點,不要停留在這裡,這樣才不會打擾小鳥們吃東西! 你們靠這麼近,牠們不敢飛過來!」

他這麼一說,正在拍照的我,才趕緊拉著正在好奇看小鳥的兒子,趕快往前走。

心裡忍不住想,這又給我們上了一課。

好奇地看鳥、拍鳥,並沒有錯,然而,在土生土長的芬蘭人心中,至少我家這位先生的心中,顯然將「鳥的需求」,放在「人的好奇心」之前。看鳥可以,但最好是遠遠地看,以不打擾牠們的方式看,這,是對大自然的一種基本尊重,而我越來越覺得,這樣的基本尊重,似乎很踏實地落實在芬蘭人從小到大的教育方式與生活之中。

在森林間的小徑上走著,中間三不五時會有叉路,像這一個叉路,可以通到兩百公尺外,一個適合賞鳥的地方。我們來過這個小徑很多次,卻一直沒走過這條叉路,因為之前都推著推車來,這條叉路印象中不是最適合推車走,於是我們說好了,等雪融之後,一定要再來走叉一下,看看不同的風景。雖然這次還是沒走叉路,但叉路在雪中的風景,真的很特別,我也忍不住捕捉下這樣的鏡頭,人生中的叉路,看起來總是特別吸引人啊:

DSC04062

我們爬到一個觀景台上去,除了我們一家三口之外,還有一個芬蘭爸爸,帶著他的兩個小兒子,來這裡觀景,只聽旁邊那位芬蘭爸爸,不厭其煩地,指著不同方位,告訴他的兒子們,那裡是綿羊島,可以看到羊,這邊有一個小屋,可以去賞鳥… 不同的方位,有著不同的地標與自然景致,這位爸爸,想必也很愛大自然,才會帶著孩子來到這裡,細細訴說自然中的故事。

圖中右方那個像遮蔽篷一樣的建築,就是個賞鳥之地,據說,可以近距離的賞鳥,又不會打擾到鳥的棲息,換句話說,那遮蔽篷的目的,是「遮人」用的,人看得到鳥,鳥卻不會注意到人的存在,與大自然合為一體,在不干擾的前提下,欣賞了解,這也算在自然中,最直接的環境教育吧。

DSC04071

步道的兩旁,則常常有圖示,告訴人們各種自然中的知識,教人認識步道邊的動植物,或是自然生態的歷史。

比方,步道經過一條河,這條河裡的水,從前曾是工廠的廢水,僅管早已不再排放到此地,但仍然沒想到水質環境卻仍適合一些魚群生長…

DSC04071

或是顯示,步道邊的樹木群,叫什麼名稱,到了秋天,會有什麼變化與特徵…也教人分辨相似卻不同的樹木:

DSC04074

DSC04072

步道入口/出口處的告示

DSC04080

好玩的是,我們居然還看到一個奶嘴被吊在樹上,大概是有推娃娃推車來的父母,不小心掉在路上,被路人撿起來,就掛在這裡,等著他們回來「認領」吧…

DSC04085

之前,曾跟老公一起,走過好幾次這條自然保護區的小徑,當時只知道,在自然保護區裡,需盡力維持生態原貌,不受人為干擾,因此即使有樹倒下,也不會做任何「處理」,因此常可見到,樹倒得亂七八糟,卻還是「維持原狀」,不會有人來清理它,就讓它在自然中,自然的生滅。

IMG_3612

回家之後,我進一步查詢了,關於自然保護區的資料,這回,又有更多的了解:

所謂的自然保護區,指的是可大可小的特定區域,裡頭有特定的樹種、花種、或是生物種類,或是有特別多的某種植物或動物(比方花種或鳥種的多樣性,生態需要被維持),或是有瀕臨絕種的生態需要被保護。簡而言之,就是在各地,保存自然生態的多樣性與完整性,並規畫出親民的步道,讓人們可以親近自然,同時也擬定特別的規定,教人們在此區域行走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事項如下:
– 必須走在有標示的道路上
– 不可以爬到鳥巢上,也不可以在水鳥繁衍期,接近鳥巢25公尺內
– 不可採集植物
– 必須盡可能地從適當遠的距離觀察動物,以免打擾牠們
– 使用過的垃圾自己帶走
– 牽好自己的狗,並體諒其它的行人、尊重自然生態。
– 只能在有標示的地方紮營。

IMG_3595
自然保護區步道入口的垃圾桶

IMG_3594
腳踏車停放處

這才了解,為什麼剛才在看鳥的時候,老公會叫我們快快走過,原來這也是芬蘭對自然保護區的明示規定,而這樣的行為規範,他又是怎麼學到的呢? 「不記得了」,他說,「大概是小學時的遠足、團體森林散步時學的吧。」

我想想,也開始記起,剛到芬蘭的那一年,2003年底,曾在芬蘭小學實習,當時也發現他們的自然課本,有好多當地動植物的介紹,生動活潑有趣,我想,如何認識身邊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如何去觀察體驗並尊重牠們/它們,看來真的是芬蘭孩子們,從小就從學校、家長、環境中學到的呢。

而剛才觀察水鳥的那個遮蔽處,在去年秋天時造訪,拍下的照片,又呈現出另一種風景,同樣的是,遮蔽處隱而不見,且在自然中融合地恰到好處,不仔細看,還不見得會馬上發現:

IMG_3627

查詢之後,我還發現,光是赫爾辛基這個方圓不過213平方公里、比台北市面積還小的城市,就有50個自然保護區! 而我目前居住的J城,也有2個,全芬蘭,我想這樣的保護區不知道有多少。

保護區裡的生態,並不都是「珍貴或稀有物種」喔,有些是景觀,有些是常見的物種,但需要保留它的完整性與多樣性,我忍不住想,以台灣的自然生態與物種的多樣性來說,如果以和芬蘭類似的標準與思惟,來設立所謂的「自然保護區」,那,大概不知道會比現在多出多少呢?? 應該不會僅限於特定的山林與幾個國家公園,一定還有更多吧?! 這一部分,我不太了解,還請了解的朋友指教一下了。

只是看到光是赫爾辛基一個小小的城市,就可以有50個保護區,我真是嚇了一大跳,而這些自然保護區,不少附近都有住宅區,感覺上自然保護區和住宅區,是可以平衡共存的,這似乎也與我從小成長時的經驗值,有很大的落差。

以前總覺得,所謂的「自然保護區」,大概都是人煙稀少的高山上,如今看到這裡,光是一個城市,就有這麼多自然保護區,忍不住讓我思考,是不是因為芬蘭這裡森林比人多,所以自然保護區也多呢? 還是他們根本上,對自然保護、生態保護的思惟方式不同,所以自然保護區的定義和行動,也有所不同呢?

一趟森林步道的晚冬初春之行,讓我學到對自然的進一步尊重,同時,也在心裡種下一些疑問,等待慢慢去思考了解,也請對這方面有認識的朋友,多多指教喔!

IMG_3603

自然保護區步道的不遠處,就有許多住宅區。

生活札記: 庚寅年正月初九起

正月初九,天公生。

依照民間習俗,這一天該去拜拜,大多數的台灣朋友,也都於這一天,正式開工。

今年的正月初九,有如新年開動一般,而這一天,我也過得非常平靜愉快。

一整天,都在「寂靜中的幸福 (Pure Stillness)」這片CD的樂音中度過。音樂的力量,真的很神奇,可以完全改變人的情緒頻率。

IMG_8255

Continue reading “生活札記: 庚寅年正月初九起”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