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三年前,情人節前夕的舊文了。
今天爬上當年的新聞台,自己重讀一次,還忍不住笑出來,心裡都是暖意,特刊於頁首,跟大家分享,明天就會再收回舊文櫃裡。。
重溫窩心回憶的同時,正好看到當初幾篇寫老公學中文的趣事,不重看早就都忘了呢!乾脆另開一實驗性質新分類:「老外學中文」,算是為這特別的生活趣味,作個紀錄~
Life, design, creativities from Finland
這裡,輕鬆記錄家裡這位先生的學中文趣事
這是三年前,情人節前夕的舊文了。
今天爬上當年的新聞台,自己重讀一次,還忍不住笑出來,心裡都是暖意,特刊於頁首,跟大家分享,明天就會再收回舊文櫃裡。。
重溫窩心回憶的同時,正好看到當初幾篇寫老公學中文的趣事,不重看早就都忘了呢!乾脆另開一實驗性質新分類:「老外學中文」,算是為這特別的生活趣味,作個紀錄~
老公的中文小名,其中一個字是「格」。
平常在家裡,我會隨心情用不同的小名稱呼他:
「xx格」「yy格」「aa格」「bb格」「c格z」「z格c」。。。前後左右的abcdxyz隨我高興天天換,只要裡頭有這個「格」就知道我在叫他。
有一天他卻突然說:
「老婆妳整天”格格”我。」
啊?「格格」你?
我大笑出來,沒錯,我是整天「格格」他,這會他把名詞的格當動詞用,我「格格」他,形容地還真貼切,這算不算是中文詞性轉換的技巧之一呢?我確信他的中文功力沒這麼高,只不過亂用用得很好笑而已。
話說回來,我「格格」他,怎麼聽起來好像我是母雞似的~~~~
中文裡有不少疊字,對我來說感覺既是加強語氣,也有對稱的效果。
某日他說:「洗完桑拿後,感覺乾乾淨淨、香香噴噴的。」
香香噴噴??我的耳朵又自然豎起來。
我告訴他,應該說「香噴噴」,不是「香香噴噴」。
他也挺合作,沒再追問我為什麼,還好,因為我一時也答不出來。
後來我自己再想一想,把幾個類似的詞句列出來比較:
乾乾淨淨的同類詞:高高興興、快快樂樂、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清清淡淡
香噴噴的同類詞:亮晶晶、暖烘烘、甜滋滋、笑咪咪、靜悄悄
比較一下上面兩種詞類的用法,好像也發現了一點小結論:
「乾乾淨淨」這一組,不用疊字也沒有問題,疊起來感覺更有加強的效果。
「香噴噴」這一組,後兩字不疊起來還不行,而且疊起來的兩個字有點「形容」前面那個字的味道。
這樣的解釋或許過份簡化,而且沒學過中文「文法」的我,只是照著自己的感覺亂解釋,真要挑毛病還不少:比方不是所有的詞都可以疊起來,好像沒聽過有人說:悲悲傷傷、痛痛苦苦、難難過過。為什麼?我不知道。
此外,有時候「香噴噴」這一組的後面疊字可以拿到前面來用:晶晶亮、咪咪笑,但又不是全部,如果說:滋滋甜、烘烘暖、悄悄靜,感覺就怪怪的了,為什麼?我也不知道。
希望在我找到答案前,老公不要亂問問題。
知道的人也歡迎提供解答,我畢竟不是中文專業的,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和解讀記錄下來罷了。
中文真有趣,不是嗎?
某天上床睡覺前,老公說了一串毫無邏輯的話:
「今天我拿公司卡–回-來公司,忘記帶–過-去家裡,現在找不到,明天我要-過-來-公司拿。」
什麼?我惺忪著眼爬起來,「你說什麼?」
「公司卡沒有–拿-回去–,家裡沒-帶-過來,明天要回-來帶。」
我的睡意全消,老實說,快進入夢鄉的時候聽到這樣的中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雖然也真的很好笑。
「老公你可不可以用英文講一次?」
原來他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他忘了把公司磁卡拿回家,明天要記得去拿回來。
不是很複雜的中文,會講成這樣,應該是他分不清「去」「來」的緣故。
光是「去」與「來」已經讓人頭暈,更別提再加上「過」與「回」、「拿」與「帶」:拿過去,拿回去,帶過去,帶回去,拿過來,拿回來,帶過來,帶回來。
看起來都差不多吧,好像只要「去」和「來」說對了,基本的意思就沒錯,可是細微地去感覺一下,雖然經常可以互相套用,耳朵聽起來的感覺卻不完全一樣,偶爾的確是有一些小差異存在的。
我們平常說話的時候,不經思考,也能自然用對,對外國人來說,恐怕就不只是「去」「來」弄清楚就可以解決的了。光是「去」「來」說對,只是基本的語意對了,但是「過」與「回」、「拿」與「帶」用得恰不恰當,決定了這句話聽起來順不順耳。
這只是一個簡化的例子,再加上更多變化,是不是會更加困擾呢:帶開,拿走,帶離,拿開,帶走。。。。。
中文,可能真的沒有我們想像中容易。。。
語助詞,應該是中文裡最讓外國人難解的一部分,「吧」「呀」「啊」「呢」「嗎」「哇」「啦」「哪」「喲」「囉」「唷」「哩」外加一堆隨時新創的語助詞,好像除了從狀況中學以外,沒什麼更好的辦法。
老公目前為止還沒有混淆各種語助詞的困擾,因為基本上他只會用一種:「吧」,其它都不會,要混淆也混不起來。雖然不太會用,他還很喜歡用,於是就常常用錯:
「老婆,妳幫我倒一杯茶吧--。」大家覺得這個句子如何?我現在把它寫下來,好像感覺不到很明顯的錯誤,但是當他說的時候,聽來卻是百分之一百的奇怪,因 為那個吧,是標準的「一聲吧」,絕對不是輕聲,加上他學會台灣人說話拉長尾音的習慣,那個長長的「吧--」加在這裡,怎麼聽怎麼不對。
我不小心抓傷皮膚,他摸摸我的臉說:
「老婆,妳要小心皮膚吧--」
那個吧一出口,原本的浪漫溫柔氣氛馬上轉為爆笑,請想像一個很大聲、很長、很平的「吧---」
當我在桌前記錄他的「吧」,老公過來看,發現自己又成為故事「主角」,臉上又好氣又好笑,我趕快說:
「我是在乎你才寫你的喲。」
「好吧,那妳繼續去寫吧。」
這回「吧」倒是用對地方了,我想是碰巧碰對的吧~~~
2004.4.11
開這個單元,只是想三不五時地把老公平常說中文的習慣和錯誤記錄下來。
或許也是,在這裡學別人語言的同時,也想偶爾回顧,思考一下自己母語的特性,畢竟那是我真正一出生就擁有的寶藏。
說母語的時候,自然不會去思考所謂的文法或使用習慣,然而,從老公學說中文的錯誤中,我好像看到了自己母語的另一面,一個我自己怎麼也看不到、想不到的一面。
他學我的語言,喜歡舉一反三,卻也常常舉錯,又錯得很有邏輯,讓我忍不住哈哈大笑,把這些錯誤或奇想記錄下來,既是樂趣,也讓我對中文的了解更深一層,我想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吧。
200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