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編織遇上部落格: 記一場芬蘭部落客聚會

兩週前,我去參加了一場有趣的聚會,聚會的芬蘭文名稱是taskuneuloosi(連結為芬蘭文),tasku在芬蘭文的意思是「口袋」,意指「隨時可帶著一起走」,neuloosi指的是處於非常享受的編織狀態,意思就是邀請熱愛、享受編織的人帶著自已進行中的編織作品,面對面的交流、互相認識、支持,同時,也在聚會中學習社群媒體相關的知識。

它的原始點子來自2010年芬蘭推特社群常辦的taskulounas活動(意思是口袋午餐),就是推特使用者邀請推特朋友們一起吃午餐,每次可以指定一個特定話題來討論。2013年起,我猜想因為發起人寶琳娜自己除了是社群達人外,也是編織高手,所以「口袋編織」聚會順勢而生,總共舉辦過四次,這回是第五次。

過去這一年來,我開始投入編織的世界,學習之餘,也三天兩頭往小城市的編織咖啡館「飛翔的手套」(Neulekahvila Lentävä Lapanen)跑。編織咖啡館裡可以學編織(我常常是編到一半不會編或是編錯跑去求救)、或是聚會交流、喝咖啡吃點心,這裡幾乎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場域,於是這回對於這個「編織+部落客」的聚會,我很期待。

WP_20150110_11_33_03_Pro

在場大約有二十位喜愛編織的人,大部分的人有自己的部落格,然而也有些人完全沒有。其實,有沒有都沒關係。聚會就在人人手上既是毛線又是鉤針的場景下,輕鬆的開始。

這次聚會由「口袋編織」的發起人寶琳娜(Pauliina Mäkelä -Kinda Oy)和瑪莉亞(Marja Nousiainen – Viestintä Oy Tulevaisuus)共同引導。兩位都是芬蘭社群媒體領域的女性創業家,一開始她們先請大家自我介紹。

大家一個接著一個,聊起自己的編織歷程:為什麼會寫部落格,有什麼樣的心得、什麼樣的疑惑,寶琳娜和瑪莉亞一邊引導討論、一邊記錄、並寫下部落格相關的討論議題。

比方其中一位編織部落客,開始寫部落格的原因,是想記錄自已一年下來到底會織多少雙毛襪,寫著寫著,部落格「毛襪的一年」(Villasukkavuosi)就在這一天同時過了一歲生日!

下圖那位年輕的攝影師小姐,當天正好自己的攝影公司也在隔壁開幕,除了受邀來為編織咖啡館拍照記錄外,也順帶對大家分享在芬蘭拍照的相關法規規定: 比方,在大街上的公共場合,基本上可以隨意拍照人相(當然有禮貌一點的還是問一下最好),但是在密閉的場所,例如這個活動場合,就需要詢問是否所有可能被拍到的人都同意被拍攝。

WP_20150110_12_31_45_Pro

這樣的聚會,對我而言很新鮮。

回想一下,我好像很少有機會參加部落客聚會,雖然從2004-2005左右就開始寫部落格,但人在北歐,台灣辦什麼聚會通常都參加不到,倒是因為部落格的存在而交了很多朋友、也開啟了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包括寫稿、出書、甚至其它的工作機會。最重要的,是很多當下的過程和心情,都一一記錄在部落格中。

唯一記得的「部落客聚會」,是2007年因為入選華文部落格大獎,正好回台就去共襄盛舉,雖然沒得獎,卻在現場和大學弦樂團的學妹相認,這又是個因為部落客聚會而牽起的緣份!

聚會總是如此,一群人因著共同的喜好而聚在一起,總會發現共同點,有些原本網路上就認識,進而見面很讓人欣喜,有的原本互不相識,因著這樣的聚會而聚在一起就成為朋友。

這次,也是如此。

WP_20150110_12_34_19_Pro

透過聚會,不斷認識有趣的人

引領編織部落客聚會的寶琳娜,我在五六年前就在芬蘭社群媒體的講座場合認識她,辦專案時還邀請她來演講過,這回再次異地重聚。而瑪莉亞是本地城市市民運動的領導者,兩三個月前為Shopping Design寫稿時還曾跟她連絡過,這會也終於「面對面相識」。

還有一位熱中於在部落格上報導地方文化事務的報社記者米娜,之前只在部落格上看過她的小相片,不知道她是誰,當天現場一見才覺得好面熟,這才想起兩個月前幼兒園的家長會談,曾邀一位「孩子已經畢業的家長」回幼兒園分享,原來就是她啊!!

自我介紹一輪後,也發現身邊正好坐著一位本地的手工藝老師和織品設計師,目前她進行中的設計專案,正好跟我的興趣相符! 我很有興趣了解,當場又跟她聊得很開心,也說好會繼續追蹤她的設計專案進度,有機會還可以報導一下!

這樣的體驗讓我很開心,以往,部落格為我聯結的是台灣的人事物,或散居世界各地的台灣朋友。如今開始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從部落格和編織出發,聯結到自已目前居住區域的人事物,並因此不斷認識有趣的人,這樣的聯結像是個小漣漪,並且正不斷擴大中。

當天,甚至還有遠從芬蘭中部南下參加編織部落客聚會的朋友,光是搭車單程就要三個多小時,然而她說: 「當編織遇上部落客,這樣的聚會再遠我都要來!」

WP_20150110_13_18_57_Pro

鼓勵大家,勇敢寫部落格、互相串連

還有一點很新鮮的是,以往我「想像中」的部落客聚會,都是已經寫了一段時間的人共同來聚會。這次聚會中,其實有少數人並沒有部落格,只是喜歡編織,因著「編織」這個主題來參加聚會。也有一部分的人,雖然寫過部落格,卻不是很熱中,而且充滿疑問,或是有疑慮和不同的想法,於是,我們也在聚會中交換心得。

聚會的最後,寶琳娜和瑪莉亞請大家回家為這場聚會,寫一篇文章做為記錄,並且互相聯絡留言,對於從未寫過部落格、或是有部落格、卻不知道該寫什麼的人而言,算是個很好的開始。

其中,瑪莉亞正好也致力於推動鼓勵更多女性創業家使用社群媒體。她說,任何一個領域的創業家,都可以試著舉辦這樣的聚會,邀請同樣領域的部落客一同討論參加,這就是擴展專業網絡或人際網絡的一個好方式,以我在現場的觀察看來,的確如此啊! 小城市的編織咖啡館,在舉辦這場聚會之後,就得以聯結更多編織主題的部落客,說不定還能找到客座寫手呢!

WP_20150110_13_25_28_Pro

關於部落格的各種思考主題

在二十個參加者都介紹完一圈(順便也把自己寫部落格的心得拿來討論一番後),居然已經過了兩個小時! 然而大家樂在其中,完全沒注意到時間的流逝。

瑪莉亞幫忙把大家對部落格的思考與討論主題寫在牆面紙上,包括:

如何開始寫部落格?
部落格上要寫什麼?
如何拍好照片、圖片的力量?
時間分配的問題,如何抽出時間寫部落格
部落格的行銷
部落格文章的長度
我可以藉由部落格帶給他人什麼價值?
如何結束一個部落格
如何重新開啟一個擱置已久的部落格
如何在其它社群媒體的平台上分享部落格的內容
如何吸引讀者留言?
讀者是誰? 是為自己記錄生活,還是為特定讀者而寫?

寶琳娜則當場用Google Doc作筆記,把大家的簡介和討論的議題記錄起來並即時分享,也方便我們大家後續參考。

WP_20150110_13_26_20_Pro

短短一小時內,要討論這麼多主題,幾乎都只能點到為止,不過,這只是一個開始,最重要的,是讓愛編織的大家,無論有沒有部落格,都能自在分享的開始。

聚會結束時,我的心滿滿的,非常的豐收開心,並不是因為我從中學到很多部落格的知識,而是在場的人,有的寫了很久的部落格,有的才剛開始,這樣的差異,正好讓我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同一件事。

有些我早已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對於一些部落客或是正想開始接觸部落格的人來說,可能充滿各種考量與焦慮,聽聽不同人運用部落格的經驗,也讓我更能跳出自己的經驗範圍來想事情。

更重要的是,因為這份「相聚」,讓我多認識好幾位「可能談得來」、「可能志同道合」的芬蘭人,或是「很有趣、讓我想持續關注她部落格上寫什麼」的人。覺得透過交流聚會,自己在冷冷的冬日又被充滿了電,全身心都暖暖的,而且又與自己的城市,與芬蘭生活,有了更深一層的聯結,人的聯結。

這,總是聚會讓人最開心的事吧!

WP_20150110_13_12_51_Pro
*中場休息時間,正好繼續編織圍巾。

WP_20150110_13_18_31_Pro

WP_20150110_12_28_11_Pro
*別開生面的「手持棒針部落客聚會」

 

下課花路米,訪芬蘭小鎮工藝與 「最好的圖書館員」

最近這兩週,公視兒童青少年節目「下課花路米」,正在播芬蘭特輯,上禮拜播了四集,這禮拜還有四集。其中第六集、與第七集的部分內容,他們特別跑到我目前居住的小城市,來採訪地方工藝中心,以及之前大家一直在詢問的「最好的圖書館員」

節目的內容,我就不在此詳細多說了,該讓大家自己看公視節目才對。:)

IMG_5868

而這兩個點,之前都曾在部落格上與大家分享過,一是不久前才刊登的這篇
回到那個用手的年代 – 芬蘭工藝的故事

另一篇則是前年初,剛搬來這個小鎮時寫的文章:
遇見「最好的圖書館員」

這次參與協助製作單位拍攝的經驗,蠻有趣的,也讓我覺得,人們能在網路時代更方便地互相合作,跨越時空傳遞資訊、「全方位」的用多媒體呈現一些主題,實在很有意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看看部落格上曾寫過的文章與背景資料,暖暖身,然後再看公視節目,以錄影的方式呈現當時的互動; 或是反過來,先看了公視節目的介紹,再摸索到部落格來欣賞相關照片與觀察,台灣與芬蘭之間相隔萬里,網路卻總是可以一瞬間就完全跨越。

上週節目還未播出時,我已經先透過自己的微網誌: 推特噗浪臉書粉絲專頁,通知有興趣的朋友,現在也在部落格上,和大家分享這個節目消息。

附上這兩集的播出時間表:

(六) 圖書館奇遇記 本週二 1/26 6pm 首播 1/29 1/30 8:30am 重播 (下頭是節目片段預告)

(七) 融合自然玩藝術 本週三 1/27 6pm 首播 1/30 8am 重播 (下頭是節目片段預告)

更多節目時間表,可以點選這裡: 下課花路米的祕密基地

這裡的照片,都是當天跟著節目團隊、拜訪翻譯時,順手拍下的。

「最好的圖書館員」Salo先生很可愛,他平常就有每週去上一堂中文課,拍攝的當天還特別準備了「兩隻老虎」的中文歌詞,想說需要的時候他可以秀一曲,雖然最後這一段並沒有被拍入鏡頭,不過他認真準備中文,以饗遠方來客的用心,真的讓人覺得很溫暖。

一年多前寫下那篇「最好的圖書館員」時,我也只是在記錄自己的心情,並分享小鎮的人情故事,沒想到最後會正好有台灣的公視節目來芬蘭製作特輯,並有心專程前來這個小鎮拍攝、將小鎮的工藝中心與圖書館都攝入鏡頭分享給台灣朋友,而小鎮「最好的圖書館員」Kauko Salo先生,哪怕已經退休,卻也因此「又」上報一次,芬蘭地方報紙也幽默的報導,說這小鎮人民心中的「最好的圖書館員」,這會因緣際會地成了「台灣電視節目中的”明星”」,而公視這集節目的DVD,之後Salo先生也會交給芬蘭小鎮的圖書館,讓民眾自由借閱,從芬蘭到台灣,又從台灣到芬蘭,世界還真奇妙。

記憶猶新的是,當主持人訪談圖書館員Salo先生時,他說的一些話語,讓當時幫忙翻譯的我,聽了都覺得動容,感受到一個人,無論在什麼職位上,都可以盡心盡力,用心為身邊的人服務付出,也正因此,生命才會更加圓滿吧。

IMG_5869

剛才把這一天隨著公視製作團隊們拍下的一些手工藝中心照片也一併放上我的Flickr分享,這個手工藝中心,就在我家旁邊,我三不五時都會去走一走,有時候,只是想感受一份手作的溫暖,看平凡的材料在用心的手下,變化出美麗佈置的神奇。
IMG_5854

IMG_5856

IMG_5840

IMG_5863

IMG_5862

IMG_5859

IMG_5834

點這裡可以看更多照片,就先祝大家收看節目愉快了! 看完也歡迎回來報告心得啊,呵。

相關文章:

回到那個用手的年代 – 芬蘭工藝的故事

遇見「最好的圖書館員」

秋日問候、與新文章系列的預告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

九月以來,一如我所預料中的忙碌,馬不停蹄的旅程,和做不完的(好幾份)工作,總是抱著要「多多寫部落格文章」的希望,卻總是沒辦法達成,我都忍不住要開始懷疑,自己一直想要多多寫部落格文章的想法,是不是變成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了」,呵。

每次這麼說,總會有朋友告訴我: 寫部落格不用有壓力呀,其實,寫部落格我是沒壓力的,只是「記錄下生活中的一切並即時分享」,一直是我從八年前開始網上寫作以來,理想中希望自己能做到的事,因此,只要部落格空一週以上,我就會開始覺得,啊,該寫了該寫了,其實這倒不是壓力,而是一種沒有達成自己「期許」的小小焦慮,呵,沒辦法,這大概是喜歡創作,創作時間又永遠不夠的人,一定會有的感受吧。

下午,馬上就要出發去瑞典出差幾天,眼看部落格將要連續空白兩週(我好不容易抬起頭來長大一點的部落格小樹,又要開始垂下去…),就在啟程之前,先寫一篇短文問候大家,報告近況,也預告新的系列文章。

先要跟最近寫信給我的朋友們說聲抱歉,信我都收到了,還來不及一一回覆,總是這樣,越想好好回的信,就越是抽不出時間來。等我從瑞典回來,會盡快回覆給大家。

Continue reading “秋日問候、與新文章系列的預告”

【北歐四季播客】002 – 人生的聯結,與預期外的實現

在睽違了一個半月之後,昨天晚上,我終於把北歐四季podcast(播客)第二集做好了,這一次,分享的是北歐四季四月生活近況,並從筆直大道與蜿蜒小徑之間的人生脈絡這篇文章出發,連結到接下來的攝影展,做更多的延伸分享。

IMG_5892 
 
Continue reading “【北歐四季播客】002 – 人生的聯結,與預期外的實現”

北歐四季的網路新實驗: 玩播客(podcast)

上一篇文章中,跟大家說會在週末時玩個新東西,結果那個新東西,其實就是「我第一次用聲音,透過網路問候大家」,也就是我的播客初嘗試。北歐四季的噗浪友(plurk)和推特友(twitter),應該都已經在歐洲時間的星期五晚間,和亞洲時間的白色情人節星期六早晨,收到北歐四季的「聲音問候」了。

就這裡,就寫一篇短文,既為自己的第一次嘗試做個紀念,也分享這個消息,給北歐四季的部落格讀者朋友們。

CRW_8310small

Continue reading “北歐四季的網路新實驗: 玩播客(podcast)”

【瑣碎】你噗浪、推特、更新Facebook嗎?

這幾年網路上的社群服務越來越多,很多服務都不知不覺的,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說別的,光是以最近常玩的噗浪(Plurk)來說,知道它並開始使用它,只不過是去年六月的事情而已。不出半年,現在我每天打開網頁的第一件事,先是開Gmail信箱,接著就是噗浪(Plurk),再接著是Facebook,更新自己的狀態,或是看看朋友們的狀態,然後,我才會開始這一天的計畫和行程。

也許是因為,這些網路茶水間,還真是得到各種有趣消息和新知的好去處。

Continue reading “【瑣碎】你噗浪、推特、更新Facebook嗎?”

我的二月二日,與部落格日記共筆記錄(歡迎繼續加入!)

很謝謝大家,一起踴躍寫日記,回應二月二日,來赴一個全民寫日記的邀約! 已經留言附上日記連結的朋友,目前共有十八位(2/4:二十四位)(2/7:三十位)(2/14:三十二位),其實我發現還有不少其它朋友也寫了日記,但是還沒留言留下聯結,有空的話,別忘了也舉個手通知一聲哦。:)

讀著大家的日記,像是在網路上旅行,體驗了一圈不同的心情: 有小朋友們可愛的繪畫日記,趣味的旅遊日記,動人的春耕日記,用心感受日日之新的心情日記,有對電線桿上的鳥兒重新發現,也有點滴記錄生活與感受的日記…寫日記的朋友,從芬蘭、瑞典、英國、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各有各的風格,而日記,看似瑣碎容易,其實一點也不簡單哩。(我也很好奇,自己小時候怎麼有本事寫出一本又一本的日記… 🙂

還沒寫的朋友們,如果二月二日有什麼你想記錄下來、或是分享出去的事物或感受,也歡迎繼續加入哦! 不用二月二日當天寫沒關係,只要你能為那一天做下記錄就好了。

現在我也來「交作業」,大家的日記連結,我都收在下面了。: )

@~~~~~~~~~~~~~~~~~~~~~~~~~~~

二月二日這天,我特別帶著相機出門。

這一天我睡晚了,八點十五分才出門。

跟往常一樣,我喜歡沿著河邊的小徑走,大部分的時候,小徑裡只有我一個人,和一大片鳥叫聲。

IMG_6349

Continue reading “我的二月二日,與部落格日記共筆記錄(歡迎繼續加入!)”

看芬蘭人,在春天的節日裡自娛愚人

你心目中的芬蘭人,是什麼樣子?

是誠實正直、重視教育、關心環境、打造過幾個「第一」的進步民族?
還是一板一眼、沉默無趣、酗酒量與自殺率都不低的憂鬱民族?
是熱愛科技、創造出手機大廠Nokia與開放平台Linux的創新民族?
還是飲食生活簡單純樸,三不五時像是回到大自然未開發狀態的原始民族?

我曾經寫過,芬蘭人有著極端對比的性格,端看從什麼角度看,用什麼標準,甚至是在什麼季節、在什麼樣的角色下,擁有了你的芬蘭經驗。哪怕我早已居住芬蘭多年,也仍舊會不斷對「芬蘭人」有些新發現:也許是發現城鄉人民截然不同的性格,也許是感受到不同情境下的芬蘭人行為,人,原就不可能以一概之,而以往我總覺得,冬日拘謹與夏日解放的芬蘭人判若兩人,現在我覺得,「春天」的芬蘭人還更妙!尤其是四月一日愚人節,與五月一日勞動節兩個春天節日,更放大了芬蘭人平日較隱而不見的性格:平常看似正經的媒體最會「愚人」,冬日拘謹的老太太也會戴上「妖怪」面具嚇人。

IMG_1637

上圖:六月森巴節慶裡的芬蘭人

Continue reading “看芬蘭人,在春天的節日裡自娛愚人”

芬蘭獨木舟初體驗

今天,生平第一次,我划了獨木舟(Kayak),就在自家附近的小河邊。不僅是划獨木舟本身很新鮮,過程中也讓我感受到,另一種頗為芬蘭的思考方式與生活觀。

IMG_1703

首先,很多概念跟我原先「想像」的不太一樣。

Continue reading “芬蘭獨木舟初體驗”

艾兒的部落格問卷,與我的部落客隨想

前一陣子,收到部落客艾兒的來信,艾兒正在做一份部落格的論文研究,需要請大家幫忙填寫一份問卷。

問卷網址,在這裡:

http://www.my3q.com/home2/205/belle0322/24970.phtml

艾兒的問卷強調研究的,是部落客的人格特質與類型,和部落格績效的關係。

這個角度,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我相信正是部落客的人格特質,讓每一個部落格都獨一無二,然而要衡量部落客的人格特質與類型,想必不是易事,我馬上開始思考,作者的人格特質,呈現在哪裡呢?在文章的風格?題材?互動?外觀?自我行銷的方式?或是其它細節?

我想,每個部落格都是不斷更新改變的有機產物,因著個人生命的經驗、生活的焦點、思想的轉變,而有所不同,也許「人」本身不一定有大變化,但是文字卻可能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風格」。

而我自己,從電子報寫到新聞台,再寫到部落格,寫了六、七年後,也累積了幾次與「格友」「文友」「台友」相見歡的記錄。我常在思考,文字本身,到底透露了多少寫作人的特質。

在我的經驗中,與我相約見面的朋友們,幾乎都「人如其文」,文字呈現的也許不是他們的全部,卻都真實的投射出他們的思想骨架,見了面之後,現實又繼續補足了文字的想像。

也有的時候,方向是反過來的:我先認識了一個人,然後才看見他的文字。這個人也許是好友,也許是熟人,也許只是曾有緣相見,卻不熟悉的過客。

好友的人與文,通常沒什麼太大差別,或著該說,我不太會去感受到差別的存在,因為我不需要看部落格就知道他是誰,於是對於文字上不一定都「說足」之處,我也不會注意到。

不太熟識的人,則最常帶給我驚奇,有些人見面時給我的感覺是A,在部落格上給我的感覺則是B,那到底他是A還是B呢,可能都是吧,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面向的綜合體,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時期,都會有著不同的風貌。

僅管這些經驗與思考,跟艾兒針對社群互動性的問卷調查方向不怎麼相關,然而寫作者的人格特質這件事是如此有趣,在決定幫忙填寫問卷之餘,我也好奇的期待著,這個研究會誕生出什麼樣的結果。「北歐四季透明筆記」這個部落格,也是艾兒研究的對象之一,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前往填寫問卷,據說最後有抽獎,也有抽到旅遊好禮的機會哦。

以下是艾兒自己對這份問卷的解說:

艾兒所研究的部落格績效,是以Gene等人在2006創立的「部落格觀察」為本,對照國外的Technorati與Blog Influence的標準。

這也是國內第一篇研究部落客人格特質與部落格影響力的論文。部落格是一種個人定位,定位對了才會成功。

論文最大的創新性是從人格特質出發,建議部落客書寫的文章類型。

本研究破天荒邀請36位資深部落客共同接力集氣參與研究。

同時,本論文也是國內第一篇使用最難統計方法HLM(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線性階層模式)的行銷研究,

透過36位部落客與900位網友兩者之間的行為比對,因而更具參考價值。

此論文將投稿國外的學術期刊期待透過您的參與讓台灣部落格發光發熱。

立即填寫網友問卷,為部落格研究盡一份心力

http://www.my3q.com/home2/205/belle0322/24970.phtml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