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直大道與蜿蜒小徑之間的人生脈絡

推到 Twitter!
推到 Plurk!

前兩天,我到芬蘭南邊一個城市開會。會議結束後,我從旅館出發,沿著湖岸走,打算前往市中心晃盪,找個地方晚餐。然而我走著走著,卻被路邊的風景吸引,沒一會兒就走叉了開去。

半個小時以後,我沒去成市中心,倒是坐在旅館附近的文化中心裡,明淨可人的咖啡館一角,享用一個人的晚餐。

因為在我前往市中心的路上,突然發現後方有一棟建築外觀獨特,於是決定往原本行進的「反方向」走,只為了想就近看一下;

回頭走回市中心的路上,又不小心發現自己正好經過這個一直想拜訪的文化中心,於是決定再拐個彎,進去感受它的氛團;

最後,因為肚子餓了,看到角落的咖啡館安靜美好,決定乾脆就地用餐,市中心也不用去了,意外的拐彎與反方向的行走,讓我有了更悠靜舒服的晚餐時光。

IMG_5694

我坐在那裡,等待晚餐上桌,感受偶然的叉路帶來的風景,突然發現,其實在人生的路上,我常常就是像這樣,離開原本的「筆直大道」,拐進未知的蜿蜒小徑,只是因為好奇。因為我在乎旅途的過程,更甚於目的地的結果。

旅行,果然有如人生,哪怕只是會議之餘的一小段徒步行走,竟也反映出自己的人生選擇姿態。

IMG_5751

當然,在人生的未知小徑裡,等待著的不全是今天這種美好的驚喜,很多時候,也埋伏著不可知的危險。

有些地方荊棘遍佈,有些地方乍看根本無路, 途中跌倒了口渴了受傷了無處歇息了,該放棄還是該撐下去,沒有標準答案。

有時候,再多撐一下就海闊天空; 有時候承認自己走錯,「回頭是岸」可能更好; 有時候,看似錯誤的旅程,卻也可能另外走出另一條新路。

到底哪一條路好,其實無法比較,而且人生到處是叉路,中途隨時可能轉彎,到頭來對自己選擇的路途滿意與否,大概都取決於當下的景況好壞,與自己解讀的角度。

不過我想,也不是每個人都像我這樣,喜歡到處東闖西闖吧?!

是不是很多人,會傾向選擇一個比較清楚筆直的道路,盡可能的做好規畫,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想往什麼方向去…?

獨自坐在餐廳的安靜角落,看著外頭的陽光,我啜一口水,想著關於人生路途的課題。

IMG_5693

好像大部分的時候都聽說,越是能早早立定人生的志向,越能心無旁騖的集中焦點往自己想要的方向邁進。而身邊的一些同學朋友,有些人確實也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清楚自己想要的路途,僅管變數與轉彎多少都有,但整體來說似乎目標明確,也比較有個準頭。

而我呢,好像一直是另外一種類型(所以才會獨自在北國度過許多寒暑?)。

雖然我也是在年輕時就清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創造內容,然而該過什麼樣的人生,會往什麼樣的地方前進,坦白說我一點計畫也無,總是想到了什麼就去試,想往哪去就動身前往,加上天生對生活的接受彈性特別大,人生的自然搬遷也莫名的特別多,於是東做一點西做一些,看上去一直沒走在什麼康莊大道上,卻也總在路邊小徑中創造了一些自己的風景。

也許我自己知道,無法預期明日,於是就只是盡可能的將此時此刻、當下的生活,為自己,過到最好。

IMG_5690

最近我更發現,這在小徑中東跑西逛,在籃中所累積拾取的果實,看似五花八門,其實隱隱都有著某種關聯性。看似完全不同的工作經歷,那每一個選擇的瞬間,無論是主動爭取還是被動接受,裡頭都藏著自己的某些想望,不同的工作領域竟也可以從各自的平面上,連啊連的連起來,連成我獨有的立體人生。

一如蘋果的賈伯斯曾在這場對史丹佛畢業生的著名演講中提到的,人生的關聯性,有時只有在你回頭看時才會看到,而現在,我彷彿也為自己看到了。

而且,看到的不止一樣,是好多樣,以某種方式聯結在一起,有些心裡早就有數,有些是過程中才逐漸明白,有時候則是,夢想,用另一種預想不到的方式實現。

猶記自己中學時,每當美術老師講歷史,我就興味盎然; 到了大學,我以為自己畢業後會去法國學藝術史,後來這個夢想在路上轉彎了,卻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 我真的去了巴黎,只不過是去短期工作; 也真的接觸了點藝術史,只不過是在芬蘭,而這樣的因緣,更不知不覺的,繼續累積成就了我的第一本書:《設計 讓世界看見芬蘭》。在旁人看來,這本書是在介紹芬蘭設計,然而對我而言,那其實是自己總愛探究創意與設計背後的文化社會,並從中思考反芻的自然反映,與結果。

IMG_5721

還有,打從獨自「浪跡」北歐以來,我持續透過網路發表文字,從2000年的電子報、到2003年的新聞台、再到2004年開始的部落格至今,僅管早就愛上這種透過網路無時空距離分享的方式,當時卻還沒發現,自己有興趣的不止如此。

此時的我正想要繼續實驗,文字圖片之餘的其它可能性; 觀察了解社群媒體的使用,會為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什麼改變,又反映出什麼樣的社會文化; 我想要親身不斷參與,在那我所相信的樂觀未來裡,不斷打開無限可能的新世界。

此時再回頭看,軌跡在多年前就已經等在那裡。

在丹麥讀碩士的時候,僅管主修與「網路科技」無關,仍然會盡可能在所有的報告與論文中,將網際網路的效應帶入所學,探討網路如何為歐洲文化組織所用,又如何為芬蘭indie音樂公司所用; 移居來芬蘭後,哪怕學芬蘭文與找工作已經夠忙的了,還會忍不住自動自發的研究觀察起芬蘭部落格的發展,還曾經在2005年時就此寫過一篇散文(英文),純粹只是興趣。原來,對於喜歡創造內容的我來說,從開始使用網際網路的那一刻起,這個世界就完全不同了,我其實一直夢想著,將自己最愛的內容創作結合網路媒體實驗,觀察理解網路為工作為生活帶來的改變,親身參與嘗試網路的多元可能,於是學術也好創作也好觀察書寫也好,我似乎都不自覺的,不斷朝著這個方向靠近

這樣的人生脈絡例子,我好像還可以為自己,繼續拉出來…

回頭看,那一條一條說明自己是誰的人生脈絡,一直都在人生小徑與小徑之中交錯縱橫,並在偶然回顧的記憶微光中清晰浮現。

IMG_5746

也許,大道和小徑,只是比較級,我曾經在小徑裡鑽累了的時候,摸上大道去,然後在大道上走煩了的時候,再次溜到小徑來,真實的人生不是二選一,無論你在選擇的那一刻決定如何走,都會有不一樣的徬惶疑惑與變化未知,卻也讓我們可以從中創造自己的獨特豐富。

你呢? 你很早就清楚自己喜歡什麼嗎? 你喜歡立定目標,走著清楚的筆直大道,還是喜歡多方探索,鑽入無人帶路的未知小徑呢? 回頭看,你也從你的人生中,看到一些脈絡了嗎?

IMG_5749

*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可收到最新文章通知。

閱讀更多北歐四季人生系列的文章:

我的雙面人生

生命中難以捉摸的時間

生活,在北極星下

翻開人生,那名叫「改變」的書

天才的啟示

牆裡牆外的夢想

看的方法

人生風景的隨想系列

*本文圖片皆為北歐四季所攝,攝於芬蘭南方城市-哈梅林那(Hämeenlinna)

本文在北歐四季Plurk的討論:

歐迎加入北歐四季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更多生活思考
北歐四季 on Facebook
Twitter It! Plurk this! Share to Facebook!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Comments

可能還需要多一點時間吧,大學畢業再出社會工作後可能才能看得到
現在還是太早了…哈

「深度的文字內容」結合「獨特角度的圖片」就創造了這樣具有個人色彩的網誌文章。這是傳統媒體極度欠缺的部份,也要感謝當初懷著分享熱情的部落客前輩,發揮絕佳的個人創意,才得以造就部落格的豐富色彩。

沒錯沒錯, 北歐四季的文句非常貼切呢, 我也是羨慕過早早立定人生的志向的朋友們, 後來想想, 其實只不過是[結果論]或[過程論]的差別而已, 就誠如北歐四季所言,人生選擇姿態不同罷了, 只是比較級罷了,

現在的我並不害怕, 非常開心的準備迎向未知的迷宮, (說實在的, 內心的劣根性很期待”埋伏著不可知的危險”的出現!) 期待編織出我獨有的立體人生。

***最喜歡本篇文章中的[ 看夢想,用另一種預想不到的方式實現。]***

嗯,好文

翠珊姐姐看過「海鷗食堂」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sEwy2Zl3zI
很有趣唷~

我對『繞遠路』的人生很有感受,
一直到30歲,回頭看人生,才看到一絲絲不相關卻暗中相連的脈絡,
即便是現在,我還是彎彎曲曲的走在人生的小徑上,
雖然常常覺得辛苦,
但走過後再回首,
只覺得慶幸,慶幸自已沒有逃避的走過~

JU
呵,您還很年輕啊。;)

Tony
這是說我嗎? 不太確定,不過還是謝謝。

ShiueFen
也謝謝你的欣賞和分享

twhsi
謝謝

Ling
看過啦,是部好片。

momolico
🙂 對呀,人還是要順著自己的心意去走,雖然會辛苦也很難逃開吧…cheers!

不過我想,也不是每個人都像我這樣,喜歡到處東闖西闖吧?!
=================================================

在這點上我與格主很相似,先前的勞動節假期,我找不到遊伴,索性自己一個人去旅行,哈哈!

佛教提倡活在當下,在這點的修行上在我身上是初有成效。有時事情發生得很意外,幸好沒有費腦筋費時間亂猜一番……

很治愈的圖文,繼續關注,嗯嗯!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