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居,好不好?

這幾年來,北歐開始成了人人有興趣的夢想國度。有人熱愛北歐設計,有人佩服北歐教育,有人學習北歐競爭力,有人羨慕北歐清廉的政府,有人則嚮往自然平衡的生活,北歐雖然不見得什麼都好,然而與南島台灣的強烈對比,的確提供了一面不同的鏡子,更容易反射自己。


常有遠在台灣的朋友說,好想搬來北歐,也有長居北歐天天面對異鄉生活挑戰的人說,北歐沒什麼好,還是不如台灣好。

其實,北歐好不好,就跟全天下所有的問題一樣,沒有標準答案,端看個人想要追求的是什麼,重視的是什麼,是只要借鏡,還是要搬來長住,是身在局外,還是身處其中,答案絕對不是二分法,個人特質與個性所造成的不同,更是天差地別。以居住來說,我始終覺得,客觀環境上的條件,只要不是戰亂飢荒危險不得溫飽,大多時候並不足以決定,在任何地方是否能居住愉快。

偶爾,也會思索著,居住芬蘭的這些年來,在對社會環境的了解與日俱深之餘,是否也對自己的生活與想法有什麼影響。前一陣子,正好讀到芬蘭最著名的女性作家Minna Canth的生平與作品,驚訝的發現,與她的時代相隔百年的我,竟然從她的作品演變中,體會到與自己的北歐思緒完全相呼應的答案。

浪漫、現實、自己

Minna Canth在十九世紀中後的作品,一開始也與當年許多作家一樣,用愛國的情懷,看著這個正在發掘自己民族精神的國度。當時帝俄已從瑞典手中贏得芬蘭,為了讓芬蘭脫離原「母國」的影響,對於發展中的芬蘭語言與文化,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給予更多空間發展,於是文學家們風起雲湧地,發崛著自己民族的美麗靈魂,用最浪漫的心與一篇篇文學詩歌,為人民建立信心。

逐漸地,時代轉變了,現實主義(Realism)盛行,Minna Canth也有了不同的體會,人們開始摘下玫瑰色的國族主義眼鏡,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國家社會中的不平等與醜惡:女性完全沒有地位、男性酗酒者眾、貧富懸殊越來越大,於是Minna Canth的筆,強烈地反思批評著這一切,她尤其善於用戲劇,直接了當地將現實中的殘酷與醜惡,呈現於眾人面前,有一齣甚至只得上演一場,第二場就因被批評過烈而被迫取消,誠實又不美好的現實,的確太震驚人心。

到了晚期,她的作品又起了變化,時代背景的現實真貌仍然影響了角色之間的衝突,然而真正有決定性意義的,反而是每一個劇中人物的心理層面,能不能得到紓解與出路,決定在個人的念頭。

她的寫作歷程一路走來,或許可用「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形容。我相信一個真誠的寫作者或是創作者,都會跟她一樣,不斷地被自己的時代、與身邊的環境影響著,同時,隨著個人的人生體會,不斷地對同一個場景,有著不同的答案。

讀著她的同時,心裡有一份說不出的感動,彷彿感覺到這百年多前的女作家,正坐在我身邊,用文字著作,與我分享她的人生體會,我的腦海裡漫著的是她的時代,心底一片清明地照見的,是自己。

我的北歐居體悟

很多年前第一次,以學生的身份踏上北國土地時,迎接我的,只有美好的經驗。當時的我,也是用浪漫的情懷,在看這片與台灣截然不同的國度。因為不同,所以吸引我,因為新鮮事太多,所以每一件都永難忘懷,身邊也很幸運的出現很多好朋友,當時的北歐,對我來說真是美好如烏托邦的地方。

歲月不斷流去,再一次以移民&眷屬的身份踏上北歐,新鮮美好的經驗仍然很多,然而,不再是「過客」的角度,學生時代的經驗值無法參考,現實層面的挑戰必須面對,那是語言、是工作、是如何融入這個社會、也可以是最難回答的一關:自己是誰。一切從零開始的辛苦與挫折,不足為外人道,我的北歐從天堂下降到人間的真實中,深入細處體會,並在其中思索著自己的位置與出路。

時間繼續向前走,自己也從摸索疑惑中,一步步地找出自己想走的路,開始真正享受此時此刻的生活,身邊的環境與此刻的人生並非完美無缺,然而卻真心體會到,當環境不斷影響塑造人的的同時,真正決定性的差異,唯乎一心。全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和最完美的時刻,從來就不會為人帶來最快樂的生活,僅管人常總是,一山望著一山高。

此時讀Minna Canth的生平,就會發現僅管時代在變,人並沒有那麼不同,不論居不居北歐,生活不都是如此,很多事初看很美,再看就與現實碰撞,最終的出路與磨合,仍回到自己身上。

所以,北歐居好不好?我自己喜歡,卻也不是適合每個人,北歐值得參考照鏡子的地方的確很多,然而若不是照出自己真實的樣子,再直接的答案也不會有任何用處。倘若說北歐能為台灣帶來些什麼,我想,那不是在台灣再造一個北歐,而是從對比中,更清楚的看見自己,看見自己值得驕傲的,也看見自己還要學習的,從鏡子中看見自己的特質,先看清楚了,才會找得屬於自己的解答。不論是北歐居遊、借鏡北歐、還是人生想望,最終,都相去不遠吧。

相片:春夏秋冬,人生四季。

相簿:四季

延伸閱讀:向北歐設計學什麼

* 想收到最新文章通知的新朋友,歡迎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53 Replies to “北歐居,好不好?”

  1. 一直以來對於北歐有著莫名的喜愛。在雜誌裡看到你的文章,也發現了你的部落格,我想這就是一種緣分吧!(自以為是,呵呵)很喜歡你的內容,每次看完你的部落格,總是有一股充實感,謝謝妳的分享!

  2. Hi 北歐四季,

    這篇文章讓我也想起了錢鍾書的「圍城說」:人生如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離出來。

    我倒是認為,無論在哪個年紀、以怎樣的身分投入一個陌生但夢想中的環境,除了逐夢的勇氣外,還需要清晰的目標--但同時也能認清,無論我們做任何決定,都是很難選擇一條毫無失誤的路(因為智慧、能力的不足,人際的交錯或是環境變動等)。不過,我一直都很堅持忠於自己的價值主張,也就是在抉擇的當下,只做自己心安理得的決定。當然這並易事,但是隨著自信心的漸趨健全,這種判斷也就越能隨心所欲了~

    畢竟人生的憧憬、追求、體現這個無盡循環中,某些時候幸運地有所獲得,能內化成珍貴的自我省悟,但某些時候卻又僅是走了一遭,人生風雨隨風盡散吧…

  3. Dear 北歐四季
    chanling像是被當頭棒喝一樣!
    終於了解、終於明白
    從鏡子中看見自己的特質
    人家的優點為借鏡才是重要的
    不是將台灣塑造另一個北歐..
    親愛的北歐
    chanling謝謝您!

  4. mr.lyon,
    謝謝你的稱讚! 🙂

    joyce,
    果然是緣份呢,很高興你喜歡這裡! 歡迎常來坐~:)

    echotpe,
    非常謝謝你認真的分享!我非常贊同!
    這篇文章也讓我想到自己的另一篇文章: 牆裡牆外的夢想。

    不過,我從不覺得自己曾有、或將來可能有的現實困境,像是處於圍城中的感受,因為我一點都不想跨出去,非常喜歡這種一路行來的過程,也不相信,城內城外會互為解藥,反倒像是,跨進來了,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就定了。:)
    現實的碰撞初時總是不容易,長期來說卻也讓感受力更敏銳,自己越來越清晰。

    chanling,
    呵,我真的沒有拿棒子敲你啦~:p
    anyway,很高興妳從我的分享中,得到一些適合妳的東西。:)

  5. Dear 北歐四季:
    北歐好不好!?
    艾瑪看這個主題前
    自已先想了一下
    雖然艾瑪沒有能力居住異鄉
    但和您的論點是相近的
    上面echotpe說的也非常貼切
    再美好的地方
    終有現實的問題存在
    但只要是艾瑪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
    認定這個價值
    相信依艾瑪的個性
    和一直以來的夢想
    也許就算沒有台灣好
    也會無悔的在異鄉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艾瑪

  6. > 因為我一點都不想跨出去,非常喜歡這種一路行來的過程,也不相信,城內城外會互為解藥,反倒像是,跨進來了,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就定了。

    如果人生有七十的話,那以我前半生的體悟,圍城進出之間並不是絕然的「若A則B」,而是提醒自己不要過度偏執於視野所見、所聽或所聞。遇到挫敗或困頓時刻,跨離一步之遙,用一點距離檢視自己的作為,有時是必要的「醒腦」動作。當然這也很像在一個大圈圈內-「跨進來了,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就定了。」

    我覺得人生要累積豐富的閱歷,或許就來自於這種時而對自身處境的掙扎(圍城之內),時而對陌生環境的莫名憧憬(圍城之外),交錯激盪的結果吧。

    嗯,好像說得太嚴肅啦,喝茶喝茶去了:)

  7. Dear 艾瑪,
    其實我相信,依照艾瑪的個性,在哪裡都會過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爹常說一句話,我深深認同,也受用無窮:
    「你擁有的東西,就是最好」:)

    Dear echotpe,
    謝謝你的分享,不會太嚴肅呀,我倒覺得你又幫我,說得更周全了哩~也提供了新的觀看角度,能用筆談,談得這麼細膩深入,真的感謝你的分享貢獻:) 將來有機會要找你聊天喝茶!

    「我覺得人生要累積豐富的閱歷,或許就來自於這種時而對自身處境的掙扎(圍城之內),時而對陌生環境的莫名憧憬(圍城之外),交錯激盪的結果吧。」 圍城之不必要有城牆,說得好。:)

  8. 每個地方我想都一樣的,就誠如你文章所提…
    蠻有感觸的!但至少在不同國度中,能有不能體會…
    PS:我覺得你文筆很好喔..

  9. 哎呀!又是一篇好文章,
    不但觀點明確,版面和照片都清爽,
    而且版主文筆流暢又不吝於經驗分享,
    真心讚嘆這裡怎麼每一篇文章的水準都那麼整齊?
    如果我是編輯,這篇應該又會收進到嚴選好文!^^

  10. 謝謝你和大家分享面對生活,面對自己之後心裡的想法
    每次來逛逛
    除了透過你的眼睛又多瞭解了北歐一點
    似乎也多面對自己一點
    ^.^

  11. 樓上那個不是我

    找到一個讓自己安心的所在那才是最重要的
    一直羨慕別人所擁有的往往會失去原來的自己
    妳所寫的是一份見山又是山的豁達與踏實
    讀來不禁也感染到妳的通透踏實

  12. 不是有人說嗎,
    ” 心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
    有一顆認同的心,用包容的角度,豁達的面對一切,
    不管在北歐,在台灣,還是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
    都會活的自在。
    我的想法啦!

  13. 在北歐居住就像你說的,沒什麼好不好。
    很多人喜愛北歐,但在喜愛北歐的同時,
    不禁要捫心自問–
    對自己生長的土地了解的夠多嗎?
    在莫名的喜愛上另一塊地方時,
    也許該花個時間多了解自己的土地吧!

  14. Dear Jinn,
    謝謝你的稱讚,可不是嗎,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體會,不過也都在於個人。。

    Dear Hope,
    謝謝妳的經驗分享! 🙂 很多時候,生活的感覺,真的跟身邊的人有關,有愛有支持,無論地方如何,都容易覺得愉快,相反的,碰到像妳提到的不好經驗和衝擊,來自身邊的人,那就真的很不舒服,也很難完全不被影響,我能了解,希望妳現在好一點。。

    Dear Bechild,
    呵呵,真開心你喜歡,聽到你這麼讚賞,讓我高興了好一陣呢!! 謝謝你! ^^

    Dear Kath,
    不客氣,我很高興自己能描繪出一些面貌,又提供一些反思,很謝謝你的評語哦!

    Dear joyce,
    非常感謝你的留言,自己用心寫出去的東西,再從讀者那裡重新感受回來,很讓人快樂!

    Dear molly,
    是呀,認同和包容,真的很重要,學著去欣賞了解,角度和收穫就會不同了。

    Dear Roy,
    你說的很對,羨慕別人的好很容易,了解自己反而最難,人是該為自己所處的地方多一份了解與關心,這也是我的深刻體會。

  15. 之前來過妳家時,被這段妳親身經歷的話吸引住,『再一次以移民&眷屬的身份踏上北歐,….然而,不再是「過客」的角度,學生時代的經驗值無法參考,現實層面的挑戰必須面對,那是語言、是工作、是如何融入這個社會、也可以是最難回答的一關:自己是誰。一切從零開始的辛苦與挫折,不足為外人道,我的北歐從天堂下降到人間的真實中,深入細處體會,並在其中思索著自己的位置與出路。』

    我能感同身受。北歐居,好不好?就呈如妳所說的,最終的出路還是在自己呢。我的想法與妳相同。感謝分享好文喔!

  16. 「如果我是編輯,這篇應該又會收進到嚴選好文!」
    嘿嘿!說曹操曹操就到,這點讓我有點小得意,(笑)
    敬請北歐四季觀看今天中時部落格的嚴選好文,這讓我不得不懷疑:
    咦?難道我真的有編輯的潛力?(明明就是版主的文章寫得好啊!)

  17. I married to an American with two kids and have been living in the US for over 16 years. We have a wonderful and comfortable home. At first, living in the US was really great. But the older I’m, the more I miss my Taiwan home where I grew up. I miss the food. I miss the beauty of the nature. I miss the convenience.

    Someone asked me where I would rather live, I didn’t hesitate to say – Taiwan.

    I think I’m really old! 🙂

  18. 雲淡風清的筆調‚道出深刻的體會和清晰的哲思! 太美了! 感謝您的好文分享!

    然而若不是照出自己真實的樣子,再直接的答案也不會有任何用處。……從鏡子中看見自己的特質,先看清楚了,才會找得屬於自己的解答。

    再同意不過了! [直接的答案]是別人看見自己找出的解答。看不清楚自己,問題和答案大概是不可能”麻吉”的!

  19. Yolanda,
    可不是嗎,親身經歷過現實中的考驗,就會有另一番體會,也才是真的屬於自己的東西。

    Bechild,
    哈哈,謝謝通知!你自己就有好文筆,其實你說好,對我來說已經跟中時編輯說好就有一樣效力啦!:)謝謝稱讚哦!

    Ann,
    Thank you for sharing! I totally understand! Although I enjoy my life in the Nordic land but at the moment it’s kind of hard to imagine living here for…say, 20, years? well, time will show… 🙂

    夏明,
    不客氣!也謝謝你的稱讚,聽了很開心:)
    的確,如果不先清楚自己,別人直接的答案,很難跟自己麻吉,當然也許有人一直都不會發現不麻吉,也過得不錯,呵。

  20. 北歐四季:
    我想遲早我們都要學會先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才能在欣賞別人和學習優點時不卑不亢,擷取融合得恰到好處。其中一個議題就是教育吧!

  21. 夏明,
    是呀,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真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課,曾有個朋友跟我說:「小時候就被完全接納,可以放心做自己的孩子,長大也會比較快樂,喜歡自己。」

    Pie,
    謝謝你,能在生活中看到美,真的生命的重要能力呢。:)

  22. 您好:

    很喜歡您這篇文章,剛好我自己目前也遇到類似要去思考如何「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課題,所以把您文章的部分轉到我的部落格上了,也想跟朋友推薦您這裡。

  23. 你好;請問有哪可獲得北歐移民相關資訊?或者留學後找工作就可下來?
    謝謝您!

  24. mychichi,
    好呀,沒問題,也謝謝你的通知,很高興我的文章也給你一些啟發~ :)

    bonnie,
    北歐目前應該並不對外開放移民申請,因工作居留此地的當然有,至於是不是找得到工作,那就是個人際遇了。

  25. 最近好嗎?這兩年忙著考試,新聞台也少逛了。最近有網友點出當時我們的對話,讓我想念起北海小漁。好在當時的文章中有註記,否則就失去蹤跡,連不過來了。

    很高興再次看到北海小漁的文章,文筆越寫來越好,很讓人佩服。身在國外,仍能將中文運用得這麼好,而且擅長多國語言,實在難得也少見。相對來說,身在台灣的我,常被教授笑說我的中文像英文,乾脆論文用英文寫算了。其實我還蠻難過的,雖然曾經在國外唸書,也不代表英文是不錯的。

    能加入Google AdSense是不容易的,需要有穩定成長的點閱率,加油囉,有空再來逛!

    P.S. 這個網址應該是最後的落腳處吧?!

  26. Dear 雀兒,
    好高興再看見妳!還好妳又找了來!我三不五時也總是想起新聞台的朋友,總覺得那是一段,特別讓人懷念的寫作歲月,平台簡單,創作卻有味,有味,因為有你們呢!:)

    也謝謝你的稱讚,我現在才看到你的留言,不知道為什麼之前被wordpress擋住了,剛才被我撿回來。。
    這個網址不會再改了,現在真覺得是自己的家呢!^_^
    有空再來玩,現在好晚了,改天我會再去你家拜訪聊天!

  27. 想瞭解芬蘭媒體日的部分資訊息:
    1.芬蘭媒體日的主辦單位?民間或政府?
    2.芬蘭媒體日多久舉辦一次?
    3.芬蘭媒體的環境這幾年有轉變的跡象?
    (以前是遺失24個錢包可找回24個,目前測試結果已有改變,那媒體的
    態度為何?

    齊永昌敬上2007/05/06

    ps:英文名字的P&D要大寫

  28. Miss北歐四季:
    看了芬蘭媒體日的資料,整個活動感覺好像是個媒體空間的縮影,相較台灣在相關的媒體展時,缺少在水平及垂直面的整合。

    齊永昌2007/05/06

  29. 齊永昌,
    現在才發現這個留言~您的問題,我有部分回答在單篇文章裡了呢。至於媒體環境是否有轉變跡象,指的是哪一方面呢?大環境的話,目前想到的應該是併購增加了,數位媒體日趨重要吧。
    以前他們可能沒有做過這錢包測試,應該只是芬蘭人自認為自己很誠實,結果這個小調查有了出入,媒體的態度,就有點驚訝囉,媒體人自己也以為,自己國家的測試結果還要更好的。
    台灣的媒體展,我從來沒看過呢,有空的話,也歡迎分享一下哦~

  30. 曾在美國住了6年, 享受過陽光,享受過下雪的寒冷,知道四季分明時帶給自己的生命力有多強烈, 所以羨慕住在北歐的妳.

    我現在在台灣,下班有一小塊天地可以弄帶給我滿足的烹飪,有著能夠分享小事物的好朋友好同事.還有最親愛的家人.我一樣很快樂.

    對我來說,沒有一個居住地是100%perfact.因為不管居住在哪裡,都應該要能夠找到讓自己開心的人or事or物.共勉之~

  31. Angie,
    完全同意,我一直覺得,人過得快不快樂,大多數的時候都不在於環境,而是在於自己。。謝謝你的分享,也很高興知道,四季曾經帶給你跟我一樣的體驗哦!:) 祝福你繼續,快樂過生活。

  32. 作者娓娓道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一語道破了「一山望著一山高」的心態,筆調雖似乎輕描淡寫,實則鞭辟入裡的分析,使人受益良多。

    許多時候我們雖對現況不滿意,但卻缺乏改變現況的勇氣,而選擇了逃避(無論精神或是實質),看到了北歐的好,我也曾羨慕多於反省,但漸漸的我自問自己對這片土地了解多少,又做了多少,我想,我正在歷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過程吧!

    非常喜歡作者所說「遲早我們都要學會先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才能在欣賞別人和學習優點時不卑不亢,擷取融合得恰到好處。」希望自己能早日達到這樣的境界。

  33. odeee,
    非常感謝你的心得分享,知道自己想傳達的意念能被清楚地感受,總是讓寫作者覺得開心! 我想無論人在哪裡,都是如此,容易羨慕或嚮往自己所沒有的事物,要真能喜愛上身邊俯拾可得的風景,也的確不容易。
    而那樣的境界,我想我也在努力中,或許這也是人生路上,一個永不停止的過程呢~

  34. 你好 無意中再找北歐資料 發現你的家..看完你發表的文章.還有與網友問答之間..讓我感受很深..你真是不可多得的才女..透過你手將你的際遇化成文字..分享給我們..很實際很貼切..說出移民者都會遇到的瓶頸.很有說服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今天有幸能拜讀到..很雀躍..我可以將你這篇文章PO在我的部落格跟人分享嗎?

  35. 席琳,
    謝謝你的留言,很高興你無意中找到這裡,文章可以帶給人一些深刻的體會與感受,我也很高興,至於我的部落格文章,連結引用都是沒問題的,但我不大希望全文轉載在別處,倒是可以使用首段,再請讀者連結回來這裡閱讀原文囉。:)

  36. 你的部落格真的好棒喔…..花上不少時間看完妳的精彩文章精彩照片…谢谢分享….冒昧问可以把你優質部落格加入友站連結了吗???想给更多的同好分享….

  37. Dear,北歐四季

    谢谢妳的爽快,我以把你优质blog连结了,有你的加入是我的荣幸.真高兴认识妳^-^..
    我在另一個國度裡,愿:温馨跟你走过一年中的每一天.愿:幸福伴你渡过一天中的每一时!

  38. Dear北歐四季:
    個人覺得, 不管生活在哪裡, 只要常保心情愉快 , 住哪兒都好呢!

    我年少輕狂時曾留學NZ, 當時因為要花時間適應新環境,

    所以常常因為一些小事情而心情煩悶, 而多年後當我不再是學生了,

    反過來看當年, 反倒認為當時的自己真是浪費青春呢!!

    多謝好文分享囉
    regards
    Emily

  39. Emily,
    可不是嗎?! 我一直覺得,美好的存在,其實不見得是北歐本身,重點是在於去感受美好的心呢。有時候回頭看年少的時光都會覺得當時浪費了很多時間,呵,不過也總要有當年,才會有現在的我們呀~:)

  40. 哈囉~~您好:
    我是靜宜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的學生,因為自己喜歡逛旅遊部落格,所以希望能接觸有關旅遊部落格的相關議題來做研究。這是一份研究『搜尋旅遊部落格(Blog)資訊的經驗』的學術問卷,希望可以煩請您幫忙填選。
    以下是問卷的網址,您的協助對於本研究的完成相當重要!
    敬祝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http://www.my3q.com/home2/191/weinaaie/38899.phtml
    謝謝您的幫忙唷!!

  41. 喜欢去欧美旅游,但不想留在那里,我怕冷,还有我爱吃,而且要能吃的方便和便宜,看只有亚洲国家了….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象我嫂子就对吃完全没兴趣,所以可以跟老哥住美国中部小镇自己种菜,自己自足….偶就受不了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