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船遊峽灣

離開旅館以後,我們步向停船的碼頭,準備開始今天的重頭戲 – 峽灣之旅。今天晨光甚好,山間偶有縈繞的霧氣,太陽光照在山巒上,將一小塊山脊染成金黃,老公很喜歡山頭上一小塊金光,頻頻按下快門。

今 天的行程是從Flam做船遊峽灣到Gudvangen,然後從Gudvangen坐公車上Voss,再由Voss坐火車去卑爾根。我先到火車站的旅客服務 處買船票、公車票,並把接下去的火車位也一起訂好,順手拿了不少挪威峽灣的資料,等下次再來挪威玩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

還在訂票時就聽到船 的汽笛響起,嚇了我一跳,連忙東西一抓就往碼頭跑,遠遠看到船上已有不少遊客,碼頭上只站著三個人:我的老公、年輕的挪威船員、和年紀略大的船長型人物。 三個人笑嘻嘻地望著一路奔跑的我,好像全船就等我一個似的,突然覺得這樣的場景很是熟悉,他們臉上親切的笑也讓我想起丹麥那個笑呵呵司機。(註一)

開 船了,我們在峽灣裡平滑的前進,穿過一個又一個山岩,藍天白雲映照在清澈的水間,加上山壁的倒影,和遠方山頭的白雪,每一處都是風景,這樣的美麗山水不用 我多說,不會有人嫌底片帶得太多。今天又正好是個好天,陽光普照,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陽光灑在山壁上的金黃、與沒有晒到太陽的山岩形成有趣的光影對比,我 欣賞著一路看不完的好景,看著挪威的旗幟在船尾飄揚,心裡想著,難怪挪威人會為他們的家鄉感到驕傲,別的先不提,光是山水峽灣就真是一絕。

行 著行著,一隻大白海鷗也加入了我們的行列,遊客們開始買麵包餵海鷗,這下不得了,海鷗從一隻變三隻,三隻變一群,好長的一段路程,海鷗群就圍著我們的船團 團轉著飛,想近距離研究海鷗的人絕對可以看個過癮!如果我沒記錯,這條航線是一天兩班,那麼這群海鷗大概每天光這麼兩餐就可以吃得很飽了,難怪開船不久就 有海鷗跟著船飛。

從Flam往Gudvangen的航線上,經過了幾個小村落,有時我們的船會靠岸接人,再繼續往前開。這些小村落的感覺非 常寧靜特別,座落於山水之間,看起來就像一幅靜靜的水彩畫,純樸而清新,經過其中一個小村時船長介紹,說這個村落的居民壽命非常長,據說跟他們的飲水有 關。這些小村落讓我想像起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應該也是這等境界吧,只不過比起桃花源無處可尋的隱密,我們算是幸運的,能在村前的水道滑過,眺望這些山 水小村的動人之處。

船再往前行,突然船長大喊,「右邊有海豹。」一時之間幾乎所有人都擠到船的右舷,果然看到遠方的岩壁下空地,正躺著悠閒晒太陽的海豹,我還是第一次在光天化日之下看到海豹,我們遠遠地經過,牠則不為所動,懶洋洋地繼續晒牠的太陽,非常有趣!

這一趟峽灣之旅坐下來,感覺真是心曠神怡,我們在Gudvangen上了岸,休息一會,我趁休息的時候,拿起相機補捉下樹梢上正耀眼的陽光和盛開的粉紅色春花,今天的旅行才進行到一半,我已經覺得心滿意足!然後我們搭上往Voss的公車,開始另一番體驗。

昨 天從Myrdal坐Flam支線火車的時候,我們是一路陡降下峽灣谷地,而這一趟往Voss的巴士,則反過來,一路以極陡的角度S型地往上爬昇,剛剛還近 在身旁的谷地溪流、剛剛還抬頭仰望的瀑布森林,轉眼間都被拋落在腳下,一開始,我們還興高采烈地在左右窗戶間移動,試圖補捉下這難得的美景,可是巴士轉彎 的如此頻繁,每每剛對好焦景物已經變換,試了幾次不甚成功後,我索性也放棄,專心享受這攀爬的美景與樂趣。

我們慢慢地接近目的地Voss,車上的人多已不知不覺地陷入夢鄉,我則是看著窗外發呆,有點累又睡不著,只有怔怔地望著遠方山頭的白雪,任風景如圖畫般從眼前飄過,也算是一種休息吧。

從Voss,我們接上往卑爾根的火車,再次前往多年前讓我心動的城市,心裡有著一份期待。。

註一:

還 在丹麥念書的時候,每天早上的例行動作就是出門追公車。我從來學不會提早出門,總是潛意識裡把時間算得「剛剛好」,因此總在趕不上公車的危險邊緣徘徊。大 部分的時候,我運氣總是不錯,可以順利趕上,只不過趕上的姿態不太好看,必須一路從宿舍小跑步到紅綠燈,然後通常我就會看到對面的公車正好駛到站,正好在 等紅燈,正好在讓乘客上車,然後我就正好衝過班馬線,正好成了那個永遠是最後一個上車的乘客。當然也有比較不正好的時候,綠燈了,乘客都上車了,公車就要 開了,而我則試著在千鈞一髮的時候衝過馬路,跳上車。

這樣一來,日子久了,司機也認得我了,這個時間開車的常是個胖司機,臉上掛著暖呼呼的 笑,每當我跑著過馬路時就可以看到隔著車窗的他對著我呵呵笑,他也總會刻意等我一下,讓我能夠趕上車。有一回,我又這麼吊上車了,才發現糟糕,我的車票已 經剪完了,忘了另外買,正掏口袋要付零錢時,笑呵呵司機跟我說,不用不用,去找位子坐吧,還對我眨了個眼睛,就這樣,讓我搭了一次免費順風車。

我一直記得這位笑呵呵司機,和那為趕公車而狂奔的日子,人生好像是這樣的,有不少場景總是不斷重複,僅管換了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時空。。

讓人凝思的世外淨境

我們從奧斯陸出發的火車,是一路向上攀爬至覆雪山峰邊的冰原,而現在這條有著綠色可愛火車的Flåm支線,則將帶我們以極陡的角度下降,到峽灣邊的谷地村落Flåm。

這可愛的綠色火車有好幾節車廂,可以想像旺季的時候車上一定是人頭鑽動,此刻正是向晚時分,人煙稀少,數來數去全車除了我們一家人,就只有另外兩個美國遊客。

火車沿線的景觀的確美麗,不時可見高山瀑布急速從雪峰上往下奔瀉,火車也在其中一個大瀑布前停下讓我們下車照相,我們在空曠的車廂中四處亂走,心想今天真是幸運,身邊幾乎沒什麼遊客,讓我們一路上可以自在而悠然地享受風景。

高山瀑布固然美麗,真正讓我心動的,卻是當火車逐漸來到谷地村落邊的時候。

那一幢幢色彩繽紛的小房子佇立在溪流邊,環繞它們四周的是一座座高岩聳壁,現在了解為什麼曾聽說,挪威的各個小村落裡都有著有趣的民俗傳說,也許是因為,這些被高山隔開的許多峽灣村落,一個個都有如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有著各自的故事呢,就像這裡一樣,僅管每天經過的Flåm支線,和隨著火車而來的大批旅客或許偶爾打擾了它的寧靜,仍不減其清新的氣質。

在Flåm下了火車後,一輛映著我們旅館字樣的小型專車已經在那裡等待,我有點不敢相信它等的是我們,我們並沒有要求這樣的服務哪,上前一問才知,還真的是在等我們!

「你們每天都特地到火車站接旅客嗎?」我不可置信的問,

「嗯,有時候會,像今天時間已經晚了,我們知道正好有人訂房,來接你們比較方便。」

旅館其實離火車站不 遠,閒步走大約會是十至十五分鐘的光景,但這樣的舉動真是太體貼了,也很讓人感動!

抵達旅館門口後,一下車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懾住了:旅館正前方,就是Aurland峽灣。此時接近晚上十點,北國的天色仍然濛亮,峽灣靜謚地讓人心動,我看呆了,忽地想起竟忘了再次跟開車的主人道謝。

放下行李後,我再次出門,沿著峽灣邊慢慢散步。

今晚天氣真好,空氣清涼而新鮮,四周的一切彷彿因這個寧靜的峽灣景致而靜止了。佇立在峽灣邊,讓人什麼也不想做、不想思考、不想說話,整個心都被這樣的寧靜吸進去,此時此刻,沒有什麼比這份出塵的清淨更動人。

這裡是我此次北歐之旅最愛的地方,僅管隔天的峽灣之旅也很精彩,挪威第二大城卑爾根也美麗如昔,但是,這個夜晚的峽灣,那份脫俗,彷彿有種懾人的魔力,讓人的心不由自主地被它融化,那份不喧嚷的靜,僅管離開了,也始終停留在我心中。

後來再重看旅遊手冊,發現不論是哪一本書,對這個Flåm小村和Aurland峽灣,都只是一筆帶過,好像它只是挪威峽灣之旅的一個轉接點,沒有什麼特殊之處,真要看峽灣之美,書裡推薦的一定是我們接下去要從Flåm往Gudvangen的峽灣之旅,或是北方的Geiranger峽灣之旅。

然而此刻,我卻深深感受到,旅行,就是要走出旅遊書的景點之外,用自己的心,感受風景,這樣,那一份動人的美好,也才會長存於心。

在我心裡,從Flåm凝望Aurland峽灣的美獨一無二,也許它沒有別的峽灣那麼壯麗、那麼令人震撼,但它自有一份恬靜平衡之美。那山水之間的平衡、峽灣與小鎮之間的平衡,把我的心也帶到一個平衡點,也許正因它在挪威的眾多峽灣爭美之中,不那麼引人注目,卻更多了一份自在的美,好似只要閉上眼,讓這份山水進到我心裡,就沒有什麼可以讓人驚擾,心在剎那間,可以靜如止水。

回到房裡,我和老公仍凝望著窗外的峽灣,沒有說話,我知道,我們心裡都有深深的感動。於是我們約好,再次重遊挪威的時候,還要再來這個小村、這個旅館,而下一次,不會只住一個晚上,我們要住好多天,每天出去乘船泛舟,讓自己的心再次沉入安靜的峽灣中,無聲無息。

這一晚,窗外的峽灣凝結在我們的夢中,伴著我們一夜好眠。

歡迎參觀相簿:挪威、Flåm峽灣小鎮

本文類別:我的北歐行旅

往天神的國度爬昇

在赫爾辛基待了兩晚後,我們直飛挪威首都奧斯陸。(見後註)這一天的行旅,竟從夏景看到冬景,和大自然的奇景虹暈。

這是我第三次遊挪威。第一次是多年前的秋末冬初,初次遊北歐,從奧斯陸往卑爾根的火車上,我四處驚叫著車窗外的美景,記憶猶新;

第二次也是多年前,和幾個法國朋友,從芬蘭中部出發,驅車北上芬蘭拉普蘭,那是個色彩繽紛的秋,我們跨過芬蘭與挪威的邊界,從兩個北國的交界頂端,俯視峽灣的美麗;

第三次, 就是現在,同樣的路線,不同的季節,我陪家人和從沒來過挪威的老公前來。這次時間很緊湊,無法往北方去,只能走這條旅客最熱門的路線:Norway in Nutshell

-從挪威首都奧斯陸,搭火車往西部大城卑爾根

-中間在Myrdal下車,坐聞名的Flåm支線

-再由Flåm坐船遊峽灣至Gudvangen

-然後坐公車蜿蜒至Voss小鎮

-再接火車到Bergen。

這條聞名的Norway in Nutshell路線,提供了時間少得可憐的旅客相當精彩的選擇,不僅交通工具的轉換,提供人不同的旅遊經驗,沿線的景色隨著高度的攀昇與下降不斷變幻,一天之內可以讓人從夏景看到冬景,從綠林湖泊看到冰原高地與高山奔流的瀑布,再加上動人的峽灣,如此豐富的行程,趕時間的人竟能在一天內走完,不目不暇給也難。

我們一家人,都最愛自然行旅,行程緊湊之下,我們把最好最長的時間,留給挪威的峽灣,盡可能減緩速度,把峽灣行程分兩段走,第一天先坐火車,一路坐到Flåm,在Flåm住宿一晚,第二天再出發,遊峽灣,並前往卑爾根。

從機場往奧斯陸火車站的路上,我們的身後坐著一位漂亮的少婦,懷中有個可愛的嬰兒。驗票的列車小姐只要經過就一定會停下來跟少婦閒聊一陣,逗弄嬰兒一番,後來我發現少婦自己哄嬰兒時,竟是說芬蘭文,讓我驚訝得以為自己聽錯呢。

火車從奧斯陸開出後,我就目不轉睛地盯著外面的美景,此時還沒到真正的旺季,旅客寥寥可數,所以我們可以左右排隨便坐,到處換位子看風景。我們是標準的遊客,看什麼都新奇,挪威本地人多是上了車就開始睡覺,也難怪,好幾個小時的車程,加上他們大概看美景看到不稀奇了,和我們的心境自然不同。

我是這個車廂裡唯一,重頭到尾都醒著的人,景色太美,捨不得睡著,老公中途倒睡了一會,這樣的安靜正好讓我專心的望著窗外。唯一和我攀談的是來剪票的列車長,他問我:「妳去卑爾根嗎?」「不是,我去Myrdal。」「哦~然後去 Flåm?」「是啊!」他笑笑離開,我覺得挪威人很友善,列車長似乎也喜歡和乘客閒聊一兩句,至少今天碰到的兩個都是這樣。

此時漸入夏,窗外是綠油油的美景,許多挪威人的小房子建在丘陵上,一群一群地相當可愛。當火車慢慢地向上攀高,景色也開始變幻。老公睡歸睡,特別的景色他倒沒錯過,總是會在關鍵時刻醒來,一醒來就發現一個大自然的奇景:太陽的右邊有一個小虹暈

「你快看左邊,一定也有一個!」他說。

果然,左邊繞著太陽的一大圈暈輪(Halo)逐漸顯現,就這樣陪著我們一路往上攀升,雪白的山峰開始不時出現在窗外,人坐在車裡也彷彿可以感覺到車外的一絲涼意,自然的奇景近在咫尺,我們彷彿,正往天神的國度前行。

每到一個火車站,車廂前的螢幕就會顯現此時的海平面高度數字。不記得從何時起,原本的夏日綠意竟已全部消失,換成一片白色的世界,那般安靜與雪亮的清澈,讓人無語,僅管在芬蘭也常看雪景,但芬蘭的地勢平坦,此時在初夏的火車上,看到冰雪山陵近在呎尺,那種感覺令人難忘。

行至途中,上來了一個帶著兩個小孩的少婦,坐在我們的旁邊。小女孩拿著自己的雜誌邊看邊問媽媽問題,小男孩年紀尚幼,很喜歡跑來跑去,讓媽媽忙翻了。列車長很親切地過來問要不要放卡通給小男孩看,隨即就到我們前方的兒童車廂放起卡通Postman Pad,兒童車廂可以讓小孩子嬉戲、又可以看卡通,非常人性化,給人的感覺真好。

到了Myrdal,我們下車之際,小男孩竟牽著媽媽的手跟了過來,她開玩笑的對小孩說:「你要跟他們一起走嗎?」我們也說:「歡迎跟我們一起去玩喔,那你就要跟媽媽說再見囉。」小男孩見狀還真有要跟來之勢,媽媽趕快把他拉住,笑著對我們說:「這傢伙,不抓住他還真的要跟了。。來,跟他們說再見。」我們也對他們招招手,下車,迎向下一段旅程。

註:想來北歐旅遊的朋友,北歐各國之間也有些經濟機票,比方Blue1,換國家玩時,可以作為參考,比方從赫爾辛基往斯德哥爾摩,便宜機票有時40歐元有找,而且很快速呢,除了爸爸以外,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第一次遊北歐,加上長居此地,火車渡輪早已不知道坐過幾回,所以我們決定從赫爾辛基直飛奧斯陸,節省時間,也十分經濟方便,一個人60歐元左右,當然囉,有時間慢慢玩,坐火車、坐渡輪,享受緩縵的閒情,也不錯。

那海上的碉堡

早就想一遊這座人們口中的海上碉堡了。

她座落於赫爾辛基海外的島上,乘船出海二十分鐘左右就可抵達,是當年瑞典仍然統治芬蘭時,為防禦帝俄入侵所建立的,因此當時的名字是瑞典文:Sveaborg,意為瑞典的碉堡。如今,當然已有了自己的芬蘭名字,叫做Suomenlinna,意為芬蘭的碉堡

之前曾跟瑞典的工作夥伴說Suomenlinna,他們沒聽過,說Sveaborg,他們就知道。海上的一座碉堡,見証的不僅是一段歷史,如今也是聯合國保護的世界遺產,島上除了有碉堡和博物館,也還住著約850個赫爾辛基的市民。

我們在一個陽光普照的下午前來,乘船出發的感覺很是愜意,在船上回望赫爾辛基的白色教堂和港口四周的建築,感覺很不錯。芬蘭的旗幟在船尾飄揚,大隻的白色海鷗也在我們頭頂上盤旋,猜是被船上吃三明治的遊客給引來了吧。

上了岸,一群被老師帶來郊遊的小學生正準備離去,孩子們吱吱喳喳地蹦跳上船,讓人也沾染了這股夏日的活力。

我們在島上隨意行走,這個島比我想像中大,原本以為隨便走走就可以繞完一圈,沒想到真要四處細逛還得花不少時間。天氣出奇地好,大片的草地上稀稀落落地坐著來野餐的家庭與情侶,天藍草綠,海水湛藍,在太陽下晶晶地閃著亮光。

我們走著走著碰到另外幾個遊客,正開心地繞著大砲照相,不一會兒,又看到其中幾個爬到對面小坡上,興奮地對著另外幾個朋友招手呼喊,也只有遊客會這麼興奮吧,我心裡想,對本地人來說,這裡或許就只是個週末放假時可以渡海前來的野餐地點之一,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草皮上,享受自己的一塊天地,碉堡本身,好像不再那麼重要。

「Suomenlinna大家都想去,因為那是Suomenlinna」

這是赫爾辛基旅客服務中心的大男孩,對我們所說的一句話。當時我們在緊迫的時間下,想在幾個可以遊玩的地點選擇其一,請他提供意見,結果就是這一句,簡單扼要。

我倒是好像聽出他沒說出的下一段話:「那就是個觀光客都會慕名而去的景點…罷了。」這位本地年輕人,感覺上對所謂的觀光景點抱持相當的平常心,完全沒有努力推薦的態勢,很是有趣。

碉堡的感覺的確美麗,也為島嶼增添了不一樣的氣質,不過光是島嶼本身,就是個野餐看海的好地方,這裡離赫爾辛基市區的船程很近,卻又有一種離開市囂的感受,隨便什麼地方,自己一個人坐下來晒太陽、看海,都好。要是我住在赫爾辛基,大概也會常來這,偷得半日閒。(見後註)

回程的時候正值傍晚時分,發現身邊跟我們一起等船要離開島嶼的多是遊客,而在船上等著上島的則多是島上居民,這種感覺很有趣,不知道每天回家時,碰上一大群遊客剛從自己家裡玩出來,感覺如何

曾經聽說想要搬到這個島上居住並不容易,要排隊等很久,目前情況如何我不清楚,但能住在這島上應該是有趣的,居住的環境和上班的地點隔了一片海洋,每天通勤的交通工具是船,僅管我自己也在島嶼上居住了二十多個年頭,當時卻從未有「身在島嶼」的感受,不知是不是因為,從不曾需要坐船出海,因此感覺不到自己,其實一直在一座島上?

船做為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對我來說是一件新鮮事,然而真正喜歡的,或許是島嶼與城市之間,那種有點接近又不會太接近,隨時能跳脫出來的距離感吧。。


後註:

1. 赫爾辛基觀光日票或一般大眾交通工具的月票,範圍都包括這個海上堡壘,所以不用另外買票,可是千萬別坐錯船喔,如果不小心在港口坐到另一艘船,一個人可要付單程3.5歐元的船票!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就是坐錯船的那一個。回程的時候也一樣,兩艘船停的港口方向相反,可要先問清楚,才不會白花錢哪。

2. 即使現在住在赫爾辛基,要來閒步很方便,卻也沒有常來偷閒,總是這樣,因為近,隨時都能來,反而不常前往了。

更多照片在相簿:赫爾辛基2004May

赫爾辛基晨光印象

那個早晨,我獨自在赫爾辛基的街道上行走。八點不到的時間,人們稀稀散散地從各個街角走出,上班上學的通勤時間將至未至,空氣中的某種活力正準備甦醒,這種將醒未醒的清明很是動人,在這清清亮亮的早晨。

我喜歡這樣的時刻,身邊少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夏日旅人,少了熱鬧喧嚷,卻也參與了那麼一點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迎著陽光向前大步邁進,街旁的電車一班接著一班地來,車軌隆隆的響聲卻不顯吵雜,只是井然地宣布新的一天就要開始。我大力吸了一口屬於早晨的空氣,感覺說不出地清爽舒服,僅管是在城市的中心。這樣的活力好久沒有體會到了,是不是只有在這樣的時刻、這樣的天氣,城市才會有這樣的味道?我貪婪地吸著氣,想把這樣屬於早晨的氣息,牢牢地印在腦海裡。

於是我按下快門,補捉下這一刻的感受。

更多照片在相簿:赫爾辛基2004May

老外學中文:妳格格我?

老公的中文小名,其中一個字是「格」。

平常在家裡,我會隨心情用不同的小名稱呼他:

「xx格」「yy格」「aa格」「bb格」「c格z」「z格c」。。。前後左右的abcdxyz隨我高興天天換,只要裡頭有這個「格」就知道我在叫他。

有一天他卻突然說:

「老婆妳整天”格格”我。」

啊?「格格」你?

我大笑出來,沒錯,我是整天「格格」他,這會他把名詞的格當動詞用,我「格格」他,形容地還真貼切,這算不算是中文詞性轉換的技巧之一呢?我確信他的中文功力沒這麼高,只不過亂用用得很好笑而已。

話說回來,我「格格」他,怎麼聽起來好像我是母雞似的~~~~

老外學中文:乾乾淨淨v.s.香香噴噴

中文裡有不少疊字,對我來說感覺既是加強語氣,也有對稱的效果。

某日他說:「洗完桑拿後,感覺乾乾淨淨、香香噴噴的。」

香香噴噴??我的耳朵又自然豎起來。

我告訴他,應該說「香噴噴」,不是「香香噴噴」。

他也挺合作,沒再追問我為什麼,還好,因為我一時也答不出來。

後來我自己再想一想,把幾個類似的詞句列出來比較:

乾乾淨淨的同類詞:高高興興、快快樂樂、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清清淡淡

香噴噴的同類詞:亮晶晶、暖烘烘、甜滋滋、笑咪咪、靜悄悄

比較一下上面兩種詞類的用法,好像也發現了一點小結論:

「乾乾淨淨」這一組,不用疊字也沒有問題,疊起來感覺更有加強的效果。

「香噴噴」這一組,後兩字不疊起來還不行,而且疊起來的兩個字有點「形容」前面那個字的味道。

這樣的解釋或許過份簡化,而且沒學過中文「文法」的我,只是照著自己的感覺亂解釋,真要挑毛病還不少:比方不是所有的詞都可以疊起來,好像沒聽過有人說:悲悲傷傷、痛痛苦苦、難難過過。為什麼?我不知道。

此外,有時候「香噴噴」這一組的後面疊字可以拿到前面來用:晶晶亮、咪咪笑,但又不是全部,如果說:滋滋甜、烘烘暖、悄悄靜,感覺就怪怪的了,為什麼?我也不知道。

希望在我找到答案前,老公不要亂問問題。

知道的人也歡迎提供解答,我畢竟不是中文專業的,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和解讀記錄下來罷了。

中文真有趣,不是嗎?

老外學中文:帶過去,拿回來?

某天上床睡覺前,老公說了一串毫無邏輯的話:

「今天我拿公司卡–回-來公司,忘記帶–過-去家裡,現在找不到,明天我要-過-來-公司拿。」

什麼?我惺忪著眼爬起來,「你說什麼?」

「公司卡沒有–拿-回去–,家裡沒-帶-過來,明天要回-來帶。」

我的睡意全消,老實說,快進入夢鄉的時候聽到這樣的中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雖然也真的很好笑。

「老公你可不可以用英文講一次?」

原來他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他忘了把公司磁卡拿回家,明天要記得去拿回來。

不是很複雜的中文,會講成這樣,應該是他分不清「去」「來」的緣故。

光是「去」與「來」已經讓人頭暈,更別提再加上「過」與「回」、「拿」與「帶」:拿過去,拿回去,帶過去,帶回去,拿過來,拿回來,帶過來,帶回來。

看起來都差不多吧,好像只要「去」和「來」說對了,基本的意思就沒錯,可是細微地去感覺一下,雖然經常可以互相套用,耳朵聽起來的感覺卻不完全一樣,偶爾的確是有一些小差異存在的。

我們平常說話的時候,不經思考,也能自然用對,對外國人來說,恐怕就不只是「去」「來」弄清楚就可以解決的了。光是「去」「來」說對,只是基本的語意對了,但是「過」與「回」、「拿」與「帶」用得恰不恰當,決定了這句話聽起來順不順耳。

這只是一個簡化的例子,再加上更多變化,是不是會更加困擾呢:帶開,拿走,帶離,拿開,帶走。。。。。

中文,可能真的沒有我們想像中容易。。。

老外學中文:…….吧?

語助詞,應該是中文裡最讓外國人難解的一部分,「吧」「呀」「啊」「呢」「嗎」「哇」「啦」「哪」「喲」「囉」「唷」「哩」外加一堆隨時新創的語助詞,好像除了從狀況中學以外,沒什麼更好的辦法。

老公目前為止還沒有混淆各種語助詞的困擾,因為基本上他只會用一種:「吧」,其它都不會,要混淆也混不起來。雖然不太會用,他還很喜歡用,於是就常常用錯:

「老婆,妳幫我倒一杯茶吧--。」大家覺得這個句子如何?我現在把它寫下來,好像感覺不到很明顯的錯誤,但是當他說的時候,聽來卻是百分之一百的奇怪,因 為那個吧,是標準的「一聲吧」,絕對不是輕聲,加上他學會台灣人說話拉長尾音的習慣,那個長長的「吧--」加在這裡,怎麼聽怎麼不對。

我不小心抓傷皮膚,他摸摸我的臉說:

「老婆,妳要小心皮膚吧--」

那個吧一出口,原本的浪漫溫柔氣氛馬上轉為爆笑,請想像一個很大聲、很長、很平的「吧---」

當我在桌前記錄他的「吧」,老公過來看,發現自己又成為故事「主角」,臉上又好氣又好笑,我趕快說:

「我是在乎你才寫你的喲。」

「好吧,那妳繼續去寫吧。」

這回「吧」倒是用對地方了,我想是碰巧碰對的吧~~~

2004.4.11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