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兒童動手玩設計!

走進「奇想設計」的展場,眼睛就為之一亮:廢棄的油桶搖身變成椅子,黏土被自由捏成各式各樣的門把,椅子被做成可以隨身攜帶的提包,微笑著的沙發讓人看了心情就好,這些都是小學到中學的年輕孩子,從生活的需要中擷取靈感、創意設計的原型呈現!

「奇想設計展」,是芬蘭2005設計主題年的一個重要活動,以設計聞名又重視學習的芬蘭人,不忘在設計中結合教育,這由小孩當家的設計展,是芬蘭設計年中最有趣的活動之一。

奇想設計 讓設計教育向下紮根


「奇想設計」是歐盟資助的三年設計教育專案,在芬蘭,約有30個 學校參與這項計畫,除協調工作由芬蘭主導外,參與國家還包括丹麥、挪威、蘇格蘭、與比利時,而這個國際巡迴設計展,則是孩童作品的展現窗口。專案的目的, 是讓學童們在設計中學習解決問題及藝術表達的能力。學童們先藉由博物館與設計展的導覽了解設計,專業設計家再走進校園舉辦工作坊、為學童一步步講解設計如 何產生,產品如何被創造,並協助他們創造自己的設計品。設計品完成後,除了在各地方學校安排展覽外,五個國家的評審也從兩百多個被選出來的作品中,選出六 十五個參加國際巡迴展,各國主辦單位並分別與當地的設計公司協商合作事宜,盡量讓孩童們的創意在工業設計流程裡具體實現,大約一半的成品就在孩童與設計公 司共同討論與修改下完成。

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童得以思考設計產品時應考慮的不同面向,例如美學、使用性、消費性等等,專案強調思考設計在日常生活裡扮演的角色,這正好也是北歐設計重視的觀點。在一場辦給教師的研討會裡,設計了著名Stokke座椅的挪威設計師Peter Opsvik強調,設計師與消費者對產品設計有共同的興趣,而這個專案可以讓這群學童,未來成為有創意及批判性思考的消費者。

於是,教師參加設計教育與講座,設計師教學童從生活中有興趣的主題出發思考設計,設計公司則協助將學童作品做成原型(prototype),在這多方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學童,得以從自己第一手的設計體驗裡,了解工業設計的流程,整個專案產出的教學材料與經驗,也有助於設計教育向下紮根。

有趣的是,從不同國家學童的設計作品 中,還可以看出這個民族所重視的設計與生活觀,一名記者觀察指出:「芬蘭學童設計的物品明顯注重功能性、以及環保再生的想法。」的確,有學童將舊唱片結合 木頭做成置物盤,也有學童設計出可一再清洗重覆使用的餐巾布,以避免資源浪費,還有學童使用舊繃帶編成衣服,這重視環保與再生利用的觀念,正是芬蘭設計的 重要特質之一。「奇想設計」的芬蘭負責人也說,Nokia的成功與新科技的發展,對芬蘭學童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許多芬蘭小朋友的設計作品都包括較複雜的科技用途,比方一個學童就設計了慢跑計時器,另一個學童則設計出可以留言的門鈴。

一個參展學童說,「以前我以為產品只要 設計出來就好了,現在才知道,原來這個過程比想像中要漫長得多。」設計可隨身攜帶「椅子包」的學童則說,他的設計點子來自於去參觀博物館的經驗,發現同學 們常得坐在地上聽導覽,於是「應該有這樣的需求,需要可以隨身帶著走的椅子包。」椅子包提在手上時像是一般的包包,隨時需要就可以展開來做為一個座墊。一 位老師則形容這個設計活動「讓學童帶著玩耍的心設計物品,打開他們的視野,學習關注環境的質感,並勇敢地去影響及改變它。」

某電視頻道也配合活動推出六個禮拜的兒童新聞,呈現設計做為電子媒體的一部分,舉凡頻道背景,Studio,新聞編排都是設計。兒童新聞也由七到十七歲的學童自己設計、選擇有興趣的議題採訪、編輯、播報新聞,內容包括他們的學校朋友、設計、流行、與環境等。學童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訪問芬蘭總統與國會總理。

與這個專案相呼應的活動與教材也很多,比方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的線上工業設計實驗室,就在網上提供為13-19歲青少年設計的學習材料,呈現工業設計的思考流程,隨堂作業舉例來說可以設計一個給救火員的手錶、給老祖母的手袋、給Superman用的通訊工具,先引導學生從角色的需要來思考、研究相關素材、創意發想、再進一步發展方案、設計、呈現方式等等。建築與空間教育也走入校園,舉辦建築設計主題日與工作坊,讓設計師及建築師走訪六十幾個中學,與學子們分享作品、空間、及對建築的觀察。


設計教育 培養重環保的理性消費者

芬蘭政府在過去幾年來推動設計教育的動 機,除了強調工業設計對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性外,也欲教育下一代成為了解環境與物質文化的消費者。他們相信,設計教育可以養成年輕人環保消費習慣,因為設計 所重視的,不只是外形的美感,還包括整個與科技與商業思考相關的製造流程,某參與教育的設計家也說,設計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不在於教出一堆「小設計家」,而 是讓年輕學子們了解生活用品的相關知識,並學習思考。

讓孩童「自己動手創作」,也是這些活動 裡最重要的一環。孩童不是大人創作的目標對象,而是自發的主體。當他們自己動手思考創造後,對生活週邊用品與環境的關係,才有更深的體悟,與主動關心的興 趣,不論未來是不是成為一個設計師,都至少會是更聰明、更有設計及環保意識的消費者。

由這些活動中,我看到,芬蘭如何將優秀 的設計思惟與環保意識,傳給下一代。政府、企業、組織、學校一起合作,讓學童得到學習機會,在日常物品裡看見設計、思考設計、了解設計、也思索人與環境的 關係。看似一小步,相信也為年輕學子的美感訓練與人文思考,開了一扇影響深遠的窗。

註:本文原發表於台灣立報芬蘭傳真專欄

4 Replies to “看兒童動手玩設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