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工作(二):芬蘭人真勤奮?

再說回芬蘭。
僅管歐洲常予人片面式的悠閒生活形象,我其實一直覺得,芬蘭人工作蠻勤奮的。



工時長短 v.s 生活節奏?

根據統計,芬蘭的平均工時在OECD國家中略高於平均值(1500hr):1700小時。

至於其它北歐鄰居:瑞典1587小時,丹麥1551小時,挪威則低於歐洲平均工時。同樣享有完善社會福利保障的芬蘭人,難不成還真的特別勤奮?

芬蘭失業率北歐最高、工作時數也是北歐最高、競爭力則連續多年世界第一,這之間的有趣關聯,雖不在此篇文章的範圍之內,不過,數字的背後,總有更多深入之後才能真正體現的意義。

此外,工時的長短,也許與生活節奏沒有絕對關係。義大利的工時就比芬蘭還長:1791小時,我雖然沒去過義大利,卻覺得那應該是一個步調比這裡慢的地方?了解義大利的朋友,歡迎來分享一下。

用不同的方式看待效率

在北歐生活多年,從學生、到眷屬移民、再到進入當地社會真正成為一個工作者,不同的角色,對於國家文化、與速度感的理解,也有相當大的差異。

沒工作前,台灣的朋友總問我:你們那裡一定很悠閒吧,我點頭如搗蒜。
工作之後,台灣的朋友再問我:你們工作一定很輕鬆吧,我的頭點不下去,只能說,跟台灣比,是吧。

工作節奏,也依城市、行業、工作別,差異很大:

在小城市的大學研究機構工作時,覺得真是緩慢輕鬆;
在首都的私人公司工作時,忙起來時跟台北的工作一樣喘不過氣。
工作忙歸忙,下班之後就是自己的時間,在北歐的放假大月(七月)裡,就連全球手機大廠Nokia的員工一樣放大假去,倒也沒聽說這樣就減少了他們的競爭力。

觀察一下身邊從事文化藝術產業、與科技產業的芬蘭人,僅管產業性質相差很大,對時間感與速度的要求也不同,大部分的人工作都很有效率,一種屬於芬蘭式的效率:不見得是以最快的速度趕出些什麼,但是每一步,都實在地把它做到好,乾淨誠實,直接俐落。

快,不見得就有效率,清楚明白的做事風格,也許反而讓效率更高。

時間主權,操之在已

我想,重點最終不在於工時的長短,而在於,人能不能擁有足夠的自由,決定自己的工作時間如何運用,是不是真的讓每一份花下去的時間,都值得。

能夠自我調節時間運用時,效率就高,也做得更愉快,工時自然也不需要長;又或者,當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時,誰還去計算工時是不是不小心超過了?

曾有台灣朋友跟我說:「妳說芬蘭人假日不工作,可是還是有人在晚上、週末時,回覆公事的email啊?」
沒錯,我也見過不少人偶爾在該休息的時間,出現在工作崗位(果然是勤奮的芬蘭人?),不過,沒被看到的一面是,他們也常在明明該工作的時候,彈性休息放假,這是芬蘭工作合約上常見的員工該有權益。

倒是,看完工時的統計數字後,我忍不住覺得好笑:

自己在台灣這個全世界最忙碌的國度長大,來到北歐,還是在北歐工時最長的國度長期生活,我是不能不忙嗎?
還好,生活操之在已,與統計數字無關,我倒是想真的找個機會,到一個緩慢的地方體驗生活,相信又是一番不同滋味。

照片:仲夏節不是工作天,湖邊林邊才是好去處。

6 Replies to “話工作(二):芬蘭人真勤奮?”

  1. 前一陣子,芬蘭有一部電影在台灣上映,中文翻為”職業男人”,不知版主有沒有看過呢?貫穿電影劇情的是一位芬蘭失業的男子,為了維持家庭經濟,嘗試以另類的方式求生。電影的最後,是男主角的太太拿了鐵鎚敲壞他的腳踝,主角在送進醫院之時,肉體疼痛,然嘴角卻漾出一種安心的微笑,因為,受傷後的他得以領取津貼,暫時得以免除生計ㄉ煩惱。這片子讓我覺得心情沈重,也產生了許多的疑問…以為在芬蘭這樣作為可說全世界典範的國家,其實失業者即便有津貼,仍然難以應付日常的家用開支?….很多…很多的疑問囉。

  2. liin, 我覺得,他的微笑應該不是為了領取津貼哩,比較像是一種與這段日子告別的和解…其實在芬蘭,失業或是無能力工作雖能領取津貼,但津貼所能照顧的真的就是非常基本的生活開支,如果家裡有小孩,另一半也沒工作,同時還在繳房貸車貸,那麼津貼還是會很拮挶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