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封海外芬蘭人的讀者投書,說芬蘭

推到 Twitter!
推到 Plurk!

一兩週前,在赫爾辛基日報上,我與老公不約而同的注意到同一篇芬蘭讀者的投書,因為它的標題是: 「自從移居到加拿大後,生活開始微笑。」以下,是我對這篇投書的重點簡譯:

我推薦大家移居到消費更低的國度…在許多西方國家,你可以享受到比芬蘭更體貼的服務、及更好的生活品質。

我自己已經移居到加拿大,在這裡,就如許多其它西方國度一樣,護士可以得到合理的薪資待遇。我認為,護士是在芬蘭最不受到合理尊重的行業之一。

僅管我是個單親媽媽,我仍然可以從容養育孩子而無經濟壓力…我的薪資比在芬蘭時要高,我繳的稅卻比在芬蘭時要低,然而我仍然得到許多品質更好的社會服務。

我有自己的家庭醫生,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聯絡他,通常一個禮拜之內就一定可以看診。牙醫服務由雇主提供,因而免費,這是很多工作都有的待遇,醫藥亦有補助。

當然,如果我生重病,我的經濟將會無法負擔,不過我懷疑我會生重病,因為我現在有足夠的金錢,可以吃得更健康,而食物的品質,也很明顯地,比在芬蘭要好得多。

我有經濟能力,可以住在獨棟房屋裡,也不需要像在芬蘭時一樣,屈就於一間小小的公寓。

我從來沒有在繳完稅後,手上還有那麼多現金,讓我有能力可以常常出門旅遊、購物、從事休閒嗜好。

我的孩子們,也在這裡得到很好的教育。

當然,有一些在芬蘭熟悉的福利,在這裡沒有了,比方學校提供的免費營養午餐,不過這對我們而言不成困擾,因為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每天自己準備午餐,讓孩子帶著去上學。

孩子們在學校,除了學習基礎知識外,也學會團隊精神,學會社交、學會關心他人…

我對自己移居加拿大的決定滿意至極。當然,每個國家都有它好的一面、與不好的一面,然而加拿大所有不好的一面,我總在晨跑時,遇到迎面跑來的第一個陌生人對我說早安並微笑的時候,全部忘記。陌生人的微笑問候,在芬蘭不太可能發生。

有時候,別人家的綠草,是真的比較綠。

還記得那天老公問我: 「你看了那篇投書沒?」

我說「看了,我平常不特別看投書,今天卻被標題吸引,忍不住讀完了,你呢?」

「我也是,被標題吸引,忍不住讀完了。」我想,我們心裡大概都對投書,有那麼一絲「心有戚戚焉」吧。

我們從來也沒居住過加拿大,無法用個人經驗來比較加拿大與芬蘭的生活,倒是曾看見好幾個認識的中國朋友們,紛紛從芬蘭及丹麥,移居到加拿大,也許居住在加拿大的人,可以來分享一下加拿大經驗,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移居加拿大?

倒是我自己,居住在芬蘭的這許多年來,在被她的四季生命之美與設計精神文化感動之餘,也越來越常以移居者的角度,感受到這在國際評比中常戴著金冠的北歐福利國家,現實生活的「真實面」

這幾年來,也許因為台灣正在「芬蘭熱」,不知道多少次了,常有人(甚至包括陌生人)一聽到我居住芬蘭,第一反應就是「好羨慕哦!」而我,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回應這樣的「羨慕」,因為,我既能明白別人「羨慕」的是什麼 (也許是好的教育環境、美好的大自然、更平衡的生活…),然而我也能從自己的親身經驗體會到,不是一切都那麼值得「羨慕」。至少對於文中這位女士提到的幾個點,就某個程度來說,我頗能認同。

芬蘭的薪資待遇不算佳

以待遇來說,芬蘭的薪資待遇,普遍來說並不算佳。不少芬蘭護士,跑去瑞典、挪威、英國工作,原因很簡單: 同樣的工作,鄰國的薪資硬是高出許多,芬蘭的薪資比不上許多歐洲國家,稅金卻沒有少,物價也沒有比較便宜,最後就是大家手上真正拿到的錢對照市場價格後,「實際購買力」在歐洲排名倒數,如此一來,既然別的歐洲國家也有護士缺,難怪本國護士往外跑。而護士,應該只是最顯而易見的例子之一,同樣的工作,在芬蘭的薪資遠不如其它西方國家,似乎已是旅居芬蘭的外國人們常提起的事實。

醫療方便性不足

而醫療,則是另一個我一直以來、也益發覺得,芬蘭讓人有些頭痛的點。芬蘭,的確有「社會福利」的保障,但是報導或羨慕這一點的媒體或朋友們,可別忘了細問,社會福利保障的「內容」是什麼,實際上的服務「品質」與「流程」又如何。

至少就醫療這一塊來說,我個人覺得,並不是真的很理想。

在台灣的朋友可能很難想像,在芬蘭想看便宜一點的公立牙醫,在某些城鎮,真的可以等上三個月,大部分的時候,除非是真的有需要掛急診,不然平常要看個醫生,很多時候並不方便。

又如,芬蘭的社會福利中,包括對小嬰兒的定期檢查與照顧,這的確是美事一件,不過前幾天也才聽說,目前因為芬蘭醫生荒嚴重,隔壁小鎮的兒童醫療中心四個醫生編制中,實際上真正的醫生連一個都不到,原本早該安排去受檢的小嬰兒,大概多等了半年才輪到檢查。健康的小嬰兒等待一下也許還算好,同樣的情況換作是有潛在疾病,可能會因未即時發現而惡化的人,那可就麻煩了…

定期檢查眼睛,一樣要預約時間,我去年在芬蘭檢查眼睛,大概等了一兩週,半小時的眼睛檢查,價格80多歐元 (3600+ NT,這是正常價位),社會福利小補15歐元左右,剩下的大部分費用-65歐元呢? 當然是自費。

感覺上在芬蘭,看病並不方便,因此一般人沒病也不會上醫院,這裡似乎也不時興定期健康檢查,感冒或頭痛的人,很多都是到藥房買成藥解決。如果真的有病痛又不想等候,就只有上私人醫院自費了,也還好有私人醫院的「選項」,急的時候至少不用擔心無處可去,條件是: 自己要能付得起私人醫院明顯高貴許多的價格。

社會福利的吊詭之處

也因此,僅管芬蘭有公共社會福利保障人民健康,不少芬蘭人其實都會另外購買私人意外與醫療保險,好在急需的時候,可以有經濟能力上貴貴的私人醫院、不用排隊、並得到保險的額外補助。

這,也算是芬蘭「社會福利」的吊詭之處吧。公共社會福利保障的,是人們「最低限度」的健康平安,然而,真正「快、效率高、更有保障」的醫療服務,仍然要「有錢」才有能力負擔。有些芬蘭雇主會提供私人醫院的服務,不過這樣的雇主實屬少數,目前為止我只看過在國際大公司工作的朋友,享有此福利而已。

其實以在芬蘭看病這一部分來說,我的經歷並不多(還好不多!),而且到目前為止上芬蘭醫院檢查的經驗,大部分都很正面(我遇過的醫師或護士們大多和藹可親,十分有禮並且尊重病人)。但是我也心知肚明: 在芬蘭看病並不方便。不過,也許因為芬蘭人一般來說有運動的習慣,生活也比較規律正常,所以在我們眼中「不夠方便」的服務,對許多芬蘭人來說,也許都「夠用了」也說不定?

同時我也常覺得,芬蘭的競爭力,也有一大部分來自這裡的人,在歷史的苦難中已經習慣了耐苦、學會了對生活的要求不多、學會了大家一起公平吃苦來換取整個國家的進步發展,其實這個曾長年處於戰亂中的新生國度,如今還能夠像比較富裕的其它北歐鄰國一樣,提供全民社會福利的最低保障,已經誠屬不易,僅管福利的詳細內容,與鄰國一比較常會發現並不「豐厚」,倒也情有可原。

芬蘭教育、文化、社會性?

至於這位移居海外的芬蘭人在信中所暗示的: 芬蘭教育缺乏社交教育、也不夠懂得關心他人,這一點我不予置評,因為我沒有實際長期參與基礎教育的經驗,但是我覺得,芬蘭人的確比較獨立,也比較「自我」,在社交上,也常有些「冷漠」(這也許有部分是從台灣人的觀點出發而言…),這究竟是教育、文化、還是民族性所形成,實在也很難評斷,這些因素也都相互聯結。我只能說,僅管大部分的時候我也欣賞芬蘭教育,真心欣賞這裡的人們對於個體差異的尊重,不過人年歲越長,在芬蘭待的時間越久,我也會更能咀嚼出銅板的另一面,看見它的不足之處,同時「驚喜」的發現,「平衡它的方式」,竟然可以從自己的東方文化之根去尋!

也許正因此,最近我對「中華文化老祖宗的智慧」與「做人處事的道理與思考」,比「北歐現在流行什麼」、「北歐人都怎麼做」,要有興趣的多了。我真的越來越想從自己的文化之根中,挖掘被人遺忘已久的智慧與美,也許,這也是我個人生命歷程中,一個順自然而行、東西互補的平衡方式吧。

在環境中,保有自己的根與平衡

因為「陌生人的微笑問候」,在芬蘭不太可能發生,因此有一回老公就突發奇想地說: 「我們應該要改變芬蘭這種不好的習性,從現在起,我們開始來對所有的陌生人說哈囉、並且微笑吧。」

說歸說,好像真的做了一兩回,就自然地不了了之。而我呢,為了免於被人當成神經病,還不至於走在路上就開始對一街的芬蘭陌生人微笑,但是我會提醒自己,「不問候、不微笑、保持距離感,並有些冷漠」這些特質,是芬蘭人的民族特質,可以理解,但不該跟著一起消化吸收,如何在新的家鄉,既順應他方的文化,又能時時提醒自己保存自我文化之根,這才是真正的平衡挑戰吧。

話又說回來,在台灣我們也不太會對陌生人微笑,不過我總覺得,芬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那條界線確實畫得比較分明,台灣人整體來說,感覺還是比芬蘭人要熱情親切一些 (我想這應該跟氣候環境,多少有點關係…)。

別人家的草比較綠?

至於別人家的草是否真的比較綠? 我想,見仁見智,也看你最在意的生活品質、與人生面向是什麼。

重視生活服務便利性的朋友,台灣的草大多數的時候絕對比芬蘭綠;

喜愛在日常生活呼吸行步中輕易接近大自然的朋友,芬蘭的水真的比較純淨,運動的步道也真的比較多;

重視飲食選擇品質與醫療服務便利性的話,台灣還是最好;

嚮往簡單生活,而且真正理解所謂的簡單生活,不只是「繁忙混亂」的「美好對比」而已,也包括「現實中」的物質生活簡化、選擇種類減少、便利性減少、等待的時間性增長、生活甚至可能因此會多出不少「不易」之處…那,芬蘭生活有可能適合你。

寫來寫去,無非是讀了這封「旅外芬蘭人的報紙投書」有感,同時也藉此分享一些芬蘭生活的真實面,僅管芬蘭確實有不少值得學習借鏡參考之處,也不要一味的羨慕他方,國際評比再好的國度,都有它生活中不容易的一面,在表面的光環之下,沒有哪個國家的生活真的就比較容易,也許,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

而所謂的適不適合,也不見得會是永久的。

對於家有學齡兒童的人來說,芬蘭想必是個比亞洲更讓人嚮往的地方,然而對於年老了還得在北國酷寒氣候中,三不五時在冰雪上跌倒受傷而送醫的人來說,也許移居到一個氣候宜人生活消費又低的國度,會更幸福。

真要比,我想是比不完的了,當台灣人想移居北歐,芬蘭人想移居西班牙、加拿大的時候,加拿大的人會不會也想移居亞洲?

之前不知在哪份報導中看見住在台灣的外國人說,台灣是大部分人都沒發現的「寶地」,也忘了在哪看到已移居亞洲的西方人說,在亞洲才有最便利的生活、最有成長性的未來、最體貼多樣性的服務,你說呢? 哪裡最好? 哪裡的草最綠? 真的可以移居他鄉的話,你真的要移居嗎? 移居哪裡呢?

也許,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與其比較他方的草是不是比較綠,不如低頭照顧自己的庭園才最實際。如果真的決定移居他方,也得記得硬幣都有正反兩面,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最好」的地方,認清自己的需要,決定後也要甘於自己的選擇才好。

相關文章:

北歐居,好不好?

歐迎加入北歐四季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更多生活思考
北歐四季 on Facebook
Twitter It! Plurk this! Share to Facebook!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Comments

呵呵,很中正平和!另外挑点错,“见仁见智”,不是“见人见智”。

我曾經在芬蘭還有瑞典都工作過一段時間,對北歐幾個國家的情況算是了解一些。我現在住在加拿大,已經1年有余。

如果一定要比較的話,從收入汗購買力來講哦,加拿大的水準確實比較高,而且是高了很多。北歐國家的高稅收策略看起來是這個差距的重要原因。

愛自己所在的地方最重要!

知足常樂!不管身處何處都受用!

三不知:
多謝指正,待會就去改。

Lee K:
感謝分享啊,原來真是如此,我想應該也不只是薪資高吸引人,生活機能相信也方便許多吧。

Beryl
對呀,珍惜現狀,會讓人比較快樂

Amigo
知足常樂!真的是如此。

由于工作原因,我在网上搜集很多姆米和sika的信息,惊喜的发现了你的博客,很喜欢你的文字和图画,如果方便的话能给我回信吗?我们对北欧的儿童文学非常感兴趣,并已出版了姆米的绘本故事和sika的绘本故事,期待与您认识!

cici,
謝謝你的留言。原來你們已經出版Sika啦? 我想台灣出版社應該也會有興趣才是,說不定也已經有繁體本。我稍晚再寫信給你。

*舉手!* 08夏天短暫拜訪了芬蘭﹐短短一天﹐實在不能做出什麼深度比較﹐(而且那天還是個連芬蘭人都臉色溫和的大晴天!)﹐但在加拿大前前後後住了十年﹐真的常常在另一個國家就會覺得﹕好在世界上有加拿大。

當然加拿大也有很多自己的問題。只能說“比較起來”真的很令人欣慰。像銀行體系比美國和歐洲大部份國家都嚴謹所以撐過了金融風暴﹐全民健保便宜像北歐國家﹐但稅的確比北歐低的一些方面看來﹐可能真的不錯。我喜歡也時常在別的地方居住(倫敦﹐台灣﹐美國等)﹐但加拿大的確有它友善和中庸(不過份社會主義也不過份資本主義)的魅力!

還有﹐因為加拿大護士荒嚴重﹐如果投書的筆者是護士的話﹐的確會得到非常高的收入﹐但並非每個職業都相對偏高。

我住在加拿大,覺得,加拿大人比蠻多遇過的美國人或英國人都要友善,在華人很多的地方也是有很多亞洲,甚至是台灣來的美食。結婚後從台灣搬到多倫多,當然除了北國冷個半死的冬天會有點blue之外,其餘大致上對多倫多很滿意,收入所得還有人們重視假期的觀念都比台灣好很多。

那個投書的筆者說的預約家庭醫生方便的事,我覺得這是相對比較而覺得好或壞的事了,台灣人就會覺得要看醫生就馬上掛號,馬上可以看,但加拿大要先預約,還不一定等得到,這一點就台灣人來看,就會覺得很不方便。

其實住哪好,都是比較相對而來的

很絲絲入扣的文章

提醒自己該如何愛所選擇的家

多年前我有些朋友移民至加拿大及紐西蘭

一半以上還是返回了台灣

儘管這塊土地似乎又亂又擠

卻很難讓人忽視她的親合力

我住加拿大十多年
之前住美國近四年
如果比較兩者
我喜歡US

加拿大的醫療制度表面看起來光鮮
被許多人羨慕
但實際上弊病叢生
問題一堆

舉例而言 大溫地區
由家庭醫師轉專科醫生
“熱門”科別
至少要等3-6個月

做檢查或手術要排至少6-12個月
比方說
大腸鏡排期需一年以上
腹胸或乳房超音波需3個月以上
進急診室需等上5,6個鐘頭以上

我有朋友腹痛進急診
等了7,8個鐘頭才有醫師來看
差點變腹膜炎
另一朋友被診出癌症
須開刀
但排程半年
幸好沒死掉

沒大病都要排到大病
大病豈不排到翹辮子?!
這樣的福利可好?!

加上加拿大萬萬歲是出名的
政府無能
一遇事或$$$不足就巧立名目徵稅或直接加稅
老百姓叫苦連連
不是住久的人是不知道的啊!

那些歌頌加拿大好的人
應該要看全面
如果一個國家系統無力好好對待生病的人
就是個大問題
畢竟生老病死人人都得經過
不是錢賺得多 住屋大就是全部了

沒有一個國家是全然好的
加拿大也不例外
雖然加拿大問題很多
但美好的居住環境也的確不錯

可是想久住的我
比較重視教育水準與競爭性, 醫療系統和政府施政能力
我認為~加國在這些方面是不足的
非常有待加強
畢竟
山水是不能當飯吃的!

我所身處的法國有些情況
跟你所談到的芬蘭現況有些相似
出走的法國人很多也都是以加拿大為主要選擇
這個他們倆個國家之間彼此的語言和文化近似不無相關
有趣的是
法國人在加拿大生活一段時間後
跟你所談的投書者一樣
對加拿大的景仰之情大多與日俱增
但有些不同的是
法國人還是最愛自己的國家就是了

BTW,
定居他鄉之後
我越來越覺得~台灣很棒!!!

小宇宙
謝謝資訊,看來護士現在真的是在哪裡都缺啊…

KK from Vancouver
沒想到加拿大等檢查等手術也要等那麼久啊?! 這樣看來說不定比芬蘭等得還久? 我已經也曾有朋友胃穿孔到急診室,也是等了好幾個小時才輪到他,真的很可憐…
同意你說的,在海外住久的台灣人,都會越來越覺得,台灣其實很棒!

Caprice Comme Nuages
嗯,也謝謝來自法國的資訊。芬蘭人也是愛國出了名的,不過我猜跟法國的愛國,就某方面來說又不太一樣就是了。

“重視飲食選擇品質與醫療服務便利性的話,台灣還是最好”, 深有同感!!尤其是把健康觀念放入平常飲食中,讓健康的食品與菜色都好吃!

你好,我是個在芬蘭念設計的學生
現在正在赫爾辛基的小公寓裡看你的文章

我也常常聽到朋友說很羨慕我能在芬蘭留學
我也不知道該不該和他們解釋其實這裡並不是所謂的烏托邦

下次也許我就把這篇文章貼給他們吧哈哈

Chao
對呀,說到吃的,好想吃台灣味啊…

Neil
我覺得留學應該整體而言,會是將來很特別難忘的經驗吧。
當然也歡迎你的朋友來看這篇文章,歡迎給他們文章連結,不要全文轉貼其它地方囉,謝謝你。

Hello 我第一次留言 我從年2005年開始住加拿大蒙特婁 聽到芬蘭人喜歡加拿大很開心 加拿大我也覺得不錯 我所知道的芬蘭 幾乎是是從這裡得知 哪個國家好不好真的要看個人 與其說好不好到不如說適不適合 每個人考量點不同 所以以下只是個人觀點

醫療部分
在我移民加拿大前 聽說很多福利 也是羨慕 但是實際住下來之後 完全如翠珊所言 除了知道服務內容更要知道實際上的服務品質與流程如何

排 隊 以醫療來說 雖然是免費看病 但是排隊要排很久 我不知道最近排隊時間是多長 上面留言有人提到排隊時間 但是應該是去年吧 為了改善這種排隊 政府開始有個政策 如果超過規定時間 可以到美國做手術 回來加拿大報帳 加拿大醫療在歐美國家來說還算可以

醫療設備 加拿大大多數醫院 通常沒有較昂貴的醫療設備 設備也比台灣老就 這是資源.經費和使用率的折衷

醫生不足 加拿大看病為什麼要排隊呢 原因就是醫生不足 因為我門南邊的大國 薪水高很多很多 加拿大醫生又都會說英語 兩個小時開車就過去了 所以畢業後醫生就自動流向南方 至於護士呢 因為這個工作較辛苦 所以護士比較沒有失業問題

單以醫療.便利性和費用來說.歐美國家輸台灣勝.我們要感謝台灣有認命吃苦耐勞醫生

[題外話 至於我們南方那個國家 是個資本主義國家非社會主義 相對國家不大需要提供什麼福利 所以繳稅相對較少 收入比加拿大高 一般購物也比加拿大便宜 看病服務超好 但是超貴 從柯林頓時代就喊著要醫療改革目前還在進行中
每次和我練習語言的老生生說到這個國家就要搖頭 西方國家的例外沒有全民健保國家
另外還有一個老師 他兒子在紐約病了 不敢進醫院看病 這就是一般沒保險的人 約有四千萬人]

加拿大人一般會覺得較親切 我想也沒錯啦 因為加拿大是個鄉下 這麼大的國家只有3300萬人 都市人沒那麼親切 走到世界那個都會可能都一樣 都市人總是沒鄉下人親切
加拿大雖然是鄉下 但是也不見得從其他國家過來能夠打入他們的生活圈 幾年前我們電視台曾有個節目 就是探討移民 電台製作人特別找了移民局或是一般人認為最容易融入魁北克社會的幾對法國人 很多法國人移民來之後又失望回法國 這幾對法國人也都說出她們的困難 每個人問題不盡向同 其中有人認為這裡沒有朋友 打不進入這裡生活 沒什麼朋友 不容易找工作 醫療等待期太長 魁北克的法語和法國不同 字彙沒有那麼豐富 對小孩不好…然後這些法國人就是要離開加拿大回法國的

至於中華文化 我最近有門課就是中華文化 看到老外老師 對中華文化 懂得不少 覺得自己很丟臉 連風水 道教 佛教 儒家思想 都教 說實在有不少東西我還不知道 最讓我不可思議的是她的中文字竟然可以寫的比我好 連有些剛開始上課的人 中文字都可以寫的端正工整 真是讓我訝異

其實重要的是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想要做事業的或是做大事 當然亞洲是個好地方 工人好找 又有責任制的加持 加班又不須加班費 台灣真的變成是這樣 正確的說是日本韓國香港台灣還有現在的中國都變成這樣 每個人每天忙碌 很少有個人時間 對生活上來說台灣方便又便宜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就是員工付出很多 不是嗎 到歐美辦事時效率差 雖然讓你生氣 但是如果有幸能在那裏工作 難道不是幸福嗎

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到老外鄰居在平常工作下班後 傍晚六七點和家人自家後陽台燭光晚餐 我非常映像生刻 我想台灣家庭很難有這種簡單卻幸福的機會 之前我在台灣上基本上早一點是八九點後回到家 這裡的人晚上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來過
東亞或許是未來的世界中心 卻不會是一個讓人可以過正常平衡生活 讓多數人幸福的地方 M型社會不就說明這點 加拿大或許不能讓人賺很多銀子 看起來也不是光鮮亮麗 總而言之每個人按照自己屬性找個適合的地方就對了 哩哩雜雜寫了一堆 這幾年的回憶

˙˙也許天堂˙˙才是最完美的地方˙˙

你願意移居嗎?

雖然我不是定居芬蘭
但是每次寒暑假”返鄉探親”
總有點心不干情不願的
食材選擇性少(尤其對有機情有獨鍾者而言更是可憐)
冬天冷到成了名副其實的黃臉婆
出門又擔心會滑倒
尤其人真的不太友善

雖然台灣人也不會隨便跟陌生人打招呼
可是至少問路或寒喧人人都很親切
但在芬蘭說真的挺冷漠的 (但我發現男人比女人有禮貌)

雖然對芬蘭是抱怨頗多
但是她也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
教育體制很完善 我想最主要她訓練了每個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自然就在身邊 也是種幸福

但是~ 我還是覺得台灣最好
雖然台灣空氣不太乾淨…但至少人情味溫暖了心
我們的美食一級棒!
只是身為台灣的子民應該更認真努力維護我們的環境才是

我的芬蘭先生很納悶的是
台灣到哪都很方便 我們又是產腳踏車大國
為什麼大家不願動動雙腳? 空氣可以更美好 人也可以更健康 😉

To 北歐四季姊姊
覺得妳講得棒極了,何處最宜居要看自己適不合何,
那我再加上一句好了,年到半百,還是會覺得家鄉最好哦!
原則上會離開家鄉的人都是對自己家鄉不好的一面非常不滿,當然剛到新國家生活的時候,沒有這些問題當然會覺得生活品質變好了,可是說不定住久了以後,抱怨不會比家鄉還少的!

還有啊,其實加拿大的薪水跟其他歐美國家(包括芬蘭)相比還是偏低啦!
數據可以參考這篇blog,有比較考慮生活花費和繳稅後的薪資。http://myronutforskern.blogspot.com/2010/02/annual-net-wages-2008.html#more
而且投稿者真的只是比較護士的資水而已,平均來說,芬蘭的薪水是比加拿大高出一大截的,要比就來比資訊科技產業的薪水,而不是公部門的護士哦,呵呵!只是物價和稅捐太高了而已,生活上可支配的所得確實比加拿大少一截!

看到你的部落格有一種興奮的感覺
從鄭華娟的書,可以加減了解一下德國的風土民情
從你的文章,圖片,可以讓我更多一點了解真實的芬蘭(先前都是看書了解)
為什麼人家教育可以辦成如此的好,人家的生活可以如此的愜意
却忘了事事不可能儘善儘美,也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滿意
雖然我居住的的台灣,不是所有人都滿意
但我很愛我的國家,
我連出國没幾天,
就開始想念自己的豬窩,想念夜市的各種小吃,
還是想要快點回到大家不是很滿意的台灣
如版主所言,
銅版有兩面,別只看到亮麗的一面,生活就不會只是在羨慕他人的好

在加拿大已住了十多年了
看了你的blog 真得像許多人說的
每個國家都有好有壞
加拿大也算是講究社會福利的國家 稅收和物價是比北歐低
不過這裡看醫生也是要等很久
BC省(溫哥華)是醫生最缺的省 所以前面kkfromvancouver說要看專科醫生確實要等到幾個月 什麼CT scan MRI scan都要等上三到六個月
(普通醫生的話還是有walk in clinic)
現在我在NS省 醫生病人比例是好不少
但是這個小省的稅和消費卻都溫哥華多倫多來的高
至於看到陌生人打招呼 也要看你住哪
加拿大人確實大多相當友善 熱於助人 不過越大的城市就越冷淡

雖然這麼說 但是我想北歐還是有很多很棒的地方
像是政府的透明清廉度 和講究家庭 簡單的生活 上大學不用錢 等等
加拿大大學學費年年漲 (不過跟美國比起來 已經好太太太多了)
個人覺得北美的政治也是很黑暗的 政商勾結搞不好比台灣很嚴重
美國或許東西便宜 稅低 (跟加拿大北歐比)
但是美國政府拿人民的錢去打不必打著仗 補助以色列 補助大Agribusiness bank…超市充滿基因改良過的食品 人們還不知道因為不需要label…etc
普通人一個月要付約一千美金的private insurance
還不表示你生大病就有補貼 不保的話看一次急診就好幾千塊
再說 芬蘭教育確實讓小孩主動想讀書
北美小孩大多不喜歡看書 在學校popular比較重要
跟北美朋友聊到政治或歷史大多讓我感到這邊教育的悲哀
(當然還是有有國際關的人啦 只是不多就)

說了著麼多 (不好意思有感而發)總之
快樂的家要自己建設 不是看大環境
美加 北歐 台灣 都有各自美好的地方

知足常樂!
愛自己所在的地方才最重要!

Hi, I grew up in Montreal Canada but I was born in Taiwan. We left Taiwan where I was 9 years old because my parents were not satisfied with Taiwan’s environment. Canada is not perfect but it offers a pretty good standard of living to Canadians.

It’s a multicultural country that offers all kinds of possibilities to immigrants, if they work hard enough. Of course medicare is “free” but you have to wait for almost half a day to get a medical paper to present to your employer that you’re actually sick on a particular day. We’re also running out of family doctors and it’s very hard to find a good physicians nowadays.

My mother was recently operated for gallstones and she had to wait for months to see a specialist and get operated. So in the health aspect, Canada has to much to improve. Also, if one works full-time for a fairly good company then they’re offered all types of benefits depending what their union has agreed on with the company.

For example, I was able to get 80% refund on my medications, pills…whatnot and also got a lot of refund from annual teeth cleaning or wisdom teeth removal. In a way, Canada is cheaper than Nordic countries but they pay less taxes and have a lower standard of living. We don’t get 5 weeks vacations like some Europeans and a lot of people have to work 2 or 3 jobs to make ends meet.

Canadian government won’t help them until they get a job or pay for educations. Of course no country is perfect and I believe every nation is suitable for a certain type of people.

This is my two cent from my experience growing up in Canada.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