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人熱愛大自然,對他們來說,家不只是房屋內部,也是與四周與自然環境的結合。因此,人們花心思佈置屋內風景的同時,也不忘照顧屋外的自然鳥木。
窗前觀鳥,一大樂事
許多人在屋外的樹幹上,架人造鳥屋,或是在枝頭,綁上鳥食,大部分人都把對鳥的愛心,花在大自然的野生鳥兒上,家中養鳥的反而不多,走到芬蘭鄉間就可看見,幾乎家家戶戶的庭院樹上,都掛著幾個鳥屋與鳥食,偶爾也在地上灑些葵花子或穀粒,照顧庭院中來來去去的鳥兒們。
初移居芬蘭的那段時日,我經常坐在婆家的大窗前,凝望那窗外枝頭上棲息啄食的鳥兒們,出入後園的野生鳥兒種類繁多,也讓我對鳥的觀察力越練越敏銳,開始能夠清楚分辨鳥種,並叫出每一種鳥的名字,婆家的親人們,更是個個視賞鳥觀鳥為一大樂事,總會注意到,今年哪一種鳥勝利地進駐鳥居,又是哪一種鳥趁對方不注意,把巢佔為己有,若是有難得一見的鳥種飛來覓食,隨便誰一聲驚呼,全家就聚集窗前,只為觀鳥。
與大自然平衡生活著的人們,對住家鄰近的鳥兒們有愛護之心,設計師則從這樣的生活中擷取靈感,創造出各種以鳥為題的有趣設計。
從鳥的角度,出發思考
在2006年芬蘭住屋展期間,芬蘭設計師就在某間設計住屋的庭院裡,設計了一組「鳥的住屋展」,設計師們想從鳥的角度,來觀察居住這回事:既然人可以有住屋展,鳥當然也可以有囉,雖然鳥兒通常不像人們一樣密集築巢,不過這回,鳥或許可以配合人的習性,群聚而居?人的家園在社區中並排而立,庭院裡的鳥屋,也同樣幽默地排排站,雖不知是否真會有鳥兒進住,這為鳥打造的社區,真是新意十足。
而設計師Teresa Moorhouse,則為Marimekko設計出以鳥的視角為靈感的織布圖案。她想像鳥兒,站在枝頭高處上看樹葉,會是什麼樣子,望近望遠所看到的葉片形狀與紋路,一定有所不同,將這鳥的視線與人的想像結合起來,就創造出這清爽又充滿動感的設計圖樣,不僅讓家中充滿綠意,也帶來新的觀看角度。
幾個芬蘭設計師的作品,展現了從鳥的角度出發的靈感,而丹麥著名的設計品牌Eva Solo,則設計出給鳥兒們使用的聰明用品。
將餵鳥的飼料台,設計成可立於庭院之中、供鳥使用的餐桌,既可餵鳥,也可儲存乾燥飼料,而人在家中用餐之際,還可同時觀看庭中的鳥兒們在美麗的鳥桌上取食,想必是一番愉悅的風景;另一個也是為了餵鳥所設計的玻璃吊環,則方便懸掛於枝頭上,在沒有鳥兒停駐的時候,這透明中空的吊環,還讓我聯想到玉珮呢。
從觀鳥賞鳥的生活經驗出發,欣賞這些由「鳥」而生的創意生活設計,讓人感受到北歐人為鳥造家的用心,不知鳥兒們是否能感受人們的體貼,我倒是不斷體會,北歐設計不離生活的道理,只要細細品味,裡頭盡是生活的紋理與故事。
註:本文原刊登於中時居家周報專欄,感謝Eva Denmark提供最後兩張Eva Salo相關照片
設計更美好的生活或城市,永遠都是設計師的重要課題,我老家在苗栗,看到鳥兒似乎沒什麼稀奇、或懂得去珍惜,但再台北又不一樣了,每個城市需要美化重點似乎不一樣。台北的流浪狗,不管再街頭流浪或是被抓去收容所都一樣可憐,原因是,人類遺棄他們的心態,不是收容所或是填飽他們的肚子所能彌補的,所以台灣人更因該從自己身邊心愛的寵物做起囉~給動物他們最基本的關心與溫暖就對了!
JimiLeo,
很謝謝你的分享! 給動物、寵物關心和溫暖,更愛護大自然,這真的是每個人從小就該學習的事,還要從身邊每一件習以為常的東西去看到新意,就像鳥兒在這裡,其實到處都是,可是人們從來不厭倦,總是期待著牠們,等著牠們到來,一方面,這是人們對與自然關係的深刻體驗,另一方面,設計師也能不斷地從這些生活常見的元素中,一直看到新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