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手記: 幼稚園的選擇「難題」?
孩子滿兩歲五個月了,我也開始思索著,什麼時候該開始讓他去上幼稚園。上次在自己的這篇文章中有提到:
北歐其它國家的朋友,有不少都在小孩一歲多時,就送去幼兒園了,芬蘭這裡,除非是媽媽本身已經有工作在育嬰假後要回去,不然的話,有不少人也會選擇,在家裡帶小孩到三歲,因為在三歲之前,政府每個月還會提供一筆「育嬰費」給媽媽,雖然金額不多,但做為買菜、帶孩子的費用,基本上還算沒問題。
… 孩子到了三歲,免疫系統和語言能力,都比較成熟,私心覺得,應該是開始固定群體生活的好時機。
我開始搜集資料,才開始對幼稚園有一點點認識。也發現,原來,可以有很多的選擇。
最常見的選擇,是直接在網上申請由當地市政府辦的公立幼兒園,通常住家附近,都會有好幾個幼兒園。比方我家附近,500m的距離內,就有三間,稍微遠一點,1-2km之內,又多了至少兩間,看來選擇還算不少。每個家長在申請時,都可以排出自已的優先順序,不過優先順序只是參考用,最後會被安排到哪個幼兒園、是否離家最近,則不見得,得看想去的幼兒園是否滿額。
此外,爸媽可以在申請時,依個人需求,決定孩子上幼稚園的時間,是全天還是半天、一週幾天,這樣的彈性,很是方便,也有幼稚園,專門提供給因為工作輪班性質,上班時間常常不固定的爸媽,前幾天就在帶孩子去玩耍時,遇到一位自願一週上班四天,一天陪小孩的媽媽,她的孩子們,一週上四天幼稚園,第五天則由媽媽帶著,享受親子時光。
此外,也可以將孩子,送去私人家庭托嬰,或是其它民營的幼稚園。有些民營的幼兒園,基本上與公立的並無大不同,有些則有特別的規畫,比方: 有專門照顧聽障者的幼稚園、專門給有過敏兒童的幼稚園、或是以華德福幼稚園、蒙特梭利幼稚園等等。
此外,市政府還有一種名為「早期教養團體」(Early education club) 的照護模式,專門針對「兩歲半以上、沒有上幼稚園的孩童」,提供短時間的「社交情境場合」。以我們這個城市為例,分為兩歲半到三歲,及三歲到五歲這兩個組別,兩歲半到三歲的,一周一次,一次兩小時的時間,由兩個有幼兒照護資格的老師照顧十個孩童,三歲以上的那一組,則一周可能兩次,人數也比較多,大概有十幾二十個孩子。重點是,這個時段裡,父母不需在場,好讓孩子適應自己漸漸獨立的生活。
我很好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教養團體存在,問了其中的一個工作人員後才知道,「不是每個家長都想把孩子送去幼稚園,但又希望,孩子可以獨立適應團體生活…此外,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先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慢慢適應,一周一到兩次,兩至三個小時,沒有父母陪伴的時光,用緩慢的步調,為獨立天天去上幼稚園做準備。」
而各地區的教會,也有類似的早期教養團體,針對三歲到六歲的孩子,一周一到兩次,一次兩到三小時的「早期教養團體」。
我們初步的決定是,先送孩子去市政府辦的「早期幼兒教養團體」,一周一個早上,一次兩個小時,一來,那個地點是這個城市的家庭幼兒中心,離我們家走路兩三分鐘就到,二來,室內外空間規畫都很好,我們本來就常去那裡玩耍,等他慢慢適應了這樣的模式,滿三歲多後,再正式送他去上幼稚園。
至於幼稚園,我目前試著為他申請這個城市的華德福幼兒園,離我們家有六公里的距離,要坐兩站火車才會到,不過火車時間也不長,五分鐘而已,且那個地點離老公的辦公室很近,平常他可以負責接孩子上下學,雖然我們家附近就有三間幼稚園,但我特別希望能送他去華德福幼稚園,是因為我自己更認同他們的教育理念,而且,看到那個幼稚園裡,每日提供有機素食新鮮午餐,就讓我覺得好棒!
雖說芬蘭的幼兒園其實在我的猜測與想像中,無論是哪一間,應該主要也就只是玩耍,不過,這裡的幼兒園,依照前幾天報上看到的一篇報導,似乎與其它北歐國家比起來,在立法上並沒有特別重視「兒童早期的啟蒙」,比較像是家長工作時的「小孩停放地」,當然,立法上沒有特別強調重視,並不表示實際上就一定是如此,不過我自己是相信,孩子初期的群體生活經驗,會對他的未來有直接的影響,加上我和先生都對我們的早期幼稚園經驗,都曾有過特定的負面經驗,也許是因為個人經驗,會希望盡可能的,讓他能在重視兒童身心健全發展的環境,有一個比較平穩的開始。當然,這只是我們的假設與想像、期待,實際上如何,不進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如願以這樣的方式進行,也是未知數。
計畫歸計畫,實際上如何,還得看運氣呢。
先說那市府辦的幼兒教養團體,要到五月才知道,是否得以加入,如果申請者眾,他們會依照一些基準(比方孩子的年紀、托育照顧的需求、其它特殊理由等) 來決定錄取的名單。
而華德福幼兒園,我申請讓他在今年秋季中就讀,結果那天打電話去問,對方說,申請的人非常多,他們無法在此刻決定,明年(2014)年可以收取多少幼童,甚至還在考量,是否有必要投資,好新開一個幼兒班,但這一切都是未知數。哇,2014年?!! 我聽到真是嚇一大跳,現在才2013年4月呢,已經預知明年初僧多粥少了,就連只是要先去參觀一下,也排到好幾周之後呢…因為他們的原則是,一天只接待一對要來參觀的家長,或是已就讀幼童的家長,因此,參觀也要排隊啊…
由於無法事先得知,是否能進入心目中較「理想」的幼兒園與養護模式,我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也許最後仍是直接申請家附近的幼兒園也說不定,於是有一天,我就牽著孩子的手,在自家附近五百公尺內,散步了一圈,刻意經過兩間幼兒園,想大概知道他們的位置。
雖然不能進去看,也不確定裡頭對待孩子的,是什麼樣的幼教老師,環境又是否理想,然而,轉個念一想,萬一最後無法以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方式進行,孩子直接被分配到這幾間的其中一間的話,也不見得是件壞事,事情的好壞,常常超乎我們邏輯思考的推論與想像,既然不是自己能夠完全決定的事,就照著希望的方式去申請,結果則交給老天,如此,心也就安了。
哪怕,因為幼稚園暫時額滿,沒有地方可去,至少媽媽還不急著馬上上班,一樣可以帶著他去到處走逛,針對沒有上幼稚園的孩童,也有「開放幼兒園」,在這裡,爸媽需要照顧自己的小孩,但所有活動參與都完全免費,可以天天讓孩子去參與某種「團體生活」。
此外,赫爾辛基的安娜大樓文化中心,每周都給三歲以上、沒上幼稚園的孩童,一個「藝術體驗日」,萬一我家這孩子滿了三歲還沒去上幼稚園,媽媽也可以帶他去體驗這樣的活動…越想就越覺得,沒有哪一條路,是絕對的最好,只要心安了,就什麼解法都會好。
前兩天,又因緣湊巧地看到這篇文章,作者黃淑文小姐寫到,他對兒子上小學前做的三個實驗之一,是沒讓孩子上幼稚園。她並不擔心,孩子沒上幼稚園,會無法培養與人相處的能力,因為「與人相處的能力,在於大人的示範,只要媽媽常常帶著他去與別人接觸,且成人之間的相處和氣愉快,孩子自然就會從中學習。」
原本,想讓孩子去上幼稚園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他能開始適應團體生活,甚至還會有點在意,萬一同年紀的小孩都去上幼兒園了,只有他因為沒申請到合適的,留在家中是否適當的問題。看了這片文章,更是連自己最後一點疑慮都覺得可以放下了。
雖然孩子還沒上幼稚園,但這尋找、了解的過程中,就讓我覺得,已經收穫滿滿了。
首先,開始對芬蘭的系統更了解一些,也開始覺得,從一開始的對於完美解法不確知的焦慮,轉為相信條條道路通羅馬的放心。
同時,也發現,雖然自己居住芬蘭多年,骨子裡有一部分還是很台灣,會忍不住在意,孩子去什麼樣的幼稚園,會想事先參觀…我想,有的芬蘭家長,也許就只是直接申請離家近的幼稚園,不一定會介意孩子上哪一間吧,相反的,我似乎是那種,寧願多一點麻煩,多繞一些路,也希望孩子人生的團體生活第一步,可以有個讓人安心的開始。
這樣的想望與做法,是好還是不好,說真的我也不知道,只是在這樣的路上,為孩子準備計畫的同時,我彷彿也同時檢視著自己,自己對育兒的想法,自己的思考習慣,自己對幼兒園的期待,自己對幼教的理想想法…畢竟,孩子三歲起的一小步,在我心中,其實也是他人生中的一個大步,我相信環境與身邊的成人,對幼兒無形的影響力,同時也不認為,幼兒園只是「孩子停車場」,無論家長選或不選,影響都會存在。
這還只是孩子人生開始的一小步哪,從這裡開始走去,將來要替他在人生的初期幾年,要做的「選擇」或許也越來越多,我彷彿終於開始了解那種,所謂「望子成龍」、「孟母三遷」的心情了… 坦白說,我並不期望孩子要成龍成鳳,但我真心希望,他能有個適合他適性成長的環境,既能在團體生活中學習到適切的行為舉止,又能不受拘束地繼續發揮孩童天真的想像力,於是我想,那心情是很類似的,都是為人父母想給孩子張羅「最適合他的學校、環境」的心情吧。
最後,總結一下目前觀察到的芬蘭幼稚園狀況:
– 與台灣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參觀幼稚園不同,芬蘭這裡,私立幼稚園比較可能開放參觀,公立幼稚園,大部分的時候,是要先申請、確定上哪一間之後,才會讓你去那一家參觀,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去那間,而想重新申請的話,據說,可能得至少等兩個月,才能再次申請。
以這一點來說,看來是沒有那麼「方便」,從家長的角度來看,也有些不夠「合理」,還沒看過的地方,怎麼知道想不想要送孩子去呢? 不過,如果換個角度,從幼稚園的角度來看,原本師資就不一定充足了,如果常常開放外人參觀,也許對幼稚園裡的教師或行政人員,也是額外的負擔,並影響到分配給孩子們的時間與品質,於是,確定申請上某個幼稚園後才開放參觀,也算是「合理」的吧。「合不合理」,原來也得看從什麼角度思考呢。
– 有一回,當我和一個芬蘭朋友提到,不能在申請前就事先參觀這件事,感覺很不方便。這位朋友的回答是: 「公立的幼稚園,都有經過一定的檢驗,品質都是一樣好的,無論你去哪一家。」呵,真是非常芬蘭式的思惟啊: 每一所幼稚園、每一所學校,都一樣好。不過我想,實際上,還是取決於主事者、實際照護者的人格、態度與思惟吧。這一點,大概也是最難事先預知的了。
– 芬蘭這裡,跟幾個歐洲國家一樣,上幼稚園的費用,依照父母的薪資而定,家庭薪資越高,上幼稚園就越貴,不過一個月,最多是250歐元左右(詳細數字我忘了,要再查一下確認,這是略估),父母如果只有一個人有收入,收入又不高的話,那上幼稚園的費用就低很多了。
歐迎加入北歐四季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更多生活思考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Comments
恭喜妳,兒子漸漸長大了,妳必湏為他考慮適當的幼稚園(或幼兒園)。對我而言,兒女研究所都已畢業,且在上班或創業,幼兒園似乎是個很遙遠的故事;不過讀讀妳為他的安排和努力,多少有點新鮮感。很放心的是妳總很努力地為他做最好的考慮和安排。我很讚成妳考慮「寓教於遊」 以免傷了他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我女兒很小的時候,她母親專心帶她,在遊戲間加入遊戲式的背中國古詩和三字經等;四、五歲時她能背上百多首長短古詩,包括長恨歌和孔雀東南飛等( 雖然她不會寫,也不甚懂詩的內容或含意)。結果她有超强的語文能力和記憶力。也許妳也可以和他玩玩背( 中、西)古詩的遊戲。男孩子小時候發展比女孩慢些,但培養他強的記憶力,對他以後就學、就業或整個人生都有很大幫助的。
在斯德哥爾摩選幼兒園, 通常會考慮以下幾點:
1. 老師的學歷
2. 老師與學生的比例
3. 園內老師是否更換頻繁
4. 園內有自己的廚師準備午飯或向廠家外訂
5. 老師的教學記錄
6. 小朋友的成長記錄
也在给闺女申请espoo幼儿园,不知你说的华德福幼儿园的名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