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使用相機與影像,記錄自己的旅行映像。然而,京都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卻也是在視覺之外,那「無所不在的聲音與旋律」。
我回想起十幾年前,和大學好友們一同遊歐洲時,「聲音」,一直是我們最想收錄的東西。我們錄音機不離手,收下了好多管風琴的聲音,和街頭音樂家演奏的旋律。後來我獨自出國,也曾在異鄉的火車上,用錄音機收下鄰座旅人的樂音。
年華似水般向前流動,不知不覺的,自己記錄生活的方式和習慣,已經改變,如今,我習慣使用文字與影像來記錄生活行步,因此旅程中「最沒有用具體的形式記錄」的,反而是舊愛-「聲音」。
僅管沒特別想著要收集「聲音」,來到京都的第一天晚上我仍然馬上豎起耳朵,聽見京都的「聲音」。
街上的古樂聲
那晚,我在旅店前的大街上走來走去,在這條有著多家百貨公司的購物街上,無論怎麼走,都聽見像是「日本傳統音樂」的旋律,為什麼是放日本傳統音樂,旋律從何而來,坦白說,人生地不熟,我搞不清楚,似乎是從阪急百貨內傳出,卻又流瀉了整條街。
於是,心裡對京都的第一印象,就是充滿旋律。
會唱歌的紅綠燈
然後,我遇上會唱歌的紅綠燈。
來京都之前,朋友就跟我說,京都的紅綠燈,跟小鳥一樣會唱歌。
果然,我在京都等紅綠燈時,聽過兩種不同的「鳥叫聲」,其中一種,跟芬蘭「黃山雀」的叫聲一模一樣,在日本京都的紅綠燈前,聽見芬蘭的黃山雀實在有趣,是因為京都也常見黃山雀嗎?我沒有答案,卻莫名的感覺到熟悉,並且喜歡上紅綠燈的聲音。
車來車去,都是旋律
接下來的幾天,我開始搭乘地下鐵,在京都到處跑,然後就發現,不同路線的地下鐵,在車進站時,也會響起不同的旋律,彷彿是車的「聲音識別」。
有那麼一天,我們離開京都,在大阪短暫停留,僅管只是匆匆經過,印象也已模糊 ,我卻記得,大阪的紅綠燈也會唱歌,大阪的地下鐵也有自己的旋律。頓時我有些明白了,原來不只是京都而已,也許不少日本城市都是如此,在日常的生活中,讓「旋律」四處充滿吧?在街上、在紅綠燈前、在等車時,無時無刻,讓聲音有了意義。
二條城裡的鶯聲
京都名勝二條城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御殿內的「鶯聲地板」:木頭地板的特殊結構,讓人行走其上時,會發出有如「鶯鳴」般的聲音,原本的作用是要保護統治者的安全,於是地板之於人,就有如鈴噹之於貓咪,人走路會被「聽見」,就「無所遁形」。然而,「防範安全」的設計機制,竟用如此美妙的「聲音」呈現,二條城御殿就因此鶯聲處處,多了一分聲妙之美。
清水寺的水聲
獨自來到清水寺的早晨,這裡很安靜,讓人特別留心聽,清水寺邊的「音羽瀑布」。
聽著聽著,我也忍不住上前飲水許願,音羽瀑布是日本十大名水之一,是否有神效不得而知,然而那確是我喝過最清甜好喝的水,突竟只是味覺,還是因為水聲,我其實分不清了。
神社的鈴聲與拍手聲
京都行中,最吸引我的「地標性」景點,就是日本神社。
大的神社、小的神社、眾人湧來參拜的神社、或是在某路邊一角安靜佇立的神社,都好,就是喜歡神社橘色的鳥居,喜歡到神社裡走一走,只因為它瀰漫著另一個文化信仰的味道。
尤其愛聽,人們在神社中參拜的「聲音」。
愛聽他們在祈拜前搖鈴噹,像是告知神明,我來了?
愛聽他們虔誠的拍手,再虔誠的鞠躬。
看了半天,自己也忍不住有樣學樣,搖鈴-拍手-鞠躬,標準的一知半解觀光客。
也許是我從小到大,莫名的養成了「在神聖的地方要安靜」的習慣,因此用搖鈴和拍手,讓神明「聽見」自己,對我來說,是件新鮮事,無論是看別人做,還是自己試,那鈴聲與拍手聲,逐漸成了我心目中最代表的日本的「聲音」。
祭典的拍牆聲
一月初前往日本關西,正好遇上冬日祭典「十日戎」,這個祭典,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迎財神。為了體驗祭典的氣氛,我們造訪京都的惠比須神社,和大阪的今宮戎神社,同一首迎財神的旋律,不斷在耳邊縈繞,而日本信眾們在離開神社前,也都會在特定的牆板上大力的拍好幾下,僅管我一句也聽不懂,更不知道他們在拍什麼,卻在心中留下了日本神社的「聲音映象」。
街頭的寂靜樂音
日本行的最後一天,我們決定到姬路城走走。從火車站通往姬路城的那條大馬路上,有好幾個奏樂的雕像,雕像看似無言,卻也讓行人感覺到,無聲勝有聲之美。
僅管對日本不太了解,旅程走到這裡,我已經開始確信,日本人一定很懂得將「聲音」,融入生活的感官體驗中。紅綠燈、地板、街道、神社、祭典、仔細去聽,「聲音」無所不在。
懂得「聽」,難怪生活中,盡是旋律。
相關文章:
@想收到最新文章通知,歡迎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看了這段介紹我也想趕快去日本走走了。
學了十幾年的日文卻沒去過日本真是太奇怪了……^^|||
從聲音開始建構對京都的印象,
我喜歡這樣撿拾片段,累積成冊,
然後一窺他山之石。
我猜想會唱歌的紅綠燈
是為盲者而貼心設立的
明治神宮前的碎石
其功能也正如鶯聲地板般
是為了防範安全所設
很喜歡像這樣的感官之旅
未來若是集結成冊了
再加上北歐四季溫婉真誠的聲音
必是人生一大美事
^_^*
Dear 四季
你又描寫了聲音
真好
說到音羽瀑布
我當時一喝到
心中也和你想的一樣
怎麼會有那麼好喝的水呀
白色飛魚,
啊你學了幾十年的日文?真讓人羨慕哩。。那你去日本一定感受又不一樣。我現在好想學日文,但是,自學好累。。:)
貓老大,
我就是喜歡這樣,這才是屬於自己的行走印象。。:)
just,
明治神宮我沒去過哩,聽起來很讓我想去走一走,芬蘭這裡的紅綠燈也有同樣的功能,但就不會把聲音,弄得如鳥鳴。。
finfin,
謝謝你的欣賞啊,呵…:)
棋子,
對呀,我也是喝完了,離開了,又走回去再喝。。呵,後來想想算了,別貪心,喝到就夠了。:)
小松正史,2007,Kyoto Ambience
這張作品很值得找來聽聽,一聽彷彿就是來到了京都。
他是京都在地人,三十幾歲的教授。致力於聲音地景與環境音樂的研究與創作。
Dear 四季:
我這次到吉隆坡的旅行聽到兩個有趣的故事
一個是由1996年由北坡攀登聖母峰的Matt Dicksinson所講
的”勇登人生高峰”的故事(請參見我的”大隱於市 在地旅遊”-吉隆
坡篇)
另一個故事是在吉隆坡郊區一個由前英國領事館所改建的餐廳中
聽得:
這是一個希臘漁夫的故事
一個快樂的希臘魚夫, 每天出海去, 捕得魚後, 就返回家中, 將
當天要吃的魚交給老婆, 再將多餘的魚獲拿到市場去賣, 吃完飯
後, 魚夫會到鎮上, 與老友們談天說地, 快樂的喝咖啡下棋
一天由外地來了個商人, 鼓吹魚夫多買條船
魚夫問:為什麼?
商人說:你可以雇用其它的魚夫為你補魚呀
魚夫問:然後呢?
商人說:然後你可以賺多點錢呀
魚夫問:然後呢?
商人說:你可以進一步擴充成一個船隊呀
魚夫問:然後呢?
商人說:接著你可以蓋一間魚罐頭工場把魚獲賣到全世界呀
魚夫說:然後呢?
商人說:然後你可以把你的公司上市呀
魚夫問:然後呢?
商人說:等你有了很多很多錢之後, 你可以在家享受與家人相聚
的天倫之樂, 也可以出去與朋友快樂的相聚呀
魚夫說:我現在就可以了呀
人生快樂的境界往往是由自己所決定, 無須完成世俗的條件呢
很高興閱讀妳的京都遊記
也很喜歡妳以不同的角度觀查這個美麗的城市
Mika,
謝謝你的分享,很高興知道這麼一號人物,芬蘭這裡不知找不找得到他的音樂,我會試試。。。
新的,
能在旅行中遇見這樣的人,聽他說他的人生故事與體悟,那種感動一定是十分強大的吧!(p.s 也跟你說一聲,那個網站連結上不去,應該是拼字的關係…)
謝謝你辛苦的把這個漁夫的故事po上來,這個故事我聽過幾遍,有時朋友告訴我,有時是在朋友的轉寄信上,有時是朋友寫在部落格裡,現在是你…:)
我想,一定是我身邊有不少同質性的朋友,大家心裡頭想的、認同的,都是這樣的價值,於是就不斷分享給彼此,而這個故事,也真的值得在人生不同階段,三不五時回顧思考呢。
很喜歡你的文章,用溫柔的文筆形容出生活裡的細緻感受,看著這些文字,感覺繁忙的生活步調似乎變慢了,雖然變慢了,卻也因此找到平常比較少注意到的、小小的淡淡的感動。
我剛好在一個月前也去拜訪過京都,因為是跟團,走馬看花而已,所以像你在文中所提到的會唱歌的紅綠燈、音羽瀑布的水聲、或是神社的鈴聲與拍手聲,雖然都有注意到,卻也很快就過去了。看著你的文章,讓我又想起當時的感受,真是謝謝你了。
Mulberry
也謝謝你的分享。我覺得京都是個會讓人慢下來的地方,旅行的時候,心情也有所不同,感官特別敏銳,也會為那些細緻的事物而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