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著聽懂孩子的聲音吧! –推薦好書:【帶你長大】

我很欣賞的李坤珊老師,今年五月又推出了新書:【帶你長大】。李坤珊老師的前一本著作:【讓孩子安心作自己】,也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教養書,她總是溫柔又理性的提醒著父母,要從小小孩的角度出發,了解他、尊重他,而這一本新書,繼續引領著父母,用溫柔又堅定的方式,帶著孩子長大,同時提供了清楚又具體的做法建議,幫助家有幼兒的父母們,更能自在又自信的育兒。

header02

尊重,對於一個學前幼兒來說,是件大事,然而身為成人的我們,常會不知不覺地,在教養中忘了尊重,只因為我們急著,要教會孩子生活常規、要教孩子懂禮守秩序、要確認自己是有原則,不會寵壞小孩的爸媽…甚至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要求孩子,達到或做到超乎他年紀與能力的事,無論那件事,是智力、能力上的發展、是處理情緒的能力、還是生活中的雜事瑣事。

那天晚上,我收到書本的電子檔,坐下來打開序言,才剛開始讀著,眼眶竟然就紅了,書中這麼寫著:

「身為父母的你,不管是三十歲、四十歲、或者五十歲,你確定你真能平平安安的,陪著孩子一路長大成人嗎?
我想你不能!人生的路,有它可預測的軌道,比如說念完書後找工作;但人生的旅程,也有太多的意外,而那些意外有更多是伴隨著挫敗、失望、傷害、困頓而來。甚至,不容你選擇的,你有可能必須提早,就與親愛的孩子告別……」

是啊,人生中,我們能確定的事有多少?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平安健康的長大,能永遠幸福快樂,然而,身為成人的我們也都知道,人生總難以永遠順遂,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受傷、都會碰到失敗、挫折、傷害、和痛苦的時刻,在那些時刻裡,做父母的,不見得都能陪在孩子身邊,也不一定能夠提供孩子當下需要的幫助,我們甚至無法預測,在人生的什麼時刻會不得不向孩子告別…

那麼為人父母,唯一能夠給予孩子的,是幫助他們培養: 自己可以獨立生活的能力、愛自己也愛別人的能力、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的能力,面對挫折、跌倒了還能爬起來繼續前行的能力,能夠擦乾眼淚、微笑面對未來,並永遠不放棄希望的能力。

孩子要如何才能擁有這樣的能力,面對這未知的未來呢?

關鍵,就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用適合孩子的方式與步調引導他、陪伴他、愛他、尊重他。

在這本書裡,李坤珊老師,引導著父母,走過學前幼兒的成長階段,也給了父母很多清楚又實用的建議。

我自己邊讀邊作筆記畫線,邊點頭稱是,受益非淺。有些段落,正好呼應著我一直以來的育兒觀與具體實踐,有些段落,讓我看見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或是給我現有的疑惑一些啟發和具體的建議。

TS Lumia 1020_20140511_15_41_50_Pro

在第一章的部分,著重在孩子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的生活中,幾乎一定會經歷的適應過程。讀著這一章的同時,讓我也同時回想著自己的孩子,去年八月進入芬蘭華德福幼兒園的情形。當時芬蘭幼兒園的老師,跟李老師的想法呼應,也是建議要以孩子的步調慢慢來、不要著急,給孩子時間,慢慢的去適應、信任一個新的環境。

其實,何止是幼兒園呢,當孩子遇見陌生人、走進一個新的空間、新的場景,因著孩子的個性不同,有些孩子會需要久一點的時間適應,做父母的如果能夠在任何情境下,都站在孩子的角色上設身處地的想,也許會慢慢放下著急的心態,而以欣賞的心情,陪伴孩子經歷新的過程。

就像書中所說的:

「大人要如何學習小心折疊起自己的期待時間表,用「信心」和「等待」陪伴孩子面對成長必經的課題, 孩子會更安心、更有勇氣。」(p58頁)

當孩子有情緒時,如何認同孩子的情緒,給孩子時間,依照孩子的進度走,真的是很重要的功課。

很喜歡書中的這幾句:

「 不忽略自己的感覺,一直是情緒教養上的重點。不打壓孩子的情緒,也就是成人在對待孩子時一個很基本的準則。」(p35)

「能安撫自己的情緒,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有了那個能力,孩子長大後,就較能掌控自己的情緒。反之,孩子長大後,就會較倚賴他人或外在環境,來評價自己,或衡量自己感到快不快樂、有沒有價值。」(p45)

TS Lumia 1020_20140505_13_44_28_Pro

接著第二章,我看到這樣一句話,簡單的話,卻震撼我心:

「 人生中再也沒有這樣一段時期,孩子會像影子一樣黏你黏那麼緊,又這麼喜歡模仿你。就讓他全心全意的靠著你、跟著你吧!因為,你的孩子需要你!」(p70)

幼兒從父母那裡,學習如何做為一個人,學習如何生活。然而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似乎總是不小心越來越少(至少我自己就是,常為了忙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陪伴孩子),然而我打從心底知道,孩子有多愛跟我在一起,他也許比我想像中的還需要我的陪伴,哪怕他看起來已經很獨立,也確實有能力自已做很多事。

於是,書中的文字再次提醒了我,不要忘了陪伴孩子,在這其中,孩子會從中學會負責任,學會生活常規,從我們的身上,學到生活的榜樣。

對於生活常規的建立,李坤珊老師也有很實用的建議,包括如何引導孩子收拾玩具、如何建立睡前儀式等等。

閱讀的過程中,我自己收穫最多的一點,是在要求孩子之前,將心比心,先檢討自己:

比方,我常要求孩子時間到了就要去睡覺,然而做為一個成人,我自己都會忍不住拖延睡覺時間了,自己做不到的事,如何能要求孩子呢?

「要幫助孩子安心入睡的成人,第一步要做的,是將心比心,理解孩子對睡覺的心態是「掙扎」。成人不只要接納孩子的掙扎,也要接受這個掙扎會日日上演。」(p176)

我也會要求孩子學會收拾玩具,然而,如今我開始提醒自己,孩子天生就喜歡秩序,但我有沒有為他們營造一個容易維持秩序的環境呢? 孩子天生就勤勞,想用手腳去努力探索,但我有沒有因為正在忙自己的事情、正在趕自己的時間,而懶得去教他呢?

仔細去想,很多父母要求孩子要做到的事,其實真正的關鍵,都在父母自身,李坤珊老師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導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更聽得懂孩子想表達的意思、想說的話,於是,身為父母的我們,也得以跳出來,站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很多教養上的衝突或難處,也就因此而豁然開朗。

有時候,父母只是需要將思考方式轉一下,作法換一下而已。

看完這本書,心中覺得,對於養育、教育學前幼兒這回事,又多了更多的篤定與信心,也更懂得提醒自己,多站在幼兒的角度理解他、尊重他。

TS Lumia 1020_20140520_10_40_22_Pro

育兒,是個需要慢慢來的過程,父母要學會慢下來,給自己多一些時間,也多給孩子多一些時間。

懂得慢,才會有時間,去傾聽、了解、尊重。

一如書中這句充滿智慧的話:

「生命,真的很奇妙,愈是深刻的東西,它愈無法速成 (p90)」

這句話,讓我咀嚼再三,不止是育兒,也是人生,是夢想、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非常推薦這本好書: 【帶你長大】

註: 本文第一張圖來自親子天下網站。因為我手邊沒有紙本書,只好用出版社自己網上的照片,給大家看看這本書的樣子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