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國家給許多人的印象,都是男女較平權,常見爸爸帶小孩,媽媽也有較長的媽媽假和福利保障。大體上看來差不多是如此,不過仔細檢視起來,仍有一些差異存在。
上禮拜的報紙就總結了最新出爐的研究報告, 指出芬蘭的媽媽,與瑞典和丹麥媽媽比起來,似乎更難取得工作與養護小孩之間的平衡。
重點結論是這樣的:
在芬蘭,有小孩的雙親,若不是有全職工作,就是完全沒工作在家帶小孩。相較來說,瑞典和丹麥的媽媽似乎就較有工作上的彈性,較易取得工作與育兒上的平衡。
追究原因,芬蘭有一個制度不同於鄰國:芬蘭媽媽在放完媽媽假後,只要小孩還不滿三歲,就可以從政府取得補助金,在家帶小孩,瑞典和丹麥雖沒有這樣的制度,但是在工作時間上更有彈性。因此研究也建議,應該增加part-time工作的數量,和工時上的彈性。
我曾聽說,荷蘭也常見一週裡四天上班,一天帶小孩的情況,在我自己的經驗中,芬蘭的工時雖然有彈性,但特別針對媽媽的彈性,或是一週上四天班領四天薪水的彈性,似乎就較不普遍。
此外,研究員指出,長期在家帶小孩的媽媽,可能在幾年後重回就業市場後,難找到符合學經歷的工作。
而芬蘭的男人,跟女人比較起來,則有更多的時間從事自己的嗜好,每週芬蘭媽媽花在家務上的時間,比芬蘭爸爸要多九個小時。
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全職工作,都佔去相當長的時間。
看完報導有諸多感想,雖然一時整理不清楚,還是先作個記錄。
芬蘭這三歲以下鼓勵媽媽在家裡帶小孩的補助金制度,看來似乎有利有弊,有些已經當媽的朋友,欣賞這個制度,只要不嫌補助金太少,就可以在家裡安心把小孩至少帶到三歲,與孩子共度珍貴的時光;壞處,當然就是報導中指出的,如果不是已經有永久合約的工作職位等著你回去,就比較不容易再重新找一份適合的工作。
結合工作與家庭,即使在重視生活平衡的芬蘭,也並不都如想像中容易,難怪許多芬蘭人逐漸錯過生小孩的最佳時機,因為人們想著,要先完成學業,要先有工作,而且還要是夠穩定的工作,這樣花幾年時間帶孩子之後,還可以有保障的回到工作崗位。
人生計劃一步步照著走的結果,在現在這個時代,大概就讓生育年紀一直往後延,高齡產婦或不易懷孕的人越來越多,連芬蘭醫生和研究員現在都站出來鼓勵大家快點生:「年輕學生時代正是適合懷孕生子的時期」、強調邊育兒邊讀書是可行的。
可不可行我不知道,也沒有當媽的親身經驗供作參考,倒是讓我想起,自己在台灣成長的年代裡,身邊同學朋友早婚早生子的少之又少,當時我們的邏輯也是差不 多,覺得要先念書再工作,生小孩這個選項永遠排在最後,不過到後來,我們也都開始發覺,其實早生也有好處,一來有力氣帶,二來小孩長大了,媽媽還年輕得很 呢。
我自己也慢慢發現,很多所謂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說法,雖然從人生規畫與社會制度的觀點來說都可通,但也算是一種執念,因為事情其實沒有一定怎樣最好,包括所謂的安定與生子。
我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就曾隨夫搬遷,在家帶小孩帶到三十五歲,才開始進修真正喜歡的學位,現在已是該領域的博士專家,工作家庭兩全,正在一個美好的地方,過著她想要的生活。我還記得她曾經在多年前對我說,
「我想去印度住兩年!」
「那妳的小孩怎麼辦?上學怎麼辦?」
「沒怎麼辦,帶著一起走,他們也不一定要去上學,那兩年的生活想必會對他們一生受用無窮!」
言畢,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都不自覺地在思考上受到束縛,從而影響人生的決定,其實,很多事都可以更自然進行,包括懷孕生子。
最後,僅管從這篇報導中看來,芬蘭好像工作時間長,大家都沒時間生小孩,其實也不盡然如此,研究的樣本數自有其限制,這節錄的報導重點也只是研究的一部 分,同時是站在芬蘭自身立場來比較的狀況,根據另一個報導,芬蘭至少是歐洲國家裡,嬰兒出生率算高的國家,另外幾個更高的好像是丹麥、瑞典、法國等(不記 得細節)。
總之,主要想說的,是這篇報導引發我的,一些關於生育年紀和思考方式的想法,實際上芬蘭的社會現象也不足以用一篇報導觀之,除去研究的摘錄重點不提,我覺得芬蘭這廂很年輕就生孩子,邊養邊完成學業的,還是不少,在工作上,也還是比台灣有彈性,只不過,國國有本難唸的經吧~
照片:在中央火車站旁的溜冰場,帶小孩溜冰的芬蘭爸爸。
我很羨慕您在文中所提到的那位朋友耶,能夠擺脫多數人長久以來在”思考上的束縛”!能在當了媽媽之後,繼續開拓自己的人生!就如您所說的”很多事都可以更自然進行”
我也是屬於總是考慮得太多的人,其實,人生真的要學會”隨遇而安”,才能快樂自在的過日子,不過,自己距離這個境界,真的還有好長的一段距離呢!總是”知易行難”啊~~~
星星小飛俠,
謝謝你的分享! 我們常都被一些既定觀念綁住,而且知易行難,不過至少體會到這一點之後,就更容易往這個方向去呢。
我那個朋友,她應該本來就沒有這樣的思考束縛,所以也就無所謂擺脫了。。
對了,我發現妳這幾封留言,全部都先被wordpress攔截下來,所以才會沒有立即顯示,我猜想原因可能是yahoo的網址設定,後面是亂碼的關係,跟妳說一聲,等我看到,就會把它秀出來。:)
謝謝您的告知喔,我也覺得滿奇怪的,留言完畢後,我都會確認一下是否有成功,可是,有的時候真的沒看到自己留下的文字,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不過,當我看到您的回應時,就知道上次的留言是ok的!謝謝您告訴我這個訊息喔^_____^
星星小飛俠,
不客氣!連續「撿」了幾篇你的留言後,心想你一定覺得奇怪,怎麼留言留了都沒看到,趕緊跟你說一聲。。:)
看到這幾篇討論工作與家庭的文章,真是感觸良多,因為我自己現在也是面臨這樣的掙扎,尤其台灣社會重視工作甚於家庭的人比比皆是,回想起當初為了讓小孩有更好的成長環境,因此決定留職停薪帶小孩,但往往被投以異樣的眼光,因此,心理上的矛盾與糾結的確是複雜難述的。
雖說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所以父母最好能陪伴其成長,但每每想到養兒育女的教育費用以及其他生活支出,如房貸和車貸等也大都得靠夫妻倆一起打拼,否則未來生活也會過得辛苦些,除非幸運一點家有恆產或是嫁個有錢的老公或娶個有錢的老婆,不然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的確需要更積極地改進,尤其現在台灣家庭孩子出生的平均率竟然僅剩每戶1.2而已,如果不適時提供一定的生活津貼或是一味地禁止留職停薪兼差的行為,我想這不僅不是家庭之福,也不是台灣社會之福,畢竟唯有靠父母親在家先把家庭和孩子照顧好,學校才不會有那麼多問題兒童,社會也才不會有那麼多令人駭聞的社會事件,這其實都是環環相扣的,不可輕忽啊!
cheer,
謝謝你的分享!你說的沒錯,這都是環環相扣的,我一直覺得,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真的很大,能在關鍵時刻,決定小孩優先,其實很需要智慧。:)然而,想法與現實的經濟和工作如何平衡,也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有錢的確會讓生活和選擇較為容易,也許,每個人都得在人生中,不可能完美的狀況下,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吧。。。
您的網誌太棒了!以後還請多多分享您的芬蘭經驗呢!
pzs,
謝謝你的稱讚,歡迎常來坐囉~
看你拍的赫爾辛基的照片 – 很多地方我都有去過ㄝ,有種開心的感覺!你真親切,挑出遊客的口味!
去年七月,我在照片中右手邊的巷子裡的民宿住了五天! ^_^ 我也有這張照片,但是是白天版!所以收集你的夜晚版囉!我已經來逛了快要二個月了! ^_^
仲夏夜的日落,
這麼巧呀,就在照片右手邊,呵,我還不知道那裡有民宿呢。:) 你住的如何呢? 如果不錯的話,以後也許也可推薦給來玩的朋友。
歡迎繼續常來逛囉~! 🙂
我有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
很多人都會問”西方社會的福利這麼好,為什麼台灣不行呢?”
我想臺灣應該也可以,只要我們每年在繳稅時,不要又高喊著”減稅,不然活不下去”之類的話就可以了.西方社會的福利制度好,但同時他們也要繳很重的稅.我要說的是,我們可以羨慕別人的好,但同
時我們也要修正自己的觀念與想法,否則學永遠只學到皮毛而不是精髓!
p.s.你的旅居隨記很有深度,也恭喜你出書了!
ABBY
跟你更新一下資訊:今年二月底我又去了赫爾辛基,要再去那家民宿時,發現它已經休業了…
ABBY,
謝謝你的分享。每個國家制度不同,就如你說的 我們這裡繳稅很重,事實上也並不是所有福利都好啊,參考他山之石,再選擇什麼值得學什麼不適合,才會對自己帶來益處吧,我是這麼想。也謝謝祝賀哦。
仲夏夜的日落,
謝謝你的訊息。。
涂女士您好,晚輩目前在芬蘭唸[社會工作],之前在台灣也有訂您的電子報。不知您可否告知 「母親被禁止的感受」 這本書的英文或芬蘭書名。想問問這裡老師與同學的看法。謝謝您。
您好,這是我訂閱您的電子報以來的第一次畱言,很喜歡您的文字~或許是因為看到您談到關于母親的話題,讓我想到昨天看到一則令我落淚的報道,感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最近媒體都在報道關于中國汶川5.12大地震的事情。恰好是母親節的第二天,有很多人遇難,其中大部分遇難者是正在教室上課的孩子們。
有一位年親的母親,報道上是這么描述她的。“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著,整个上身向前匍匐著,双手扶著地支撑著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著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著”。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著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著,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著,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著,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很冒昧,在第一次畱言就跟您說這么多話~但是我覺得有必要將這份偉大的母愛告訴更多人,讓更多人暸解母愛的無私。。。希望沒有造成您的睏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