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減學校圖省錢,抗議風四起

初春的早晨,學校上課時間,首都附近的大城V市某小學教室內卻空無一人。小學生們在家長的支持與陪同下,集體罷課一天,在即將被關閉的校區之間拉起紫紅絲帶,抗議政府計劃關閉學校的決定。這間有6百名學生的學校並不算小,離學生住家近,運作也相當良好,學生可以在同一學校裡從小學念到初中畢業,因此 他們無法理解地方政府關閉學校的決定。

關校以後我們要去哪裡念書?所有附近的學校裡人數已經夠多了,為什麼我們不能在自己的學校念到畢業?

一名10歲小學生這麼說。地方政府為什麼要關閉學校?簡單的說就是財政拮据,必須想辦法減少支出。財政運作特別困難的V市,與抗議的學生和家長,並不是特例,這股裁減學校風,正在芬蘭各大小城市發生。

中央減少補助 地方自求生存

地廣人稀的芬蘭,隨著生育人口的下降,一些偏遠地區學校因學生過少而關閉原本不足為奇,然而現在連首都和大城市也開始裁減學校。這些學校不但位置不算偏僻,大小也剛好,因此抗議不斷。裁校原因追根究底,在於新的中央政府政策,大幅減少對地方政府的補助,地方政府負擔加重,可用的經費卻不足,於是便減少基礎教育支出,拿學校開刀。

拿學校開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裁減學校。學校裁減後,不僅空間可另做它用,寒暑假時間也不用再花大筆經費維護學校硬體設施。即使是沒有被裁減的學校,也因為地方政府所能給的經費減少,而捉襟見肘。一位老師批評:

校長現在要花大量的時間思考如何節省開支,真正與教育直接相關的事務,反而是次要的了。

不少教職人員也在此裁減風中失去工作,尤其是沒有終身聘約的教師,和隨堂輔導助理。裁減學校本身對學生的影響,則是各方最關注的事。

班級人數增多 難以個別照顧

首先,在可預見的未來,班級的學生數量將會因此而增加。學生人數增加,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難以照顧到個別學生的需求。一位老師就說:

芬蘭PISA(國際學生評量)的成就來自較弱的學生比其它國家的一般學生強,而輔導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同樣重要;現在班級人數增加,老師只好在程度上取其中間,於是教的東西對優秀 的學生太簡單,對弱的學生又太難。

為了節省支出,特殊教育的份量也不得不減少,一些原本可以幫助較弱學生的隨堂助理,也在教育經費的裁減下失去工作。某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就批評:

裁校真是魯莽的決定。這些做決定的人以為班級大小對學生影響不大,因為他們自己小時候也上過大班制的學校,殊不知現在的社會要 求學生需要具備的許多能力,不是大的班級裡所能提供的。

在另一個科技白領集中的E城,不少家長對地方政府減少教育支出的方式很感冒,寧願自己掏腰包來補 助學校,以確定小孩子能受好的教育,然而,學校老師對這樣的做法也不以為然,因為這樣一來社經地位的差別會明顯影響學生的資源,也會對芬蘭以「平等」立基 的基礎教育精神形成打擊,

一旦平等的精神沒有了, PISA成就都將成為空談。

一位老師這麼說。當然也有某些城市的決策者指出,資源合併集中在大型學校更有效率,裁減的目的主要是想省下維護學校硬體的經費,省下來的錢反而可以集中運用在維護教育的品質上,至於班級人數,一、二年級每班會 盡量維持在25人以下。然而,老師們則投書強調,這樣的說法簡化了教育品質的問題,所謂適當的班級人數,隨著學生的特殊需要、及地方的整體狀況而異,沒有一定的標準,合併學校,看不出教育品質如何提升,而地方政府減少支出,最不應犧牲的就是學生的福利。

維護地方學校 提供成長空間

於是,老師們投書,家長們抗議,試圖維護離學生住家近的地方學校。老師們指出,離家近的地方學校價值不只在於知識的學習,也提供給學童一個熟悉而安全的環境,這對他們的成長與自我認同的建立,有著深遠的影響。當新生代的孩童與青少年心理成長問題受到社會重視之際,主政者更該了解到裁減地方小型學校對孩童身心成長的影響,不是帳面上的數字可以看出來的。地方學校也使家長容易參與學校事務、與教師合作互動。事實上,許多父母選擇住處的先決條件正是:附近要有學校。一旦學校沒了,這塊地區就難以吸引家庭生根。

僅管抗議四起,也有人覺得,地方政府的各項服務從分散到集中已是發展趨勢,裁減學校這件事不管有沒有道理都一定有人抗議,只不過這一波裁減風既大又密集,便顯得更嚴重了。

資源如何分配 社會福利難題

芬蘭這回裁減學校的風波,其實也算是北歐福利社會此刻所面臨變化的一個縮影。

為了因應企業與人民的要求,促進經濟成長,中央政府開始減少稅收,收的錢少了,能給地方的就更少,地方政府只好加稅,不然就是想辦法減少支出,因此不止是學校,許多公共設施也有往中央集中的趨勢,一些小的地方圖書館和健康醫療中心未來將會關閉,以集中型的大型服務中心取代。

想要有完善密集的公共服務,又想要減少稅收,原本就難有平衡點,社會福利的資源如何分配,錢該花 在哪裡,省在哪裡,本就是多方利益權衡下的難題,然而就如一位教授所說:

裁減學校對芬蘭PISA成績的影響,短時間內自然難以評估,然而未來真正讓我擔 心的,不是PISA的成績,而是整個基礎教育系統的價值觀、精神、和其未來發展。

的確,教育是長期的投資,即使是一時的減少支出,影響卻深遠流長。相信,這也是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心聲。

本文原發表於台灣立報芬蘭傳真專欄2006.6.12

相關文章:

芬蘭教育,為何第一

One Reply to “裁減學校圖省錢,抗議風四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