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創意與設計

芬蘭論壇,在夏日長假促進社會對話 -SuomiAreena

芬蘭論壇(SuomiAreena)是個每年七月在波里市(Pori)舉辦的公眾論壇,連續五天在城市各街角、公園、咖啡廳、廣場、購物中心、甚至教堂等地舉辦數百場,並與歐洲著名Pori爵士節同時舉辦,強調在輕鬆的氛圍下,討論影響芬蘭未來的多元議題,例如城鄉差距、健保制度、教育國際行銷,青少年的未來、人工智慧、國防政策、英國脫歐等。 (Photo source:  Johanna Sjövall/Staart Agency) 芬蘭論壇的創始人,覺得夏日一個月的長假,正適合鼓勵全民對話。2006年初辦時,只有25場活動,500人參加,2018年則有約兩百場活動,超過67000民眾參與。講者也來自各行各業,例如政治人物、音樂家、作家、廚師、運動員、企業家,也有國外貴賓、Youtubers等。同時,孩子也有機會參與,今年一間教育遊戲公司Fun Academy,就邀請三至九歲的兒童參加太空人研習營,既用太空主題做科學實驗、從中學習團隊溝通技能,也可與各行各業的著名專家,針對人工智慧、媒體素養、再生能源、教育與人生等主題對話。 (Photo source:  Johanna Sjövall/Staart Agency) 過去曾有國會議員,整批坐飛機來跟民眾討論重大議題,隔日再坐飛機回去投票表決,也曾有人道救援組織在現場搭帳篷,讓人們親身體驗難民處境以促進議題討論。今年則多出讓民眾上台發表演說的場域,並舉辦冰球慈善活動、及國會議員對娛樂圈名人的足球賽。無論是活動或論壇,都試著打破社會籓籬,促進思辨對話與分享交流。 (photo source: Greenpeace Finland) 文字: 凃翠珊 Tsui-Shan Tu 圖片: Suomi Areena、Fun Academy Suomi Areena: https://suomiareena.fi/in-english *原文刊載於Shopping Design雜誌2018年8月號


赫爾辛基新兒童醫院,以兒童的權利出發設計 (New Children’s Hospital)

今秋正式啟用的赫爾辛基新兒童醫院,以自然為設計主題,樓層名稱也從「海岸」到「森林」再到「太空」,海洋與島嶼的主題貫穿其間,牆上並有芬蘭孩童都愛的姆米畫作。 水族生態專家設計的大型水族箱,減輕孩子對看病的恐懼,孩子還可以把自己畫的魚兒,掃描進數位媒體牆裡看魚游泳,所有活動與空間規畫,都以「孩子的權利」為出發點。 醫院並結合數位科技改善流程,兒童掛號時,可選擇虛擬化身(avatar),例如兔子、咖啡杯、車子、馬鈴薯、紅蘿蔔等,並跟著它走進正確的候診室,自動定位系統追蹤孩童和醫護人員的位置,以即時分配人力。每個住院孩童都可用平板電腦與家長或朋友聯絡,還有人工智慧協助監測早產兒的狀況。 所有設計階段都邀請兒童與家庭參與,並體貼孩童需求。 比方名設計師Paola Suhonen便與設計博物館共同邀請孩子設計病童衣服,家長可在沙發床過夜陪伴病童,多元化的遊戲區包括室內玩沙玩水和音樂藝術區,並有幼教老師和照護人員引導活動,因住院而無法上學的病童,醫院也會安排教學服務,孩童還可以調整房間的燈光顏色與色調,所有設計都旨在從一點一滴的細節中,給予孩子更多的舒適與安全感。 新醫院的背後,有來自上百萬芬蘭人的參與募款,結合公家款項,才完成這個真正屬於兒童的醫院,並得到今年的Finlandia Prize for Architcture建築獎。 文字: 凃翠珊 Tsui-Shan Tu 圖片來源: Matti Snellman, HUS *本文原刊登於Shopping Design雜誌2018年11月份 後記: 在這篇稿件刊出後,我也正好因為工作的關係,實地參觀了這間新兒童醫院,必須說,這真的是個從空間到數位服務設計,都讓人非常驚艷的地方。 負責醫院整體數位服務設計規畫的醫師Pekka告訴我們,他們刻意把所有靠窗的房間都安排給兒童病房,對兒童而言,這裡不像是傳統的醫院,反而像是舒服的旅館。 他也說,醫院的空間雖然美麗,但是更重要的,是整體的數位服務流程設計,如何用數位服務,讓醫院更能即時了解人力安排的狀況,得以用妥善的方式調度安排,同時也讓兒童擁有更多自主決定並影響環境的權利。 醫護人員名牌上結合定位系統科技,也讓每一個住院的兒童所分配到的平板電腦上,都會自動顯示,哪些醫師曾經來過房間檢查病童狀況,也可以讓家長更安心,並在需要詢問時,很清楚的知道該找哪位醫師。 醫院也運用聲音來創造安撫人心的情境,不同的電梯裡會有不同的聲音效果,兒童最愛的水族箱附近也同樣有特殊的音效設計。 這樣體貼兒童與家庭的醫院,所有的細節都是從人性出發的設計,也讓人在參觀過後深深地被感動。


芬蘭雖小,卻是「冰雪強國」- 我從門外漢變球迷的故事

我目前的工作,是邀請國際媒體記者來參訪芬蘭,參訪的部分通常以國家產業發展為主,當然也結合芬蘭國家形象的推廣。 上週,我帶了幾位來自北京的媒體記者,參訪芬蘭的冬季運動科技相關領域公司與組織。北京即將在2022年舉辦冬奧,而前一兩週的芬蘭,則正在舉辦北歐式滑雪世界級賽事(Nordic Ski World Championship),有不少經驗可以分享給未來的冬奧城市北京。 芬蘭作為一個人口少、歷史也不長的國家,冬季運動成績卻很讓人刮目相看。


【抽獎活動】跟隨你的心 – Chao & Eero Jewel

新的一年剛開始,農曆春節又正當頭,新春期間來與大家分享一個抽獎活動,也正好呼應我此時的心情: 新的一年,正是時候重新傾聽自己的心,為自己邁出「心」的一步。 來自台灣的Chao和來自芬蘭的Eero,在2011年時,創造了這個「跟隨你的心」(Follow Your Heart)系列,既是慶祝他們共組的品牌Chao & Eero,於2005的情人節那天成立滿六年,同時也是一份心的宣言: 對珠寶設計的愛、和對夢想的追求,他們都將從此跟隨心的聲音,一同攜手前進。 他們真心的願望,和這個動人的系列,正好在此時此刻,呼應著我的心。 每年的一月份,不知是否因為正好是我的生日月的關係,我總覺得自己特別容易在此時,感受到「心的聲音」。這一陣子的我,常常問著自己: 自己真心愛著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自己生命中真正珍愛的人是哪些? 自己的夢想是什麼? 該如何,才能夠跟著心走,卻又築夢踏實,無論每日的工作生活有多麼繁瑣,都能不忘初心? 步入了人生的中年,看待事情的角度與年輕時也大不相同,終於體會時間沒有永遠,生命不會長存,我們真正能擁有的,只有眼前、當下的這一刻,我多麼希望能夠每一刻都提醒自己: 聽從我的心,跟隨我的心走,因為她真的知道,最適合我的路,無論我的大腦裡有多少的雜音,我要做的只是放掉它們,讓自己有機會聽見「心的聲音」。 於是,當好朋友Chao邀請我舉辦抽獎活動時,我馬上覺得,這就是我此刻心境的寫照! 「跟隨你的心系列」(Follow your heart),可以給朋友、給情人、更可以給自己。我們最初的情人,也許一開始就該先是自己,因為懂得愛自己,才會懂得愛人,能跟隨心的腳步走,才能走出真正心之所向的珍愛人生。 就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一整系列的「跟隨你的心」,是否也呼應了你「心的呼喚」。 2017 – Lovesome Chao希望用這個新設計能帶給人新鮮創意,並讓世界更為亮眼美麗。她在夏天盛開的繁花中得到靈感,設計了這個有如片片花瓣疊在一起的心。 有趣的是,我第一眼看見它的聯想,竟然是「北極光」,也許我的心呼應的是此時的北國冬雪,感覺像是看見冬日天空中舞動閃爍的極光。 第二眼看見它,又讓我聯想到貝殼的晶瑩珠光。夏之心,冬之光,海之貝,設計反映的不只是設計者的心,更是觀看者的心之反射。你呢? 它讓你想到什麼? 2016 Onni (Luck) 芬蘭文中的Onni,指的是「幸運」,由四片心形葉所組成的幸運草,讓人看來就由心中發出微笑。能帶著微笑的心看著世界,幸運其實已經朝你迎來。 2015 Omppu (Apple) 每年秋天,Chao&Eero都會到自己家附近採蘋果,採擷果實的活動看似微小,卻總為他們帶來大大的快樂,於是Chao設計了藏在蘋果裡的愛心,細微的常常不受到注意,卻又精緻可愛地讓人會心一笑。 其實關於蘋果之心,我還有個動人的故事,是華德福幼兒園的老師告訴我的,我曾寫在這個部落格裡,故事的名稱叫做「蘋果裡的小星星」: 從前,有一個很想要有孩子的星星,因為一直不能如願而越來越蒼白,直到有一天,天神告訴它,只要你學會等待,你將會有很多很多的孩子。結果那年秋天,蘋果大大豐收並灑了滿地,每顆蘋果裡,都是小星星,孩子們指著天上的星星: 這些一定都是星星的小孩,從此之後,每一顆流星,都為蘋果帶來星星的孩子。 這個故事,讓我從此吃起蘋果,都是不同的滋味。 看著蘋果之心,我感受到一份豐盛的滿足,和甜甜的溫暖。 2014 Cubid – 愛神 這個設計,來自一種芬蘭夏日常見的植物: 薺菜。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常被稱為「牧人的錢包」的倒三角形角果中間,其實看來像是「愛神的箭」。Chao 用她細微的感受力與觀察力,設計了這個作品,讓人感受到一份對自然的愛,與和諧。 2013 Darling – 親愛的 兩顆緊緊結合的心,有如翅膀,正準備向前飛翔。兩顆心靠在一起,成為彼此的扶持,可以飛得更高、更遠、更穩。那是愛的力量。對於Chao與Eero而言,這也是他們兩顆心合而為一的設計宣言。 2012 Heart […]


「我們的節慶」(Our Festival),創造藝術新體驗

芬蘭有個藝術家故居群集的杜蘇拉湖畔(Tuusula Lake),每年七月底為期一週的「我們的節慶」,打破音樂和各種藝術的疆界,創造嶄新體驗。比方讓音樂與飲食、設計、文學、視覺藝術激盪,在各故居和意想不到的場合演出,例如森林、湖邊、船上。 節慶的藝術總監,是曾經獲得西貝流士小提琴比賽首獎的芬蘭名提琴家Pekka Kuusisto,他不只常打破音樂彊界,讓古典、搖滾、民謠跨界對話激盪,在「我們的節慶」中,不同的藝術形式也得以跨界結合,創造全新風格的藝術體驗。


當編織遇上部落客Part 2 – Vlogging

昨天去參加了第二次的編織與部落客聚會,地點在我們小城市Järvenpää的編織咖啡館 – Lentävä Lapanen (飛翔的手套)。去年的聚會中,我們邊織毛線,邊聊了很多關於部落格的種種,昨天我們的主要題目,則是Vlogging,也就是用影音Video,來與讀者&閱聽著交流的方式。 去年的聚會記錄文章中我曾經寫過: 「這個聚會的芬蘭文名稱是taskuneuloosi(連結為芬蘭文),tasku在芬蘭文的意思是「口袋」,意指「隨時可帶著一起走」,neuloosi指的是處於非常享受的編織狀態,意思就是邀請熱愛、享受編織的人帶著自已進行中的編織作品,面對面的交流、互相認識、支持,同時,也在聚會中學習社群媒體相關的知識。」 與去年相同,這次聚會仍然由「口袋編織」(#taskuneuloosi) 的發起人寶琳娜(Pauliina Mäkelä -Kinda Oy)和瑪莉亞(Marja Nousiainen – Viestintä Oy Tulevaisuus)共同引導。昨天現場坐了大約25 位編織部落客,同時還有大約5位無法親臨現場,則透過我們的主題(線上串流影音-livestream video)來參與互動。 昨天整場活動中,我們主要嘗試使用Periscope和Snapchat兩種軟體。這兩種軟體,都提供想即時用影音傳播內容的人很方便的選擇,而且兩者都在芬蘭引起一陣流行潮流。 Periscope, Snapchat, Youtube,還是其它? 我們在聚會中討論著: 自己習慣使用哪一種影音傳播平台 ? 我自己最常用的,是Youtube。 過去十年來,斷斷續續的,有一陣沒一陣的用著。 一開始,是在赫爾辛基的一些設計活動中,拍下一些音樂現場表演節目上傳。去年起,則開始成立一個「芬蘭創意、人文、自然生活」頻道,開始更常放一些當地活動的影片,或是我們全家森林之旅的記錄,來與大家分享。每個月與王文華大哥的廣播連線,我也從今年起開始將錄音檔搭配相片上傳,算是個免費、方便、儲存空間又大的平台。 然而,Youtube要即時串流影音,畢竟沒有那麼方便,所以我幾個月前也開始試起了芬蘭正流行的Periscope,將我們全家的森林自然之旅用即時影音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我很喜歡這個軟體,因為它讓我可以現場看到大家的即時傳訊、增加互動的可能性,而且每次收到觀眾即時送來的「愛心」,都給我很多鼓勵! 至於芬蘭年輕人著迷的Snapchat,我還沒有用過,因為受限於自己目前的手機是Nokia Lumia,無法使用,這大概要等我將來某一天換回iPhone時才能玩玩看。不過呢,反正應用軟體實在多如過江之鯽,也不是每一種都要試試看,找到自己適合的、又方便讀者&觀眾收看的,就好了,不是嗎?! 選擇這麼多,到底要選哪個?  我們也在活動中討論到,社群媒體提供這麼多的影音選擇,到底該選哪個好? 帶領活動的寶琳娜說,對她而言,一直是個不斷改變中的選擇。我很同意,對我來說,也是一樣。 從十多年前開始玩社群媒體開始,自己面對的就是個「不斷更新中的選擇」。從電子報、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臉書,各有各的興旺時期,後來我玩了一小陣子的Podcast,從Bambuser,到現在的Youtube或Periscope影音,又是不斷有新的嘗試。 就像我們不斷變化中的生活一樣,沒有什麼是固定不變的。 不說平台,單以內容創造的方向來說,也是一樣的。 剛來芬蘭的我,多書寫著生活體驗與設計觀察。 過去幾年的我,因為有了孩子,開始有了許多教養相關的文字。 然而,作為一個居住芬蘭快滿十三年的移民,在不斷地努力深入融入這個社會的過程中,我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體會,我也書寫著自己的自我成長、心靈啟發、人生思索、和我的夢想。 而所有的社群媒體,都是一個管道,讓我用不同的方式,向這個世界發聲: 我是誰? 我在這裡做什麼? 我看見什麼,聽見什麼,感受什麼,又思考了什麼? 我想,選擇社群媒體就像選擇人生一樣,真的是個不斷改變、浮動的過程。在人生中,我們不斷地在作選擇。所使用的社群媒體,就如同所有的選擇一樣,也反映了當下的自己,每一個選擇,都是嘗試、都很新鮮、都在學習。 不斷學習中的人生,我覺得很迷人。 就在溫馨的氣氛與討論中,結束了這場「社媒影音串流實驗+編織討論會」。 從實體往網路延伸,我們也成立了臉書社群,打算以後繼續將芬蘭編織部落客集合起來,互相常常交流打氣。 我喜歡這樣的聚會。一部分的自己不能免俗地會客觀觀察記錄,另一部分的自己卻也自然會想融入,或是努力融入,因為,這就是我的生活。 在此,也分享我自己的影音分享平台和其它社群媒體平台, 即時影音串流 Periscope: https://www.periscope.tv/shaninordic (所有影片在串流後24小時內可觀看) Youtube影音分享: Youtube: […]


【芬蘭設計抽獎+折扣活動】Chao & Eero -葉花系列

大家喜歡的Chao&Eero設計珠寶抽獎活動又來囉! Chao&Eero 是芬蘭著名的珠寶設計師,也是一對夫妻檔,Chao和我差不多時間來到芬蘭,也是我認識多年的好友,我很樂於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和讀者分享他們的創作。 這一次,慶祝Chao&Eero品牌成立十年,也慶祝我的新書兩週前再刷! 我們決定合作辦這個活動,送給北歐四季透明筆記的讀者一個Chao&Eero經典系列的項鍊(LeaFlower – long pendant)! 抽獎活動辦法如下: 贈品: Chao&Eero的經典系列Leaflower項鍊 (Long pendent, 價值142歐元) 時間: 即日起到周日(5月3日台灣時間晚上23:59為止) 辦法: 三選一留言 (選擇其中一樣就可以囉!) 1. 戒指、項鍊、耳環、胸針…哪個最適合送媽媽? 2.Chao&Eero的作品系列中,哪個會讓你最想買來當母親節禮物(送媽媽、朋友、自己都可以!) 3. 自然對於Chao和我來說,都是創作的靈感泉源,歡迎分享一張包含自然的相片,可以是植物、動物、景色、設計…任何給你靈感或喜悅的照片,都歡迎分享! 留言地點: 北歐四季粉絲頁 兩個選擇,一個用文字、一個用影像,歡迎任選作答!希望讓想參加抽獎的朋友都能用最方便的方式來留言參加! 折扣活動辦法如下: 時間: 即日起到母親節(5月10日台灣時間晚上23:59為止),到 Chao & Eero 品牌網上商店購買任何珠寶,都可以享有15%的折扣! 請記得輸入密碼scandi15喔。 關於Leaflower系列: Chao的作品靈感常來自芬蘭日常生活與大自然,這個作品的靈感來自芬蘭自然裡常見的植物五葉地錦,雖是葉子,但看起來很像一朵一朵的花,這是Chao在2004年時,為自己與先生即將在2005年共同成立的品牌所作的第一個設計系列,已有超過十年歷史,多年來一直很受到歡迎,作成戒指戴在手上,別緻又吸睛。這次贈送北歐四季讀者的是長型項鍊,上頭共有兩朵「花」,一大一小,給我一種「大小花兒手牽手」的感受,真的很適合送給媽媽(或犒賞身為媽媽的自己)。 另外,也想特別介紹一個我自己一直非常喜歡、一直鼓吹 Chao & Eero正式推出、目前還沒有正式放入 Chao & Eero網站商店的作品: 刻有孩子名字的小湯匙項鍊! 阿雷出生時,三個同在芬蘭的台灣好友,合送了這個項鍊給我,她們說,「這是給新媽媽的禮物」,當時我真的很感動,沒想到「媽媽也可以有禮物」,因為大部分的禮物都是給新生兒的啊! 這條項鍊,是我出門最常帶的項鍊,因為它讓我覺得,走到哪,阿雷都在我心中,掛在身上帶著走,那種心情像是「情人」一樣,只不過主角是我的小情人,寶貝孩子。 如果想訂這條項鍊,請準備好孩子的英文名字,然後直接寫信聯絡Chao & Eero詢問細節囉! 這絕對是非常適合送給媽媽的好禮物!! (那個小湯匙的長度大約是3.8-4cm) chao(a)chaoeero.com 相關文章: Chao & Eero -雨滴與雪星 (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系列的相片) 終於,找到一只讓人不想拿下的戒指 Chao & […]


【譯書分享】打造北歐手感生活 OK! : 自然、簡約、實用的設計巧思

前幾週,收到自己的新譯作,今天終於有時間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本<打造北歐手感生活 OK!: 自然、簡約、實用的設計巧思> (朱雀出版) (原文:Omiin Käsiin/Susanna Vento, Riikka Kantinkoski),是兩位芬蘭家居設計雜誌的工作者,書中的點子都來自她們日常生活的需求,因為在商店中找不到自己喜歡的樣式,乾脆自己動手作!  


探訪赫爾辛基店家 – 搜集記憶,再生設計

常常被朋友/編輯們開玩笑說,自從我生養小孩後,這個部落格都成了育兒記事了。不過透明筆記記的本來就是我的生活,生活中事事被孩子圍繞,自然而然就越來越像親子部落格,人生也因而往另一個層面開展,最近也開始受邀,定期將人在芬蘭的育兒文章,授權給親子天下網站發表,希望各位朋友繼續捧場囉。 雖然此刻的文字與生活,多環繞著育兒這件人生大事,過去一兩年還是偶爾會為雜誌媒體寫一些設計創意相關的稿子,只是通常我都不記得要在刊出後分享上來,今天正好想到就來分享一篇,去年秋天為雙河彎生活閱讀誌採訪介紹的兩間赫爾辛基店家。兩間都很棒呢,來芬蘭觀光的朋友,別忘了去走一走喔! (滑鼠放到圖片上,會看到圖片的文字說明)


芬蘭自然中心Haltia,強調感官體驗

芬蘭自然中心Haltia,五月底在赫爾辛基附近Nuuksio國家公園旁開幕,獨特的生態建築與感官體驗式展場,預計每年可吸引15-20萬的遊客。 我們去年就聽說了這個自然展示中心即將成立,而且常在不同媒體上看到建築設計圖,美得讓人心生嚮往,終於,在六月裡的某一天,決定全家開車前往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