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社群媒體,重新定義工作與生活?

推到 Twitter!
推到 Plurk!

前一陣子在赫爾辛基日報上,看到一則關於Facebook的報導: 討論學校老師,是否會將班上的學生們,加入Facebook為好友?

報社記者訪問了兩個在高中任教的老師,兩位老師的Facebook上,都有一百多位學生好友。討論的重點在於: 這樣做適不適當? 老師的負擔會不會因此加重,離開了學校的課堂,還要繼續在網路上授業解惑?

兩位老師都回答,只要自己把公私分隔清楚,在Facebook上不談論公事,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擾,兩位老師也都在 Facebook的隱私權設定上,設定學生看不見自己的家庭私人相片,而學生似乎也都理解,在Facebook上的老師是在個人休閒時間,因此多數學生都不會在這裡詢問課堂或作業相關的問題,少數有時間急迫性,不得不在Facebook上打擾老師的學生,也一定會因為情況特殊而特別致歉。因此,在這兩位老師的經驗中,Facebook提供的,是另一個讓學生跟老師溝通的管道,並不會混淆工作與休閒時間。

看到這則新聞,讓我腦裡浮出一些想法:

首先,網路媒體,是否正一點一滴的,在重新形塑工作與生活之間,那條分隔之線?

其實在我心裡,這一點早就無庸置疑。真正的問號是,人們該如何調適這樣的變化、該如何從中畫分出,適合自己的界線?

當社群媒體讓現實生活中的世界,延伸到網路上,那麼不單是老師,無論處在哪一個工作領域,工作與休閒的分野,應該都會更加模糊。

這兩天報上又指出,越來越多的芬蘭員工,在社群媒體中代表公司,芬蘭政府也正在擬定社群媒體使用規則,打算支持特定的政府部門員工,以「真名」代表政府參與社群媒體上的討論,而以員工專業能力為號召的公司也認為,讓員工在社群媒體上「以本人代表公司」,對公司形象有正面的效果。

不過,這樣一來,員工是否在下班時間,仍難免在社群媒體上,扮演「代表公司」的角色? 若是員工的個人意見,與公司立場不合怎麼辦? 有人建議,應該把個人帳號,和公司帳號分開來,僅管技術上不難,實質上還是有一定的模糊地帶。

芬蘭就已經發生過,有員工在社群媒體的個人帳號上批評公司,而被炒魷魚的例子。前幾週與圖書館館長,討論圖書館對於社群媒體的運用經驗時,她也說,雖然圖書館有自己的臉書專頁,回答民眾問題也可以使用圖書館的帳號,然而,某些情況下,身為館長的她,會覺得「有必要」在回覆的最後,寫上自己的本名,好標明做出決策與回答的是誰,以示「負責」。然而,「因公」而使用臉書上的「本名」時,難免也感到「公私界線不明」的困擾。

如果說網路社群媒體中的人際互動,其實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人際反映,那麼新聞報導中老師與學生彼此對「私人時間不該受打擾」的價值觀,相信在不同的組織、不同的文化中,分野也會有所不同吧?! 換做是另一個文化、另一種職業時,公私的界線或許會更不容易拿捏?

也許,我們面對的,正是個工作時間與個人生活越來越難分割的時代,社群媒體只是加快並強化了這個變化的速度? 也或許,將來的工作與生活,不再是想分隔就可以分隔,需要的,會是另一種工作規範,或是另一種工作觀與生活觀,也說不定?!

就跟台灣一樣,芬蘭也常討論著,員工上班時能不能使用社群媒體的問題,有的公司不贊成,有的公司則覺得適度使用會讓員工更有效率,而員工藉由社群媒體擴張的人際網路,長期而言也會對公司更有益。

對我而言,我只覺得社群媒體,改變了自己工作與生活的方式。之前就曾經在【瑣碎】你噗浪、推特、更新Facebook嗎?一文中寫過,對於定居國外多年的自己而言,社群媒體已經不知不覺的,成為我與中文世界的連結,與另一個人際關係的世界。

也曾在我的雙面人生一文中寫道,自己有如同時活著兩個人生,一個在芬蘭,一個在台灣。而我工作之餘的「另一半時間」,除了家庭生活外,都留給「台灣的維若妮卡」使用,也許是在部落格上創作,也許是在網路上看台劇或日劇,也許是在Facebook上跟多年不見的小學中學大學同學交換近況,也許是在噗浪上和推特上,用中文與讀者或網友們聊天並交換資訊,網路彷彿補足了對我而言很重要,卻難以在現實生活具體空間中擁有的那一面。如今,一半的自己與芬蘭的當地社會連結,另一半留給我的中文世界,這樣的人生,沒有社群媒體,也根本「不可能」發生

也許因為網路帶給我的,一直都是更開闊的可能性,與更多與人連結的機會,因此「網路讓工作與生活的藩籬消失?」,對我而言不是什麼危機,反倒是未來的契機。也許因為我根本上相信,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應該盡可能的,致力發揮自己的潛能,選擇適合自己做、也喜愛做的事,如果這樣的條件成為可能,工作與生活是不是一定要百分之百的黑白分明,大概也不是件頂重要的事? 社群媒體會不會讓工作與生活界線模糊,對於於公於私都喜愛使用社群媒體的我而言,到目前為止還不是個問題。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狀況,我正好是個喜歡使用網路,又離不開網路的人,換做是另一個人,另一種工作,另一個生活型態,應該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前一陣子我倒是有詢問老闆,假如將來我做的專案裡,有需要常常不分工作時段使用社群媒體的時候,是否也可以將「在家使用社群媒體工作的時間」,計算入工時?

老闆的答覆時,可以,但是需要另外簽下「遠距工作」的合約條款,同時雙方應就工作內容、時間、和使用的需要與彈性,進一步討論議定。

大原則我覺得蠻好的,實際上實行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工作上的責任會不會與個人的網上身份混淆,大概也要自己真的試了、碰到了,才會知道。

到底個人在社群媒體上的公私角色該如何畫分,我沒有具體的答案,網路社群媒體,也重新定義了你的工作與生活嗎? 社群媒體上的個人,是否真的可以清楚畫分公私角色呢? 也歡迎大家自由的分享。:)

附註:

1。根據芬蘭最新研究報告,很多芬蘭人相當在乎朋友們對於自己在臉書上「狀態更新」的反應。有人對自己更新的狀態回應,或是豎起大姆指說讚,就讓人覺得這一天真好,反之則不然,原來芬蘭人這麼在意別人對自己觀感的習慣,也從現實延伸到網路上,實在有趣。

2。僅管如此,研究也指出,大部分的芬蘭人,不會把太隱私的事情放而網路上。根據統計,人們在Facebook和Twitter上最常使用的五個詞句是: 「在工作」、「在家」、「在辦公室」、「正在吃飯」、「正在睡覺」。奇怪的是,一邊「正在睡覺」還可以一邊更新狀態啊,芬蘭人真厲害!

以上統計、研究、與報社的報導資料,來自赫爾辛基日報Oct 31, 2009

* 請按此連結,加入北歐四季的臉書專頁

* 想收到最新文章通知,歡迎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加入北歐四季的噗浪粉絲

歐迎加入北歐四季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更多生活思考
北歐四季 on Facebook
Twitter It! Plurk this! Share to Facebook!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Comments

先說一下 我的意見真的”很不一樣”吧!

身為一個學生
我是個不太喜歡用MSN等等社交軟體的人
主要的原因是(雖然知道這些軟體的好處和覺得可以在網路上交友是不錯 但是)身為一個學生 如果要花大量的時間專心課業(或者是看或者去學一些自己有興趣的事物)的話 應該沒有辦法太多時間好好的使用這些軟體了

這個問題很好玩呢!
我個人在工作時間內,一天只收兩次信,
工作時間外,一律不碰這些e-mail, facebook, twitter,plurk
現代人資訊過多,對打擾自己思考的時間。
我想是頻率掌控的問題居多
不適合不合適的問題。

北歐四季您好:
目前世界上好像就分為重度網路使用者和它的相反,我看不到有介於兩者的中間地帶呢...因為工作和社交,所以不得不使用msn,或加入這些推特和噗(雖然不知道要推噗什麼)。
至於部落格也是有的,但我把它當個人記錄用,將來孩子要掃墓時,請他們上網看看我的部落格就行了~(咦~好像離題了)
我個人認為新世代愈來愈宅,他們花在網路上的時間真的很多,其實就算是成人也一樣吧?一個依賴和習慣問題吧~

抱歉~剛沒回到重點,網路社群沒有重新定義我的生活,但跟一群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開心地聊天,卻會讓生活多出很多期待和樂趣,這就是網路吸引人的地方吧。

雖然朋友都在使用facebook,我還是PREFER用播落格的方式!

網路社群的使用對我來說是工作也是生活
我很喜歡妳的正面思考,那是一種與世界連結、擴大視野的工具
自我管理才是關鍵,如何不讓生活沉沒在無邊無際的網海裡
需要智慧和自制,到目前為止,我都還很享受~

我覺得網路這麼發達,成為了另一個世界是還滿有趣的現象~只是就我自己而言,我都會有點困惑,因為”個版”+”部落格”+”臉書”+……,雖然曾經試圖想要區分不同內容性質和功能,想著這個部份的觀眾是誰? 目的與性質? 分類方式? 頭就變大了@@” 雖然喜歡以網路的方式來記載一些生活的點滴,但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自己覺得比較能保持平衡的方式,相較之下,北歐四季可以在這個多網路媒介平台中穿梭自如,保有一致性又不會混淆,真的很厲害~

Oh my goodness! Impressive article dude! Thank you so much, However I
am going through problems with your RSS. I don’t know the reason why I am unable to subscribe to it.
Is there anyone else getting the same RSS problems?
Anybody who knows the answer will you kindly respond? Thanx!!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