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喜歡賴馬的書。第一次讀到他的兒童繪本,是2003年。
當時的我剛移居芬蘭,對芬蘭兒童文學起了莫大興趣,自己跑去芬蘭出版社毛遂自薦想幫忙推廣介紹兼翻譯之餘,還不忘「順手」把台灣的好繪本帶上桌文化交流一下,也想讓芬蘭人見識一下,我們台灣繪本也是很棒的喔! 當時被我帶上桌的,就是賴馬的「帕拉帕拉山的妖怪」、和「早起的一天」。
許多年後,我真的因緣俱足了翻譯了一本芬蘭繪本,同時也成為一個小男孩的媽媽。這兩本賴馬的繪本,自然成為我們母子床邊故事的讀本。
「早起的一天」,讀來總讓人彷彿進入一個和樂又充滿朝氣的世界,我喜歡帶著阿雷一起,欣賞書中的各個角色,感受三代同堂的親情與歡樂。
「帕拉帕拉山的妖怪」,則讓人看見我們心中的妖怪,原來可能都只是「小小的影子」而已。書中的白豬魯魯,被夜裡的妖怪影子嚇跑,全村也因此不得安寧,最後才發現原來「妖怪」,只是兩隻小豪豬的影子嘛!
讀完書後,我們母子就三不五時會玩起「影子實驗遊戲」: 打開客廳的光源,伸手在牆上映出手的影子,有時靠近一點,有時站遠一點,觀察影子的大小有什麼不一樣,就是好玩的生活遊戲!
走在戶外陽光下散步時,我們也看著影子,有時影子好長,有時影子好短,阿雷會追著媽媽的影子跑,或是讓媽媽追著他的影子。
影子的存在如此真實,然而影子又不代表真實,這樣的體驗,讓影子成為「真實」與「虛幻」的界線,即使從此遇見如書中一般嚇人的「影子」,也不用覺得「可怕」,因為「影子」可以變大,當然也可以縮小,一如很多我們自以為「可怕」的事物一樣,也許我們怕的,一直都只是個「影子」。
從此,阿雷如果害怕的時候,我總是告訴他,「你記不記得帕拉帕拉山的妖怪裡那個好可怕的妖怪影子,其實只是兩隻小豪豬,一點都不可怕對不對,這件事也是一樣喔!」
依此類推,如果他遇見不喜歡吃的菜餚,我也會告訴他: 「你記不記得上次你也很不想吃新的菜,結果嘗一口後好好吃喔,要不要試試看啊?」
我試著從「影子」經驗出發,讓阿雷體驗所有想像與實際的不同,雖然不見得每次都會成功(因為小孩不見得每次都捧場啊!),然而共同閱讀「影子妖怪」的體驗,卻讓我們母子都有機會,試著一次又一次地,跨越想像中的「害怕」與「不喜歡」,發現讓人驚喜的「真實」。
我想,育兒也是如此的吧! 無論是爸媽還是孩子,我們都在日復一日的生活細節裡,既體驗著真實,又挑戰著自己的想像,每一日的生活,也因此呈現各種趣味。
* 20年經典重現三繪本,首刷加贈【手工書達人王淑芬-一張紙變立體卡DIY材料包】λ>> http://bit.ly/賴馬20年經典重現
*《帕拉帕拉山的妖怪》http://bit.ly/1KMJf6nλ
*《早起的一天》http://bit.ly/1VG5xam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