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風景的隨想

美好設計之二: 經典椅縮小了,變成愛心存錢筒

這禮拜正好是台灣設計週,就從芬蘭這裡用「美好設計系列」響應,繼續跟大家分享一些美好的芬蘭設計品,與其背後的思考。在前一篇美好設計中,分享的是芬蘭中生代設計家Stefan Lindfors所設計的環保創新水瓶,這回,就與大家分享芬蘭著名設計大師Eero Aarnio,在去年夏末所設計的存錢筒。 水瓶與存錢筒,同樣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物品,平常也許不會引起太多聯想或是注意,卻因著設計背後的初衷與理念,而有了完全不同的呈現與意義。 這個可愛的存錢筒,幾乎可說是Eero Aarnio經典糖果椅「Pastilli」的縮小版,它跟Pastilli椅一樣,有著圓潤的外型線條,與鮮艷搶眼的顏色,由於這是Eero Aarnio特別為世界兒童救助發展組織「Plan」的芬蘭分部所設計,於是它就被取名為:「Plan Pastilli」。一個「Plan Pastilli」存錢筒售價85歐元,消費者每購買一個,百分之九十減稅前的金額,都會由PLAN FINLAND,用來扶助開發中國家需要幫助的小孩。 上圖:設計了許多經典座椅的芬蘭設計大師Eero Aarnio。他所坐著的,就是深受喜愛的Pastilli經典椅,膝上則是他新設計的「Plan Pastilli」存錢筒。


芬蘭獨木舟初體驗

今天,生平第一次,我划了獨木舟(Kayak),就在自家附近的小河邊。不僅是划獨木舟本身很新鮮,過程中也讓我感受到,另一種頗為芬蘭的思考方式與生活觀。 首先,很多概念跟我原先「想像」的不太一樣。


我的雙面人生

猶記大學時,我喜歡上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電影「雙面維若妮卡」(La Double Vie de Veronique),於是就在法文課裡,將「維若妮卡」選為自己的法文名,當時的我只覺得女主角很美麗,名字很好聽,故事很值得玩味,卻完全沒想到,自己竟在日後過起恍如「維若妮卡」般的雙面人生,只不過兩個「維若妮卡」都是我,一面是水上的林,另一面是水上的影,一面映著芬蘭,一面映回台灣。


從Mr. 6的「上班族硬起來」隨想生活

前兩天看見,Mr.6的人生專欄集結出書了,書名叫做「上班族硬起來」,由寶瓶文化出版。 我雖然不認識Mr.6,然而忘了從何時起,開始喜歡每周五去看他寫的人生專欄,因為裡頭對於人生、生活、個人發展、與工作的思考角度,十分新鮮有趣,僅管我不一定每個觀點都同意,然而每每閱讀,總是很能激發思考。 前幾週正好在工作上有些煩悶,重新翻閱同是寶瓶文化出版的「背著老闆的深夜MSN對談」,邊看邊笑之餘看見「上班族硬起來」,更是心有戚戚焉:我想上班族人士都有很多共通的苦水要吐,也非常需要藉由閱讀或分享來換個角度思考,激勵自己的心志,至少這幾個字本身,就太符合自己這幾個月來的心境了。


北歐四季台北日記-返家

前天傍晚,我回到台北爸媽的家。生活在一趟飛行之後,又暫時換了個風景。 原本並沒有這個回台的計畫,因應這個臨時的改變,原本就忙碌的時節就忙上加忙。 工作上一直趕到上週五最後一刻,才氣喘如牛的跑去搭回家的公車; 當晚快速收拾些行李,週六一早與老公開400公里的車回赫爾辛基的家,繼續搬遷整理; 週一匆匆辦了些瑣事,週二一早的班機,在超過二十四小時的轉機行程之後,週三的下午,人回到了台北的家。 而我的行李,還在旅行,在赫爾辛基-巴黎-香港-台北的某個點上晃著,沒人知道在哪,也不知何時歸來,行李的晃盪,真是讓主人心焦啊。


生命中難以捉摸的時間

曾有家人朋友問我:「妳為什麼,總是找得到東西寫?」 我其實沒有特別的答案。也許對我來說,生活本身,就值得不斷書寫,看似平凡的每一天,其實隨時都在不斷發生,不斷改變。而時間,永遠走得比我所希望的快,我永遠也來不及記錄下所有的事物,補捉下所有的時刻。


生活,在北極星下

<在北極星下>,是芬蘭名小說家Väinö Linna的重要作品,而這名字,也有如我最近生活的寫照。 每天,在黑夜還未褪去,白晝還未醒來的時刻,我站在小鎮的火車站前,等待藍白線相間的老舊列車緩緩駛來。此時深藍的天色裡,總高掛著北極星。 車行十五分鐘後,會抵達我上班的城市。此時天色剛要微亮,深藍的晨幕裡出現的是淡淡的藍暈,而北極星,仍然在天上閃著。 我沒有拍到北極星,卻拍下了在藍幕中消失不見的時間。 出了火車站,我在冷風中繼續往辦公室前進,早晨七點半不到的時間,路上鮮少行人,陪著我走的,還是北極星,於是,我想起這小說。


翻開人生,那名叫「改變」的書

前兩天洗碗前,我照例去按下CD的PLAY鍵,沒想到傳出來的,不是我以為的舒緩柔亮芬蘭女聲,而是重金屬樂團Black Sabbath,愣了一秒後我笑出來,一定是老公昨晚睡前,悄悄換上了他最愛的音樂,只是我沒發現。 洗著洗著,Ozzy Osbourne的這首「改變」(Changes)突然從音軌上悠悠傳出,我不由自主地停下洗碗的手,思緒飄回許多年前,那個住在芬蘭小鎮上的自己,和我的芬蘭好友A。


夏夜,讀舒國治流浪集

仲夏夜,在開車五百里回鄉下的路程上,我讀舒國治的流浪集。 應該沒有什麼,比在行旅的車上讀流浪集更適合的了吧。 讀這本書,感覺像喝水,初嚐平淡順暢,在喉中多潤兩下,便嘗到一份餘味,再仔細從字裡行間讀去,盡是人生行旅中醞釀出來的真味,僅管我從未如舒氏這般瀟灑,無此精準文筆,更無那洞察世情的精彩,然而哪怕只是初讀,卻有彷若相識之感,和與心呼應之快。


北歐居,好不好?

這幾年來,北歐開始成了人人有興趣的夢想國度。有人熱愛北歐設計,有人佩服北歐教育,有人學習北歐競爭力,有人羨慕北歐清廉的政府,有人則嚮往自然平衡的生活,北歐雖然不見得什麼都好,然而與南島台灣的強烈對比,的確提供了一面不同的鏡子,更容易反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