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旅行
往天涯盡頭開去
我們不停地往西北開,往芬蘭與挪威的邊界開去。 沒有什麼目的,只是往前開,想到處走走看看。 只要來得及往回開,趕上回家的班機,就好。 開著開著,窗外的景致,從一望無際的森林,變成圓溜溜的丘陵,一座座雪白山陵,也開始從四面八方浮現。 「左轉一公里,瑞典」。指標上這麼寫著。 我們下了車,跟對面的鄰國,打了聲招呼。 繼續往前開,往挪威的方向前進,越接近北方,山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高。 我們的車在山坡丘陵間轉來轉去,四周不斷變幻又美麗無比的白色國度,將我們三百六十度圍繞。 「太值得了!太美了!」這幾天開車開了好幾百里路的老公,不斷讚嘆不虛此行,一點不顯累。 我覺得離城市好遙遠,離南方首都的生活好遙遠,離所有在乎、熟悉的人事物都很遙遠。 能這樣把一切都甩得一乾二淨,真好! 路上除了我們,幾乎沒有別的車,像是兩人一起往天涯盡頭開去,開向無人跡之地。 長長的旅程,伴隨在一邊的,只有森林、天地、山水,和最親愛的人。 這就是屬於我的北歐式旅程。 總要開著看似開不完的的長路,卻不見得有什麼觀光景點在前方等著, 這樣的地理特徵,內化成一種北歐式性格。 而這性格早已在我心裡,悄然生根,讓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奔向蒼茫。 在挪威與芬蘭邊境之前停下,看附近依傍山水而居的人家,竟有想搬來此地隱居的衝動。 「別忘了,這裡到冬天可是有永夜的哦。」老公在旁提醒。 要適應永夜,恐怕非常人所能為之,當看極光的次數,比看陽光還要多時,相信會有一種極地人的性格,順應而生。 老公說歸說,自己其實也接著盤算,該如何住在這樣的地方,還能存活。 那應該會是一種在極端中尋求平衡的生活方式,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再回來。
愛斯基摩犬雪上行
循著當地旅遊報刊的指引,我們來到這個Husky園。 這裡的愛斯基摩犬數量多得驚人,園裡除了愛斯基摩犬之外,還有一匹狼,及一些狼與愛斯基摩犬的混種。 其中有幾隻混種的Husky,甚至是電影明星,芬蘭很多電影裡的Husky或狼都由牠們主演,因為這個Husky園的主人,是芬蘭有名的訓練師。 上圖是工作人員寶琳娜,正與出生三個月左右的愛斯基摩幼犬玩耍。 這些愛斯基摩犬很有趣,牠們聽得懂一些重要的「人話」。 當園內好幾十隻愛斯基摩犬因為要準備去拉雪橇而興奮得不停狂吠時,突然聽得教練大喊一聲「SHUT UP!!!」一秒鐘內全部的狗都安靜下來,當場讓我瞠目結舌:「牠們怎麼這麼聽話?」 後來寶琳娜告訴我,比較年長的愛斯基摩犬都已經受了良好的訓練,通常牠們會帶頭先服從命令,其它小的愛斯基摩犬都會跟年長的犬看齊,當老大們都安靜下來了,下面的就不會再吵。 「公的愛斯基摩成犬是最好的導師,所以我們都會把幼犬跟公成犬放在一起。」寶琳娜這麼告訴我。 話才說到此,就看見一隻公成犬,正迫不及待地教導一隻母幼犬「成人之道」,公成犬一直想爬到母幼犬的後背上進行延續宇宙繼起生命的任務,母幼犬則一直閃躲, 「公成犬果然是個好導師。」我開玩笑地說, 「可惜小母犬完全不明白,牠到底想幹嘛。」寶琳娜也接著說。 除了參觀馴養愛斯基摩犬的地方外,我也嘗試了生平第一次的:愛斯基摩犬拉雪橇。 拉雪橇的時候,手上忙著抓穩都來不及,不可能照相,只好從網路上借一張來給大家瞧瞧,感覺一下愛斯基摩犬拉雪橇的大致模樣: 圖片來源:www.husky-vakantie.nl/ 我們一共三台雪橇,教練在最前面,我在中間,老公在後面。 原本安安靜靜的狗兒們,一輪到自己要拉雪橇,馬上就興奮地又蹦又跳又叫,雪橇也跟著活蹦亂跳的狗兒一起左搖右擺,在一片混亂與吠叫聲中站上雪橇的我,真的不是普通的緊張。 一開始,我也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成功駕馭雪橇,應該說,駕馭這些拉雪橇的狗。 「萬一我到一半不行怎麼辦?」 「不怎麼辦,妳只得繼續往前,抓緊就對了。」 第一步,是要先踩煞車,要踩緊,因為腳一鬆,狗兒就會開始往前狂奔。 出發前,教練一直告訴我們,踩煞車很重要,一開始甚至不能完全放開,至少要踩一半,以克制狗兒們奔跑過快。 我在園子裡沒起步多久就已經先跌了一跤,因為不太會控制煞車,而且雪地很滑,地面也不平坦,雪橇一跟著狗兒跑的角度和方向傾斜,我就很順其自然的跌倒。 一路上,我緊抓著雪橇,不敢放手,跑了三百公尺後,教練舉起手勢,表示可以放掉煞車,此時狗兒已經不像一開始一樣過度興奮,加上跑了一段路後速度也較穩定了,便可鬆開煞車,讓狗兒自由奔跑。 逐漸地,我開始覺得駕輕就熟,開始享受起我們在雪上奔馳的快感。 放眼望去,我們被森林環繞,整片雪地上只有我們三個人、三台雪橇、十隻愛斯基摩犬,踏雪向前不斷奔行,陽光灑在身上,四周只有自然的聲音、狗兒吠叫的聲音、奔跑的聲音,頓時心神開闊,覺得不管跌幾跤都值得,那是我從來沒有過的體驗。 狗兒們在我前面狂奔,我雖然享受這生平第一次的Husky雪上行,全身肌肉可一點也不敢放鬆,我盯著狗兒們奔跑的角度,轉彎時試著壓低重心,我的狗兒們非 常興奮,老是想超前,像是想跟拉教練雪橇狗兒們競跑似的,惹得教練不得不一直轉頭對我比手勢:「煞車煞車」,因為他也快擋不住一直想要往前狂奔超越他的, 我的狗兒。 在一些轉角,及凹凸不平處,我又摔了一兩跤,狗兒們一旦沒有人拉,往前衝得更快,結果因為我在後面一直跌跤,害我前面的教練也不得不「自己跌倒」,躺在雪地上,好把狗兒們成功攔下來,看來,教練還真不好當。 我們穿過平原、穿過森林小徑、穿過馬路,就這樣一路奔馳五公里左右,真的過癮! 僅管我大概總共摔了至少四次,然而,這被狗拉雪橇的體驗,真的很特別,感覺自己是在天地間奔馳,與愛斯基摩犬一起,用原始的方式,與自然共存,跌跤也跌得甘願。 旅行回來後的兩天,我的雙手都還是酸得抬不起來,可見我當時出了多少力(僅管可能是完全不必要的、因為自己緊張才花的力氣),我已經開始計劃,下次要參加十公里的、二十公里的、五十公里的長途旅行,再一次體驗,與愛斯基摩犬雪上馳騁的樂趣!
安靜的白
旅行的第二天,我們爬上雪丘。 一步步,在鬆雪上厚實行走。 四周白巒雪陵,層次起落,我們被白色重重包裹。 白,隨著光影變幻,純白、灰白、淡藍白、淺紫白、銀白、雪白。 行走在初春的白色世界裡,陽光燦然。 心,凝結在白的安靜裡。
雪之村
我旅行時,通常會想要一早就把握時間出門。 這次不同。 也許是潛意識裡,我知道,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離開城市,離開工作, 旅行本身有看到多少東西,不重要,有享受到假期,就好。 於是,前一天為工作忙到傍晚才趕來北方的我們,默契十足地一起睡到八九點,起床的唯一理由,是要用旅館供應的早餐。 等到悠閒地吃完早餐,租到車出門的時候,已經正午十二點。 去哪好呢,事先既沒搜集資料也沒開車計劃的我們,看著地圖,「就先去Yllas吧!」老公說。 「好呀,聽說那裡有著名的七丘陵,景色應該不錯。」 在拉普蘭開車閒晃一直是我的願望,這種在享受未知、又能隨意安排行程的自由,已經讓人無以言喻地快樂。 老公更是開心,時序入春,僅管北拉普蘭的山丘上仍白雪皚皚,氣溫卻已是零上,道路乾淨易行,我們一路開得順暢。 忽見前頭有個指標上寫著:「雪之村,左轉」 雪之村?要不要去看看?老公說。 好啊。我說,有何不可? 車子彎進小徑,一反剛才的輕鬆,滿地的砂石與泥濘,讓五公里的路感覺無限長。 我們一路隨著崎嶇的小徑上下起伏,心裡正想著,是不是被那個「雪之村」的廣告詞拐了進來,其實這裡什麼都沒有? 突然我又想到,前一陣子好像在網路上看過,拉普蘭某處有個小型的冰旅館,難不成正好是這裡?如果真的是,那也未免太巧了。 開過森林,開過木屋,我們竟然真的在一個小小的「雪之村」前停了下來。 小朋友們在附近滑著雪、練習騎雪上摩托車,而不遠處,果然是個看起來像冰旅館的地方。 旅館的前方,許多準備好要拉雪橇的Husky狗正在雪地上不安份地四處張望,一見到有人前來便不停地吠叫,興奮地想要趕快開始在林間奔跑。 我們進入冰旅館,門前的冰柱正不斷地滴著水,看來我們是趕上最後一刻,再不來,這旅館可能就要化了呢?! 旅館裡有不少冰洞,有的冰洞裡擺放美麗的冰雕,有的則用做旅館房間,在燈光的映照下,一個個冰洞都顯得如此美麗,綠的、藍的、紅的光,在冰的透明裡反射晶 瑩,我們在洞與洞之間鑽來鑽去,享受這不斷的新鮮感與驚喜。刊頭的照片就是其中一個冰洞裡的床,睡在這裡氣氛一定很不錯,可能就是冷了點。 還有個冰餐廳,芬蘭特產Finlandia Vodka一瓶瓶地被放置在冰塊做成的酒吧櫃台上,透明的瓶身與冰雪相輝映,冰桌冰椅被藍光映襯,顯得神祕,冰椅上則舖了不少馴鹿皮,好個位於極地的冰酒吧。 離開冰旅館的時候,導遊告訴我們,再過不久,整個冰旅館就會融化成雪攤在原地,「等到冬天來了,我們可以再重新運用這些雪,把冰旅館蓋起來。」 享受了這意外的驚喜-雪之村後,我們繼續往Yllas前行。
靠近雪白群丘
離開雪之村不久,我就遠遠瞧見了Yllas的山陵。 天氣有些陰,天空一片灰朦。 灰朦也好,這是另一種美感。 空氣因著這份朦朧彷彿有了不同的氣味。 白色的山陵在雲層下若隱若現,更讓人想前去一探究竟。 Yllas果然是個群丘圍繞的地方,可惜我的相機無法表現,要親身站在那裡,才會感覺到被數個雪白山丘包圍的滋味。 山丘皆不算高,卻都圓樸可愛。 這也是我這一次旅程中最靠近滑雪場的一次,我站在滑雪地前看著大人小孩呼嚕嚕地滑個不停,我則在雪地上行走,噗咚噗咚地在軟軟的雪上踩了好幾個深及膝的大洞。 「待會我走一走,走不見了,別忘了把我從雪堆裡撈出來。」我對老公說。 是的,一步步這麼走著,都不知道下一步會不會突然踩進軟雪堆裡,人就陷下去了。 離開滑雪場,我們開往群丘的中心點,坐下來,點了一杯咖啡。 一間小小的店,賣著的是自製的糕點與咖啡。 四周牆上掛著的,是自己畫的畫,畫著四面群丘的春夏秋冬。 我啜著咖啡,想像著住在這裡的生活。 恬淡、清靜,晨也丘陵,暮也丘陵。 冬,也許極光就在丘陵上旋轉,如那畫上說的一樣。 簡單的生活,自然給予的富足。 遠方就正有這麼戶人家,屋前的春水正融冰,墨綠森林,紅磚白雪,甚是好看。 一頭馴鹿正在屋外徘徊,被淡淡的拉普蘭鄉野風光環繞,我可以在這裡坐一下午。 誰說旅行一定要充分利用時間,一次看個夠玩個夠? 對我來說,光是感覺這一份恬靜,享一杯閒適的午後咖啡,就已心足。
冬的生機
2005年的十一月底 我在自家附近的小徑散步 看見它。 此時白雪覆滿枝頭 長冬正要開始 樹枝卻已經為了來年 做了開花的準備。 可以想像嗎? 在今年的春天 它們將成為花呢。
活著就不需要去想賺錢為生…
因為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賺到了生命。 這是我從亞歷士。羅維拉的書「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裡,讀到的一句話。 他的目的不是在叫人不要工作,而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激發心中的熱情,發揮自己的潛能,而不是因為其它的世俗原因壓抑了自己真正的渴望。工作,不只是維生,工作,是我們的生活,生活,就是生命。 年輕的時候,聽到這句話會拍手叫好,年輕時什麼都沒有,有的是青春與時間,最不在乎的是金錢,最嗤之以鼻的是世俗認可的成就。 至少我是如此。 年紀長了,不知不覺的,自己不再那麼瀟灑,不再敢太理想化,開始自動願意被說服,選擇比較安穩的道路,比較不會失敗的路,告訴自己這樣才理智成熟。 因為,真心的發現,錢雖然不是唯一,但是真的很重要。 誰都想過著不需要靠賺錢維生的日子,可是現實日子中,有柴米油塩要買,有生活的基本需求要顧,於是大部分的人都必須,賺錢維生,除了一些做著真心喜歡工作的人外,我相信不少人都只求工作不討厭,有一點收穫跟成長,就好。 此時,再看到這樣的一句話,會觸動一些年輕時,所沒有的感覺。 同樣同意這樣一句話,但是會去考量,如何在自己的生命中,不太冒險的實現,並告訴自己,這是所謂的踏實。 僅管如此,也會反問自己,這是真的踏實,還是拿穩當當藉口,因為自己無形中變膽小了,變怯弱了? 是不是在覺得賺錢維生是生活必須的前提上,放棄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 發現,自己不再如青春期時那般勇敢、那般頭也不回地無所懼怕。 開始牽東掛西,努力在人生每個階段找出理想與現實的平衡點,然而,真正的平衡點總是難尋,再怎麼平衡,還是偏向一邊,中道,可以是求全,也可以是兩邊都不是。 發現自己不再敢莽勇,總要小心規畫,勇氣不再理所當然,需要更多的決心。 畢竟,賺錢維生,最簡單。 冒險,越來越難。 賺錢維生得到的,是實質的東西與看得到的機會。 為了可能永遠賺不到錢的潛能冒險,也許要更信賴,宇宙的神祕。 書中說,「有些人會用一些方法說服自己,和自我玩起捉迷藏遊戲:現在我要努力工作,拼命賺錢,等我賺夠了錢,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了。這句話其實隱藏著好多陷阱,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越來越難脫身,抽離與否,將會變成痛苦的抉擇。」 的確。年紀越大,越放不下,越往前走,越放不開 我從來就不是個努力工作為拼命賺錢的人,可是我也訝異的發現,自己也不知不覺中跟自己捉起迷藏來,那個年輕時黑白分明,要什麼不要什麼絲毫不妥協的自己,漸行漸遠。 那樣的自己非常不圓融也完全沒彈性,卻很清楚,很乾淨。 很年輕時為自己勇敢做出的一些選擇,在自己成年後的眼光下看來,曾覺得笨,現在猛然回頭卻發現,原來一直是最接近己心的選擇。 可能非常的另類,非常的欠考量,但是,卻百分之一百的自己。 我只希望,自己在尋找中道的過程中,始終記得那顆,年輕的心。
北歐之行-結語
2004年的北歐之旅,總算寫完了。 原本因為懶,不太想寫,一提筆之後才發現,許多細節與思緒,會跟著筆端源源流回腦海。這才發現,寫遊記是件重要的事,因為寫下來,旅途中有過的感覺和想法,便有了一個家,不去寫它,再精彩的旅程,都會隨著記憶的自然淘汰功能慢慢淡忘。 然 而遊記是這樣的,剛回來的時候,要起筆並不容易,即使有許多的感覺想記錄下來,離開電腦已久的身體卻不停使喚,完全沒有寫文章的動力;一定要讓自己開始 寫,才會順利起來;然而只要中間因故停下來,再要接續就無比的困難,好像落了一個舊攤子在那裡,既不新鮮也不想整理更懶得收。 寫作的心情也是不停地轉換,一開始努力書寫,細細編排,到後來只想對自己有個交代,匆匆記錄然後結束。想有個交代,不是不想認真寫,而是驚覺到時間過得如此之快,記錄生活的速度永遠趕不上生活移動的速度,不趕快寫完,如何往前移動? 寫遊記的過程中也發現,這次旅程前半段算是自然之旅,後半段算是城市之旅,自己的心情也因而大不相同。 在自然中,步調是悠緩的,不急不徐的,大半天不用做什麼,也不用說什麼,只要在自然中感覺那份清新和靜,就讓人心滿意足,用遊記來記錄時,一個小小的片刻也會讓我想獨篇成文,留住那個片刻的感動。 在 城市中,則是另一種心情,一直有一些瑣細的、與人相關的事件不斷發生,腦海中的小細節可以多到不勝記載,只好挑一部分重點式的記錄,雖說是重點式記載,卻 也覺得自己的文章中充滿喧囂,再怎麼簡省也揮之不去,喧嚷中多了許多事件,好像也多了一點故事可說,這算不算是城市與自然之旅本質中的一點差別? 也許,下一次,自然之旅,可以多一些故事,城市之旅,也可以多一份安靜,我相信,當行程不再這麼緊湊時,感覺會截然不同。 這次的北歐旅行,最大的收穫除了和家人共聚,就是出外透了氣。人有時候真的需要放下身邊的事情,出去走走,去哪裡都好,只要走出去,心情上就會多一份新鮮與生動,這對我來說是件重要的事,好像魚缸該定期換水一樣,人身邊的空氣也該不時換一換。 出走,我喜歡去沒去過的地方。僅管這一次只是從北歐(芬蘭)走到北歐(瑞典、挪威),人民的生活調性看似相差不太多,街上的商店也經常重覆,但時地景物人的轉換仍是一份新鮮,而不同國家其實也各有特色,值得細細探索,這種既熟悉又不同的感覺,別有樂趣。 就寫到這裡了,為這一次的北歐之旅做結,下一次呢?如果再有一次北歐之旅,我想往南,去丹麥重溫舊夢,或往北,到拉普蘭地區或挪威北部住上一周,或往西,到響往已久的冰島細細感受。這算是未來的夢想,暫且就收在這裡吧。
瑞典印象-斯德哥爾摩
一早,我們坐上從奧斯陸往斯德哥爾摩的快車,往另一個國家的首都奔去。 我 們與家人分坐不同的車廂,我去他們那裡探望時,看到他們附近坐了一群青年人,正在大聲嚷嚷,笑鬧不已,看他們的樣子還不算喝醉,但嬉笑的樣貌和飄過來的酒 氣,想必多少是喝了幾杯,媽媽說:「這些人真吵,又喝了酒,應該是外國人吧。」我沒有回答,其實聽他們的口音,是北歐人,不過媽媽對北歐人整體而言一向印 象極好,我於是乎不想破壞她心目中的印象。 很快地,列車就經過了挪威和瑞典的邊界,車窗外一個告牌上標示著,一邊是瑞典,一邊是挪威,告牌後的景觀是一片樹林草地,告牌就這麼安靜簡單地、不太著痕跡地宣告了兩國的交界。 有趣的是,列車長這時說話了:「火車就要跨過挪威和瑞典的邊界,讓我們和巨人、維京人、與山怪的國度說再見,歡迎來到EU!(歐盟)」 我和老公聽了大笑,這個列車長應該是挪威人吧,將要告別的挪威聽起來是多麼有趣的地方,而將要進入的瑞典主要特色就只是歐盟國啦。 火車繼續向前行,窗外的景色和挪威果然不同,倒是和芬蘭頗為相似,至少就火車所經過的鄉村景觀而言。城市則該另當別論,瑞典城市發展得早,人口也比芬蘭多,市容自是要熱鬧繁華得多。 幾個小時之後,終於來到了斯德哥爾摩,印象中的她總是美麗的,建立在幾座島上的首都從不負水上美人之名,不論誰來到這裡,都應該會同意,這是個美麗的城市。 我 們下了車,準備找訂好的旅館,卻意外發現,旅客中心已經關門,且我們的旅館在一般的遊客地圖之外,就這樣,折騰了好半天,火車站上上下下地跑,問了許多 人,總算讓我們搜尋到前往旅館的方式。幾個人大包小包地坐地鐵、下車、找到旅館、放好行李,才有機會稍為歇息,喘口氣,舒舒坐長途火車的疲憊。 休息後,我們走出旅館,時至傍晚,我們哪也不想去,只想找家餐廳解解讒。在路上走著晃著,斯德哥爾摩無疑是大氣漂亮的,許多筆直寬大的街道,走著也讓人心神舒坦,加上這又是個溫暖的陽光天,傍晚的氣溫不冷不熱很舒服,我光是隨便走走就覺得很愜意。 找了一家泰國餐廳,點了幾道菜,吃了米飯,有一種近乎家的舒適滿足感,然後我們才慢慢踱步回旅館,而這一天,就在這樣的感覺中畫下一個句點。 隔天,才是我們參觀斯德哥爾摩的重點。 在斯德哥爾摩,我們也只有一天的時間,於是決定只去看看這裡的戶外民俗博物館-Skansen,剩下的時間就隨便走走,斯城我們都不是第一次來,加上離芬蘭很近,再來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逛哪裡都無所謂。 去Skansen 之前,卻在瓦薩戰艦博物館附近遇見一個驚喜,這要多虧老公眼尖,在我們前進的路上發現有不少老車和舊型機車不斷地往同一個方向開去,於是他拉我們一起去瞧 個究竟,一瞧之下不得了,就在博物館旁邊的草坪,正有一個特別的車展,名為「Prins Bertil Memorial」,草坪上排了好多好多平常只可能在雜誌上、電視上看的古董車,每一輛都各有風情,即使我不懂車,也為這樣的景像興奮不已,老公更不用說 了,他不是車迷,但他的家人是,所以一輛輛充滿歷史記憶的老車,被他一一攝入鏡頭。 車好看,開車來的人更好看,許多人一家大小開著古董車 來,大人小孩都是紳士淑女復古打扮,剎那間讓人不知回到了哪個年代。後來我上網查資料,才知道這是瑞典年度車迷盛事之一,不只是車展,也是競賽,其源於 1922年,瑞典第一次舉辦這個賽車競賽,活動的舉辦者在嚴冬中,把2600公尺長的車道整理得有如夏天開車時應有的狀況,第一次,賽車者不在冰道上直線 航行,而是在軌道上不斷繞圈。而現今這個競賽,就是當年比賽的一個延伸,所有參與的車輛都必須製造於1949年之前,車輛會先從集中到這個場地讓人們參 觀,下午才是比賽的進行。我們沒有繼續追蹤這項活動,光是出其不意地闖進車展的現場,就已經值得了。 把相機餵滿古董車的相片後,我們往不遠 處的Skansen前進。Skansen據說是世界最早的戶外民俗博物館,也為其它的民俗博物館立下某種樣本式的典範。戶外民俗博物館(open-air folk museum)的這個概念,在北歐相當的常見,某日老公開車經過我們家近市郊附近的一片森林裡竟也看到有個戶外博物館的招牌,遠看只見到幾棟隱在森林裡的 木屋。我們喜歡看戶外民俗博物館,在奧斯陸看,在斯德哥爾摩還是想看,原因無它,除了老公就是喜歡看老木屋外,也覺得用這樣的方式來了解從前人的生活與傳 統,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Skansen裡頭的感覺跟挪威的有些相似,倒是多了一個動物園,可以看到不少在北歐森林中常見、路上卻幾乎不會看 到的動物,僅管Skansen是戶外民俗博物館的始祖,我卻莫名地較喜愛挪威的戶外民俗博物館,也許是那個木造教堂,也許是那杯炭火咖啡和慈藹的阿婆,也 許是那裡的老木屋更有一種古樸的味道,無法言喻,純是個人感想罷了。 離開Skansen後,我們前往聞名的老城區,老城區果然是十分美麗,唯一缺點應該是觀光客太多,走來走去身邊的人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觀光客,這樣的感覺其實有些不真實,雖然這可能是夏日的老城區最真實的樣貌。 走了一整天的路,眼睛看飽了,腳也累癱了,我們在回家的路上找到一間看起來經濟實惠價格合理的餐廳,一坐下每個人就猛灌水、不說話,是真累了。上來的菜出乎意味的可口,感覺不像傳統的瑞典菜,結帳時問老闆,果然廚師們在菜肴裡參雜了不少地中海風味,難怪好吃。 我們踏上歸途,明天一大早就要搭機回芬蘭了,一趟盡興又緊湊的北歐之旅,正式結束。
奧斯陸的人生圖像
相較於卑爾根,挪威的首都奧斯陸給我的印象一直不深。 說得更直接,它是我多年前遊北歐時,最不喜歡的城市。 那 一個秋末,奧斯陸正下著雨,與卑爾根細雨瀟瀟的特殊風情比起來,奧斯陸的雨一點也不可愛,正在施工的街道,地面滿是泥濘,在雨中打著傘看著腳走路的狼狽, 是我對這個城市的第一印象,也讓我少了許多玩的興頭。多年過去,當年的旅遊細節早已淡忘,在這次二度遊北歐前,每個城市在我腦海裡都只有一個如相機停格般 的剪影:被水環繞的斯德哥爾摩美麗優雅,哥本哈根街上慶典遊行的丹麥衛兵讓城市可愛溫馨,卑爾根在昏黃的燈光與細雨中那麼淒美動人,而奧斯陸,腦海裡停格 的圖片竟只是一條施工的街道、難走的道路、和讓人不暢快的雨。 也許是為了補償我多年前的不愉快經驗,今夏的奧斯陸,迎接我的是充滿熱力的陽 光,艷陽高照下的奧斯陸,彷彿脫胎換骨成另一個城市,僅管第一眼還瞧不出它特別美麗的地方,卻也讓人覺得這個城市頗為友善宜人。而那陽光之燦爛之烈,僅管 我帶著棒球帽、寬邊太陽眼鏡,一天下來竟也足夠讓我的臉上出現「太陽眼鏡的痕跡」,驚得讓我在接下來的旅程中都不敢再帶太陽眼鏡,以色臉上有太陽眼鏡形狀 的一塊淺色皮膚會嚇到人,既然要晒黑,不如晒得均勻些。 我們信步前往著名的Vigeland雕塑公園。這個公園很大,青綠草地上坐滿躺滿了 晒太陽的人們,也有一些年輕人在烤肉。我們往雕像區走去,饒富興味地欣賞著一尊尊描繪人生百態的雕像,真是百看不厭。所有雕像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圖中這一 座,那樣打開身體跳舞的姿態,好像打開的不只是舞蹈或動作本身,還有靈魂、精神向更高層次伸展開來的一種追求,這樣的一個舞蹈動作,第一眼就深得我心,好 像我心裡的圖像從眼前的雕像延展到舞台上,舞者用肢體把整個象限打開,剎那間一個小空間可以感覺像是一個大宇宙,只因為那個「打開」的動作。 於 是我在這個雕像前徘徊許久,也許暗暗地也想要像雕像中的人一般舞起來,打開來。在這個充滿生命圖像的公園裡,每個人喜歡的雕塑應該都不盡相同,也許,在閒 逛公園的同時,每個人都會找到他自己心中和藝術家最呼應的那個點,那個感受人生的角度,而這,便成了心靈上的一份感動與慰藉。在這個艷陽天裡,與晒太陽的 夏日人們共遊這個公園,感覺盡是人生的活力與豐富多彩,假如換了一種心情,在蕭瑟的秋冬再次走訪公園,雕像的人生圖像是靜止的,但在心裡激起的漣漪相信會 是完全不同的吧。 向晚,我和老公從旅館往大街上走,週六的晚上,天光仍亮,許多人紛紛外出遊動,大街上人潮不少,且都往同一個方向移動,不 禁讓我懷疑是不是有什麼大party正要開始,不然為什麼所有人都往同一個方向走,還走得那麼快。突然前方出現了一個男子,看起來有點像是要攔人發傳單的 樣子,但他手上並沒有傳單,只是上前叫住我,問:「現在幾點?」,我看看錶,回答他。他點個頭,後退。老公緊抓著我的手離開,說:「妳幹嘛理他?!」我還 摸不著頭腦,老公說,「前面大樓上就有大鐘,鐘明擺在那裡,還來問幾點,妳不覺得奇怪嗎?」我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大樓上的確有大鐘,「那,你想他幹嘛問我 幾點?你跟我牽手走在一起,又不可能是搭訕。」「可能想你是觀光客,問時間可以看你有沒有戴好錶吧。」老公也逕自亂猜,「如果覺得我是觀光客,那幹嘛跟我 說挪威文,加上我穿得這麼隨便,T-Shirt牛仔褲,看也知道手上沒好錶。」兩個推敲了半天推不出個所以然,再說我對北歐的治安還算是有相當的信心,至 少此刻大庭廣眾下的街道實在很難跟搶案想像在一起,這算是此次旅行的一個小小謎團。 不過,和熱鬧的大街與年輕人潮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少數幾 個在街上行乞的民眾。大多數的人都是走過不搭理他們,而我也無從判斷起,這些行乞的人是真的在社會福利的照顧下仍然有困難無法生活,還是只是缺乏買酒錢? 我覺得比較可能是後者,在北歐其它國家也看過這樣的現象,而大多數路人的反應都相同,不太搭理他們。 在大街上晃了一圈後,我們最後的目標是 7-11,兩個人跑去買了咖啡和瑪芬,打算回旅館一起享用。順帶一提,挪威的7-11也是我們這次旅行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因為一大杯咖啡加一個大瑪芬才 20-25克朗的價格,實在相當實惠,隨便就可以當一小餐填肚子,這樣大略等於2.3到2.9歐元,換算成台幣可能差不多90-120之間吧,在昂貴的國 家裡這算是很划算的組合,接下去瑞典的行程中,雖然7-11也是到處都有,連賣的咖啡和瑪芬組合都很類似,但是在價格上就是沒有挪威漂亮,因此我們還真的 很喜歡挪威的7-11。 就這樣,我們在挪威的行程接近尾聲,明天,將往瑞典的北歐威尼斯-斯德哥爾摩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