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50%工作人生
這個禮拜起,我開始了50%的工作人生。
50%的意思,就是每天早上去上班,中午吃飽飯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回家,一天平均上班時數是: 3.6小時;
50%的意思,也是合約上的薪水總額,實際上會減一半,當然也可以安慰自己: 這樣稅也會少繳一點。
50%的工作時數,是出於我自己的安排。
這幾天,每天中午離開辦公室,高高興興地跟同事們說再見時,同事總會用欽羨的眼光望著我說: 「你的工作時數,實在是太理想了…」「我都開始嫉妒妳了,要是我也能現在下班多好?!」「我們常把上全天班視做理所當然,但是上全天班的結果是,每天下了班後、買菜、處理一些待辦事項、回到家,沒兩下就到了睡覺時間,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半天班,看來還真不錯?!」
老公則說: 「我看你很難在芬蘭其它地方,找到給你這麼大時間彈性的工作了!」
是啊,我也知道此刻的自己實在很幸運,也因為有這樣的彈性,我很樂意乖乖回籠工作,之前曾聽說,荷蘭有不少員工,自願一週只上三到四天的班,其餘的時間留給自己,不過這樣的彈性,在一般芬蘭的工作場合,還是比較少見。
而這樣的工作時數,對於我目前的生活型態來說,剛剛好。
早上,我專心於專案工作,下午回到家,休息一下,再接著做最近越來越多的翻譯案、和偶一來之的演講邀約。如果正好累了,或是不想忙的時候,就給自己空閒休息、閱讀、或做想做的事。這樣的一天,感覺上既有一定的規律,也有相當的變化、更有彈性的自由。如果真的上全天班,那麼我其它的「好玩差事」,可就真的沒時間做呢…
當然,50%的銅板,一面是自由,另一面就是固定的薪水少一半,好在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不算高,半天班的收入已可應付日常生活的固定開銷,加上還是有其它兼差的額外收入,我還頗滿意這樣的安排。
四個月前,我曾寫下這篇文字,記錄向現成的工作說不的心情,現在回頭看,果然有捨才有得,因為「不滿足於只要有工作就好」,所以才有機會,「向自己更有興趣的領域靠近」。過去這幾個月來的「工作空白」,甚至給了我很多的時間,讓新的生命思考有機會進入生活,並因此有新的體悟與成長。
而我也再次印証: 當一個人心底清楚自己的選擇時,一切,都會順其自然地水到渠成。
在沒有正職收入的月份裡,奇怪的是,各式各樣的兼職工作都在此時紛紛跳出來,像是老天安排好要彌補我沒去上班的金錢損失一樣,東接一個西接一個,銀行照樣有進帳,該繳的帳單也照樣繳的出來。同時,自由的空白讓人收穫良多,如今再回籠工作,也感覺更平衡,更能好好安排自己的每日生活。
此外,很久以前我就一直在想,「半天班」的工作方式應該很適合我,這樣「另外半天」我才有機會去發展其它的興趣或志業,同時仍然有固定程度的收入,然而當時的我,覺得這樣的機會恐怕只有「打工性質」的工作或勞力工作才有可能,沒想到如今可以有所發揮的正職工作,仍然順利地得以用「半天班」的方式來進行,就某方面來說,也算是「工作型態」上的「理想成真」。
上個週末,赫爾辛基日報上正好有一篇報導寫到: 「失業在如今充滿變動的社會裡,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而是每個人在人生中偶爾都可能面臨的階段,甚至可以利用這個階段,為自己尋找更好的出路。」
報導中訪問一位46歲,在同一個產業工作十餘年的經理級人士,他在一年半前,金融危機發生時,辭去他的工作,因為「希望能尋找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離開工作的他,並不急於尋找下一個去處,倒是把握這段自由的光陰,陪伴家中半歲大的幼兒,同時進修大學中有興趣的課程。
「沒有工作,經濟上當然比較拮据,不過我也意外地發現,其實我們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並不是那麼多,只要規畫得當,並且願意過物質更簡單的生活,一段時間的家庭收入減少,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可怕。」猶記他在訪談中如是說。
幾個月前,曾在報上看到一位來訪芬蘭的研究學者建議: 每個人一週最適合的工作時間,是兩到三天 (我可能有記錯,但確定不超過四天),我已經忘了,他是在討論什麼議題時,提出這樣的「解法」,印象中他好像是說,這樣一來,人們的生活會更平衡,還可以製造更多人就業機會? 僅管不記得報導的詳細內容,至少我看身邊的同事們,對50%、60%、80%的工作時數,多多少少也心嚮往之。如果實際上可行,我猜願意接受非全天候工作的人,也許並不少?
老公說,他曾看過報導訪問公司的一些經理人,問他們一天當中,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時間是多久? 最後得到的平均答案是: 三小時。當時聽了很驚訝,因為這真是出奇的少,但想想,似乎也不無道理…
以我自己來說,最近這每天上半天班的生活,其實反而讓我的工作特別有效率。因為要做和想做的事很多,可是只有三個半小時可以做,於是我會特別集中心力,特別有效率的運用這短短的工作時間,做到最好,由於to-do-list一定來不及都做完就會到了下班時間,所以在離開辦公室時,心裡都還有股「動力」,知道自己隔天來上班時,會繼續有效率地接著做,而且因為上班的時間本來就短,也不會再有那種「等著下班」的情緒,只會把握時間好好做事。
這愉快的半天班經驗也讓我忍不住好奇,人們一週工作五天,一天工作約八小時的制度,是怎麼誕生的呢? 我猜,剛開始的時候,應該是真的有這樣的必須吧? 不過這樣的制度,是否仍然是最適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呢? 大部分的工業社會是否已經太過於習慣這個常態,而忘了反問這樣是否真的最好?
我也開始覺得,科技的進步,讓現代人的的生活與古代比起來,達到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快速,然而人好像不見得都因此而活得更快樂,相反的,因壓力與勞累而引起的文明病,反而比從前更多,是不是人類自身的貪心,和對物質與經濟發展無止境的追求,讓大多數的工業社會,逼人像個向前不斷轉動的齒輪,越轉越快,越轉越快,而停不下來… 也許因此而失衡的,除了大自然外,還有人自身的健康與平衡。
當然,每個人都有各自最適合的工作韻律,對此時此刻的我而言,上半天班正好最適合,因為另外半天我可以拿來發展其它的差事和興趣,有如結合freelancer與正職上班的一個平衡,也許對於很多人而言,全天候的工作還是最穩定最好? 而對於工作就是熱情志業的人來說,也許一天做12個小時都還會覺得不夠多呢?
寫下這篇,並不是要鼓吹大家,只上半天班最好,只是這個經驗讓我感受到,有時候真該跳出習以為常的時間與生活規律,思考什麼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其它可能性,這樣,或許更能慢慢拿捏到生活中的平衡,並朝自己理想中的人生,再靠近一步吧…
如果你也可以自由選擇上班的時數,你會希望一天上班幾小時呢? 也很有興趣聽聽大家的想法哦!
* 想收到最新文章通知,歡迎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歐迎加入北歐四季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更多生活思考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Comments
每每回到家,僅剩的4個多小時裡,要用餐,盥洗,整理家務事,陪孩子複習功課(雖然才幼稚園)…一轉眼就寢時間到,匆忙結束了一天的生活.一天24小時中,真正與家人悠閒共處的時間真的少於上班時間太多太多….若真能選擇彈性上班該有多好!
非常贊同你的想法耶^^
因為我自己是在家工作的接案soho族
雖然時間看似完全可以自由安排
但開始工作以來
常常讓自己忙得停不一下
明明就很希望能有時間同時作自己得創作(我的工作是插畫)
卻往往時間被工作佔滿
剩下的空閒時間
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下
剛好就在最近
我也開始計畫將之後的工作比例減少
好能騰出時間真正開始自己工作外的計畫
而且工作時數減少
真的對於集中精神會比較有效果
非常同意妳所說的:當一個人心底清楚自己的選擇時,一切,都會順其自然地水到渠成。
^^
09年6月曾離職,然後在家待到當年的10月。
離職時頂頭上司極力挽留,最後提出:如果公司允許我可以在家工作半天,那是否可以繼續為公司服務。
那時實在太累了,婉拒了上司的請求。
休息的那段時間,我在家里接了許多曾經因為時間問題而沒有做的工作——書籍裝幀設計、寫稿,種花養草,然後記錄花花草草每個階段的生長日誌。工作時間變得非常有彈性,我在做完應允下的工作后,可以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電影,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人。(就是在那段時間發現了你 ^^)
兜兜轉轉,09年10月下旬又被上司召回公司。那段時間的生活我想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我想,每個人都應當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停下來做短暫的休息和思考。人生其實有好多好多的選擇。只要我們願意,那麼50%的工作人生其實人人都可以嘗試。
PS:現在雖然每天9點到5點30都待在公司,但我將公司的工作只安排在上午9點到12點處理。如果沒有完成,那就下午再分1個小時出來。其他的時間則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雖然好像對公司來說不太厚道,但在所以工作仍能完成的情況下,上司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Just discovered your blog.
I am also in the middle of crossroads thinking over the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life.
Yes, need to let go of what you have and stop to think things over once in a while.
I am planning to resign from my job this Aug too. Hope that a new offer would come soon~~
Thank you for your inspiration~
我也這麼覺得
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時間才是老闆應該付給員工的薪水,
而不是上班五天,每天八小時。
台灣很多產業勞工都是責任制,尤其是證職員工,
簡直就是加班不用錢。
其實加班造成的水電浪費,遠比獲得的收益多。
其實一個禮拜七天對我來說一向就是一個傷腦筋的數目, 因為我喜歡工作三天休息兩天, 這樣工作的那三天大概可以工作七八個小時沒有問題(甚至假如要趕進度的話十個小時都有可能). 若是一個禮拜要工作五天, 那每天大概只能專心工作五個小時, 這時候我喜歡工作到下午兩點出門散步一個鐘頭再回頭工作, 然後最後提早一個小時收工. 在冬天的歐洲, 下午時光的散步真的是非常怡人, 不然下班天都黑了就會驚覺時間就不知不覺流逝.
大概八年前
一位每週工作30小時已覺得太多的德國朋友
十分驚訝我的工作經常一週超過45個鐘頭
那時我只簡短回答「沒辦法」
但真是如此嗎?
最近常聽到一句話「我們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
誠如北歐四季所述
人類的貪心,使人類自己迷失在彷彿沒有終點的齒輪轉動裡
無可否認,人類是依著這樣的欲望往前推進
但人類常常忘了,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地球,並不是只有人類的
讀完50%工作人生
突然覺得
為延續地球的生命
所有人類都應考慮彈性減少工作時數
將其他時間留給能夠讓地球和人類自己愈來愈健康美麗的事物上
做環保、做義工、與大自然相處、陪家人、或讓自己放鬆、停下來看世界
無論做什麼都好
人生決不是只有工作成就與賺錢
我有少許類似的想法,一星期上四天會較好。
我現在一周五天,每天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六點,如果繁忙,需要晚至九至十點才能放,甚至可能需要星期六加班。若果能夠星期一至五準時上下班,基本上失去了大部分時間 (和家人、自己),甚至錢賺回來也沒空使用。
如果能讓我選,一星期四天每天上朝八/九到下午兩三點,希望下班能看到陽光、逛博物館、去郊外什麼都好。現在除了早上上班看到陽光,基本上其餘時間沒機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