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中親手播種、等待許久的蕃茄,總算開始一粒粒「修成正果」了,從來就不是個綠手指的我,今年春天在自家裡的陽台與室內,播下了一些種子。到目前為止,坦白說,養死的比養活的多(羞)!這一整個過程下來,我開始覺得,想了解生命,真的可以先從養一株植物開始。
以前,我一直以為「植物最好養」,現在才知道,這完全是一種「自以為是的謬誤」,正因為植物「不語」,所要求的東西乍看也「不多」,反而更需要養它的人,細心的觀察照顧,才能「看」懂植物從無語的各種姿態中,表達的細微需要,哪怕是看似簡單的陽光、空氣、水,都會因為時節、氣候、和植物的特性,也不斷的需要調節改變。
就這樣,我從不斷養著/養死家中的植物之中,也感受到植物與生命道理之間的連結。
再好的養份,對生命而言,過多都有害無益,一切,都該因時因地制宜
兩年前的夏天,我們曾經在赫爾辛基租來的一片小農地上種豆莢,隨便種就收成滿滿,於是今年夏天,我又在陽台上種了一排豆莢,當時信心滿滿,想說別的養不活沒關係,豆莢一定養得好,還在噗浪上對噗友說「豆莢很好養啊,一直給它加水就好了」,結果不瞞大家說,我今年種的植物裡,最先死的就是豆莢,怎麼死的? 正是在我「定期定時勤奮加水」之下,被「淹死」的。
為什麼「一向很好養的豆莢、只要加水就很容易長的豆莢」,曾經隨便種也豐收,這會特別傾心加水照顧,反而淹死? 想了半天,也許是因為當年我們種的時候,是養在室外的泥土裡,僅管有時大雨滂沱,有時根本忘記澆水,然而自然有它自己的規律,養在天空之下,大地泥土之上的豆莢,自有足夠的空間與養分可以調適。養在室內就不同了,盆子裡的泥土有限,盆子的空間有限,水澆多了無處可去,不管植物需要水與否,像我這樣自以為是的一直給它加,最後就是淹死它。
淹死豆莢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澆水之前,需要先去「摸摸土」,感覺一下,植物是不是真的需要水? 植物不會說話,空間一轉換,需求也會不同,原本可能很好養的植物,換了一個環境,不一定就很好養,可能更需要主人用手、用眼、用感官去「感覺」它的需要。
自然,永遠充滿驚奇,你可以種自己想種的東西,但是長出來的,可能偏偏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再來,是薰衣草(感謝老天,它們還活著!),種下它兩三週後,好不容易開始發芽,我們卻也發現,長出來的蘑菇,比薰衣草還多!薰衣草盆裡為什麼會長蘑菇,我們也不知道,可能是土壤裡面有這樣的環境讓它長? 我只記得,當時我們兩個每天去看薰衣草盆,與其說是關心薰衣草,不如說是好奇:今天又長了幾粒小蘑菇?
雖然只是件好玩的插曲,到目前為止每一株植物的成長,都發生了一些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薰衣草盆裡長蘑菇;一株小花謝光後,葉子和莖卻繼續長成一棵有如盆栽的小樹;受到蟲害的植物選擇枯死一端,從另一端長出一片新風景; 每一株原來在賣場中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植物,在我們的「照料」下,生死各異,卻都各成生命風景,讓人不得不讚嘆:從一盆植物的生長中,真的就可以看到生命的獨特,與不可能完全掌控的未知性。
一枝一葉的細節裡,有生命的韌性
有一回,婆婆帶了一束康乃馨來給我們,其中一個節呈現九十度折角,我以為這一節不行了,沒想到上方又冒出一節新芽,奮力奮力的往上長!而後入秋,我們家的蕃茄其中一條莖葉,整個倒到地上,一副活不成的樣子,沒想到在這個「倒地」的莖幹上,也長出一根新葉,努力向著日光,僅管不斷看見這樣的生命力,卻還是讓人覺得很神奇。
蕃茄「樹」帶來的啟示…
而今年種下的植物中,最讓我們有「成就感」,也最有趣的,莫過於蕃茄了!
一開始,因為不了解它,所以我們在一個小盆子內,灑了很多的種子,幾乎大半的蕃茄種都發芽了!
我們看著它們快速的長高,以一暝大一吋的速度,瘋狂的迷戀陽光,陽光在哪裡,所有的葉子頭就往哪邊擺。
沒幾天,就從小盆,長到一公尺高。
又沒幾天,150cm,160cm…長到比我高,再長到比我老公高,再長到快要碰到天花板,就是結不出一顆蕃茄來。
我開始用「蕃茄樹」來形容它,雖然蕃茄不是樹,但是在我們家,簡直就是長成一顆樹,就是沒有蕃茄,一顆都沒有,於是我們知道,這應該是一開始,「灑太多種子」的緣故,因為貪心,灑「太多種子」,一開始就註定了它們之間,要彼此競爭存活的命運。於是一個小盆子裡的眾多株蕃茄,每一株都試著「長得比別人快」、「長得比別人高」、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往上爬」,最後就是,沒有一株「結成正果」。
這為人生帶來什麼啟示?
我不知道,也還說不明白,只是隱隱覺得,蕃茄正在教我們人生的功課…
今天下午才去拍下一張蕃茄,此時此刻,早已不像它「全盛時期」那般高壯了,也許蕃茄的生命正在進入末期,然而每每看到它,還是會嚇一跳:這一團綠,真的是幾個月前灑下的小種子嗎?
一粒蕃茄,也得來不易
前幾天,蕃茄樹總算結了果,總算長出一顆讓人垂涎欲滴的小蕃茄,打從它一出現,老公就拿了日光燈,24小時照那粒蕃茄給它「補光」,總算讓它順利變紅,而那味道,真是美味無比。說真的,自從嘗了這顆小蕃茄後,我對蕃茄開始特別珍惜,開始真的體會,什麼叫做「盤中米,粒粒皆辛苦」,「一顆蕃茄」,可是我們種了大半年的「唯一結果」啊。
凡事皆有時,生命有時需要「自我犧牲」…
這幾天,我們又陸續驚喜的發現好多粒青色的小蕃茄,套句噗友的話,真是「到時」了,原來真的「一切皆有時」啊。殷殷期盼結果時,它偏偏不結,放棄了,以為不會有了,卻忽然一切都自然的「水到渠成」,人可以盡最大的力灌溉,但要不要結果,還是得「看蕃茄高興」啊,萬事,應該皆如此吧。
蕃茄的一邊在結果的同時,另一邊的蕃茄,卻也意外的開始「凋零」,僅管這幾天陽光充足、水份旺盛,都不能挽回一部分的蕃茄正在死去的命運,因為蕃茄是一年生的植物,長了這大半年多,用盡氣力,或許真的已經到了謝去的時候,奇怪的是,伴隨著部分葉片的萎縮,青色的蕃茄果子卻日益壯大了,難道,是植物在自我分配僅剩的「資源」,好完成最重要的「任務」嗎?為了讓剩下的果子可以「結果」,旁邊的葉子,開始「自我犧牲」了嗎?
一旁的老公點點頭:「植物一直是這樣運作的,最不重要的地方,會先放棄它,好保全重要的部分」。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不是都說,在最天寒地凍的時候,手腳最支微末節的部分,會最先被「放棄」,這是生命的機制,從動物到植物皆然,卻仍然在「親眼目睹」的每一次,在微小的植物枝葉中,看了讓人有所觸動…
接下來,植物還要教我們些什麼功課?
我不知道,上面的這些「功課」,也只是我在學習過程中的揣測,也許錯也許對,說不定明年,又會養死不同的植物,結出不同的果,這都是學習的過程,一株植物裡,就有一個世界。我真的開始想,要學著用另一種態度,來面對植物了,因為它所帶給我們的,真的不只是一朵花、一粒果,這般玩賞性質的樂趣而已,還有更多更多,生命的意義。
上圖是這是今夏,在婆家花園裡採食的櫻桃。櫻桃樹,結果亦有時,有時一年只結三粒,今年卻突然結了滿樹!
* 想收到最新文章通知,歡迎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真是太有意思的一篇文章了!
我也是個手指一點也不綠的人,搬了新家之後有了一片不算小的花園,之前的屋主勤奮打理,在我完全沒照顧的情況下(藉口昰:照顧小樹,就沒時間管花弄草了:-),花草們還是依照時節自己冒出來,開得滿園都是~~~
殷殷期盼結果時,它偏偏不結,放棄了,以為不會有了,卻忽然一切都自然的「水到渠成」。
對於這幾句話很有感觸,常常都是這樣,太過在意某些事時,總是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等到一切順其自然後,反而有了好結果。:)
大自然永遠有我們不可違背﹑甚至不了解的法則。相信妳也是常常靠近這些栽種的植
物﹐心裡碎碎唸著﹐怎麼還不長啊?﹗(雖然沒說出口﹐這已經是一種無形的溝通了
)。
小威
我們之前在赫爾辛基的小田地,也是不用照顧東西就長滿園,那是「前人播種」,後人收成的結果啊。自己在家裡想「無中生有」,可就困難多了…:)
clover
對呀,所以我覺得,這些花草無時無刻都在教人生命的功課,只是有沒有去體會而已…
payahome
哈哈,對呀,我的確是常對著花草講話: 好好長啊,快結果吧…:)
你寫的真好 拍拍手~~~
昨天跟朋友討論到植物的事情~
想說自己現在還沒有時間好好照顧植物吧!
因為相對於我家那隻耍任性時就拚命咬籠子製造聲響的兔子>”<
安靜的植物其實需要我們更多的關心吧^~^
看到妳的文章,覺得太巧了~
很喜歡植物表現出來的生命力,但是也會三思自己現在是不是能夠好好照顧她們~
sera
謝謝!
Anissa,
謝謝你相近的迴嚮,很有趣。:)
好有趣呀!!不過妳的那片高壯的番茄樹實在是太嚇人了啦!!哈哈哈哈!有空我也要來種種看~~不過根據以前經驗,自己種的好像都不太好吃哩…呵呵 果然農夫可不是隨便就可以當的呀
Ginger
不會不會,蕃茄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很好種又很好吃,一定要試試哦,就種圖中那種小蕃茄:) 文章寫完之後,以為枯死的部分又復生了,現在又是十幾顆蕃茄在樹上,樹又開始越長越高了!
薰衣草在北歐應該是很好種的香草,選擇一些比較耐寒的品種,直接種在室外,就可以長的很好地,反而是台灣只能在冬天種薰衣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