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夢續集: 夢想實現在「轉彎處」

初夏時曾與大家分享過,這個夏天,我和阿雷多了一個新嗜好: 到菜園裡種菜。

幾個月來,這個種菜的過程不斷地讓我思考夢想這件事。

種菜的源由,是因為我有個田園夢: 希望能擁有自己的一個小屋,和一片花園。每次帶孩子回婆家,看他在婆家花園裡恣意玩上一整天,多麼希望我們自己家也有這樣一片花園,讓他可以天天在土地上打滾玩耍,在自然中長大。

看起來雖不是很驚人的夢想,然而我們礙於現實,到目前還無法實現擁有,因此每當看到能幸運擁有自己一片花園的朋友,多少有些羨慕。

然而就在初夏時,我突然醒悟,人生中很多事,與其羨慕,不如想辦法,換一種方式去實現它。無法擁有自己的花園,那麼去租一片田園,趁夏天時享受田園之樂,也算是用另一種方式實現夢想啊?!

心動不如行動,我馬上去向市政府租了一塊菜園! 芬蘭每個大城小鎮,幾乎都有一些菜園出租,租金不貴,我們租的菜園,這個夏天只要13歐元(500台幣不到),政府會在夏初時先幫忙整地,整好後我們就可以去種菜。

WP_20150602_19_02_27_Pro

跟孩子學習,換個角度看事情

之前也在文章中跟大家提過: 第一次去菜園,我就傻住了!

雖然政府有整過地,但是這塊地正好是黏土土質,一旦下雨遇溼乾燥後,泥土就全部變成又大又硬的「黏土石頭」,我們仍然要自己想辦法重新把「石頭」鏟小才能種菜,就連菜園老將們都對我們搖搖頭說: 「這塊地確實難搞啊!」

那怎麼辦呢?我無助的求救,「不怎麼辦,種子灑下去就對了!」他們開玩笑地說。

從來沒從事過園藝,一開始的我真的就是個慌亂的新手,還得面對超級難整理的土地,理想與現實中的差距確實不小,後來我體會到,老手們說的沒錯,很多事情就是不見得能夠如心所願,面對無法改變的「環境」,我們只能盡可能的去做

僅管我鏟地鏟沒兩下就對這塊地有種絕望的感覺,然而阿雷卻在旁邊跟我說: 「媽媽,這裡太好玩了啦! 我們可不可以每天都來玩?!」,他光是坐在地上玩泥土,拔雜草就很開心了,三不五時還拿起我的耙子跟著一起耙土!

我這才提醒自己: 租菜園的目的,本來就不是非收成不可啊,我想要的,不就是讓他有一片空間,自由自在地玩泥土和大地聯結嗎? 其實,我們已經在實現夢想了呢! 

WP_20150602_18_43_50_Pro

從整難整的地開始,我想我整個夏天,都在自己的菜園中,不斷地咀嚼「夢想與現實的距離」。

一邊在租來的菜園裡種菜,一邊在心裡想著,這跟我想要的「自己有一片花園」有什麼不一樣?

依稀記得年輕時讀過的一本書裡,有這麼一句話: 「沒有人承諾你一片玫瑰花園」。擁有一片花園雖美好,但付出和努力也是必要的,如今面對菜園也是一樣,付出並享受其中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事! 同時,孩子也在這個過程中,跟著我一起更認識大自然,和人生中一些不得不的「限制」。

後來我學老手們,另外買一些花園用土,在要種東西的地方加用這些品質好的土,慢慢地,這塊難種的地,也逐漸被整得有模有樣了起來。自己看了也很有成就感,比較上圖和下圖,天壤之別,真的是我們努力後的成果啊!

我突然發現,這個「天壤之別」的過程,如果我真的一開始就如願地擁有花園,我根本沒有機會體會到,也就沒有機會學習這樣的功課!

WP_20150813_20_57_34_Pro

菜園裡的生命課

從去年起,我就常帶著阿雷去森林裡採野菜,野菜其實也是「雜草的一種」,今夏在菜園中,我們一樣找到很多野菜,讓媽媽我特別有成就感的是,阿雷常常比我先發現!

他會指著剛冒出頭不久的「雜草」說: 「媽媽你看這是蕁麻葉!」而媽媽我,也驚喜地在菜園中找到一直很想要吃吃看的「野生三色菫」,學習辨認它們的葉片,在「除雜草」時「手下留情」。

我們母子都在菜園中,開始「重新認識」各種植物: 原來馬鈴薯的葉子長這樣,原來洋蔥東倒西歪時表示它快要成熟,原來玉米是這樣來的,原來櫛瓜、黃瓜是這種長法,原來…原來… 每一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都在菜園中有了更完整的生命軌跡,從此以後,吃櫛瓜、黃瓜、玉米,感覺再也不會相同,那是一種與土地連結更深的富實。

 

IMG_2735

從照顧菜園中,養成對自然與農人的敬意 

多了一個菜園,自己也像是多了一個小孩。

每天,我都覺得自己像是個「看天色行事」的業餘農人,想出門玩幾天,也得先觀察一下天氣,會不會下雨,需不需要請鄰居幫忙澆水,如果是連續大晴天,甚至可能得放棄出門計畫,好確保我那些需要水份的櫛瓜、蕃茄等作物可以得到灌溉。如果知道暴風雨即將來臨,哪怕在一天忙碌的行程後有多疲累,我還是無論如何會騎車到菜園裡,趁風雨襲來前採收一些花朵作物,或是為較嬌弱的作物蓋上薄布做為屏障。

因為珍惜自己親手種下的每一株植物,我從來沒有如此關心天氣,有了親自力行的體會後,我打從心底感謝農夫,因為我終於知道他們有多辛苦,要為土地投注多少的心力與愛,如果因為天災人禍而喪失辛苦種下的作物,會有多傷心多難過。

原本以為租一塊菜園,是給孩子最好的自然教育,沒想到我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深深地被教育了。

IMG_2519

從種子到收成,就是孩子最好的自然教育課 

這一個多月來,作物們開始到了可以逐一收成的季節,阿雷也開始在我們的菜園裡,採下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小黃瓜、櫛瓜、豆子、馬鈴薯!

他也跟著我一起,天天從菜園裡採無農藥的生菜回家,讓「從產地到餐桌」成為具體的日常生活實踐。

每一種作物的成長,都為我們母子帶來無限驚奇。阿雷總會在菜園裡邊逛邊驚呼: 「哇媽媽你看玉米已經長這麼高,你有比它高嗎?」(當然沒有啊)

「哇櫛瓜好大喔,我可以採它嗎?!」(可以啊!)

「哇媽媽你看,這裡有蕁麻葉!」(阿雷好厲害啊,媽媽都沒發現就被你找到了!)

每天,菜園裡都提供他各式各樣「哇」的驚奇。他常常興奮地對我說: 「媽媽,我們把這裡當作是我們家的花園好不好?」光是這句話就讓我覺得租個菜園真是值得了!! 「當然好,這裡就是我們家的花園啊!」

原來,菜園不是「夢想替代品」,它就是另一個「夢想」

有一回和好朋友聊天,聊到我們共同的夢想: 擁有一片自己的花園讓孩子可以在其中長大。「有花園你就不用去租菜園囉!」好友這麼說。

這個夏天前,我也是這麼想的,如果能有自己的花園多好,如果不是因為不可得,我也不會去租一塊(其實還蠻難整地)的菜園。這件事的最初,完全就是因為「夢想暫時無法實現,所以只好轉個彎」的結果。

然而,我現在的想法不同了! 花園,仍然是我的夢想藍圖,但是租來的菜園,其實已經是另一個「不一樣的夢想實踐」! 它教會我這麼多的生命功課,在我生命的一角,已有了那獨立存在的價值。

我從鄰居農人那裡,學到如何幫櫛瓜授粉,學到如何照顧作物,昨天鄰居農人還跟我說了一些祕技呢,還秀給我看他自己在種薑!

在我的的小黃瓜未成熟之前,另一位鄰居農人採了好幾袋小黃瓜回家時,總不忘分給我五六根!

我甚至在菜園中,跟來自肯亞的鄰居農人學習怎麼修剪蕃茄,同時特別參觀了其它農人美不勝收的菜園,為明年的菜園吸收了許多靈感!

看到鄰人們得以種出兩百公斤的小黃瓜,一兩百顆的小蕃茄,原來這片「荒蕪之地」,可以這麼多的豐收!

原來,這個菜園,已經不再只是「花園夢想的替代品」,而擁有了屬於它自己的豐盛,和美好意義。

IMG_2625

這個體會給我很大的啟發。

夢想實現的方式,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有時候轉個彎所實現的,不見得就比較不好,哪怕夢想不是菜園而是其它,也是一樣的。

夢想中的「育兒環境」不可得嗎? 轉個彎,也許會發現另一種實現的方式?

夢想中的大房子大空間不可得嗎? 轉個彎,小公寓也有它的好處!

夢想中的一切,轉個彎,也許可以發現此時此刻的現實中,有另一種美好之處,甚至可以換一種方式讓夢想更接近。

「沒有人承諾你一片玫瑰花園。」

是的,所以我更珍惜著我的菜園,因為沒有人承諾,所以我學習付出與珍惜,珍惜與鄰居農人因種菜而結下的美好緣份,珍惜上天讓我有機會,體會實現夢想的另一種方式。

我真心希望,能跟更多人分享這樣的體會:

不用過於羨慕別人擁有「自己夢想又遙不可及」的東西,低頭細數自己的擁有,換一種眼光,也許夢想其實早等在「轉彎處」。

 

IMG_2644

更多芬蘭育兒與生活的分享,請參考北歐四季臉書專頁

我的新書: 教養可以這麼自然-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

田園夢的開始-用另一種方式實踐夢想

最近,我覺得自己過起了一種與自然益發親近的生活。每天,進森林採野菜,學習用野菜入食,每週,走進森林觀察植物的變化,好像只要走進自然,身心都能得到無比的愉悅。

於是,我心中又再度浮起那埋藏了很久的夢想: 我想要一片花園。

這個夢想,好像打從我2003年搬到芬蘭時就開始了。當時的我,站在婆家的院子裡,想像著我的未來,一片空白。老公走過我身邊摸摸我的頭說,你慢慢想自己想做什麼好嗎?

我想當園丁。於是,我的明日報新聞台,署名就是「魚園丁」。

不過,這個園丁夢,沒兩下就夢碎,我光是在婆家院子裡幫忙翻翻土,就被十幾條不斷鑽出來的蚯蚓嚇得驚聲尖叫,當下只好承認自己是城市來的土包子,還是比較適合坐辦公室的料!

然而,我仍然常夢想著,有一天可以擁有一片花園,種種我愛的莓果、大黃根、和蔬果花朵。只是礙於一些現實,這十年來,夢想始終暫時只能是「夢想」,然而無法實現的夢想,真的就只能等待嗎?

我決定不再等待。總有些什麼方式,可以讓看似「遙遠」的夢想,用某種方式「實現」吧。

TS Lumia 1020_20140720_19_09_32_Pro

Continue reading “田園夢的開始-用另一種方式實踐夢想”

從幼兒園的阿公阿嬤日與婆媳「衝突」說起,談尊重

一兩個月前,阿雷的幼兒園辦了阿公阿嬤日,特別邀請阿公阿嬤來參觀幼兒園,並實地參與幼兒園的晨圈時光。阿雷一早就非常興奮地拉著阿公阿嬤,主動開門,想為他們介紹他「白天的家」。

IMG_0001

Continue reading “從幼兒園的阿公阿嬤日與婆媳「衝突」說起,談尊重”

【森林探祕4】「聽,樹在對你說話」,沮喪就被趕跑了! (April 25)

這一天,晴朗又溫暖,然而我們的初春森林之旅,竟然是從一個小小的「母子衝突」開始。

走進森林前,我看見枝頭上的新生跡象美麗極了,停下來拍照,孩子的爸早已走遠,在我們中間的阿雷心急了,一直喊著媽媽快來,正在對焦的我不斷保証我一定跟得上,他還是氣極敗壞的的哭鬧,要求我一定要馬上走不可,最後把我也弄氣了: 「為什麼不能先讓我好好照完相呢?!媽媽晚一點一定會跟上啊。」

「我要我們大家都一起走,我怕你會迷路。」阿雷哭著說。於是,我的照片裡,就拍到正好氣呼呼地衝來要拉媽媽的阿雷。

WP_20150425_10_02_46_Pro

大手牽小手,我的心也軟化了。僅管孩子的哭鬧在大人眼中看來「不合理」,然而也許當下的他,就只是這麼單純的,怕媽媽落後了,怕爸爸走太快,怕我們三個沒有手牽手,一起走。

「一起」,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有時真的莫名地重要,是安全感的來源,也是安定的泉源。

這次的森林之旅,就從這個有點戲劇化的起點開始,好在走進森林後,任誰都無法在清淨的森林與鳥鳴聲中覺得沮喪,大自然永遠是最好的撫慰。

「你聽見樹在對你說話嗎?」

孩子還在鬧脾氣時,我們牽著他走到一棵大樹邊,停住不動,頓時聽到樹幹上傳來嗄嗄的聲音,老公神來一筆地這麼問他。

「那是什麼?」阿雷眼睛一亮。

「樹在對你說話啊!」阿雷爸回答。「再去聽聽看另一棵說什麼?」他指向不遠處的一棵樹。樹間傳來摩擦的聲音。

父子兩個,靜靜地聽完不同樹木的「說話聲」,阿雷早就忘了剛才的不愉快,開心地蹦蹦跳跳地往前去了。

無論是什麼原因,「聽樹說話」,成功地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和原本有些小沮喪的心情。感謝大樹,我們的心情都因此而開朗了起來。

大樹倒了,花兒們卻開了

過去這一週裡,有一天刮著大風,幾乎讓我有一種颱風天的感覺,雖然天氣不差,但大風總是突如其然以極大的風速刮向人,好幾次騎著腳踏車的我都覺得快被吹歪,還有一回風將地上的沙和石頭吹到我臉上,真的是會讓人哎呀叫出來的痛啊! 那一天,附近的森林裡都倒了樹,今天來到自然保護區,也看到樹倒在地上。

WP_20150425_10_08_04_Pro

其中一棵健壯美麗的高大雲杉,,完全沒蟲蛀,卻也禁不起那天的風,橫倒在地上,樹幹中心裂開成兩半,阿雷湊向前去,像發現寶物一樣地聞著它散發出來的清香。我也湊過去,貪心地聞了又聞,想讓自己記住新鮮杉樹的氣味。也許正因為知道它的生命開始流逝,更想即時把握住樹中心散發出來的氣息。

這氣味還會在森林裡留存很久吧,我想。會跟其它的氣味融合在一起,樹幹也將繼續成為其它生命的供給,自然地在生態循環中扮演它的角色。

WP_20150425_10_15_36_Pro

WP_20150425_10_17_39_Pro

父子兩人在倒下的樹幹上探險走著,我則在一旁觀察春天新開的小花。發現這裡也有好幾個上次文章中提到的鬍鬚地衣,只能在空氣乾淨的地方才能生長的它們,每次出現都一再提醒我,能呼吸到新鮮清淨的空氣真是幸福,我們真該好好保護大自然,好讓下一代也仍然乾淨的空氣可以嗅聞。

這次,鬍鬚地衣就近在眼前,鬍鬚長好長,我伸手摸摸它,乾乾粗粗的,拍下它的模樣,真的很像枝椏上長了鬍鬚啊。

WP_20150425_10_21_20_Pro

「你長成了什麼花呢?」

森林中也開了許多紫藍色的小花,不同的花種,我完全無法比較,自己喜歡哪一種多一點,因為真的,各有各獨特的美麗。

WP_20150425_10_23_42_Pro

WP_20150425_10_46_17_Pro

我突然想起,年輕時很喜歡「人子」裡那篇關於小花的文章,一朵花,因為無法決定她究竟想成為什麼樣的花,最後在猶豫中什麼也來不及成為,就從此流逝了。

當年的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對青春期的自己而言,讀了既讓人覺得惆悵,卻又覺得很真實,也反映了那份不知道自己可以成為什麼的猶疑。

如今的自己已然走入中年,此時的我又長成了什麼花呢? 無論如何,我想應該是很獨特的一朵,就像每一個人、每一朵花一樣。

充滿「寶寶」的森林

阿雷跳下大樹幹後,指著樹幹上一個小小的孔菌: 「你們看,這是寶寶孔菌」!
他堅持要用手摸一摸它,因為這是他今天看到的、樹上最小的「寶寶孔菌」。

WP_20150425_10_24_40_Pro

春天的森林裡,到處是「寶寶」,除了樹上的「蘑菇(真菌)寶寶」外,還有很多寶寶新葉從土中冒出。跟上週比起來,這一天的天氣真的極好,森林中也多出許多新葉。

WP_20150425_10_41_35_Pro

同時,我們卻也看到螞蟻窩的生命史,除了到處是正在欣欣向榮的螞蟻窩之外,我們也看到幾個已經「荒廢」的螞蟻窩,上頭雜草叢生,有一種生命自然榮枯之美。

WP_20150425_10_40_08_Pro

回程的路,原本二十分鐘就走得到停車場,卻被我們多走了一倍的時間,因為自然中有太多欣欣向榮的景象,如此美好,陽光如此耀眼,讓人忍不住停步,拍下那每一個瞬間。

WP_20150425_11_01_05_Pro

轉身回頭,陽光與新葉的燦爛,將這一刻化為永恆。

WP_20150425_11_02_24_Pro

一路上,這塊自然保護區最常見的植物之一: valkovuokko (查不到中文,一種在歐洲土生土長的初春植物,銀蓮花屬),開始在草地上探頭探腦,露出芳蹤。

WP_20150425_11_07_32_Pro

走出森林的路上,我們問阿雷: 「今天你聽到樹跟你說話了嗎?」他點點頭。「還有什麼跟你說話呢?」

「蜜蜂、螞蟻…」

「它們跟你說什麼呢?」

「不知道。」

呵,不要緊,只要你開始聽,有一天,也許你就聽懂了。

森林,總是重新讓我們打開感官,看見前所未見的風景,聽見前所未聞的聲音,哪怕是同一片每週造訪的森林,三週前的四月初還冰雪覆蓋,三週後的四月底已經初春風景,大自然的生機在蟄伏了一個冬天後蠢蠢欲動,開始蓬勃地大方展現自己。因為每一刻都獨一無二,過了那個時間點,就是下一個生命輪替。

四季有時,無法強迫超前,也無法執意回頭,人生如自然,自然就是人生的縮影,只是人們常常太過自大而視而不見。

停車場邊,赤楊的初春喧嘩中,這是每年春天我最期待的枝頭風景。

碧綠,藍天,春天,終於來了。

WP_20150425_11_25_59_Pro

 

新書教養可以這麼自然 – 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自由之丘):

博客來購書頁: bit.ly/1FhjD9K
金石堂購書頁: bit.ly/1Nnm4NE
誠品購書頁: bit.ly/18n95e5

【森林探祕3】在冰雹與「愛心」裡, 學著相信自己(April 16)

這一個早晨,三不五時下著微微的陣雨,幼兒園正邀請「阿公阿嬤」參觀幼兒園,公婆難得來訪,我們也正計畫著,在吃午飯前,全家人包括公婆,一起去「森林探祕」 。

在幼兒園的院子裡,婆婆望著天上掉落的雨滴:「這種天氣,不太適合去森林吧?」

「這雨不會下久的,一陣一陣而已」老公很堅持。

我心裡則想著,芬蘭人不是說嗎,沒有壞天氣,只有不適當的衣服。從決定每週至少一次探訪森林開始,我就做好「風雨無阻」的準備,不過這會公婆臨時加入,也沒帶雨靴來,是否真的適合去森林呢?

天上的雨滴跟著我們的猶豫一起,時來時停,最後,我們還是決定走入森林。

這一次的森林之旅,和平常很不一樣。平常,老公很自然的就是我們母子的嚮導,沿路走著,總會提醒我與孩子一些要觀察的地方,和一些有趣的生態知識。可是這一天,他的主要角色,是「為公婆們介紹這座他們第一次踏入的自然森林保護區」,於是他們四人,遠遠走在前方,我則在後方,為這難得的三代之旅,做一些影像記錄。

WP_20150416_11_05_56_Pro

WP_20150416_11_15_23_Pro

學著相信自己

我樂於擔任拍照記錄的角色,只是也忍不住想著,每周來一次,總要對森林有一些新的發現,今天,我會發現什麼嗎? 我什麼都不懂啊! 我的自然知識這麼貧乏,沒有老公在身邊提醒,我能發現今天的森林與上周的森林,有什麼不同嗎?

同時,我也發現自己心底深處隱藏的「信心不足」,為什麼對於自己「不擅長」的事物,就一定覺得需要別人的「幫忙」呢? 哪怕是個自然生態的初學著,我應該也會有自己的「視角」,自己的「發現」呀! 也許這一天,就是個難得的「自我學習」機會。學習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也有能力,觀察到森林裡的細微處。

剎那間,我看到腳邊的木頭間,有兩朵美麗的花,像是給我鼓勵似的,我蹲下來,把它們拍下。

WP_20150416_11_19_34_Pro

那一抹新鮮空氣的証明

跟隨家人們的腳步,爬上階梯,忽地在轉角處,我看見它— 那是一抹「長在樹上的鬍鬚」,這是鬍鬚地衣,通常只有在空氣非常新鮮的地方才有辦法生長,走在芬蘭森林中,三不五時會有機會見到,甚至曾看到長了十幾公分的。

我驚喜地停步,拍下它的影像。同時,心中也多了一點「自信」: 觀察自然,不一定要知識豐富,當然那會是個加分,但哪怕沒有知識做為背景,自然一樣會不斷帶給我們新的驚奇。因為每個人都有發現的能力,每個人都會從同一片森林中,看見不同的事物。自然之美,從不會揀選人,自然總是這樣無私的,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展現生命之美,只要我們願意去看見。

WP_20150416_11_24_00_Pro (2)

冰雹帶來的愛

接下來的行程,大多數的時候我仍是一個人「落在後方」,倒也怡然自得。

突然一片雲飄過來,叮叮咚咚地下起來冰雹,大珠小珠落玉盤似的灑滿一地,阿雷蹲下去: 「好像鹽喔!」我也蹲在地上研究那些小顆小顆的冰雹,頓時覺得它們好像那些常加在芬蘭甜麵包上的結晶糖。

回家查了一下,冰雹的芬蘭文是rae,而那種常加在甜麵包上的結晶糖,芬蘭文的名字就叫做「冰雹糖」(raesokeri)啊,真是太貼切了,呵!

看見了嗎,觀察冰雹的同時,大自然也不忘透過一旁初生的新葉,對我們表達「愛」。

我撿起一顆小巧可愛的冰雹欣賞,在手指頭的暖熱間,不消幾秒就冰雹就融得無影無蹤,感謝上天,讓我們得以在初春的四月,瞥見這剎那即逝的冰雹之美,還附贈冰雹旁的小小愛心葉子。在冰雹與鬍鬚地衣之間,我似乎也多了些信心,多了些勇氣,我開始相信自己,相信只要用心,一定會看見新的東西。

WP_20150416_11_37_33_Pro

早春的森林驚奇

一路上,我們還經過了好幾個在森林中常見的「魔術之門」(芬蘭文Taikaportti),「魔術之門」,是大人們常對孩子的說詞,所有彎下來的樹幹,都可以想像成魔法森林的風景,而孩子們最愛的,就是經過這一個又一個的「魔術之門」,探索森林帶來的驚奇:

WP_20150416_11_34_16_Pro

小徑邊,蜘蛛正在網上爬著,你看見了嗎?

WP_20150416_11_30_08_Pro

僅管此時的芬蘭,仍有著初春不穩定的天氣,冰雹與陽光交錯出現,然而自然並沒有忘記它的時序,枝枒上的新芽,比上週更明顯了:

WP_20150416_11_21_38_Pro

WP_20150416_11_27_53_Pro

此時的林中,也到處看到這芬蘭文名叫Näsiä(學名Daphne mezereum)的花,這是芬蘭早春常見花朵,開花之後才會長葉子、結莓果,不過莓果有毒不可食用,花兒倒是帶給人好心情:

WP_20150416_11_30_42_Pro

在自然裡,重新鍛練你的眼睛:

一路上,老公像識途老馬一樣,不斷地向他的父母,介紹我們這幾週在森林裡的發現,而我則自顧自地欣賞著身旁的自然,看到兩週前第一次「認識」的森林藍莓枝枒,此時更是遍地欣欣向榮。現在,我不再猶豫,我真的「認得」它們了。

想起一位教導辨識野外植物的作者曾在書中提過: 「走到大自然裡,學著花一點時間,讓你的眼睛一點一滴地適應、辦識一個又一個的植物,可以站遠一點看,再站近一點看,逐漸地你就會發現,自然在你的眼中看起來不一樣了。」

是啊,幾週前,這些藍莓枝枒對我來說大概跟野草差不多,現在,不需要看見它們藍紫色的果實,我也認得了它們,也許可以說,更接近它們「完整的生命樣貌」一步?

Untitled

「看! 那棵樹上長了這麼多的菌菇!」婆婆指著一棵樹驚呼著。

我轉身拍下,她發現的一幕。

WP_20150416_11_42_38_Pro

而阿雷最喜歡的,則是跑去新發現的、倒下的大樹根邊玩耍:

Untitled

一個小時之內,冰雹、蜘蛛、花朵、菌菇、樹根,給我們每個人都帶來不同的喜悅,每一朵新葉,都像是帶著愛心的小天使,對我們微笑。走進森林,每個人的發現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找到森林與心相呼應的地方。感謝大自然的慷慨與驚奇,也將各自的發現,收入鏡頭,也收入心裡,

Untitled

 

新書教養可以這麼自然 – 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自由之丘):

博客來購書頁: bit.ly/1FhjD9K
金石堂購書頁: bit.ly/1Nnm4NE
誠品購書頁: bit.ly/18n95e5

【森林探祕1】初春、冰雪、自然的啟發 April 6, 2015

2015年復活節的周一,我們決定走進森林。

此時初春已經微露生機,只是連日低溫雨雪,森林小徑仍然覆滿冰雪,倒是沿路都聽到鳥兒在唱歌。

走進森林前,看見一個標誌,「禁止騎馬進入」。這裡指的,是森林保護區核心之處。而此地,正是入口。

WP_20150406_10_59_15_Pro

WP_20150406_11_05_09_Pro

這塊森林保護區,離我們家不過6公里遠,去年秋天我們常來這裡採菇,平常周間我們只帶孩子在自家附近的森林小徑散步,然而三不五時周末時,總覺得該走入「真正的野生森林」才過癮。

走進春天的森林,腳踩在冰雪上,踏出像碎冰一樣的聲音,耳邊聽到的卻是樹梢上鳥兒唱歌的聲音。春與冬的交界,這樣的對比用耳朵聽實在有趣。

視覺也是對比。邊小心踩著林間的冰雪路,邊看見樹梢上那些悄悄露出的小芽,春天,正要準備來臨。

WP_20150406_11_03_23_Pro

WP_20150406_11_30_56_Pro

這才想起,我們幾乎比較少在初春時走進這片森林。

夏天,有野莓可採,秋天,有野菇可採,春天呢? 有野草可食,不過去年此時,我們跟野草還不夠熟悉,也許,就從今年開始?

熟悉的森林景象,換了一個季節,就換了一種風景,同樣的一條路,今日再走,卻感覺跟以前都不同。那是冰雪路、是初春的跡象,是鳥鳴,也是初春雪水沖刷挖鑿山坡地的土黃色淙淙流水,和那些自然而然地因為流水挖鑿泥土而失去抓握地而倒入河水中的大樹。

孩子的爸正好在此,給阿雷上一堂自然課。

WP_20150406_11_08_19_Pro

WP_20150406_11_08_25_Pro

自然保護區,就是要維持原狀

兩個月前還挺立的大樹,此時傾倒在地,擋住了行人的路。

於是,大人小孩,只能學著踏那無路之處,手腳並用地爬上階坡。

這樣的自然保護林區,樹木倒下,就讓它自然地在地上生滅,不會做特別的干涉或處理,除非樹木擋住人行的棧道去路,才會從中截開,讓人得以通行。

因此,每每走進自然保護區,總會看到一些東倒西倒的樹,也許是因為風,也許是因為蟲蛀,或是兩者結合的結果。自然保護區,試著盡可能地維持自然的原貌,也讓做為過客的我們,得以在四季中觀察,自然原本該有的模樣。

這樣「樹木亂倒」的景象也讓我思考,僅管人們常追求整潔乾淨,然而好像很多時候,萬物的初始和結束,都呈現一種自然的混沌與混亂,無法控制決定,何時生,何時死,又從什麼方向,因為什麼原因而倒下,於是,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樹的命運都不完全相同,每一個人也一樣。

我們是不是常自以為能控制的太多,其實我們一直都只是「整體」的一部分,「自然」的一部分,當我們自以為可以「控制一切」的時候,我們其實都沒看到那只是表象?

我直覺地覺得,這些倒下的樹木,還有很多的生命功課要教給我們。

WP_20150406_11_41_48_Pro

學習,在森林裡安靜

一陣鳥啄木的聲音響起,「噓,你們聽!」孩子的爸說,「啄木鳥!」

「在哪裡? 鳥呢?」阿雷大聲的問著。

「小聲,你要小聲才聽得到,在森林裡要小聲,才不會驚擾小鳥們。」孩子的爸給予機會教育。

從那之後,一路上,阿雷都會轉過頭來,對著正在父子後面拍照的我,把小手指頭放在唇前,「噓,媽媽,妳要小聲喔!」現學現賣。

我沒有大聲啊,只是腳上的靴子,踩在碎冰上,發出ㄘㄨㄚ ㄘㄨㄚ ㄘㄨㄚ的聲音而已。

WP_20150406_11_17_06_Pro

讓體貼的孩子覺得他很「有用」

走到一個棧道上,我想起去年秋天在這裡踩到滑冰,滑個四腳朝天的畫面,告訴阿雷,小小年紀的他伸出手,「媽媽我牽你,這樣你就不會滑倒囉!」

窄窄的棧道,其實各走各的反而好走,不過,我享受這份來自孩子的體貼與溫暖,牽著他的小手,心裡想著,不知道等他長大後,是否還會願意這樣回頭,牽著媽媽的手,慢慢走?

此時的他是體貼的,跟爸爸走在前頭,總不忘回頭說: 「媽媽,小心這裡路滑」、「媽媽,小心這裡尖尖的喔!」更多時候,他像是擔任傳聲筒的角色,聽得前方孩子的爸對他用芬蘭文說,「要踩樹根上才不會滑倒」,他就轉過頭來用中文對我說,「媽媽你要踩樹根上才不會滑倒喔!」,「好啊!」媽媽我也很配合的演出,這樣阿雷應該會覺得他有為媽媽指路的責任,覺得自己很「有用」吧!

WP_20150406_12_02_01_Pro

螞蟻窩,為人指向

森林中無論走到何處,最熟悉的景象,除了林相之外,就是螞蟻窩。

一個又一個倚在樹旁高大的螞蟻窩,或多或少都朝向同一個方向: 南方。

「所以在林中迷路時,觀察螞蟻窩的方位,就知道東南西北。」老公說。年輕時他喜歡森林越野定向,這樣的知識累積了不少。

「為什麼是南方呢?」我問。

「因為溫暖啊,可以享有更多的日照時間。」

「那最開始的時候,螞蟻怎麼知道南方在哪裡呢?」

「這是生物的智慧啊! 就算一開始蓋錯地方,很快就會發現,總是可以再做微調。」

我則在心裡想著,人與自然真的是緊密依存的,今天我們是走在還算熟悉的林間,範圍也不大,萬一有一天真的在深林裡迷路了,平常對自然的了解與觀察,樹木不同面的顏色、螞蟻蓋窩的方位,都會一一成為最好的的指路標。

WP_20150406_11_57_19_Pro

問個笨問題,才聽到孩子的「聰明」答案

我們經過一個空掉的樹根,裡頭塞滿雲杉的毬果。「松鼠在儲糧」,老公說

繼續向前走,看到一棵大樹的頂上枝葉整片掉下來落在地面,「為什麼會這樣?」每回一進森林,我就覺得自己好像又變成小學生,這個也不懂,那個也不懂,有很多的「為什麼」。即使是像這個可能猜得到答案的問題,還是覺得問一下比較好,也許又吸收到新知。

「可能是因為雪太重,也可能是因為風太大。」老公輕輕落下兩句話就繼續往前飄走了,大概覺得這問題沒什麼好答的。

倒是阿雷走到我身邊來,仔細地看著跟著大片枝葉一同落下的許多毬果說: 「媽媽,我知道為什麼,因為樹想要給松鼠吃東西啊,所以才掉下來嘛!」說完蹦蹦跳跳地跑去追爸爸。

我獨自站在原處,記錄下這一切,孩子的想像力,果然跟大人不一樣。

還好我問了那個蠢問題,不然就沒機會聽到孩子這麼「聰明」 的答案。

WP_20150406_12_02_56_Pro

WP_20150406_11_51_06_Pro

這一天,我重新「看見」藍莓

回程的路上,老公指著不遠處一株在沐浴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的枝葉:「森林藍莓」。

啊? 藍莓,你確定嗎? 我問。

「應該沒錯。」

我於是湊上前去,蹲下來觀看。真的呢! 我好像從來沒在森林藍莓還沒長莓子,只長枝葉時端詳過它,每次眼睛開始注意藍莓時,通常已是在滿地綠葉中尋找紫藍色莓子的產季。而今天,在這冰雪覆地的初春時節,我終於第一次有機會「看見」這可能一直在年復一年的初春被我忽略的細節。

WP_20150406_12_12_11_Pro

一趟一個小時的森林之旅,跟過往的每一次,既相同又不相同。

熟悉的,是走過一次又一次的路線,不同的,是每一個細節。

走完一圈,讓我有一種吸飽生命能量的感受,覺得腦中的雜念又少了一些,胸中的芬多精又多了一些,好像學到一些新知,一點生命,和更多說不出所以然的感受,也許那是一種,活在當下,運用感官,與自然合為一體的簡單快樂。

「我們從現在起,每周都來一次森林,好嗎? 這樣我們可以觀察到,每一週的森林有什麼不同。」老公提議。

我的眼睛亮起來,想到那本超級棒的「森林祕境」一書,作者一整年對一小方土地的生態觀察。雖然我們不是生物學家,我也沒有作者那般細緻的文筆與觀測能力,但是,我們也可以有屬於我們一家三口的「森林祕境」啊,至少,我們可以學習這樣的精神,養成這樣的習慣,每個周末,走進這片野生林地,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全身心地走進森林,相信,這會是一場很棒的學習開始,對孩子而言,是在自然中的運動,也是從小與自然生活連結的好方式。

就從這裡開始,我們的森林探祕,將風雨無阻,週週推出。

WP_20150406_11_46_20_Pro

我也把這一天作成一個兩分鐘的Video記錄:

有人想跟我們一起,每週走入自然中觀察記錄嗎? 有的話請舉個手,我們也許可以互相交流記錄喲!

新書教養可以這麼自然 – 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自由之丘):

博客來購書頁: bit.ly/1FhjD9K
金石堂購書頁: bit.ly/1Nnm4NE
誠品購書頁: bit.ly/18n95e5

 

動人的幼兒園故事: 蘋果裡的小星星

阿雷念的華德福幼兒園,很重視晨圈的說故事時間,每週,都會跟著四季的韻律,為孩子說不同的故事。

有一回家長會,老師特別請家長圍坐一圈,來體驗「孩子們晨圈說故事」的場景。那是個秋日的家長會,老師就說了那一周講給孩子聽的秋天故事給家長們聽。

故事很美很動人,讓我這個媽媽聽了都覺得感動,我想,無論大人還是孩子,能夠聽到這麼美的故事,真是件幸福的事。 於是,我用自己的話,把故事翻成中文記錄下來,各位爸爸媽媽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講給自己的小朋友聽喔。

TS Lumia 1020_20140517_20_04_29_Pro

Continue reading “動人的幼兒園故事: 蘋果裡的小星星”

不只是一本教養書: 書的讀後感集結記錄…

新書上市兩週了,在台灣一週左右的宣傳期中,我上了四個廣播節目、四場分享會,和一個雜誌專訪。這些體驗都很有意思,讓我知道大家都從我的書中看到什麼、關心什麼、像是從另一個角度來體會自己的書。綜合幾個廣播節目主持人和出版社企畫的迴響,我才發現,書的內容太豐富竟然也有「困擾」,「困擾」的是: 廣播一集根本訪問不完啊。

以下先節錄幾句,我的印象中,來自不同廣播節目主持人、企畫、編輯、朋友、讀者對這本書的評語:

WP_20150318_14_41_11_Pro

「這本書內容太豐富太精彩了,我談不完談不完談不完… 今天節目其實只來得及談書的前半段部分內容…」。(廣播主持人)

「這本書,絕對不是讓爸爸媽媽們更焦慮的,相反的,書裡很多內容,其實可以解開一些台灣父母心中焦慮的結。」(廣播主持人)

「這一本書的內容其實真的有兩本書的份量,一集談不完,至少要錄兩集!」(廣播主持人)

「這本書不是一般的教養書,你在書中的文化觀察很深刻,整個把格局拉大了!」(廣播主持人)

「我原本不敢生小孩,看完妳的第一章,我敢生小孩了!」(編輯)

「剛才聽完你的分享,才發現原來這本書不只是一本教養書嘛!」(朋友)

「我單身,沒有結婚也沒有小孩,但是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很震撼很感動,書的最後談到對人的尊重與教育,和第一章呼應得真好! 我沒有想到,教養書也可以寫成這樣,不是告訴人家該怎麼做,而是更根本的從價值觀上去讓人重新思考生命…這真的不是一本只給爸媽看的書…」(企畫)

「這本書,怎麼這麼厚實,內容好多啊!」(分享會讀者)

「以我從中得到的生命啟發而言,這本書定價380太便宜了吧! 」(企畫)

「這本書不到300頁,可是感覺好厚啊,是不是紙質選得很好?」(廣播企製)

「據我所知,編輯在選紙時也很講究,都會去考慮翻書時的觸感手感,在這個年代,作書還能如此細心堅持,真的很難得。」(企畫)

「你的書對很多媽媽來講,應該都是非常具有療癒效果的!」(朋友)

這是這一個禮拜來,身為作者的我聽到後,忍不住想記錄下來的話。

WP_20150319_23_40_44_Pro

沒錯,這一本書,其實內容真的有兩本書的份量。

也許是來自一份對自我的要求。僅管知道在這個祟尚輕薄短小的年代,寫少一點、寫快一點,也許是更有市場性的,然而對我而言,就是想要它夠「完整」,完整地記錄下這四年來所有最精華的觀察與價值觀體會、生命啟發,有一度因為內容太多太豐富,編輯還真的跟我討論起,到底該出成兩本書,還是擷取精華,變成非常豐富的一本書?

結果,我們選擇了後者,也真心相信如此豐富的內容不會辜負任何一位決定帶這本書回家的讀者。

當我在去年冬末時對編輯說: 「其實要把書稿趕完,我也可以做得到,但是我還是希望慢慢來,讓內容在慢一點的步調中有足夠的沉澱。」編輯對我說: 「沒關係,我也希望最後的成品是這樣的」。

就在我們追求「品質」的共識下,這本書的出版時程雖然往後延,但是成品,我相信我們是滿意的,至少我很滿意。

書中很多不同的面向,我很想聽聽讀者朋友們對書哪部分最有興趣: 孕期的價值觀震撼? 芬蘭式育兒的自然自在? 華德福幼兒園的生命功課? 芬蘭這個社會如何營造美的環境給幼兒? 其它?

WP_20150318_14_37_48_Pro

活動辦法如下:

請在臉書頁「留言」並且「分享貼文」:

* 活動辦法: 請在下方「留言」並且「分享這個活動」:
「你最喜歡這本書的哪部分內容,或是讀完後有哪些心得或感想呢? 」沒看過書的朋友,也歡迎留言,對書的哪部分最有興趣喔!.. 

*如果有讀者在部落格寫文發表讀後感,也歡迎附上聯結!

*活動獎品,會寄來自芬蘭的小禮物給大家,10個人留言就抽1位,20個人留言就抽2位…依此類推,所以請多多分享,越多人留言,我就抽越多獎喲!

活動時間: 即日起到下周四(3月26日)台灣午夜時間凌晨為止

歡迎大家告訴大家!

博客來購書頁: bit.ly/1FhjD9K
金石堂購書頁: bit.ly/1Nnm4NE
誠品購書頁: bit.ly/18n95e5

WP_20150318_14_40_41_Pro

【新書開箱】廣播分享當媽後的「異國文化震撼」+目錄與自序

前天三月四日,新書正式上市,這兩天正慢慢在各書店上架或準備上架中。

同一天,我正好有第一次的廣播訪談,於是我跟飛碟電台「今天真美好」的兩位主持人一樣,在書上市之日,一起拿到熱騰騰的書。

WP_20150306_09_44_50_Pro

還來不及仔細翻書,廣播節目已經開錄。

兩位美麗的主持人都是媽咪,很自然的話題一開始就集中在孕期中的各種「文化震撼」上。這讓我回想起,當初會想寫書的第一理由,其實是為了記錄下「孕期中感受到的文化震撼」,沒想到寫到孩子四歲,震撼越來越多,就逐漸成了一本育兒手記+文化觀察的書。

說真的,我自己都沒想到,最大的「文化震撼」會是發生在自己居住芬蘭將近十年,當了媽以後才發生。

就像「尊重」,沒當媽前,我只知道,「尊重」是芬蘭人重視的價值觀,人與人相處、員工與老闆間都有基本的尊重,然而只有自己開始懷孕、生子之後,我才從孕期的產檢過程、生小孩的過程、帶孩子健康檢查、上幼兒園的過程,一步步親身體驗,「尊重」還可以深入到什麼樣的程度,也體驗到,爸媽,在芬蘭人的心中,其實是要先「教育」的對象。

WP_20150306_09_40_32_Pro

然後我們聊著,芬蘭人「沒有壞天氣,只有不適當的衣服」,也聊著,「自然」不是只有芬蘭才有,台灣一樣有很棒的大自然,台灣有我在芬蘭常想念的山林,一切只在於,我們能否去珍惜、願意多花一點時間,調整生活中的比重,多帶孩子走進自然,當孩子愛上自然,不一定要大山大水,公園裡的小草一樣有趣。

我們也聊到,我如何希望阿雷能夠學到,芬蘭有芬蘭的好,台灣有台灣的好,就連我自己,哪怕已融入當地文化,我仍然是個台灣人,仍會想要保有一些台灣傳統中的好,也希望將它融入我自己的育兒方式中。半小時的訪談,在主持人的牽線下,很愉快自然地結束,一如往常,每一次的訪談,都讓我又「更清楚」自己一分。

訪談將在下周六(3月14日) 飛碟電台「今天真美好」播出,有興趣的朋友,請鎖定那個時段喲!

WP_20150306_09_39_49_Pro

新書剛到手,當然要跟讀者朋友們分享幾張「開書照」,此時此刻新書應該也正在各實體與網路書店陸續上架中,請大家幫忙多多宣傳支持喲!

這裡先附上其中幾個:<教養可以這麼自然 – 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的網路購書聯結:

博客來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店

誠品網路書店

WP_20150306_09_44_05_Pro

這本書,拿在手中沉沉的感覺很實在,一如我原本的想像,細緻而有質感(這是編輯和美編的功勞),而且編輯決定特地作較大的開本,好讓讀者在閱讀時,有很舒服的視覺感受。

WP_20150306_09_37_32_Pro

前後的設計都很特別,跟一般市面上常見的設計方式不同,封面作成大書衣,增加層次感,前後都有另外用所謂的「蝴蝶頁」,放上阿雷的大照片。

WP_20150306_09_32_51_Pro

WP_20150306_09_33_49_Pro

我自己看了很滿意,既喜歡這些細節上的巧思,也忍不住想: 果然是作過很多創意設計書的編輯,哪怕這回的題材是教養與人文觀察,一樣有設計的美麗質感。對於作者而言,看到自己的書被作得很美麗,就打從心底開心起來,書,可以呈現我想呈現的感覺,有芬蘭的味道,也覺得自己很幸運!

WP_20150306_09_34_21_Pro

接著,就把書的目錄和自序一併附在這裡,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書的目錄:

Part 1 芬蘭教育,從「教育爸媽」開始
關於懷孕、生產與生命:與好友的一席談話
孕,一場奇妙的生命之旅
「顛覆想像」的產檢體驗
牙齒檢查變成「牙齒保健課」
在產房裡,感受「尊重」——我的「不痛」自然產

Part 2 育兒,自然就對了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室
廚房,我們共同的遊樂場
給害羞的孩子,多一點時間
一堂「尊重個體」的課——三歲的健檢體驗
「媽媽,蝸牛教妳要慢慢來喔!」

Part 3 華德福幼兒園的生命功課
母子一起,認識華德福幼兒園
「適應」,原來也是一種學習
關於愛、安全感、與分離焦慮
入學會談與家訪,讓親師緊密合作
家長會,居然變成藝術體驗
秋收日,給孩子更多勇氣
三歲的慶生會
秋季慶典:光之節,學習如何面對黑暗
冬季慶典:慶祝耶誕,可以這麼「安靜」
春季慶典:「平淡最美」的畢業典禮

Part 4 讓孩子,在美的環境長大
與書相遇,從零歲開始
屬於兒童的圖書咖啡館
讓幼兒,用相機為自己發聲
在森林邊,遇見小學的藝術課
兒童建築展,讓成人也開眼界
屬於孩子的藍調音樂節
城市藝術之夜,孩子教會我的事

Part 5 公家及民間組織,讓育兒更安心愉悅
傳說中的芬蘭媽媽盒
帶著小孩,暢所欲行
為什麼到處都是免費遊樂場?
育兒?政府也幫你!談密集的育兒支持網
從美麗的小鎮圖書館說起

Part 6 幼兒音樂教育,給孩子最好的聲音
人生中的第一張結業證書——芬蘭音樂遊戲課
從一本經典寶寶詩歌集說起
孩子的第一場音樂會,在最好的音樂廳
搖滾與饒舌,原來都可以是兒童音樂!
將兒童音樂會,帶到芬蘭大城小鎮
芬蘭創舉:讓交響樂團,陪嬰幼兒一起成長
芬蘭幼兒音樂教育的祕密

【特別收錄】芬蘭育兒趣
給芬蘭爸媽的九個建議
零下氣溫,讓嬰兒在陽台午睡
三個月寶寶,也可以「學游泳」
所有的幼兒園都一樣好?
貴桑桑芬蘭,也有平價運動遊戲課
趕四點半接小孩!
華德福幼兒園的蔬食午餐和鄰家蘋果
「孩子的權利」
在幼兒園裡,幫忙老師修門
到二手店挖寶去!
歷史,原來可以用「玩」的
沒有壞天氣!下雨天,照樣出去玩!

WP_20150306_09_35_09_Pro

【自序】
這本書,是我從孕育新生命開始,到孩子四歲之間的體會。
我想寫下的,是孩子教會我的事,以及芬蘭這個國家帶給我的生命啟發。

在芬蘭育兒讓我逐漸學習到,教養可以很自然。這裡的自然,指的既是外在的大自然,也是內在的自然,那是一種「回到本質」的狀態。回到本質與自然天性,從觀察、了解孩子開始,也許,就更懂得尊重孩子,以及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

教養可以很自然,因為只要我們學會放下焦慮,將目光重新拉回自己與孩子身上,也更能尊重彼此時,孩子就得以自然的做自己。

也許是因為在芬蘭育兒的生活簡單自然,正好讓我有機會重新體會這樣的「本質」。

也或許是芬蘭的地理環境讓人容易親近自然,因此讓人相信自然最好。

懷孕時我開始體會到,只要能順著身體的自然韻律而行,生產也可以是美好的生命經驗。孩子出生後,大自然成了最好的生活教室,幼兒園裡,順著自然四季與孩子天性的教育不斷感動著我,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美感常來自於自然環境的創意啟發,觀察芬蘭人教養孩子,就是自然地隨著日常生活的節奏而行,音樂遊戲課裡的主題常呼應自然,老師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交響樂團也順著孩子的自然成長時程來安排節目內容。「自然最好」成為內化的價值觀與行為實踐,市面上甚至不常見到五花八門的育兒參考書籍,或許是因為,只要能順著自然的韻律養孩子,尊重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又不同的個體,就不用比較也不用焦慮,教養其實可以是件很自然的事?

WP_20150306_09_41_39_Pro

然而,看似簡單的道理,常常最不容易做到。因為我就曾經是個容易焦慮又不懂得順應自然的媽媽。

尤其是當媽的頭一年,我像是患了資訊焦慮症一樣,把家裡變成育兒書籍圖書館,甚至中、英、芬三語都有。我努力地想做「對」做「好」,卻忘了這是件很不自然的事,因為媽媽和孩子一樣都會犯錯,在錯誤中重新學習成長,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於是我才開始學著放下書,學著以生命面對生命的姿態來認識自己與孩子,重新回歸自然,並相信生命的道理其實都在自然裡。

我越來越相信,無論是育兒還是生活,少即是多,簡單自然就好。而教養孩子,其實就是一個回到自然的過程。

孩子教我「活在當下、享受自然、學習緩慢、回到簡單」,雖然這些功課,我學得不夠好,但是孩子比我有耐心,他會一遍又一遍地給媽媽機會,接受媽媽也會犯錯,讓媽媽得以跟他一起成長。教養孩子讓我不斷地重新認識自己,並學習做個更能順應自然的人。孩子,原來是我們最好的導師。

WP_20150306_09_41_11_Pro

育兒的同時,芬蘭這個國度,也不斷帶給我啟發。我親身體會他們如何以尊重為前提、以自然為師,來教育啟發父母與孩子,同時也以行動落實:孩子,值得給他們「最好的」。

這裡的「最好」,指的不是物質上的豐裕,而是心靈的向度,與美感的體驗。

在物質上,芬蘭人會去給孩子買二手用品、二手衣,然而在美感上,他們卻堅持要給孩子最高品質的藝術、與最真實的體驗。給孩子的音樂必須是最好的,因為嬰幼兒的聽力是一生中最敏銳的時期,所以給孩子的樂器,必須發出最真實的聲音。因此,「值得最好」,不是將孩子養在保護重重的象牙塔裡,而是放手讓他們去體驗真實的世界,同時又為他們塑造啟發想像力的環境。

於是,每個人都可以從自然本性出發,相信自己、勇於嘗試,孩子也可以從自然與生活中,自由創造屬於他們的藝術與空間。

我相信,不同的環境與個體,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育兒方式與自然體會,只要我們都能學著讓生活與育兒更回到自然本質,那麼生命,應該會展現一番不一樣的風景吧。

WP_20150306_09_35_53_Pro

【分享與簽書會】
除了會提供芬蘭莓子粉茶、和Fazer巧克力之外,現場也會播放芬蘭兒童音樂讓大家體驗。書中有一篇寫到芬蘭經典詩歌童謠「寶寶的磅秤」,分享會時會播放,歡迎大家一起來欣賞,這些音樂,網路上是聽不到的喲,而且應該會跟大家「耳熟能詳、想像中的兒歌」有不少差距,從歌詞和音樂中,都可以體會芬蘭人的教育思惟。另外,現場的巧克力有限,想嘗嘗的請盡早入場喲! 🙂

博客來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店

誠品網路書店

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 請多多幫忙轉寄分享,謝謝你們!

【新書問世】教養可以這麼自然 -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

在睽違了七年多之後,終於,我的第三本書「教養可以這麼自然-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自由之丘),即將於下周三,三月四日正式出版。

bookcover final

上次出書,是2007年,自己都覺得很不真實,真的已經過了七個年頭了嗎?

五六年前,就已經開始思考第三本書的主題,只是一直沒有定案; 三四年前,這本書的想法開始誕生醞釀,卻在育兒的瑣碎中沒有太多時間書寫; 兩年前,在內心的感動驅使下,決定暫時放下已寫了一半的「另一本書稿」,先著手寫這本書,就這樣時光流逝,七年就過去了…

第三次出書的感覺,和第一次很不相同。

第一次寫《設計 讓世界看見芬蘭》,感覺像是終於圓了一個夢想,寫下累積多年的設計觀察與感動。

第二次出《北歐四季透明筆記》,更貼近自身,記錄在芬蘭的四季生活,以及人文觀察體會。

七年後的第三次,多了個小人兒和我一起體驗生命,這本書的主題,自然就以育兒為軸,記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生命啟思、以及在芬蘭育兒的文化觀察。

在芬蘭居住了十幾年,哪怕早已算是熟悉這個國度,然而換了個身份,從「母親」的角色來體會,文化震撼與新鮮的感動竟然還是不斷出現,而且,更是直指生命本身! 哪怕這本書看似是本「育兒」或「教養」書,在寫下這些手記的當下,其實我並不是以「寫教養書的心情」在寫書,而是真心想寫下一段生命記錄。

因為,在芬蘭育兒的過程中,被一再「教育」的,一直是我自己! 孩子在教育我,環境也在教育我,我才是那個一步步不斷被感動、啟發、教導,學著在育兒與生命的腳步中都更簡單自然、更懂得尊重的人。

延遲多年才出書,也是因為我對自己說,如果要再出一本書,我希望那是一本「生命之書」,會帶給人「心的啟發與感動」。

於是,書中不只是關於育兒,更是關於生命本身,是價值觀,是關於自我的反芻,也是芬蘭這個國度文化底蘊思考的記錄。如今,這本以「教養」為名,「生命」為實的書終於誕生,我真心希望,無論讀者是否已為人父母,都能從中找到「心」的收穫。

screen-capture-11

書中從懷孕的時期開始記錄。在芬蘭待產對我而言,就是「跳脫框架思考、更認識自己」的一個過程,也是身心的重新教育。原來,生產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生產居然也有可能「不痛」?! 牙齒檢查居然變成「牙齒保健課」? 接著寫到在大自然與日常生活中的育兒體會,觀察芬蘭人如何真正「尊重」每一個孩子,光是例行健康檢查就帶給我很大的震撼和啟發。

孩子上了華德福幼兒園後,生命的感動更是一波接一波,我從來沒想過家長會可以變成「藝術體驗」,而順著四季自然而行的韻律不斷感動著我,讓我常在幼兒園的不同場景中眼眶泛淚,心中充滿靜謐與美,因為我看見他們,如何真正尊重孩子、用心保守孩子的童年。

接著,我寫下芬蘭政府與民間,如何合力創造充滿美感的創意環境與育兒網絡,美,真的無所不在,就在身邊的大自然裡,創意,也從孩子年幼時,就從自然中出發,不斷滋養著孩子。孩子需要的,真的不是那麼「多」,越「簡單自然」,越有更多的「創意發揮空間」。

最後,我回到自己最熟悉的「美」的領域 – 音樂,從孩子三年多來的音樂遊戲課出發,以芬蘭幼兒音樂教育為一個支點,記錄下親身體驗與文化觀察。在參與各式音樂活動的同時,我也得以更了解芬蘭人對教養孩子的價值觀: 衣物可以用「二手的」,但是聲音要給孩子「最好的」。

其中,「震撼」繼續源源不絕湧來: 搖滾與饒舌都可以是兒童音樂? 免費音樂會一場又一場? 交響樂團可以花七年的時間帶孩子慢慢長大? 民間也有非政府組織,竟然五十年來,一直致力於讓全芬蘭每個學校的孩子,每年都聽到一場音樂會? 一個又一個的創舉和善意,讓我感動滿滿,也讓我在這些體驗中更深入理解芬蘭人的價值觀,從一個我過去未曾觸及的面向。

screen-capture-15

兩年多來,林林總總地寫了將近十五六萬字,六十幾篇文字,多到連自己都嚇一跳,接著再逐漸刪減融合,挑出最適合成書的篇章,又重新寫過,最後就成了這本四五十幾篇文字,大約八、九萬字的書稿。

寫書的過程,從2013的春天和編輯說:「我應該可以年底寫完,2014春夏左右出書」,延到去年春天,變成「應該可以七八月交稿,2014秋冬出書」,再延到去年底,終於整合完畢,變成2015的春天出書,這第三本書,還真是我到目前為止,寫得「最慢」的一本。

然而,既然寫的是生命,就無法速成,一本書就是生命過程自然的里程碑,哪怕出書日期不斷往後延,但我願意這回就讓書隨著她的自然進程慢慢走,走到水到渠成之處,正好就是春日與讀者朋友的見面之時。

春日,象徵著新生。新的一年我想讓生活更自然簡單,更回到本質,「教養可以這麼自然 –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就在這個背景下很剛好的誕生,即將在三月初與大家見面。

screen-capture-16

 

screen-capture-22

在書的主要內文之餘,我也寫了十幾篇「芬蘭育兒趣」的小故事跟大家分享,希望可以讓讀者們也從很生活化的面向,感受到不同文化之下的育兒思考與趣味。比方三個月寶寶的「游泳課」,「學」的方式就跟我原本想像的完全不同,有趣之餘,也讓我從中學習,如何尊重孩子的身體感官體驗。

screen-capture-20

另外,非常湊巧的是,這本新書的合作編輯與美編,正好也是我第一本書設計讓世界看見芬蘭合作的編輯! 這幾年來,三不五時會與當時合作愉快的編輯席芬,聊著要再度合作,但在我這位「很會拖、工作雜事又很多」的作者不斷延擱下,關於合作的討論從五、六年前我還沒懷孕時就開始,直到現在小孩都四歲多了才終於完成。而當時把我的第一本書作得精緻美麗的美編心梅,這一本光是在校稿時看到她的一些小設計,就讓我覺得她真是用心地讓人感動。

screen-capture-18

 

比方,每一篇的標題下方,她都特別為我畫了特別的小插圖 (據說,她畫了幾篇才發現,作者居然寫了那麼多篇文章,要畫好多啊,哈哈)。

每一個對頁的下方,她也都為我作了可愛小小的雪花,在細節上真的好用心!

screen-capture-17

僅管相隔七八年未合作,再次合作彷彿仍有某種默契,深覺自己很幸運,可以碰到合作愉快又用心的好編輯。

還要一提的是,書籍封面那張看了就讓人心靜的照片,是攝影師李賢霖幫忙拍攝的,這又是一個美麗的巧合。去年春天聯合報願景工程來芬蘭採訪,我正好帶他們到婆家的木屋湖畔拍攝,當時大夥在一旁忙採訪、閒聊,只見賢霖一個人「趴在地上」,真的是趴在地上,努力的拍攝著採著野草野花的阿雷,然後我就有了這麼一張讓人忍不住不斷凝視的照片!

因此,這本書的完成與出版,背後真的是來自很多人的幫助、緣份、與巧合,我深感幸福,可以在身邊擁有這麼多有才華又正向溫暖的朋友,也在此,一併感謝。

難得人在台灣,這次就安排了幾場分享會,目前台北兩場、高雄兩場,上次有機會跟讀者朋友們見面,已是2007年的事了,就先公布分享會的資訊,現場也會帶一些我從芬蘭帶回來的巧克力和莓子粉茶,請大家嘗嘗,分享會自由入場,很希望在現場看到大家! (有空的朋友請別錯過喲,免得又「再等七年」?! 呵^^)

高雄場:

3/8 (日) 下午3:00-4:30 政大書城光華店 / 高雄市苓雅區光華一路148-83號
3/8 (日) 晚上7:00-8:30高雄三餘書店/高雄市中正二路214號/高捷橘線文化中心站1號出口

台北場:

3/13 (五) 晚上7:30-9:00金石堂城中店/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19號
3/15 (日) 下午3:00-4:00誠品新板店3F Handmade Studio/新北市板橋區縣民大道二段66號(板橋捷運站2號出口)

以下是幾個網路書店的聯結。其它的也歡迎找到的讀者們幫忙提供喲,謝謝大家!

博客來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店

誠品網路書店

在此一鞠躬,謝謝大家! ^_^

後註:

本文中的目錄和內文照片,是截圖自新書的pdf版,另外,網路書店要到下周三書才正式上市,所以正式的目錄和簡介也要再過幾天才是最正確的版本,就先讓部落格的讀者們感受一下。:)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