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來過赫爾辛基的朋友,都會發現,這區區一百萬人口的芬蘭首都,真的不大,真要列出可以參觀的旅遊景點或是可以閒逛的購物去處,也真的不多。僅管如此,我卻一直喜歡著這個城市,並從中不斷發現新趣味,也許是因為,我常看見人們用不同的方式,分享他們眼中的城市,同一座城市,也可以不斷的打開再打開,重新去發現。而且我覺得她很有個性,有時候怪得可愛。
一位赫爾辛基市民,多年來不間斷的拍攝赫爾辛基建築的塔頂,因為抬頭往上看,城市馬上會出現另一種風景,作品也因而集結成攝影展。
一位來自鄉鎮的年輕人,則在搬到赫爾辛基之後,立志要「走遍城市每一條大街小巷」,並每週在部落格上做記錄,走過了哪些街道(其實你去看他的部落格,也許還會覺得有一點「無聊」,因為每一篇其實都是一串長長的街道名而已,然而部落格在這裡只是一個記錄的工具,真正好玩的,是他走遍城市的決定與實踐吧)。
還有一位建築師,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在網上列出三十一條改善城市中心公共空間的建議,並標上地圖方位,提供大家參考。
赫爾辛基日報一年半前開始,在網上設立了名為「自己的城市」(Oma kaupunki)服務,裡頭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主題導覽,從最好的午餐地點、城市三十七個公園的介紹,最難忘的初吻地點分享、最漂亮的大樓投票、到城市所有網路攝影機的地點、運動場、漫畫書店、二手舊物店、藝術雕塑的地圖等等,連城市鬧鬼房屋的指南都有,林林總總,像是生活資訊的集散地。最重要的內容創造者,就是每一位市民。每個人都可以上網註冊、評鑑、推薦、分享,「自己的城市」永遠在更新,永遠未完成,這項線上服務也得到芬蘭報業公會的創新獎。
此外,由芬蘭人自己寫的「赫爾辛基」相關書籍,年年有新書,本本都不同,有的用圖片與詩句,描繪對自己城市的愛戀;有的是藝術設計團隊以另類眼光,捕捉城市美麗與醜陋交織對比的趣味;有的專門用孩童的角度,來探索赫爾辛基;也有以考古赫爾辛基三四百年前樣貌為題的漫畫書。幾個月前還多了一本有趣的赫爾辛基概念書,書不只是書,也是體驗筆記本,人們可以拿著書,在城市中走路、觀察、實驗、與遊戲,發現日常生活的寶藏。
書的互動式網站上,繪有城市的「心理地圖」,心理地圖中的城市各角落,也許不知名,卻都帶著私房經驗的情緒分享。有「美麗的地方」,「適合獨處的地方」、「打發星期天的地方」、也有「讓人害怕的地方」、「視覺上很醜的地方」、「地下另類的去處」等。每個地點都有心理作用,有的讓人「慢下來」,有的讓人「提振精神」。我很喜歡這種從「心理感受」、「體驗」的角度出發,繪出城市地圖的點子,這樣一來城市地圖就不再是一成不變的街道圖,而是因人而異的情緒地圖。
同樣的點子,也延伸到去年秋天的赫爾辛基藝術節裡。
市政府與創造城市心理地圖體驗的藝術家合作,推出「城市體驗顧問服務」,讓人在平日生活中,也可以擁有特別的城市體驗。城市體驗顧問根據人們的期望,提供別出心裁的建議。有人被建議在一定的時間內作一篇公車詩文,也有人被給予「另一個城市的街道地圖」,想當然耳,按照「另一個城市的地圖」走路的人,不知道會走到哪裡去,拿著地圖的人,卻因此有了從熟悉中發現不同的可能。
那一晚,我也跑去一瞧究竟,只見「城市體驗顧問」帶著她的助理,開著一輛「城市體驗小巴」,裡頭是各種道具以及椅子等用品,整個晚上在城市不同定點停駐,停下來、開了車門,座椅搬下來,就地就可以開始服務民眾,很多民眾也真的因著好奇而排隊想得到點建議,好「重新體驗城市」哩。僅管沒時間親身去排隊並使用這個服務,光在旁邊湊熱鬧也覺得有趣。(這時候已經晚上十點了,光線不夠,加上人一直在動,結果照片很模糊,不過意思到了。)
也許,生活在一座城市的樂趣,在於看待城市的眼光,也許不是每個城市都很「好玩」,然而若是對自己的城市帶著一份挖寶的心情,同樣的城市,也能不斷有新意。
* 本文改寫自原發表於數位時代二月份的部落格地球村專欄文章
其它自己曾經寫下的,喜歡赫爾辛基的「証據」;-) :
令人愉悅的北歐酷都
赫爾辛基廚師快樂遊行
屬於市民的赫爾辛基客廳
在赫爾辛基迎接歐洲
用拍攝指南行銷赫爾辛基
* 想收到最新文章通知,歡迎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後記:
現在重新閱讀並改寫這篇文章時,我又有了新的體悟。
我想,要喜歡上一個城市,或有那個心情去發掘它的美好之處,前提是,你可能要先「接受」它,接受它也許不是你所希求的樣子,也許不是你所喜歡的城市類型、大小、與環境。
「接受」自己的城市,其實並不容易,尤其當你不是「正好」住在一個符合自己「口味」的城市時,哪怕城市中其實有一些小小的美好正在發生,你可能也不會有心情去體會、或是去看見。
赫爾辛基是個「正好適合我」的城市,也許也更容易讓我去感受她的每一個脈動,然而當我處於似乎不是那麼「適合我」、或說「不合口味」的城市時,僅管心知肚明,城市的角落也正有小小的美好在發生,卻總是少了一份想去發掘和體驗的心情。
究竟是人的思緒和感覺,影響對所在城市的感受與發現,還是反過來,是環境不斷的牽引人的感覺呢?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要說對每個城市都能讓人產生相同的共鳴頻率,會想去發現它的美好,也許真是太強人所難吧…寫著寫著,怎麼覺得這套用到「人」的身上,也通哩。
城市與人的關係,我還在體驗思考中,也歡迎大家分享你們的感受哦:你,喜歡你的城市嗎?
我好喜歡後記那一段話!
接受然後喜歡然後有共鳴;反之,並不是不愛,卻是沒有動力去發掘這城市。
台灣應該也慢慢的有人開始重新發現自己居住地了
只是也許數量還不多
無以形成風潮
不過很多事都是需要時間的縕釀的吧
你好,看貴部落一段時間了,第一次留言。
很喜歡你在此寫的’後記’,自行把它引在新文上,把這個’你,喜歡你的城市嗎?’的題目也推出去。喜歡不要介意。
BeautYa
很高興聽到共鳴。
天使之翼
嗯,而且時間有自己的速度,急也急不得。
michelle
謝謝你的欣賞。引用一部分可以,只要不是所有段落轉載即可,也請註明出處哦。
在這裡 http://petiteinote.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05.html 引出了。有時間的話也可能寫一篇與大家分享。
michelle
謝謝你的參與!
今天,看到你的這篇文章,感受特別深刻.
也才剛剛從一個美麗的濱海小城搬到另一個忙碌擁擠的工業城
對於這個新的城市還沒找到可以共鳴的角落
希望之後停留在這裡的一年半載
慢慢發現這個城市美好的一面
每次看你的文章
都能從中找到不少新的啟發和參考呢!
好喜歡你的文章,念設計系的我,北歐也是我夢想的地方~:)
謝謝你的分享,常聽到很多人在抱怨這地方怎樣那地方又怎樣的話語,
生活在台灣,總覺得或許該停止抱怨,並一起努力去改變,讓我們的環境更美好,
而不是一昧的去羨慕別人,自己又不盡一份心力..:(
也可以感受到芬蘭人那種從心出發的心情,好棒。
總之,謝謝你讓我很有動力喔 :)!
ulin6006
也謝謝你溫暖的回應,新環境總是需要時間去適應,京祝你的新生活,常有新發現囉。
Trista 🙂
很高興聽到我的文章給你動力,加油!
Dear 北歐四季
整篇文章從頭至尾閱讀下來
讓我驚呼過癮連連
應該說
心頭許多相同的感觸不斷在文字間被勾起
台灣,「正好」就是一個不符合大家理想中的原鄉
我們週遭有許多許多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在自己的鄰里間找不到感動的原點
也許公平的說,要大家都能達到如此高標的心境,未免是苛責了
但,生活的美好,生命意義的追尋
其實最終還是得靠自己,沒有人能夠幫我們建立理想的…
我常說,其實你在看這個城市的樣子,就是你在看自己的樣子
常聽到人們一句話:住台北啊,無聊死了。放假啊,沒地方去啊。
特別是當這句話出自一個正值年輕應該凡事充滿熱情的人時,那種死氣,會讓人心碎。
其實最大的問題恐怕不是我們住的地方無趣,而是我們是不是讓自己如此的無趣。
城市,她不會自然死亡,她也不會自己老去,那是因為人們的心死了、老了。
您的第一段開場,就道出了人們該有的心情,很喜歡她,
特別把它引用改造了一下 :
這區區兩百多萬人口的台北首都,真的不大,
真要列出可以參觀的旅遊景點或是可以閒逛的購物去處,也真的不多。
僅管如此,我卻一直喜歡著這個城市,並從中不斷發現新趣味 ……。
說老實話,在網誌書寫文化發達的今天,
即便許多人都在旅行,都在攝影,都在美食,都在發現有趣的新事物,
但是,常常我們看到的,就跟台灣的淺碟式社會文化一樣,一窩蜂,人云亦云。
不過我也反過來想,終究這是件好事,
已經越來越多人開始重新發現自己的城市了。
再引用一句妳的文字:對自己的城市帶著一份挖寶的心情
那是誠實認識自己的最佳方式
GOOD DAY TO YOU
& EVERYONE
……. 不好意思,寫太長了,以致於分成了三段才能發出
對不起,說了很久,字還是未寫出來,會寫的,就是一年後寫出來也來告訴你好不好 😛
upup,
很謝謝你的留言分享,讀你真誠的體會與比喻,真是種享受,也讓寫作的人很開心,謝謝你。:)
michelle,
呵,好啊,沒關係,寫作本來就常是看心情的啊。:)
這篇最後的”後記“, 也讓我產生莫大的共鳴與思考,
以前,我也不歡自己的城市,甚至整個國家,老覺得它不夠好,不夠有趣,文化涵養不夠,樣貌不夠美麗….
但隨著每一次去歐洲旅行歸來,卻開始一點一滴喜歡這塊屬於自己成長的地方,
歐洲豐富的文化涵養與藝術創意,一直是我最嚮往的大陸,但我也漸漸明白,它也有屬於自己的滄桑與成長
只是剛好我遇到的是比較成熟的現在;這世界不論是人,事件,任何件事情都要一個過程,而我自己的土地,仍在碰撞與長大,我剛好來到它年輕的過程….
也許這算是一種”態度“的改變,在開始學會接受之前..
很喜歡妳的文筆!!潛水了兩年,第一次說服自己留言,呵呵, 真的謝謝妳豐富我的視野
我喜欢你写的东西,就像予人芳香手有余香的感觉……
C.F., ouyangshan123go, 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