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是這樣的國家?…從又一次的校園槍擊事件說起

三週前,芬蘭又發生了一起校園槍擊事件,二十出頭的大學生,走進熟悉的教室,對著正在進行考試中的同學們開槍,發了200枚以上的子彈,造成11人喪生,並放火焚燒教室,與去年秋天發生的芬蘭校園槍擊事件,形式近乎如出一轍:同樣是年輕的男學生;同樣曾在成長的階段受到同儕欺壓;同樣在Youtube和其它線上論壇,公開表示將要行動;同樣的悲劇,讓許多無辜的年輕學子,在寧靜的校園中,激烈的子彈下,喪生。

芬蘭這個在世界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的PISA測驗評比下,有著「最好的基礎教育」的國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連續發生兩起校園槍擊事件,這樣的對比,不僅極端,芬蘭人自己也在問,為什麼?如果說,PISA測驗,測出的是芬蘭教育裡值得人們借鏡參考的一面,那麼測驗無法具體評量的另一面,恐怕更是芬蘭這個社會正在面臨的重要挑戰。

IMG_5917

芬蘭,一個充滿極端對比的國度?

我一直覺得,芬蘭是很「極端」的國家,其「光明」面與「黑暗」面之間的對比,總是如此強烈。

一如赫爾辛基日報記者Jaakko K.,在事件發生後「芬蘭的形象」短文中所寫:

「芬蘭是這樣的國家,PISA-學生們左手做著三角運算,右手拿著健康又免費的營養午餐」

「不,芬蘭是這樣的國家,在PISA榮耀與電視攝影機的中間,站立著的是武裝的守衛和扛槍的警察」

「芬蘭是這樣的國家,小學生就會使用Linux、還會說流利的英文」

「不,芬蘭是這樣的國家,槍枝可以被交到15歲的年輕人手上,允許他們持槍到森林裡狩獵」;

「芬蘭是這樣的國家,有著空氣吉它、揹老婆比賽和桑拿坐浴比賽,還是耶誕老人的故鄉」

「不,芬蘭是這樣的國家,焦慮的人民在無止盡的冬日黑暗裡,用酒精把自己送進墳墓」。

北歐國家中,只有芬蘭,在基礎教育上如此奪得世人注目,北歐國家中,卻也只有芬蘭,短短一年內連續兩次發生校園槍擊悲劇。

IMG_0168

芬蘭的教育與社會,是否出了什麼問題?

事件發生的當時,我正在瑞典出差,看到瑞典報紙上的記者問:「這樣的事,會不會發生在瑞典?」同事們看了都說:「當然有可能!這樣的事在哪裡都有可能發生,不僅是芬蘭。」而此次悲劇發生的小鎮,就在我們所居住的城市五十公里不遠處,那是個平靜安全、規畫良好、並深具前瞻性的小鎮。坦白說,如果連這樣的小鎮都會發生不幸,那真的「哪裡都可能發生」。

僅管「哪裡都可能發生」,校園槍擊事件畢竟連續發生在芬蘭,於是各個面向的討論不斷湧出,檢討著槍枝是否該嚴格管制、政治人物是否該下台以示負責、媒體的採訪與報導方式是否合理、警察是否有疏失…然而真正讓人充滿疑問的核心,也是芬蘭的教育與社會,是否出了什麼問題?僅管我也沒有答案,但我想,就先陸陸續續的,把一些看到的討論記下。(因此本篇文章可能會隨後逐步更新加長…)

首先,各級學校的心理輔導機制,明顯不足。

有研究者在報上指出,芬蘭各級學校的心理輔導相關人員,可以說是少到可憐,事實上,不只是學校,芬蘭社會目前對於有心理輔導需求的人,似乎都無法提供適當、足夠、以及即時的協助,無論是成人或青少年皆然,在好幾次的社會事件中,傷害人的「嫌犯」,都是長期有精神及心理問題,卻始終未得到即時協助的社會邊緣人。

此外,芬蘭的校園欺凌事件不少

之前看新聞報導,不少年輕男學生,或多或少都有親身經歷過、或是看過校園欺凌事件。而這兩次芬蘭槍擊案件中的主角,都曾在校園中、或是在軍中被某種程度的欺凌或孤立。也許正因此,媒體們在分析這些悲劇源由時,常先探究青少年自身的個性與心理問題,並深入他們的家庭背景,儼如他們是特例,是個人問題。

一位芬蘭母親則在報上,對這一點提出批判:因為她的女兒也曾在學校受到欺侮而開始行為異常,並顯現憂鬱症狀,當她跟學校反應後,得到的回應竟是「這是妳女兒自己個性的問題」,事後她才逐漸發現,得到相似回應的家長還不少。於是她批評:僅管孩子們個性有別,若是個性敏感也更容易受傷,然而被欺負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老師、學校,整個環境、社會要一同面對並解決的問題,只把結果歸納在青少年自身的個性與心理問題上,並不公平,也忽略了社會與學校的責任。

也有家長,從教育與社會文化來檢討比較。

一位孩子曾在芬蘭與丹麥分別受教育的芬蘭母親,比較兩個北歐國家的教育重心時指出:丹麥的學校更強調學生的整體身心愉悅,芬蘭則更重視學習這回事,當丹麥學生在調查中表示享受學校生活時,芬蘭學生在調查中常顯示承受到過多壓力。此外,丹麥更強調群體生活,芬蘭的學校教育則比較不強調社交能力,因此也讓部分孩子更容易走向孤立、偏激的路。

丹麥與芬蘭的學校制度與學生實際的狀況,我無從比較起,但她所言的,與其說只是教育制度,我覺得其實也是是兩個國家之間,根本上的文化與民族性差異,至少,這是我自己在這兩個國度之間分別遊走後,從生活中感受到的差別。

兩起芬蘭校園槍擊案,也從另一面提醒了人們,去看一些評量顯示不出來的東西,包括學生是否享受學校生活,是否有健康的社交能力,心理有障礙的學生是否都能受到足夠的關注與支持,教師又有多少時間可以身兼N職…這許多芬蘭教育中看來可以重新思考檢討之處,其實也是整個社會安全網上的洞,教育是其中環環相扣、並深具影響力的一部分,然而學校不是全部,真正的責任,其實也在每一個人身上。

IMG_5911

我們,過著什麼樣的人生?

事件發生後,同事之間討論著,我們到底,都在過著什麼樣的人生?

在這場事件中,喪生的除了學生外,還有在教室監考的老師。

吊詭的是,回芬蘭的路上,同事告訴我:「我剛才知道,原本要去監考的,其實是我的朋友!結果我朋友臨時有事,才請這位老師臨時幫忙…」

當我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我的老闆則告訴我:「那不幸在事件中喪生的老師,是我多年前的同事,他現在是在長期休假中,根本不用上班,臨時才答應去幫忙同事監考…」

同一件事,我從不同的人口中,聽到兩個面,一個因此躲開,另一個因此倒下,失落的珍貴生命裡,是人生無法掌握的時間與意外,頓時,我覺得很不真實,像是沒有人能真正預知,下一秒或明天,自己將會到什麼地方,會因為提早離去五分鐘,而正好逃過一個災害,還是會因此,正好遇上。

我的同事們,也在不同的時間點,思索著、反芻著這一切:

「事件發生的那兩天,空氣中浮動著一種無政府狀態的氣息,原本以為的安全都不見了,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總是過得那麼急促,腳步總是那麼匆忙…你知道,當辛苦工作了一整天回到家後,真的不是每天都有那樣的力氣和心情,跟青春期的孩子們討論、甚或是辨論…」

「我們是不是常在言語中,讚賞著孩子的成就,無形中造就了一種祟尚成就型的價值觀?」

「現在大家開始追究責任,追究政治人物的責任、警察的責任、媒體的責任、網路媒介的責任、學校的責任…我覺得這樣的事件會發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整個社會的責任。是呀,我也覺得是如此。也許事件沒有單一的源由,然而這一切卻也反應出芬蘭社會與文化中的一些癥結,也許每一個環節,都正好讓偏激的思想,有機會、也更容易變成實際的行動。

IMG_5913

近來我益發覺得,芬蘭社會極為強調人的個體性與自主權,好處是很尊重個體,相信每個人都可以、也應該為他自己的行為與決定負責,與旁人無涉,然而壞處就是,一旦有了精神上或心理上的問題,也比較難以就近尋求支持;而這裡明顯較為冷淡疏離的人際關係網路,也讓人與人之間,少了一份互相支撐關心拉拔的力量;黑暗寒冷的冬日,原本就容易讓憂鬱加深,當社會、學校、家庭、法令、與人際網路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未能有效防範並及時遏止問題,槍枝又特別容易取得時,就讓悲劇有了容易發生的條件。

芬蘭的問題該怎麼解決,我想沒有人有百分之一百的答案,我只想將過程中陸續看見的一些討論與爭議,和心中的感受寫下來。芬蘭是怎麼樣的國家?我想,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色與角度來觀看,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我想,重要的是,學習好的一面的同時,也該同時記得,沒有哪個國家是烏托邦,亮再怎麼明亮,都有陰暗的一面,能試著看到整體,分辨什麼該學,思考該如何學,分辨什麼不該學、甚至引以為鑑,這,該是借鏡他山之石時,需要思考的挑戰與功課吧

IMG_2516

(所有照片:北歐四季攝)

延伸閱讀:

生命中難以捉摸的時間

芬蘭校園槍擊案- Kauhajoki 23.9.2008 (WIKI)

芬蘭校園槍擊案- Jokela 7.11.2007 (WIKI)

芬蘭,再一次降了半旗 (Yolanda:北國風情)

後記:

這篇文章,主題比較沉重…其實跟我這幾天的心情很不符合。這兩天,有了些陽光,我的精神也很好,心情愉悅,感覺輕盈…然而,這次的事件,感覺是如此的近,發生在他人生命中的意外與吊詭,不斷提醒我思考著生活的真正意義,因此我一定要先把這壓在心頭好一陣子的事件與想法,先寫下來,才能放下,繼續往前,分享更多生活中的其它。最近我覺得自己像是正在進入芬蘭生活中的另一個階段,身邊還有一些責任得先完成,新信舊信還是繼續欠著都沒回,在此一併道歉,先從心底,祝福每一位朋友,平安,秋好。

* 想收到最新文章通知,歡迎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13 Replies to “芬蘭是這樣的國家?…從又一次的校園槍擊事件說起”

  1. 感覺很無言….
    我家也有青少年跟兒童
    我常常想他們未來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比我們好?比我們差?
    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我不知道
    我也害怕暴力、毒品、….
    但是
    這些表象底下被扭曲的東西
    才是最教人害怕的吧?

  2. 我常常覺得
    ,和命運相比,人類顯得太渺小,
    人類總是認為自己的力量可以改變ㄧ切,而在面臨大自然的力量時,才會感到生命的無常。

    在此建議一個了解生命的方向:法輪大法 http://www.falundafa.org
    希望您花點時間看一看,保證ㄧ輩子都不會後悔。

  3. 四季,昨晚睡覺時突然想到妳,結果今早就看到妳這篇。說有多巧合就有多巧,因為我手邊的這篇文,從案發當日,隔週,再隔週,終於在昨晚說要下定決心寫完。但寫寫,又累了,於是再擱著,難怪昨夜會想到妳啊 🙂

    或許就如妳所說,本篇文章可能會隨後逐步更新加長… 所以我也才會讓我此文一延再延,而又或許實在是有太多的因素,豈能在一篇文中就道盡。

    每個國家與社會,本來就有著大小不同的問題,有時一個優點或性格,發揮到了極致,就成了某種缺憾。

    案發後,也難過了好久,和一位經常出差來芬蘭的朋友在 skype 上回覆著: well, life is not easy though. 女兒說:Fins should learn to show their emotion more often. (等我明兒 po 文,再連結過來囉)

  4. 芬蘭是七歲入小學一年級,其他國家多為六歲入小學一年級。

    PISA 測驗是以年級做選擇依據,分,而不是以年齡做區分。在抽取相同年級學生的情況下,芬蘭的學生因為比其他國家學生大了一歲,大腦發育程度較高,所以 PISA 得分是比較有利的。

    他們的教育應有可借鏡之處,可是報章媒體、歌功頌德的書提到 PISA 評比時,祇說芬蘭學生得分最高,卻不提他們的學生比其他國家學生大了一歲這一點,這真的很糟糕,這樣的報導完全失真。

  5. 撇開芬蘭讓人羨慕的自我幸福滿意高度指數, 對芬蘭負面的刻板印象是一個自殺率高, 酒鬼多, 人民又不太愛講話的國家, 或許是因為自我要求高天氣又陰冷,心理壓力因素下沒有發洩對談的對象所致? 希望有一天親自去芬蘭看看,祝平安幸福!

  6. Dear 四季:

    在我看過的幾篇相關文章之後,
    我謝謝妳這麼誠懇用心的觀點,
    尤其是妳指出當注重個人發展的同時有可能造人際關係的疏離,
    而當事情發生時,這是一個很好重新檢討的時機,再次謝謝妳。

  7. Dear 北歐四季:

    看到這篇文章,覺得不管是在哪一個地方與民族,孩子們在成長的情況定會有與同儕相處之間的問題,這是考驗著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對待這類問題的看法,只是不管在哪裡,都還是會有不去正視問題的家長、師長,或是告誡孩子們忍一忍就過去,對這些問題嗤之以鼻嫌煩的大人們。

    有時候我都忍不住在想學校的功能,特別是在臺灣,學校只重視教導孩子們智育、技能,是否遺忘了心靈教育?成績好便可以決定所有的事,卻忘了品德亦是成就人的成功關鍵之一。有時候都會想吼~~~~重視腦袋,請更重視那顆心。

  8. 芬蘭這一年兩次的校園槍擊事件
    除了在北歐
    也在歐洲其他國家有些迴響
    不論是媒體或朋友家人之間對此也有所思索與討論
    其實跟芬蘭類似案列的情況還有英國
    (例如英國北方某個小鎮青少年連環自殺事件)
    雖然這兩個國家的文化風俗大不同
    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疏離倒有些相似
    因此他們的社會會出現類似無法理解的形貌
    我個人比較注意到的是
    以芬蘭人的民族性在這事件後
    會在您的同事之間發酵甚至在整個社會旋盪
    這倒是蠻令人意外的

  9. Fiona
    細細去想,很多東西都與整個人生與社會價值有關,卻又難以時時覺察…不過換個角度想,我仍然樂觀的相信,未來仍會是美好的,只是有許多挑戰,因著時空與大環境,代代不同。。

    Neo
    也謝謝你的留言與資訊…

    jerry
    所以,槍枝該如何限制或更嚴格的管理,成了這次事件中的一大討論焦點…不過,連續的事件,其實也可說是原本就存在的問題,因著槍枝而以更激烈的方式發生,如何真正「治本」,就成了需要多方面思考的議題。

    Yolanda
    沒錯,這個大哉問,別說是一篇文章了,恐怕需要各個不同角度的討論與觀點,一點一滴的在時間中思考蘊釀…我稍後會把你的文章連上。

    Yukie
    很謝謝你的資訊,我之前還沒想過大腦發育可能帶來的影響呢,不知道大腦都在什麼年紀,發育成熟呢? 如果我沒記錯,PISA測驗對象是十五歲的學生,若記錯,還請指教。

    我覺得芬蘭教育的精神本身,的確有不少可借鏡參考之處,但我也常看到,一些報章媒體不夠深入的一面倒報導,有失真並不夠平衡之處,對我而言,這樣的悲劇並不泯滅芬蘭教育值得參考之處,但我也希望藉此提醒大家,不要過度美化他方,哪怕有值得學習的事物,每個國家仍有不同的挑戰與問題,銅板總有兩面,借鏡的同時,不好的面向也該一併提出來,好參考並引之為戒,從中對比,才能思量並找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啊。

    Francelove
    那刻板負面印象,芬蘭的確有部分人是如此,尤其是冬天,還好也仍然有許多好的事物存在,大多數的時候朝著有希望的方向運行著,也謝謝你的祝福。

    Bechild
    你別客氣呀,我只是希望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與觀察記錄下來,也一併分享給大家參考。生活在這個社會裡,除了欣賞它好的一面之外,不好的一面也常不得不照單全收,只能同時不斷提醒自己,哪些值得學,哪些不要學。這個事件也真的反映出,生活本身在我心裡累積許久的部分想法與檢討。

    keatsli
    你說得很對。很多問題真的不單是芬蘭或是台灣,而是人有千百種,當遇上時,該如何、並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及思考。也謝謝你真心的分享。

    My Coffee Time
    我倒是一點也不意外呢,對於英國我不太了解,但是芬蘭,雖說平常人際有些疏離,但是他們的確有認真想把自己的國家社會建設好,而這樣的事件對於一向安全、又重視教育精神的芬蘭,實在是很大的震撼。

  10. 連歐洲其他國家都跟著震撼
    可想而知芬蘭人當然震撼
    只是
    一向沉默寡言慣了或不習慣說出心事的人
    突然像水龍頭打開一樣
    實在很難想像 😉

  11. 呵,在一般的形象中,芬蘭人也許不一定輕易吐露私事(當然這也看交情、看個性、看年紀、看性別…都有差距),但關係到每個人的社會與教育事件,當然引起廣泛討論,就某方面來說,討論與訴說,也是一種必要的情緒療癒…

  12. 四季您好: 我有點想知道當初您是何以故遠赴丹麥求學攻讀研所的呢?? 還望您能在此分享一下

    並可否略述一下申請的流程,畢竟在台灣比較讓人知道如何申請的主要是以英、美、加、澳等英語系國家 ,不論是代辦或是自己申請都還有點知道

    而北歐好似…

    另,我想知到的是您在丹麥所讀的研究所是以英語授課否?? 您又是以何因緣學習丹語呢??

    畢竟我有點想前往北歐的瑞典或是挪威留學但目前毫無頭緒….

    Warmest regards

    Håkon

    ※因這學期修了堂文言短篇小說選讀 有點沉浸在那種語句精煉,言簡意賅所以打字有點文謅謅勿見怪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