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PISA測驗中,芬蘭孩子的閱讀能力常居世界之冠,雖然近年來因為各種因素,芬蘭風光不再,然而我還是會從生活中感受到,芬蘭人對閱讀的重視,生活中有許多鼓勵閱讀的大環境,比方密集的圖書館網絡、和各式各樣的閱讀俱樂部等。
原以為自己已經經對芬蘭塑造閱讀環境的各層面有一定的了解了,沒想到一封來自市政府的信,又讓我多了一層認識。
當時我家阿雷剛滿四歲,市政府寄來一封信,告訴我們,已經為他預約了指定的日期和時間,將會有一位特殊教育的老師,到幼兒園與他做一對一的「閱讀預備能力」評量!
收到信的當下,我有點驚訝,因為無論是阿雷的幼兒園,或是旁觀其它朋友的幼兒園,都只是讓孩子多運動、自由玩耍,並且常常自己動手做的各項活動,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特別教認字的教學內容。如果沒有教認字,那麼到底什麼是「閱讀預備能力」評量,又為什麼要做呢?
讀了信之後我才理解,這個評量並不是測試孩子認不認識字母,而是用兩分鐘的時間,評量孩子「閱讀的預備能力」,是否已有同年紀孩子的平均水準。除了測驗孩子之外,家長也需要填寫資料,包括家族或自己本身,小時候是否曾有某種程度的閱讀障礙等,作為評量的輔助參考。
重點不是認字,而是要確認孩子有能力學習閱讀
「閱讀預備能力」聽來很抽象,測驗的那兩分鐘,只有特教老師和孩子單獨在場,因此我們並不知道測驗實際上如何進行,只知道大致上是測試孩子對於芬蘭文音節、聽音的分辨能力,以及是否有興趣辨識字母之間的不同。因此,孩子在測驗前,並不需要有關於字母或單字的「知識」,也許可以說,這個評量旨在評估孩子是否已經有辨識的「興趣」和預備能力。
這個由芬蘭研究機構發明的、給芬蘭孩童使用的「閱讀預備能力」評量,芬蘭文名為LUKIVA,翻譯成中文就是「閱讀者」。評量是為三歲半到五歲半的孩子所設計,一般在四歲前後舉辦。市政府寄來的信上說,雖然芬蘭孩子正式上小學的時間是七歲,但是根據芬蘭研究指出,在那之前的一到三年,孩子已經不知不覺地在生活中累積「閱讀的預備能力」,由於閱讀能力會影響將來所有學科的學習,因此特別藉助這個評量,以「早期評估」孩子在閱讀能力的「準備」上,是否需要可能的協助。
看來,芬蘭人還真「高瞻遠囑」,雖然幼兒園在孩子四歲時並沒有「教認字」,然而對於閱讀的「預備能力」,他們可一點也不馬虎,竟然還專門派特教老師去每一個幼兒園,一對一的評量每個孩子的「閱讀預備能力」,就是要去找出「可能需要幫助的孩子」,好及時提供協助,這完全反映了芬蘭人那「把資源留要給需要幫助的小孩」的教育觀。同時,也反映出他們的學前教育理念: 小孩不見得需要認字,但是要了解,孩子有沒有閱讀的興趣與預備能力,因為這樣的能力,才真正影響孩子的一生。
沒通過怎麼辦? 不要叫孩子「死背」,而要從遊戲中學習
有趣的是,我家阿雷去年在這個測驗中居然「沒通過」,把我嚇了一大跳,因為他在家中芬蘭文和中文都說得挺溜的,又愛聽故事,每年跟幼兒園老師會談時,老師都說他似乎頗有語言天份,怎麼會沒過呢? 我還因此擔心了好幾天。
後來我正好有機會巧遇這位特教老師,和她討論過後,她竟然告訴我,「不要太在意測驗的結果」!
老師問我: 「你覺得他在語言發展上有需要關注的地方嗎?」
「沒有啊,所以我才很驚訝,他明明就對認字很有興趣,也很喜歡聽故事呢!」
「那就不用擔心了!大部分沒通過的孩子,其實一點問題也沒有,影響測驗的因素太多了,也有可能是因為他那天第一次見到我這個陌生老師,雖然聽得懂但是還不太願意自然回應,而且雙語家庭的小孩,沒通過甚至是正常的,因為他們同時學習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有時甚至會因此有點困惑,通常之後就會自然趕上囉! 測驗的目的也是要提醒家長和老師,多在學前就關注孩子的語言發展。」
老師一直要我放心,強調測驗「沒通過」並不表示孩子「有問題」,只是提供一個參考,提醒家長和老師們在接下來四至六歲的三年學前教育中,觀察孩子是否在語言學習上需要協助,並在日常的活動中,激發孩子對語言的興趣。
針對評量沒通過的孩子(比如阿雷),他們提醒老師和家長,不要逼孩子死背任何字母或單字(這也真的不是測驗的內容),而是鼓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孩子有興趣的遊戲,同時帶入豐富的語言字彙」,每天十到十五分鐘這樣陪伴孩子,就可以自然增進孩子學習閱讀的「預備能力」。他們強調: 只有當孩子覺得好玩時,學習的效果才好。
四歲評量,有什麼成效?
看了一些資料說明,百分之六十測驗沒通過的孩子,三年後上小學時都已經在不同語言遊戲的輔助下,趕上同年紀孩子的「閱讀預備能力」,也顯示了這樣的「學前評量」,確實有其道理。
評量本身,沒有提供任何「分數指標」給家長參考,也許是因為「分數」在這裡不是重點, 及時發現「閱讀預備能力上可能需要幫助的孩子」並予以協助才是目的。如此未雨綢繆,花三年的時間,在學前慢慢協助孩子進步,也就為芬蘭孩子的整體「閱讀力」,奠下一個穩固的基礎。
哪怕發現孩子「閱讀預備能力」需要加強,也不鼓勵「死背或長時間的訓練」,而是「一天短短的十五分鐘就好」,而且要「融合在遊戲中才有用」。這些,都讓我感受到他們「從孩子的能力與學習角度出發思考」的用心。
政府提供網上資源,全方位地幫助需要的孩子
我們因為評量「沒通過」,就被鼓勵使用一個名為LUKIMAT的芬蘭教育網站資源來幫助孩子。
我上網看了一下才發現,這個教育網站從2007年起就由芬蘭教育文化部補助,提供適合各個不同年紀遊戲,幫助孩子培養閱讀以及數理能力。根據新聞指出,其中一個特別受小學生歡迎的認字和數理遊戲,甚至有將近十萬個使用者。
學習網站甚至還針對來自不同語系的移民孩子,調整遊戲裡的認字內容,因為不同語系的孩子,學習芬蘭字母時會有不同的可能混餚或困擾,比方針對俄國移民孩子、索馬利亞移民孩子,都有專屬自己的輔助認字資源,這些做法,讓我看到他們對於「不同文化語言背景的孩子」,也投入特別多的資源與用心。因為這些孩子,將來都是芬蘭社會的一分子啊! 這「關注弱勢、每個孩子都不放棄」的理念,原來從學齡前的評量與輔助中,就已經開始。
今年春天政府因為不明確的理由,表示將停止補助這個受歡迎的LUKIMAT教育資源網站,也引起民間很多反對的聲音,因為這個網站在過去近十年來確實幫助了非常多的孩子! 目前網站仍然會在政府的支持下營運到年底,同時尋找新的補助支援可能性,僅管政府無法提供資金繼續支持這點,讓人不解,也受到學界與教育界的批評,至少過去這些年來的實施,讓人看見一個完整配套的網站與評量措施,真的可以無遠弗屆地幫助許多弱勢孩童。
看芬蘭人如何透過大環境、和一對一的學前評估推動閱讀,其實也讓人看見他們的教育與價值觀。當然,如今芬蘭面對景氣不振、社會福利不斷刪減、這些將會如何影響他們推動閱讀力的成效和基礎教育的品質,則又是另一個得繼續觀察的挑戰了。
註: 本文原刊登於商業周刊專欄,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