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芬蘭,等待天光
這個禮拜,我回到芬蘭。
下了飛機,我繼續搭上從首都前往小鎮的火車,往新住所前進。
一月底了,北國的冬天已經走了一半,卻又像是才剛來。
全球暖化,芬蘭的冬也來的遲,直到這一週才略積了點薄雪,還不足以讓天空感覺明亮。
老公又重覆的說:「今天我們多了五分鐘的日光,每兩週就會多一小時」。
我笑他,「你這句話已經說了一百遍吧?!」然而,這就是北國人對日光,永不厭倦的渴望。
僅管早已習慣與北國的四季共生共息,我卻從來沒有這麼渴求天光。新搬進的家,還沒來得及裝燈,沒有天光的時候,就是一片昏暗,於是每天起床後,我就只是啜著茶,望著天,等待天明。
上圖:1月23日,早上7:43分
總是要等到九點多,天才亮,下午三點,天已暗,中間的六個小時,是我唯一可以趁著天光,收拾散落在地上一堆堆雜物書籍紙箱袋子的時機。
剛搬遷的家有如一個混亂的倉庫,很多東西都只搬了一半,需要什麼,就找不到什麼。廚房鍋碗不少,卻少了砧板;茶袋都在,茶壺卻遺留在舊家;文具原子筆都有,最需要的剪刀卻找不到;書桌也得暫時權充餐桌飯桌工作桌,桌下則散落著還無處可放的書籍報紙,箱箱袋袋。
因為沒有光,也無從整理搬遷的混亂,只能繼續站在窗前,等天亮,忙了一陣,天又暗了。
這像是一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古早的芬蘭人,也許也是這麼跟著日光作息,與極地的黑夜共處…
今天早上,等待已久的陽光終於出現,大把大把的灑進客廳、灑進房間,我開心的想像著,當春夏來時,我將會迎著陽光起床。
上圖:1月25日早上9:55,太陽仍未起床,倒是已經破曉,預告了美好的晴日
陽光沒有直射的屋子另一面,鄰棟大樓的玻璃窗仍然不偏不倚的,把陽光反射進我們的廚房和飯廳,於是東邊也亮,西邊也亮,到處都是光。我忍不住開心的打電話給已經去上班的老公,只為了告訴他:我們家好亮。
「也許在某個時刻,我們會開始覺得,家太亮。」他笑著說。
「我不怕太亮,我只想好好享受,這個亮的時刻。」我說。
陽光,真的是給「看天生活」的芬蘭人,最好的禮物。
上圖:1月25日早上11:42,天光正好
此刻繼續處在搬遷的混亂中,僅管人已經回到安靜簡清的芬蘭,心其實還留在台北,留在這一趟飽滿的行程裡。
回到芬蘭的那晚,我夢見自己正要吃「茘枝豆花」,還來不及叫到一碗,就醒了過來,那時窗外是一片黑,六點還未到。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夢到「茘枝豆花」這樣奇怪的組合,也許對我而言,那是家鄉才有的味道。乍醒的剎那才忽然想到,這次竟然忘記要喝珍珠奶茶!才剛離家,又已經開始想家;而此時,我們在芬蘭新的「家」,正等著我們,把它整理成真正的「家」。
只想先在這裡,跟大家問個好,報個平安:北歐四季已經回到芬蘭,正在沉幕中,等待天光到來。
這幾天仍然要因為搬遷而東跑西跑,稍待幾天,我會再慢慢分享,我的書,我的簽書會,日本行,和更多還未及動筆的其它。
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欠了很多留言未回,非常抱歉讓大家久候,待生活逐漸回歸到軌道上,會再慢慢回覆。
就先祝各位,週末愉快了!
歐迎加入北歐四季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更多生活思考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Comments
北歐四季 妳好:
我小時候每隔一陣子父母便搬一次家, 於是我們便多了好多個”新家”。
搬家的過程經常是苦樂參半, 與舊朋友分離的不捨,結識新朋友的快樂。
長大了, 家也變多了, 有父母的家, 對於散居海外的異鄉遊子而言, 現在目前暫居的家, 偶而搬遷之後的”新家”。
心中牽掛的也變多了, 對故鄉的家, 對舊家, 還有急於上軌道的新家。
很高興妳平安的回到芬蘭的家。
在妳的部落格裡留言讓我想起2006年夏天上片的「湖畔小屋」, 講的是穿越時空的聯繫, 你往信箱裡擺了一封信, 然後你等待, 等待小紅旗豎起來,你打開信箱, 從時空的另一端傳來了奇妙的訊息。
而我發覺網路的”部落格”也像湖畔小屋的信箱一樣的奇妙。 你寫了一封信,往裡面一擺(Po上版面), 然後某天, 小紅旗一豎,有一封回信(回應)穿過時空, 從世界上的某個角落, 靜靜的落在你的信箱裡。
逐漸的, 你寫他(她)回應, 他(她)寫你回應, 穿過了時空, 聯繫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分享生命中的點點滴滴。
Dear Fiona,
是呀,我回來一週了,每天都跟清不完的東西,和待整理的家共處,一點一滴的,重新適應生活。。想寫的東西好多好多,我巴不得一天有72小時可以寫呢,就慢慢來吧。。:)
Dear 新的,
謝謝妳如此動人的回應,妳說中了我的心情,此刻我彷彿仍然在家與家之間,調適著、整理著、那是個只有心才能真正體會的過程。。我好喜歡妳那「湖畔小屋」與「信箱」的比喻,部落格、發文、留言,和每一個奇妙的相遇,真的就是這麼美好的事,而且,這湖畔小屋的信箱,也讓我在心裡浮起芬蘭夏天的湖畔小屋。。
Dear dai
是呀,我想這樣等待天光的感受,真是要生活在高緯度的地方,才能體會的吧,我可以想像,遠在台灣看這文章時,一定是既遙遠,又很真實的感受。。此刻剛從台灣回來幾天,那感覺仍然在我心中,鮮明著呢。。
Dear 艾兒
可不是嗎?當人正處在過渡的中間,中間,也成了一種當下了。。:)
Dear 白色飛魚
有機會的話,來體會體會高緯度的冬,那又是另一種感受。。:)
昨天才去你家小晃了一下,發現好玩的feedjit,正在實驗中呢。。
也先祝你,新春快樂!
嗨
已經享受你的好文許久, 忍不住向你說聲嗨.
身為一個設計人, 對於你對設計的喜好與探索深有同感.
更有同感的是你對於北國陽光的描寫.
今年就要搬去瑞典了.
之前和未婚夫在耶誕隆冬回去過, 一天4小時黃昏般的陽光 讓我趕著日光的影子過每一天.
希望我能夠習慣.
恭喜得獎, 繼續加油喔!!
人與人之間的緣份很奇怪(尤其是跟俊明),剛認識他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他和我一個很好的中學同學是大學同班同學,後來又因為他的網站,輾轉再次來到你這邊。印象中,我好像很久以前就有來逛過,只是並沒有特別注意是誰寫的格子,後來在俊明那邊看到你的名字,本來還有點遲疑,不過這名字要重複大概也有點難,才想說留言看看,幫哥哥找一個小學同學回來好像也不錯 ^_^
方才抽空看了開卷上的文和照片,有些心情,同樣是異鄉遊子的我,也有類似的感覺,很多東西都是等到身邊沒有了才會開始想念,我想,有時候是一種習慣吧,二十多年來一直有的東西,搬到國外以後沒了,才驚覺到自己“真的離開了台灣“。並不是在國外的生活過得不好,不過那總是種家的感覺。
上星期從台灣回到義大利,忙著照顧得了重感冒的老公,一直到四天以後才出門(買菜)。開著車,有種蕭瑟的感覺,冬天畢竟是還沒過去,不過比起聖誕節那時,白日已經長了許多(這一點你在芬蘭的感受應該更深吧)。
Dear Ai
謝謝你冒出水面來跟我分享你的感受。
原來你要搬去瑞典住了啊,那以後,我們的「同感」應該會越來越多。。:)
我相信妳在瑞典會一切順利的,至少那是個設計的好國度,先預祝你一切都好。
Dear 棋子
我最近覺得,生活的腳步永遠比記憶的行囊快,既想開啟過去,又想把握現在,思考未來,難怪一天24小時不可能夠用。:)
Dear Thelma
原來你跟俊明認識也有這一段奇妙的機緣,真是太有趣了,不這麼一個連一個,我又怎麼會再聯絡上你哥哥呢?! 能有機會與二十年不見的同學碰面,我真的很開心! 我自己覺得過去十年來斷斷續續的異鄉居,不同時期都是不同的心情,對家鄉的感覺也會不一樣,慢慢覺得,能有兩個世界,在其中對望觀照,僅管有辛苦的地方,也是件幸福的事吧。不知道義大利的陽光來了沒,芬蘭這裡,真是非常的蕭瑟,一點也不冷,氣溫也不夠低,卻因此而沒有雪,沒有陽光,一整週都是雨呀霧的昏暗,讓我終於決定今天要去買魚肝油。
Dear 艾瑪
是啊,可惜我們錯過了相遇的機會,但我總覺得,會有機會。:) 也祝福妳,新年快樂,一切平安。
妳回北國啦!加油,我期待著妳的每一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