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書「教養可以這麼自然-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自由之丘出版) 的第一章裡有提到,因為天生怕痛,所以年輕時一直不想生小孩,一直把生育時機往後延,而且懷孕期間花最多時間想的事,就是如何讓生產比較「不痛」。
後來,我很巧地在閱讀孕期相關書籍時,發現「催眠生產」(Hypnobirthing)的書,才知道這是由美國人Marie Mongan二十年前所創造的一種生產方式,原本來自於英國二十世紀初一位產科醫師迪克利德(Grantly Dick-Read)的親身體驗。
「催眠生產」? 先別被這個詞嚇到了,這裡沒有怪力亂神,也不是小時候在電視上看魔術師表演時的那種催眠術,其實它指的,是一種很深層的放鬆狀態,準媽媽們只要稍作練習,其實都可以做得到。
越放鬆,就越不「痛」!
催眠生產教導準媽媽們理解,生產是件自然的事,如同動物的本能一樣,透過學習放鬆與呼吸技巧,用想像力與觀想給予身心正面且積極的力量,就更能順從身體的本能與直覺。讓母親與胎兒都擁有美麗又充滿能量的經驗。
催眠生產並不保証產婦絕對不會感到「疼痛」,然而根據臨床上的觀察,使用催眠生產的準媽咪,在正常健康的情況下可以縮短產程、減少使用止痛劑或剖腹生產的機率、增加生產的順暢度、同時由於準媽咪在產程中的主動參與,生產也成為更積極正向的體驗。
重視「語言的暗示力量」
由於催眠生產重視「語言暗示」的力量,因此受過催眠生產訓練的人,不會說「陣痛」這兩個字,而是說「宮縮」(英文說surge),既符合事實,也清楚描繪出子宮當下自然而然在做的事: 將長肌肉往上拉,讓下方的子宮頸口自然打開,接著繼續用收縮的力道,與胎兒自身的節奏「合作」,將孩子產出。
為了能確實理解書中的訓練方式,我上網找到當時芬蘭唯一一位擁有英國催眠生產訓練師資格的老師亞娜,她要求夫妻共同上課,因為伴侶無論在身體上或心靈上,都是準媽媽的重要支持者,可在關鍵時刻,幫忙擋住外來的干擾,並在必要時為她發聲。
亞娜之所以投身這個領域,是因為她第一次的生產經驗充滿挫敗與痛苦,在英國接觸了催眠生產後,第二胎才擁有了溫柔生產的美好經驗,因此她心裡充滿責任感,決定把這些方式與理念帶回芬蘭,傳播給更多人。
生產,原來是造物主精細的完美設計
當時我們住在芬蘭西部小鎮,亞娜的課卻開在赫爾辛基,相隔三百公里,然而為了學到如何才能「不痛」,我們特別跟亞娜商量,第一堂課由我們驅車去赫爾辛基上課,第二堂,則等亞娜回娘家時再幫我們上(因為很巧的是,亞娜的娘家居然就在我們住的小鎮上,而且就在我家旁邊! 有時覺得,人生中的相遇真的有些註定的緣份在其中),也因為自己有這樣幸運的經驗,在懷孕生產後我就「立志」,將來這段經歷一定要寫下來,好幫助更多的人。
第一堂課,亞娜先為我們講解在生產的過程中,如何透過放鬆、伴侶的輕撫按摩、和心靈想像的練習,幫助自然荷爾蒙以最佳的方式運作。我們現場練習各種深度放鬆的技巧,並看了催眠生產的相關影片。
從課堂中我才真正理解,以往視為理所當然的「疼痛」,在「產婦健康、胎兒位置也正常」的前提下,常是來自心理的害怕與緊張。
在生產時,子宮的長條形肌肉自然收縮,打開子宮頸,再自然將胎兒推擠出來,這原本是造物主精細的完美設計,而我們所要做的,只是了解它,配合它,接受它,並讓它自然發生。
催眠生產: 打破「害怕-緊張-疼痛」的循環
然而,大多數的情況下,也許是對未知莫名恐懼,或是別人的生產故事在心中留下的暗示,準媽媽們常在子宮收縮的階段就開始緊張,從而形成「害怕-緊張-疼痛」的惡形循環。
一旦緊張,交感神經就讓身體產生腎上腺素,血液開始流向四肢,子宮因而無法得到充足的血液與氧氣,負責拉開子宮頸的長形肌肉也無法正常運作,子宮頸打開的速度因而變慢,產程拉長,疼痛也越來越劇裂。此外,緊張與害怕讓呼吸變得短淺,更無法將充足的氧氣帶到子宮,而這氧氣正是子宮在正常收縮運作時,非常需要的元素。
藉由催眠生產的呼吸練習,我們將更多氧氣帶給子宮,讓身體更能配合子宮的自然運作而放鬆。深度的放鬆讓我們相信自己的身體,感覺到愛與平靜,從而更形成正向循環,剌激身體分泌自然止痛的胺多酚(Endorfin)和催產素(Oxytocin)。
心理的力量,真的可以對身體有這麼大的影響嗎?
亞娜要我們試著回想一下這樣的例子:
當你肚子餓、或在腦海中想像美食時,是否就感覺到口水已經開始分泌了呢? 再想像一下,妳正剝開一顆檸檬,吸了一口檸檬汁,哪怕只是想像,口中是否已經感受到檸檬的酸甜氣味? 當妳心中想著難過的事情時,是否眼淚已經自然地湧進眼眶?
這些,都是心靈想像力直接啟動身體反應的生活例子。
實際練習: 運用呼吸、深度放鬆、語言暗示
在那一天的課程中,我們學習放鬆,學習用想像力來體會「進入催眠卻仍保持覺醒」的狀態,同時,老公也依照老師的引導,用手指頭輕輕地由下往上碰觸我背上的經絡,僅管力道非常輕,卻奇妙地刺激我的神經放鬆再放鬆。
跟著課程一起帶回家的,還有一份名為彩虹放鬆(Rainbow Relaxation )的音樂與放鬆引導CD,和一份每天跟著默念的「宣言」。目的是要用心理暗示讓自己更加放鬆。
宣言的內容有大約二十個句子,例如:
「當我準備迎接寶寶來到這個世界時,我放下所有的害怕。」
「我很放鬆、很快樂,因為我的寶寶終於要來到我身邊。」
「我相信我的身體知道如何做,而我會順從她的引導。」
「每一次的宮縮,都讓我的寶貝多靠近我一步。」
「我完全的放鬆,將我的生產經驗交給大自然。」
每次,我放著「彩虹放鬆音樂」,聽著這一遍又一遍的正向宣言時,常會放鬆到睡著,屢試不爽。
亞娜則說,睡著也是一種休息與放鬆,也許此刻我的身體正需要呢。
催眠生產的訓練是否有其效果? 對我而言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在生產的過程中,確實完全沒有感覺到「痛」。
重點在於擁有身體的自主權
當然,運用藥物注射的無痛生產,也讓一些人有較輕鬆的生產體驗,不同的是出發點。
當藥物注射到身體裡,人工藥效會讓身體自然的荷爾蒙停止正常運作,主導身體產程的變成藥物,接下來就需要注射人工的催產素,並由醫生或助產士指示什麼時候該把嬰兒推出來。人工的無痛生產就某方面來說,是把身體的主導權交出去給別人,而不再是胎兒和自己。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理由,我無意主張所有的人都不該使用止痛劑,某些情況下人工的干預甚至是必須,然而我希望能藉由自身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女性朋友,生產也可以成為屬於自己與孩子主動合作而創造出的溫柔經驗,從這個角度出發,在那些奇蹟式的時刻裡,因著不同的身體狀況與因素,無論決定用什麼樣的方式生產,都可以是好的。
擬好生產計畫書,然後隨遇而安
我當時的做法是,在準備的過程中先擬一份「生產計畫書」。
「生產計畫書」幫助準媽媽,在產前先想好,生產時希不希望注射止痛劑、希望用什麼方式生產、如何被對待。先寫下來與伴侶溝通,以芬蘭來說,到了產房交給助產士,可以讓她們更了解妳的需求。
僅管每個國家制度與文化不同,不是每個地方都接受「生產計畫書」,至少,若能在生產前與伴侶充份溝通,寫下自己心中的期望,或是選擇與自己有相近理念的醫師或生產醫院,這樣的過程本身,就是對即將到來的生命體驗一種積極的參與。
當然,「計畫趕不上變化」的心理準備,是一定要有的,生產畢竟是個生命自然流動的過程,誰也無法全盤掌控。有的芬蘭媽咪甚至很豪爽地說,我什麼都沒準備,去醫院時交給專業人士就好,這當然也是一種選擇。只要自己能真正隨遇而安並且放鬆,什麼選擇都可以有美好生產的體驗。
而我自己,是因為在待產的過程中發覺,哪怕是專業的意見也常是眾說紛紜,因此在參考之餘,我希望有更多主動的參與,參與並準備那即將發生在自己身體上的一個重大時刻。
至於我運用「催眠生產」的實際生產經驗,也著實很奇妙,而且真的「不痛」! 細節,就寫在我的書裡了…歡迎參考:
* 新書「教養可以這麼自然-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自由之丘)的第一章裡,有更多在芬蘭待產與生產時的實際體驗:
博客來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店
書中相關文章:
* 在產房中感受「尊重」—我的「不痛」自然產 /「教養可以這麼自然-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自由之丘) p38
* 關於懷孕、生產、與生命: 與好友的一席對話 p14
* 孕,一場奇妙的生命之旅 p20
後註: 據我所知,台灣也有「催眠生產」的相關課程和資訊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