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手記: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室

去年底回台時,我和妹妹相約,一起帶小孩們去植物園玩。兩個孩子在植物園裡跑跑跳跳、玩玩葉子、開開想像中的火車,就這樣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妹妹說: 「姐,我覺得這就是小孩玩耍最好的方式,什麼玩具都不用帶,自然裡有什麼就玩什麼。」

我一聽,反倒狐疑起來,不是本來就是這樣嗎? 「出門為什麼要帶玩具啊?」 我一臉不解的問妹妹。

「我認識的大部分朋友,出門一定要帶玩具啊,要帶吹泡泡機、帶球、或準備其它東西給孩子玩啊。」妹妹這麼告訴我。

聽妹妹這麼說,我才恍然回想,自己在芬蘭帶小孩的生活,除了開五、六小時的車回婆家時,會準備幾台小汽車給孩子玩之外,平常出門時的確都沒帶玩具。「帶玩具」的念頭,在日常生活中,也從沒在我的腦海中出現過。為孩子的成長補捉下的鏡頭,幾乎都是在自然中生活的影像。

TS Lumia 1020_20140714_13_39_05_Pro

有時是在人行道邊的草地上,摘一朵蒲公英來玩; 有時是在公寓前的森林小徑中,蹲下來觀察一群螞蟻; 有時是看到沒見過的樹葉,摘一片來嘗嘗味道; 有時是從地上捧起一把沙、一顆石頭,把玩許久,同樣的森林步道,每一天都不會完全相同,當然也沒有玩膩的時候。

過去的幾個月來,自然,更是成為最好的教室。三歲半的孩子,開始更有能力,一點一滴的,從中學習自然知識,學習運用自然藥草,學習辨識植物,學習摘採成熟的莓果。這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教育啟蒙: 一切,就從自然中開始。

TS Lumia 1020_20140524_13_45_56_Pro

觀察青蛙蛋與樹,就是生命教育

四五月起,孩子的爸在家附近的森林小徑水溝中發現青蛙蛋,接著,每天晚餐後的森林散步,都是去看青蛙蛋長得如何了。

看它們從一整片的青蛙蛋,變成一隻隻小蝌蚪,孩子雖然看得起勁,卻也會因為好奇,偶爾想用樹枝去碰觸青蛙蛋,此時我們總會告訴他: 不可以傷害青蛙蛋和小蝌蚪,從青蛙蛋開始,教導他,要對其它物種與生命有一份尊重。

TS Lumia 1020_20140503_14_49_04_Pro

有時,我們會開車,到離家幾公里外的自然保護區裡散步,保護區中有一片地區,倒了許多樹木,孩子好奇地問爸爸,樹木為什麼會倒下,爸爸則從各種角度探討,從地形、風向、樹種來解釋一棵樹從生到死,可能發生的一些狀況。

孩子懂了多少,我們不知道,但是看他在倒下的樹幹上,爬上爬下,在被掀起的樹根邊,好奇地仔細觀察,甚至在聽完爸爸的解釋後,開始玩起一遍又一遍,「樹因為被風吹而倒下的想像遊戲」,我們知道,他對自然的體會與興趣,已經在潛移默化中發生。

TS Lumia 1020_20140504_11_34_59_Pro

認識植物,從生活延伸到書本

芬蘭的春天很多蒲公英野草,孩子每次出門一定要採一堆,拿在手上吹著玩。有一回,我正在書店找關於芬蘭野生植物的書,這孩子順手拿了一本給小朋友看的植物書,找到蒲公英那一頁,驚喜的指給我看: 「媽,你看,蒲公英!」雖然只是個小小的舉動,我卻滿心歡喜,因為我看見,他對自然的興趣,已經從生活延伸到書本中,開始會自己去尋找、比對了。

TS Lumia 1020_20140523_17_36_25_Pro

學習用野地香草,當藥、當食材

今夏,我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也更進一步,開始認識大自然中可食用的野草,並實地採集。

我常帶著孩子,準備好剪刀和手套,去採野地裡到處都是、營養價值比菠菜還高的蕁麻葉。現在,孩子只要一聽到我說要採蕁麻葉當午餐,就會興奮地跟過來要幫忙,「從產地到餐桌」,竟成了我們夏日的具體實踐。而我真心希望,孩子從小就可以從生活中學到,自然是如何帶給他如此豐厚的供給,而他也應該回饋以感謝與尊重。

事實上,孩子第一次認識蕁麻葉,不是從食材上,而是他走在森林裡時,實際上被蕁麻葉給扎到。又痛又癢的感覺,讓他從此認識了「蕁麻葉」。

自然,教他認識「危險」的可能,然而「會扎人」的東西,也可能「很好吃」。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就在這些生活經驗中,具體的建立了。

TS Lumia 1020_20140604_12_01_21_Pro
InstagramCapture_23b52f02-7c18-4f57-ac1d-e220bd72bdd5_jpg

有一回,帶孩子去森林時,他正好流鼻涕,我們卻沒帶衛生紙,孩子的爸馬上從路邊撿了一片車前草當衛生紙用,「這比衛生紙還好,還可以消炎哩!」他說。

芬蘭人普遍都知道,野地的車前草就是最好的天然止血消炎藥。

從此之後,孩子就認識了車前草,甚至從爸爸那裡學會,萬一自己一個人在野外不小心受傷,該如何撿起車前草,將葉片揉搓出黏液,然後蓋在傷口上,就有止血消炎效果。

他當場示範給我看,如何用車前草為「想像中的傷口消炎舒緩」,做媽的我看了,心裡也多了一份安心,因為我知道,懂得辨識野外植物,等於多上了一堂野外求生的課。而「採野地的車前草來消炎」這件事,當然又變成一路玩不厭的想像遊戲。

TS Lumia 1020_20140702_15_06_12_Pro

在湖邊森林,學當一隻蜂

還有一回,我們在湖邊森林地散步,突然見到地上很多小洞,觀察了半天,才發現是一種會鑽洞築巢的蜂所作的,三不五時也見到有隻蜂,從裡頭鑽出來再鑽進去,孩子的爸引導孩子觀察後,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孩子都假裝自己是「蜂」,在林間草地上滾來滾去,玩著蜂從洞裡鑽進鑽出的遊戲。

家母當時正好來訪,在旁邊看了就感慨地說: 「孩子哪裡需要買太多玩具,帶他到大自然裡,就玩不完了!」

TS Lumia 1020_20140714_14_37_55_Pro

家母的話,呼應著妹妹的話,也讓我思考著,可不是嗎? 這就是我心目中,最自然也最實用的生活教育。走到自然裡,認識植物動物,學習了解與動植物之間的關係。光是自然都玩不完了,玩具,對我們來說,還真的是一點都不重要。

在自然中,孩子會直覺地,用所有感官去接觸世界、了解世界。就像我的孩子,現在,看到路邊開滿一片德國洋甘菊,就會衝進去聞,看到野生藍莓和草莓在腳邊,也會馬上鑽進去採來吃,我們常常一回頭,小孩已經兀自在藍莓叢裡享受起來了,自然,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TS Lumia 1020_20140628_15_40_38_Pro

帶孩子走進自然,從父母開始

當然,芬蘭的森林比人多得多,在接近大自然這件事上,確實得天獨厚,不過,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無論人在何處,只要父母熱愛自然,喜歡帶孩子走近大自然,孩子就會從耳濡目染中,喜愛上自然。

至少,我從自己孩子的身上看到,這幾個月來不斷帶他走進森林的結果,不僅讓他天天期盼著自家附近的「森林散步」,還從中不斷地學習、成長。

有空,就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吧, 自然,就是最好的生命教室,觀察樹葉、昆蟲、花朵,就是最好的遊戲。孩子會從生活經驗中學會,自然裡處處是驚奇,光是在自然中奔跑走跳,就是個永遠玩不倦的遊戲。

TS Lumia 1020_20140607_20_58_35_Pro

One Reply to “育兒手記: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室”

  1. 我也同意這樣的看法
    玩具都是對大人對世界的想象太貧乏所發明出來的呀
    生命回到自然的環境裡
    俯拾都是寶呀
    其實台灣老一輩的人也都是這樣過童年的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