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設計大師:Timo Sarpaneva

推到 Twitter!
推到 Plurk!

(圖片來自:Virtual Finland)
芬蘭當代設計大師,Timo Sarpaneva,在一個月前的昨天(10月6日)離開人世,還差一個月,就是他的八十歲生日。
他是芬蘭近代最著名的玻璃大師之一,50年代時,與Tapio Wirkkala一起,讓芬蘭的Iittala玻璃在國際發光。

每回在Iittala相關的展覽裡,總會有這位大師的相片。我喜歡凝望他的面容,從他的眼神中,我像是看到一個時代的典範,一種溫柔又執著的凝視,和一份對於藝術與美的追求。他所創造的每一份作品,不論是實用的工藝品,還是純粹藝術品,都帶著一份簡單乾淨的美麗。

全才型的設計大師,除了設計玻璃,也設計陶器、金屬、織品、木頭;除了是玻璃藝術家、設計家,還是雕塑家、策展人、工業設計師。人們說,最接近他內心的, 應該仍是玻璃,因為他曾說:「玻璃是一種空間的材料,特別適合用來給予光亮。」也正是那從玻璃不同角度反射出的光亮,讓人僅管在寒冷的冬夜裡,也看到一 份,美的希望。

 (圖片來自:Virtual Finland)

上圖是我最喜歡的一張作品:「蘭花」,簡直美得不可思議。他的玻璃作品,目前在國際古董拍賣上要價非常之高,他曾說,如今自己都買不起自己的作品了。很難想像,當自己都無法買得起自己的作品時,是什麼感受,一方面是一種國際上的肯定,同時是不是又感覺,與自己又近又遠?

(圖片來自:Virtual Finland)

這是1974年為德國的Rosenthal公司所製作的桌上瓷器用品,曾在義大利得到大獎,名為「芬蘭」。看了這作品讓我會心一笑,「哦,原來”芬蘭”這麼可愛?!」作品簡潔中帶著圓樸,是一份可親近的乾淨。

(圖片來自:Virtual Finland)

塗上紅瓷釉的鑄鐵鍋與袖木把手的結合,在創新中仍不忘傳統,感覺就是很芬蘭人的東西。我們在列結婚禮物單時,差點就選了這個鍋,不過不是這個紅色的版本,而是原本的鑄鐵色。

(圖片來自設計博物館:Design Museum)

這些則是1956年出的,名為i-glass的組合。Iittala著名的紅色「i」標誌,正是由Timo Sarpaneva所設計。人們說,他既是個追求完美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個追求完美的領導者。在他的領導下,團隊裡的每一個人,從工匠、策展人員、到攝影 師,每個人都被激勵,表現出令自己與團隊都滿意又驕傲的成績。

有人說,傑出的藝術作品,總是有許多將說而未說,有待觀者解讀的朦朧。每回看到大師的玻璃藝術作品,總是讓我有這樣的感受,可以一看再看,不厭倦,不忍離去,又無以名之的感動不已。

大師已逝,為世界留下的典範與美麗,永存人間。

歐迎加入北歐四季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更多生活思考
北歐四季 on Facebook
Twitter It! Plurk this! Share to Facebook!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Comments

哎呀,之前在無名看到這一篇的時候就很喜歡^^
沒想到昨天湊巧在Shopping Design看到這篇的修改版,仍舊愛不釋手。

「我喜歡凝望他的面容,從他的眼神裡,有一種溫柔又執著的凝視,和一份對於藝術與美的追求,彷彿讓人看到一個時代的完美典範。」(From “Shopping Design”)

當看到這段話時,依然帶給我有種溫暖的感覺,又再次感動到我了:)

流動雜燴麵,
呵呵,妳已經看到修改版了,我還沒呢:)很高興這句話能多次感動妳哦~ 這就是我對他的感覺,可以一看再看,每次看每次感動。。。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