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三八女人節,對我而言非常特別。幾個不同性質事件的巧合連結,給了我不少新的人生啟示,也無意間提醒了我育兒上的思考,好久沒為自己寫這樣一篇筆記了,就來分享一下。
首先,是幼兒園的「媽媽之夜」。
在女人節的前兩天,幼兒園安排了一個只邀「女人-母親」參加的「媽媽之夜」。幼兒園的老師們自己也都是女人-母親,當晚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選擇在這個時候舉辦媽媽之夜,一來是因為,在這冬未走、春未來的時刻裡,我們做媽媽的都需要一些激勵,一些「支持」人繼續走下去的動力。二來,女人節就要來臨,「以慶祝女人節為名」,邀請媽媽來一同共享美好夜晚,這個時間點,恰恰好!
這一晚,踏進幼兒園,燭光朦朧,孩子們的餐桌被佈置成小長桌,桌的中間放著一面鏡子,鏡子上放著玻璃珠和一束美麗又別緻的鬱金香。
老師們送給各位媽媽一杯好喝的無酒精香檳果汁,裡頭還浮著幾顆藍莓。
「敬自己,敬大家!」在舉杯中,這個夜晚拉開序幕。
其中一位老師,拿了一本芬蘭女人詩集,念了一首關於女性力量的詩,迎接媽媽們開始美好的一晚。
晚餐,幾乎全是有機蔬食,簡單好吃又別緻,老師甚至用花盆烤麵包(太特別了!!),用自已做的大蒜奶油款待我們。
同時,一位曾經在這個幼兒園教過「優律詩美」(華德福體系課程之一,有音樂和舞蹈等動作)的老師,帶著同是音樂家的家人們回到這裡,為我們演奏了好幾首美好的樂曲。
這一家人,爸爸彈吉它,媽媽唱歌跳舞,兒子拉中提琴,在一首一首的樂聲中,我感染了他們在音樂中的幸福,他們也透過音樂把對生命的體會,分享給我們每一個人。
其中一首曲子是「酒,越陳越香,愛,越老越好」。
愛,在此指的是夫妻之愛,但我覺得,也可以是朋友之愛,親子之愛。在愛的旅途上,我們一天天地變老,卻也因此對愛,更有著層疊起伏的體會,更重要的,是「對自已的愛」。因為所有真實的愛,都從這裡出發,我們愛自己嗎? 酒越陳越香,我們有隨著時光歲月的變遷,愛著一天一天老去的自己嗎? 還是只是跺腳說,哎,我怎麼又老了一歲啊?
聽著這動人的演出,我在女人節來到之前,給自己一個許諾: 要更愛自己,愛身為女人的自己,也愛勇於做選擇、踏上獨特人生路的自己,走自己的路,走生命的路,希望心中的智慧光華,也能隨著歲月與人生不斷向前滾動而更為通達清明。
【瑜珈、現代舞工作坊】
早在一個月前,我也為自己報名了一個在三八女人節當天舉辦的「瑜珈、現代舞工作坊」。
瑜珈,我幾年前曾經去上過一年的基礎課,很久沒碰了,想再試試。
現代舞,雖然打從大學時,只要有機會就斷斷續續地練著,從台灣、丹麥、到芬蘭,搬到哪練到哪,不過上回有機會碰現代舞,竟也是八年前的事了。
其實我更好奇的是,瑜珈怎麼結合現代舞? 不一瞧究竟實在可惜。
更重要的動機是,我隱約覺得,在女人節這一天,與身體共玩這麼一場遊戲,一定別具意義。
然而當天的早上,我竟然有「退縮」之意。因為正好那兩天有些疲累睡得不夠,加上老公傍晚臨時有事要趕回婆家,實在不想趕場,天空又灰又下雨,我突然不太想去了,想說乾脆放棄工作坊,改成全家一起去吃女人節的自助吧非吃吃喝喝慶祝算了。
一時做不了決定,就先練功吧!我開始練起平甩功,邊甩邊放空。總是這樣,甩著甩著就清明了起來。
我知道,自己不想去的真正理由,是對未知有點「退縮」!
太久沒做瑜珈沒跳現代舞,我到底行不行啊? 那個瑜珈中心我去都沒去過,又多增添一份不確定。
我知道,自己想放棄,想改成去咖啡館吃吧非,因為那才是我的「舒適地帶」(comfort zone),咖啡館熟悉又溫暖,吧非確定好吃,跟家人在一起一定開心,這樣多簡單? 何必自己大老遠跑去赫爾辛基市中心挑戰自己?
然而,一旦內心看清楚了,就躲也躲不過,不能退縮,得勇敢挑戰自己,在這一天,重新學著鼓起勇氣,去面對全新的人事物與境地。
然後,我就背上背包、抱著瑜珈墊,衝去坐火車了。
心境轉了,天氣也轉了,火車坐到一半,藍天和太陽已經開始迎接我。
一到現場才發現,「第一次來」的還不只我一個,連老師都是「第一次」辦結合瑜珈與現代舞的工作坊。「身為一個因為受傷而練瑜珈的現代舞者,我看到這兩者之間的許多關聯性,所以我要試試看結合它們,看會發生什麼事。」真好,老師也在挑戰疆界。
教室裡四十多個人,我們從flow yoga做起,接著做現代舞的地板動作。
「跳舞,真的不難,」老師對大家說,「你們看,我這就是在跳舞啊!」她跪坐在地上,轉個身變成坐姿,再轉個身變成躺姿,再轉個身又坐了起來。
我想起類似的動作,我在二十歲那年去上陳偉誠老師身體開發課時也做過,我們就是這樣,從站的變成坐的再變成躺的,在地上滾一圈再自然順著身體的韻律站起來。
好久沒做了,我會嗎? 我在腦海中編織著待會手腳該有的動作順序,仍無法完全確定,然而人一坐上地板,交給身體後我才發現,身體根本就記得! 她不需要大腦在旁邊吱吱喳喳作排列規畫,她自然而然地就用自己的韻律,行雲流水的滾下去再坐起來,我什麼都不用想,交給她就對了!
日常生活中少有這樣的經驗,是大腦必須靠邊站,交由身體來主導,難怪跳舞對這麼多人來說,是如此快樂的事,不管跳的是什麼舞,至少在那一瞬間,身體才是主人,聒噪不停的大腦得靠邊站,我們的身心才開始得到一個平衡。
我們又做了很多動作,有的動作看來像是貓在走路,可以走得很大氣,也可以走得很嫵媚,身體正在告訴妳,妳的狀態是什麼。
大多數的我們,就連在地上爬都過於仰賴我們的雙腳,「試試看,勇敢地把重心交給你們的手!」老師這麼說。學習將重心交給手的同時,大家的姿勢都開始失去某種「習慣性的穩定」,而「怪里怪氣」了起來,因為我們大都不習慣,我們都在摸索,可是那「怪」中,又蘊含了新的、原本沒有的創造力,蓄勢待發。
至少,我越「爬」,越想學貓走路了,難怪貓總是看起來這麼嫵媚多姿啊,原來牠的重心轉移比人要巧妙輕盈多了。
然後,老師開始把一些動作連結起來,甚至,為我們現場編了一小段簡單的舞步,分三組,輪流表演,也輪流欣賞別人表演,最後一次時,甚至沒有一定的節奏,同樣的一段舞步,每個人順著自己的呼吸與節奏,決定快慢,決定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試著, 用身體說你們的故事。同樣是這段舞步,感覺一下你是誰,用身體說出來。」並且,讓我們在最後停格的瞬間,自我即興,做一個停格的動作。
做完以後,我真的多了解了一些事情,也與自己更靠近了一步。
最後,老師說,「謝謝你們今天來參加。我承認,在寫課程介紹時,我說了一點”小謊”,我說地板動作全都是你們日常生活會做的動作,其實不完全是,但是相去不遠啊,你們都做得到的,不是嗎?! 我知道,今天有很多人不敢來,因為他們害怕,你們要為自己鼓鼓掌,勇敢地來到這裡,挑戰沒有做過的事!」
真的,我在心裡為自己大聲叫好,還好我來了! 我也是差一點就「落跑」的其中一位啊! 來了才發現,我的大腦實在太膽小了,我的身體會做的,比大腦以為的要多很多啊!
看來,是該創造更多「請大腦靠邊站」的時候了!
我也突然理解,為什麼幼兒總有那麼多的創造力,一兩歲的幼兒,根本是用腳在思考,哪怕自己的孩子已經三歲多了,認知能力也有一定的進展,然而,身體,仍然是他認識、探索這個世界的主要方式。
當成人們覺得孩子一直用身體在「搗蛋」、汲汲營營地想要在孩子的大腦裡多灌輸一些東西時,也許應該同樣重視的,是孩子身體的能力,不是要他們一定要學會某種運動技能,而是能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多讓他們嘗試、擁抱各種身體的經驗,並且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珍惜那份身體的本能,發展它,感覺它,別不小心讓他們失去了那與身體最本能、最自然的連結。
幾年前,一位彼拉提斯的老師就說,她曾經觀察過,每個嬰幼兒,在最初的時候,身體都是完全和諧的,他們不需要像大人一樣,重新學習找到身體的重心,他們天生來就懂。可是,總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地,他們就忘記這樣的自然能力,從會變成不會! 這是個驚人的事實,也許,是一點一滴地模仿身邊成人肢體動作的結果?
如何能更懂得自己的身體,真的是一件大多數的成人該重新學習的事。因為懂得自己身體的人,會更愛自己、對自己更有信心,身體,其實是愛的出發點啊,只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自作聰明的大腦,常常忘記這一點。
工作坊結束的同時,我已經想著,回家後又多了好幾樣「身體的遊戲」可以跟孩子玩了,當然,要先等媽媽這回工作坊的「痠痛」緩解後再說,太久沒使用那麼多手腳並用的力量,加上某些部位不小心太過用力的結果,第二天還真是很痠啊,不過也提醒了自己,那些「會過度用力」的地方,可不只是瑜珈和現代舞課,是日常生活,天天在發生的,這會,更懂得提醒自己覺察了。
於是,今年的女人節,對我而言,成了一場身心的在地小旅行,人沒有遷移,心與身體卻一起跨了一大步,踏上一場更了解、也更愛自己的旅程。
我很開心。
雖然女人節已經過了,但她象徵的意義,分享永遠不嫌晚。
就在這裡,把我在「媽媽之夜」聽到的那首美好的詩,快速粗譯為中文,分享給每一位朋友,每一個女人。
不只要女人節快樂,而是要天天都寵愛自己,天天開心!
——–
我送妳踏上旅程
勇敢、智慧的女人
而我希望在妳選擇的道路上
妳的聰明才智會將這個社會建設地更美好
讓這國度可以因此多一些
喜樂、安全、與正義
同時也給那些
不像妳一樣
有如此多勇氣與智慧的人們妳的影響力
可以支撐人類的未來
讓這個世界可以因此少一些
飢荒、難民、和被摧毀的自然
同時也帶到那些
因著奴役與巨大的疲憊
而放棄希望的地方妳的堅韌
可以灌溉妳的內心
讓妳心中清明
能拒絕妳來不及做到的事
以及妳不需要的物品妳的感性
可以始終存於心中
讓妳永遠有空間
留給預料之外的驚奇與喜悅
給朋友,也給孩子的聲音
給一些不會帶來任何利益的事我將妳送上旅程
懷抱著最大的期望
對妳,勇敢的、智慧的女人— 譯自 Irja Askola <Matkaan Naiset> 女人詩集
延伸閱讀: 2009,五年前的婦女節,我這樣過:
婦女節的演講、黃玫瑰、和橘子蛋糕
後記:
這本詩集的作者之一Irja Askola,本身就是個勇敢的女人。她是牧師、詩人,並在2010年9月起,成為赫爾辛基教區的主教,她也是芬蘭第一位女性的教區主教。
她認為教會應該支持同性婚姻,個人並在2010年時,祝福一對即將共同前往海外傳教的同性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