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最值得記錄的大事之一,就是小孩上幼兒園了。
此外,他也比以前更懂得表達情緒,認知能力也有長進,至少對媽媽而言,所謂的諜對諜時光,真的開始了! 不過媽媽也從這個月的體驗中感受到,孩子已經是個獨立的小個體了,有很強的自我意志與想法,也許,在一些生活規矩上的堅持之餘,學著去理解並更尊重小小孩的自我意志和個性,也是此時此刻的教養之鑰呢。
幼兒園生活的開始
頭幾天的細節,之前已經在再訪芬蘭華德福幼兒園 – 暖身準備
和孩子的幼兒園新生活(1-7天): 關於安全感、愛、與分離焦慮中記錄過,這裡就不贅述。
到八月底為止,他總共去幼兒園十一天了,前十天都非常順利,從一天兩小時,到一天四小時,從吃完午飯就接回來,到嘗試讓他在那裡睡覺,雖然頭兩天沒睡著,但他都乖乖躺著,也沒吵別人,到了第三天,他甚至真的睡著了! 倒是第十一天時,他大概幼兒園蜜月期已過,開始不太願意留在那裡,去幼兒園的路上一直問爸爸 「你會來嗎?」「媽媽在哪裡?」「我可以跟爸爸一起去辦公室嗎?」然後到了幼兒園,說他不想待在那裡,要跟爸爸一起走,最後因為一隻蜜蜂把他吸引過去,爸爸才脫身。
我與朋友討論的結果是,這段過渡期,小孩都是反反覆覆的很正常,尤其是一開始就很適應的孩子,可能在兩週左右會開始失去新鮮感而開始不想去。
倒是我這個媽,完全沒有任何適應問題,看到幼兒園的環境好,老師也有照顧他,他也算適應得不錯,我就完全放心了。八月的最後一週,他因為週末發燒,僅管周一已經正常,只剩下咳嗽,但為了保險起見,我們有好幾天都沒讓他去幼兒園,而是在家和我在一起,我還記得他第一天沒去幼兒園,我的第一個反應竟然是: 那我今天一整天在家裡要跟他做什麼呢? 完全忘了,兩年半多也是這麼過來的,呵。
他不在的時間,我會一直看時間,但不是想念他,而是看我還剩多少自由時間,一旦重新擁有完整一段自己的自由時光,就非常珍惜,而且也發現,這樣的時光對媽媽我而言,真的很必須呀。早上能全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自由自在的快樂,等他下午回來後,我更有耐心愛心,好好陪他他。
我也真的體會到: 半天的各自獨立生活,其實更提升我們母子相處的品質。
懂得表達並指認情緒
他的表達能力又進步了,因為他能很清楚地指認感覺,而且常常這麼做。比方,他會跑來說「我愛媽媽,我愛爸爸!」
他也會說: 「我好害怕」「我好想你」「我好想爸爸」「我生氣了」「我哭了」…
有一回離開婆家時,一路上兩小時還三不五時會念,「我要去奶奶家…我好難過」然後就說 「我要哭了…」媽媽我一聽,馬上哈哈笑出來,他還會接著說:「媽媽不要笑! 我好難過!」以前,離開婆家後,他只是會有兩天比較難搞,不會一直念著奶奶,現在會了,而且還很能說出自己當下的情緒。
每次聽到他能表達自己當下的情緒,我都很開心,哪怕那個情緒不是讓人愉快的經驗,但是我都會鼓勵他,並且稱讚他,讓他知道可以說出自己的感覺,是很棒的事。
而且我覺得他表達能力真的一直在進步,剛在叫爸爸陪他出門,爸爸一直不理他,叫了很多次,最後氣急敗壞的說,「我已經叫了那麼久那麼大聲了!」
也發現他原來會用芬蘭文數積木,一數到十沒問題! 我知道這沒什麼特別的,很多小孩更小就會了,還會更多,不過因為我們沒特別教,只是爸爸三不五時數東西就跟著他一起數,這樣自然而然學會的方式,給媽媽驚喜,我覺得很棒。後來發現,他中文也會喔。
好玩的童言童語
有一晚, 一隻飛蛾飛進我們家,迷路了出不去,爸爸和孩子一起把牠救出去放生,小孩就說: 「牠迷路了…我們幫牠找路,牠就可以回家找媽媽,回家吃飯、洗澡、看巧虎,然後就可以睡覺了! 」
去奶奶家玩,一進門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好喜歡奶奶家喔,奶奶家好大喔!」
有一次,在床上不小心幫他後空翻了一次,他說: 「媽媽再一次!」,媽媽說我不沒力氣了,你叫爸爸弄。他就說: 「爸爸有力氣! 媽媽沒有力氣! 等阿雷長大以後,會跟爸爸一樣有力氣,到時候可以幫爸爸好多忙!」
另外,每天洗完澡,他可以看半小時電視,我都叫他看巧虎,如果是爸爸問,他就會吵著要看車車電影,因為爸爸比較好說話。
有一回洗完,爸爸問他,今天看巧虎好不好,他說,我要看車車,爸爸說看巧虎! 他說:
「爸爸,你現在說”哪一個(which one)”」爸爸照著說: 「which one?」然後他接著答: 「車車!」(爸爸中計了…)
他現在也常常說:「妳是妳,我是我。」這句很驚人,我不知道他怎麼會這樣說,我應該沒講過吧,有也一定是一年以前,我一點印象都沒有。也許,他真的體會到,和媽媽是完全兩個不同的、各自獨立的個體,而且他可以用語言精準表達這件事了。
小孩現在很愛自己編歌亂唱,洗澡時唱,平常沒事也唱,每天都編新歌。
有一次,聽他洗澡時唱 「我- 我- 小雞雞喔,小雞雞喔…」 我在外面聽到笑死了,另一天則是在玩水時邊玩邊唱: 「時鐘響了,時鐘響了,來去外面,吃東西,吃肉囉!!」
曲調是亂編的,但都蠻有節奏感的,喔他是唱芬蘭文,但中文意思如上。
我也再一次發現,小孩就算沒在說,都有在聽的。有一天,他跟我說: 「媽媽,下雨的聲音,滴答滴答,希哩哩,嘩啦嘩啦。還有什麼聲音呢?」當時我一驚,因為我應該從來沒有跟他講過,下雨有各種聲音,他可能從童謠或巧虎中聽來一點,我自己可能在不同的時間點上講過一種或兩種,他就自己歸類整理出「下雨的聲音」了。
我說,你要快去睡,才會打敗病毒喔,不然病毒就跑出來說,嘿嘿阿雷不休息沒力氣,我們來啦!
然後他就突然哇的一聲大哭了… (哎媽媽只是開玩笑啊)
爸爸哄了半天…還一起創了個招牌動作: 對病毒說不,不准來
然後他就跟我說: 病毒會去吃自己的餅乾,不會來欺負我
還是個愛吃的小孩
我也發現,在吃的這一點,他進步了一些,至少青菜吃得比以前多,也常常看我在切菜時,就跑來拿生的花椰菜和青花菜吃,直說好吃,雖然媽媽我自己不太喜歡這種菜生吃,但我不會說,免得他模仿,或是被我的習慣與喜好左右,我希望他,順著自己的天性發展,沒有偏見的味蕾,生的花椰菜好吃,就多多益善吧!
有一次,我們去外面散步,爸爸摘了幾個橡實,小孩在後面看到,問我,那是什麼呢?
「橡實,橡樹的果實」我說。
「橡實,可以吃嗎?」他問。
「我不知道耶,你可以試試看喔!」
『我想吃!!」後來他真的回家後拿來咬開看看,大概覺得味道不是很好,從此就沒在說要吃了。
有一次,他看我在煮芝麻糊,問我: 「媽媽,妳在煮什麼東西給我喝呢?」哈哈,真自動啊,看到媽媽煮東西都認為是要給他的。
雖然媽媽廚藝普普,但這孩子一直很捧媽媽的場。
吃飯時會對我說:「好好吃喔! 媽媽做的魚好好吃喔…」
大概因為我常常問他: 「好吃嗎?」他現在吃一吃也會抬頭問我: 「好吃嗎?」母子互相關心,一起享受用餐時光,同時也讓我覺得,小孩真的都在自然模仿大人的用語和行為模式,你常跟身邊的人打招呼,孩子就會跟著學,吃飯時彼此關心一下,他也會學的。
諜對諜時光開始
小孩長大了,有自己的意志力,也開始知道用什麼方式,可以不用違背爸媽的意思,但又還擁有主控權。
有一次,我看他拿著麵包跑來跑去,就跟他說,手上麵包吃完才能去陽台玩,他馬上整塊麵包全部一次塞進口中,嘴巴鼓鼓的,就得意洋洋地跑去陽台了。
還有一次,他在吃麵包,我吃餅乾,他看到我吃東西,沒有馬上問我吃什麼,他是這樣問的:
(好奇地盯著我,手指著我)「媽媽,妳…蹲下來」
(媽媽蹲下去) 「媽媽,妳嘴巴打開,說啊–」
(媽媽說,啊—) 這才說: 「媽媽你在吃什麼呢?」
大概已經學到,直接問還不一定有滿意答案,自己觀察比較準了!
還有一次,早上睡醒時,他主動跑過來抱媽媽,第一句話就是 「媽媽,我昨天晚上睡自己的床,沒有來吵爸爸媽喔!」
媽媽說「對呀,這樣就對了,好乖喔 」
爸爸在旁邊嘀咕: 「這不是事實…昨天夜裡有個小孩,繞著床一圈跑到媽媽身邊,推了推媽媽,媽媽一點反應也沒有,他只好又跑回來,看著爸爸,爸爸也看著他,相看幾分鐘後,他就回自已床上睡覺了」
搞半天,是媽媽我睡太熟,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還有,這孩子最近老是半夜喜歡起來夢遊的樣子,老是繞一圈特地繞到媽媽床邊來…
自我擁有物意識變強
最近小孩自我擁有物的意識越來越強,帶他去遊樂場玩,把一堆車車排一排,有別的小孩來拿他排了但是沒在玩的車,他馬上衝過去搶: 「那是我的!!」
我趕快制止他,他才鬆手。
後來在沙坑玩,看到有小妹妹靠近,他趕快跑去把所有剛剛在玩、現在沒在玩、小妹妹接近的玩具,通通拿走,拿到自己身邊放著…
我就慢慢跟他說,東西是要分享的,遊樂場的東西和幼兒園的東西,都是大家共有的,不過我心裡也知道,這樣的行為表現,似乎也是這個年紀的特質之一啊。
還有,他其實很明顯對別的小朋友有興趣,一個小女生來玩溜滑梯,有人輪流玩,他更起勁,而且去模仿對方的動作,女生走掉後,他溜下來還有點失落的問我: 「她在哪裡呢?」
*媽媽你看,好漂亮的車喔,我想要!(媽媽按: 可以啊,以後賺錢自已買喔!)
體貼媽媽的孩子,教養的真義?
他真的對媽媽很好,要嘛,是來抱著我,親我好幾下,不然就是跑來說,我要抱媽媽,不然就是,爸爸開玩笑在拿媽媽的眼鏡,被媽媽抗議時,他就會指正爸爸 : 你不可以拿媽媽的東西,那是媽媽的!!
某天回家前,因為有一段上坡路,我們各自推自己的腳踏車,突然我家小子,把自己的腳踏車扔給爸爸說,「我要去幫媽媽推!」然後就是,他從後面幫我推車推上坡,爸爸自己推車,外加提著小孩的腳踏車
另一天從遊樂場回家時,我叫他自己選,要走哪條路,他選a,一秒後改選b,我們就走b。
走沒幾步他又吵著要走a,我就不肯了,跟他說選擇已經做過了,媽媽不走回頭路。他開始露哭臉,當然沒用,最後我說,你要走就自己去走,媽媽要走這條路回家了。
他,居然自己轉身走了,我有嚇一跳,但我沒去追他,他邊走邊回頭看我一下,但是沒有走回來 — 這孩子真的越來越獨立了。
我們就這樣,走兩條不同的路,我還放心,因為其實兩條路很近,平行的路,透過草地彼此看得到對方。
突然,他穿過草地朝我跑過來,我以為他是想來媽媽身邊了,後悔剛才自己跑去走不同的路,沒想到他來了以後對我說:「我發現了(妳在推上坡),我來幫妳!」
他不會因為我叫他來而來,也不是因為怕自己走而來。他來是因為,想要幫忙我。
這點讓我思考很久,真正讓他過來的動機,不是害怕,也不是服從,而是出自內心,對媽媽的關心,和想幫忙的心。真正的教養,也許沒有一定的規則,但,該從孩子的心出發…
整理這個月的相片時,也發現,又是好豐富的一個月啊,去參加了各種活動、也在大自然中有各種體驗,一個月又一個月飛快地過,至少知道我們都沒有白白浪費光陰,很踏實快樂地在享受每一天的新體驗、新成長喔!
芬蘭國際大卡車展,小孩也可以玩玩看!
旁邊的遊樂園也超好玩的,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就有十幾種器材可玩!
婆家的院子裡,莓子現採現吃!
八月的晚上,到湖邊踩水,有點涼了,還是要去玩:
騎車繞芬蘭南部的Tuusula湖一周:
但最終目的還是要停車:
到兒童咖啡館參加中文故事屋活動,其實爬上爬下更好玩:
在餐廳日的台灣攤位,練習當買家,跟哥哥買蛋塔和燒餅:
公園有好多活動,來去玩彩帶:
去小島上學釣魚:
赫爾辛基藝術之夜,他最愛的活動: 澆花
還有,畫「草」:
編織工作坊,小小孩有自己的玩法:
雨天散步,照樣玩:
爸爸,看我堆的高塔!
和我堆的…停車場:
我看得懂建築平面圖喔! 「巧虎先在客廳看電視(指沙發),然後他去房間睡覺(指床),這裡可以做飯(指廚房),這裡可以出去(指門)。」我們沒教過他,不知道他自己怎麼會認。
香氛機初體驗,我好喜歡!
有阿姨和妹妹來家裡玩,媽媽我好喜歡阿姨喔! 妹妹的屁屁,也可以當停車場…
在家裡,最愛跟媽媽一起撖麵團:
iphone自拍照,照了一堆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