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滿兩歲六個月了,所謂「生命中最重要的前三年」已經過了六分之五,真不敢相信時間怎麼可以過得這麼快… 自己這個「媽媽」的角色,也已經當了兩歲六個月,每天,都是許多的反省與成長,以及與孩子相伴的瑣碎與快樂。
這個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語言能力,常常讓我嚇一大跳。不只是因為他話越說越好,更重要的是,他的用語,反映了他的思考與認知能力。
他常在言語中,展現出兩歲兒的正常的「叛逆性」。
有一次,在廁所,他又想要去洗手(玩水了) ,我跟他說不可以,你手髒髒的話才需要洗手,手不髒只想要玩水是不可以的,結果…他馬上跑去馬桶上方有灰塵、媽媽還沒清的地方,用手一整片給我抹過去,跟我說: 「現在我的手髒髒了!」(昏倒)
他也會來個叛逆新招,嚇我一跳。有一天,我無論叫他做什麼、或不可以做什麼,只要是他不想照辦的,他就跟我回答: 「我聽不懂。」然後接著附加一句「我要去睡覺了。」-_-
後來好幾次,他不想聽話時,就跟我說: 「我聽不懂」,好在媽媽也學乖了,不會因為這樣跟他衝突,「聽不懂沒關係」,我會很溫和地跟他說,接受「他說他聽不懂」,但是,他該做的事,我還是溫和地用別的方式要他做,比方如果沒做到,那只好得不到他想要的結果囉,最後慢慢地,這個「我聽不懂」就比較少出現了。
有時候,他為了表達抗議,會背朝向我,說:「我不喜歡(媽媽)」媽媽我也不會生氣,我知道他過一會,又會跑來抱著媽媽撒嬌了。
他也越來越會周旋。
跟我要東西吃時,如果不是吃零食的時間,或是看媽媽面有難色,不那麼想給他時,他會自己說: 「一個就好了,不要更多!」
平常吃完飯,我們會給他一顆木醣醇的糖來預防蛀牙,糖盒裡有黃色和紅色兩種不同口味,有一次他要求要黃色的糖,爸爸說現在只有紅色的糖,黃色的糖吃完了,結果他就說: 「那我要兩個」
另外,他的句子越說越長,給人一種可以完整溝通的感覺。
他會說跟爸爸用芬蘭文說: “我們去房間,看媽媽在做什麼”
看故事書時會跟媽媽爭論: 「這個不是船屋,這個是火車!」(啊明明就是船屋) 媽媽在講解動物時,他會堅持這個不是什麼、是什麼,明明他是錯的,他也堅持他是對的。
他會自己伸手指頭比一歲、兩歲,之前是大人要他做他會做,現在是有事沒事也會比給我看。
他對週邊的事物,也有觀察及描述的能力。
有一次在唱遊課,他看到一個小嬰兒,跟我說,「媽媽,這個寶寶有點小」然後再看一下,指著人家的被被說: 「這是阿雷的被子!」 ,他的確有一件一模一樣的被被,因為同是芬蘭政府給的媽媽包裡附的被子啊,當然長一樣。
他想要爸爸陪他時,則說過:「爸爸不要看電腦,爸爸過來跳舞」。
此外,他也常讓我反過來檢討自己的言行舉止,並深深體會,我怎麼說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
比方,他會模仿大人說話,媽媽有時真的很忙,跟他說媽媽現在沒空陪他,結果有一次我叫他去換尿布,他就跟我回說: 「我現在沒空陪你」(媽媽頓時臉上三條線…)
他也很會為他想要求的事找到好的理由,比方:
「媽媽,阿雷有一點累,我沒有辦法走路,媽媽抱抱」
或是,當他要你幫他時,就說他太小了,他還小所以還不會,如果要堅持自己來的,就說他已經長大了,「阿雷太小了,還不會弄…」 「阿雷已經長大了,阿雷會」他大或他小,當然隨著情境的需要而異。
他也開始比較會用”我”了,好像開始了解我是什麼意思,也常說”媽媽你看”,雖然三不五時還是會搞混你和我。
前兩天想要爸爸去沙發講故事給他聽,他說「爸爸來坐這裡,這裡比較舒服喔…這裡沒有妖怪」
自己去彈琴,也會說「媽媽,來聽音樂」
他也開始會,聽到任何聲音或語言就馬上模仿,這其實是更小的時候就有的能力,但似乎在這個語言爆發期,更加明顯,不管聽到的是什麼語文,甚至只是火車上的狗叫聲,或火車的汽笛聲,他都會跟著學。
到目前為止,他的芬蘭文,跟他的中文程度不相上下,基本上兩種語言,算是很平衡地發展著,而且我發現,他會很自然地調整語言,每次跟我出去,他想主動跟路人聊天時,他一定用芬蘭文,好像他已經習慣並潛意識中了解,身邊環境中的人,除了媽媽外,都是說芬蘭文的。
慢熟的孩子,越來越不「害羞」
雖然他是個慢熟的孩子,卻也越來越不害羞,帶他去找常見的朋友玩,越來越少有怕生的那一面,還會去主動給我抱妹妹!
有一次帶他去芬蘭唱遊課,他居然是全班唯一一個小朋友,「敢」不用媽媽陪,自己繞場跑一兩周…(其實他也不過就是覺得好玩而已,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別的小孩都要媽媽陪,他不需要)因為他是最後一個跑的,老師就說,早知道該讓他第一個跑,別的小朋友就會有樣學樣,不用媽媽陪了。結果還真的,他一跑完,有兩三個小朋友突然就被鼓勵到了,也開始敢自己繞場跑兩周。
唱遊課完,他也會想去摸其它的小朋友,有一回居然還跑去踩一個哥哥的褲子,他大概是覺得好玩,當然媽媽很快就把他拉開了…感覺上,孩子的表現會依所在的群體不同而異,與台灣朋友的孩子在一起時,他是比較慢熟的(雖然也已經不太會害羞),但是去都是芬蘭孩子的唱遊課時,他大部分時算是比較主動積極、不害怕的,也許是一週一次的唱遊課環境熟悉了,於是原本一年前在同樣環境中會害羞的他,現在已經很如魚得水了。
永遠誠實的幼兒
這年紀的孩子,還不懂得什麼叫說謊,也總是會說實話,最好玩的,就是玩躲貓貓的時候。
每次他躲起來,只要爸爸一來找他,問他,「阿雷在不在這裡?」他一定會回答: 「在這裡!」人躲著是躲著,馬上回答就等於沒躲了啊,呵! 然後爸爸會來抓他的小腳,「這是不是阿雷的腳?」「是!」「這是不是阿雷的屁屁?」「是!」「這是不是阿雷的頭?」「是!」「阿雷是不是在這裡?」「是!」隨即蹦出來大喊:「找到了!」哈,一開始就找到了啦!
顏色的認知
對顏色的認知,也比以前清楚,尤其是幾個主要顏色,比方黃色、紅色、藍色。問他,他通常都會,但偶爾也會講錯,或是給我亂答,不過我想,他多多少少是有確定的概念了!
如廁練習的進展
這個月初,也嘗試給他進行了幾天的如廁練習。坦白說,媽媽我倒是還不急,只是看了一本書「Potty Training Boys」,很喜歡裡頭循序漸進,慢慢練習的方式,於是就試了一下。
書中說,要進行前,要先觀察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男生通常大約在兩歲半前後,開始有控制小便的能力,且這本書的方式,不是硬逼著孩子在一週內學會,而是配合家長和孩子的時間彈性,有空就練習一小時,沒空不練也沒關係,我們也就在這種輕鬆又沒壓力的情況下,進行了幾次練習。
有趣的是,我家這小子,小便幾乎是不練就會,從第一天起,跟他說穿了小褲褲,要尿尿要去馬桶,他就知道了,偶爾「意外」的狀況,是比方說跟著爸爸去小便,聽到爸爸的小便聲,他就不小心跟著尿出來,不過這樣他還會馬上忍住,等坐到馬桶上再繼續。此外,「意外」也發生在,睡午覺時沒包尿布,一睡醒還沒意識到這一點時就尿出來了,媽媽就只好換床單,沙發上也發生過一次,是因為他正在哭鬧,哭鬧時都不去想自己該去馬桶,就尿在沙發上了。除了這些狀況外,基本上,小便這回事,他已經會了。
還有我發現,他沒事在那邊抓自己的小雞時,就是可能想尿了。
還發生過一次,是媽媽上網上得入神,他在旁邊講什麼沒聽清楚,晃神幾秒才聽懂他一直抓著我的手喊的是: 要尿尿、要尿尿 (很好,又証明了他可以忍)
比較不順利的,是大號。他有很明顯的便便規律,通常是早餐過後,而且他便便也很明顯,一定是蹲在原地,「嗯嗯嗯」的用力,一看他的臉就知道他在便便,不過,他就是不肯去馬桶上試,我看網上的資訊說,有些小孩會覺得便便離開身體、掉到馬桶的感覺讓人害怕,也可能是,他小時候,爸爸都會跟他說便便噁心要趕快換掉而造成的害怕,我不確定原因是什麼,只知道對有些小孩而言,確實要過一段時間才會慢慢克服「便在馬桶上」的心理障礙,那,就只有多一點耐心,陪他慢慢來囉!
雖說是還不會,仍然有一次玩著玩著就不小心在馬桶上解出人生第一個馬桶便,當場爸媽當然是歡欣鼓舞又唱又跳的! 養小孩就是這點好玩,總是可以因著他,而重新感受人生中那每一個小小的第一次,是多麼值得慶祝,多麼美好,小到如廁這件事也一樣,生活中何處不驚喜啊!
也順便記錄幾個這個月的小事件:
從小就喜歡在廚房「幫媽媽忙」的孩子,這個月進展到「捏肉圓皮」、用木刀切各種東西(包括積木),有一回,他堅持要炒菜,我就真的連菜都給他炒了,很OK喔! (當然媽媽是在旁邊顧著的啦!) 他炒得很高興,媽媽也覺得,真的有幫到我的忙耶,哈!
切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