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北歐最大的旅遊展MATKA2013,顧台灣攤位。
這個經驗,真的很有趣。總共四天的工作,頭兩天從早上九點到傍晚七點,後兩天從早上十點到晚上六點,坦白說,還真是很耗體力,然而,心卻也同時是滿滿的。大概是因為密集工作的關係,至少有兩天,我連作夢都夢到跟展覽有關的人事物,不是因為工作本身有什麼壓力,反而應該說是,一種全心投入的開心,因此就日有所「作」,夜有所夢吧。
就來簡單分享一下,顧台灣攤位的心得和體會,寫篇札記來給自己做個記錄!
幾天下來,最讓我意外的是: 真的有不少人想來台灣玩呢!
雖然台灣是個自然文化風土人情都有特色的地方,也絕對值得一遊,但在我的想像中,它既不是芬蘭人的首選地,也少有人特別有計畫地要來台灣旅遊,然而這幾天下來,除了一些路過搜集各國旅遊資訊、只是拿拿資料的遊客外,每天還真的有許多位民眾,特地前來攤位詢問,該如何前往台灣旅遊。
有的,是已經旅遊過香港及東南亞一些地區,正考慮是否下次前往香港旅遊時,順便多留幾天,延伸行程到台灣。
有的,是因為在亞洲設了公司,打算去台灣一遊。
有的,是學生或傳教士,因為要去台灣實習或工作一到三個月,因此有足夠的動機,想了解台灣的一切。
有的,是學過中文,遊過中國大陸,心裡想著下一個目的地要是台灣。
有的,則是因為曾接待過台灣的志願工作者、有兒子或女兒在台灣…等理由,而覺得某天也想去台灣看看。
也有的人,沒有明確的說明原因,只是告訴我: 「我一直想去台灣看看,想很久了,始終沒能成行,今年或明年一定要成真!」
最讓我驚訝的,是一位年過六旬的先生,前來詢問自助旅行的相關事宜,他已經決定要去台灣,我要給他相關部分手冊時,他還告訴我: 「我不要拿那麼多,這些資訊我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得到!」每當看到有一定年紀的人,自信滿滿地又要往一個新國度出發時,我總是從心底感到既佩服、又開心,彷彿從他們身上看到生命的力量。
也有不少人,是因為「電視節目」慕名而來。
說來也巧,就在旅遊展開始的前一兩周,芬蘭某電視頻道很巧地播了Anthony Bourdain 的節目,那一集正好介紹的就是台灣。旅遊展的頭一兩天還正好又遇上節目重播,結果就因此吸引了一些人前來詢問: 「那個很像水餃又不是水餃、圓圓的裡面包肉的、被稱為全世界最好吃的台灣特產叫什麼?」「從節目看起來,台灣實在是好有趣的地方啊,所以我們想來了解一下,總有一天要去玩…」
我喜歡跟這樣的民眾聊天,每每我們拿著地圖,聊著他們的需求,談著台灣的種種,一談就是十幾二十分鐘,每天九點十點開始工作,常常時間一瞬間就過,聊著聊著再一次看時鐘,已經不知不覺走到十二點半還渾然不覺,可見忙得很充實愉快。
還有一些人,來過台灣了,忍不住要來攤位走走,只為了告訴我們,他對台灣的好印象;
還有的人,來過台灣,且還正在計畫下一次的台灣之旅!
一位芬蘭女士就說,她去年去了台灣南部某處,讚不絕口,「全世界應該沒有其它地方,東西比台灣更好吃了吧! 」她這麼說。
我於是忍不住想著,是什麼,會讓人想到一個國度去旅行呢? 尤其是像台灣這種,”Asia’s best kept secret”,非傳統西方人認知中的旅遊勝地,在芬蘭又很少有旅行社安排台灣團,那麼,這些自助旅遊者,為什麼想來台灣呢?
電視宣傳的力量,自然是很強大,但除此之外,這些想來台灣的旅人們,似乎多與台灣有某個聯結,也許是有親友曾去過、正在台灣,也許是曾在某時某刻,對台灣有了某種程度的想像與嚮往,我不得而知。
倒是與德國同事M聊天時,他說了一句話我很同意: 「在旅展時,人家問你為什麼要去台灣旅遊,我都會說,因為自然很美,文化很豐富! 這樣說,因為自然和文化,最容易拿資料來秀給人家看。但是,哪個國家的景點沒有美麗的自然和豐富的文化? 打從心底,我覺得台灣最美好的,是食物與人!」
他接著說了在台灣自助旅行時,數次受到當地人盡百分之兩百的努力,來幫助他的體驗,語言不通不是問題,比手劃腳也要幫助這位陌生的外國人,語言通的話更好,百分之百的信任這個陌生的外國人,從自家掏出東西來借他,也不怕他不歸還。
「一個來攤位的旅客,曾去過台灣,結果我們的對話,就是交換這些,台灣人情味的感人時刻。」他這麼告訴我。
人情味,如何能成為旅遊展時,宣傳的資料? 實際上,恐怕不容易,然而,至少我們在展場的工作人員,可以盡全力地幫忙這些想來台灣遊玩的民眾,也許,可以多少讓他們感受到一點點的,人情味。
而最讓我開心的,無非是當解說完時,得到這樣的回饋: 「謝謝妳友善又詳盡的解說,這些資訊真的好受用!」或是 「光是聽到這麼好的解說,就值得讓我們好好計畫台灣行!」…等類似的話語,那直接當下的回饋,就是所有辛苦最好的報酬。
於是我也明白了,為什麼僅管身體疲累,心情卻始終很開心,且真心喜愛這樣的工作,因為,這是在幫助別人,了解我來自的故鄉,是在盡我的能力,讓有興趣的旅人更接近她一步,而人與人之間單純的交流,一來一往中,更是充滿許多喜悅與直接的回饋。我一直喜歡這種直接與人接觸的、有意義的工作,因此,這幾天的感覺,真的是在做著自己非常喜歡的事情呢。
僅管是在場顧攤位工作、宣傳台灣、幫忙解答疑惑,但在這個過程中,其實自己也學到新的東西,並有許多新的發現。
發現之一,是大家都喜歡拿地圖!
不管有沒有要來台灣玩,許多人走到攤位,就想拿地圖,是不是因為,有了地圖,可以進一步的落實某種了解與想像? 哪怕根本沒有要到這個國家去旅遊,但有了地圖,就踏上了想像的第一步?
而事實也証明,無論是對顧攤的人而言、還是對旅客而言,地圖的確是很方便的工具。對我而言,有地圖,我更容易有個媒介,可以秀給對方看景點在那裡: 台灣的中部,地圖上都是綠的,因為都是高山…台北是城市,卻也近山近水,一看地圖就知道…
最後沒被拿完的資料手冊裡,剩得最少的就是地圖,還有一些地圖是早就被拿光了,看來以後這樣的旅展,真的需要請有關單位多準備點地圖來呢,有地圖,說起故事來就容易得多。
發現之二,是台灣還有好多地方我都沒去過,還有很多資訊我都不夠了解。
這其實算不上什麼發現,自己沒去過哪裡,自己本來就知道。只是,有時為了解答民眾的問題,我才發現有些資訊我早就忘了,或是沒去注意,比方,台灣的雨季是什麼時候? 要去陽明山要坐到捷運哪一站? 哪些地方是適合有一歲兒的家庭旅遊的? 哪個季節最適合旅行台灣? 除了旅館外,台北市區內有哪些好的B&B或短租式公寓?…
有一部分的問題,感謝噗友們的及時幫忙,我已經找到答案,有些問題,問的民眾少,展場又很忙,我到現在都還沒來得及去找到解答,不過如果將來還有機會幫忙照顧台灣的攤位,我可就要事先查清楚了,這個過程中,真的自己也在重新學習啊,學著更了解自己的家鄉,哪怕人在千萬哩之外。
發現之三,其實應該是說,我德國同事的發現: 東西放桌上,芬蘭人不見得都會拿
展場的第一天結束前,德國同事M對我說,東西啊,重要的要全部收起來,因為以他去過其它國際大型旅展的經驗來說,展覽一結束,就會有人到別的攤位搬東西,他甚至看過有人把某攤位的樹搬走的…
我說,這在芬蘭的旅展,應該不至於發生才是…
到了旅展的最後一天,一些我們刻意保留的北海岸景點DVD,因為還沒發完,同事M就把它放在桌上,任人去拿。結果,放了半天,人來來去去,居然完全沒人拿! 他轉頭來跟我說,「奇怪,太奇怪了! 這些芬蘭人怎麼都不拿,有的人拿起來看一看,又放回去了耶! 在德國,我一放上櫃台,一定馬上被掃光! 德國和芬蘭,真的很不一樣啊!」
我對德國不了解,無法有任何評論,倒是不意外芬蘭人把DVD放回去的做法。不是DVD不吸引人,而是普遍來講,有環保意識的芬蘭人不少,除非是真的有興趣,或確實有需要,不然,無用的東西就沒必要拿囉。至少,這跟我自己這幾年的做法也很吻合,更年輕一點的時候,去看展我一定是大包小包,什麼都先拿了再說,不過現在,慢慢地不再想要收集各種無用之物,這次也是,不少芬蘭人一開始就表明,只要拿他們需要的資訊,不想要大部頭的什麼都搜進袋子裡,這樣的做法,也真的比較明智。
(無關內文,瑞典展場一景)
此外,在台灣的攤位現場,我們也表演書法,用毛筆字幫民眾寫他們的中文名字。
雖然我的書法並不好(上次寫應該是小學的事了!) 但我喜歡幫他們寫名字,盡可能的專心用心寫,因為,我相信,一份祝福,可以從筆尖傳到紙上,我當場寫下的字,也許會被對方拿回去,當紀念品收藏好幾年呢,不是書法高手,那麼更要用心,我也意外的發現,自己很喜歡寫書法的感覺,全心全意在一筆一畫上時,就某種程度而言,很像是一種「靜心」或「靜坐」的練習,雖然是要跟人說話的,完全靜下來的時間不多,但每一筆畫,都像是那個時刻、分秒上的全神貫注,很像是一種活在當下的,心的練習。
因為在旅展幫忙,讓我再一次有了拾起毛筆的經驗,而且跟小時候只是為了交作業的感受不同,此時是真的享受,因此下次回台,我打算也要帶毛筆、硯台回來了,慢慢地寫,慢慢地靜心,希望也能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回想起這幾天的旅展體驗,付出了很多,收穫更是豐實,也希望有更多人,會發現台灣的美好了!
小王子
好棒好美的經驗! 我這幾年越來越已身為台灣人為榮, 因為世上對台灣有好印象, 喜歡台灣的人越來越多! 幾乎沒有不好的評語~*
well done.
台湾的美食是最诱人的吧
sstacey2020@yahoo.com.tw
我家裡有房間分租,可以推薦給想到台灣的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