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期間,很難得的與一位從大學時代就認識、已經許多年沒見面的好友約了見面,那天,在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內,我們談了彼此的近況,說起僅管常常分別住在不同的國度,但好像在人生的每個時節,不同的關鍵點,我們總會碰頭,針對當時那個年紀的主題,有一場深度的對話。
的確,十幾二十歲時,我們的對話主題,不外乎是愛情,和人生展翅初始之際,對未來的想像;
三十出頭,愛情主題隨著我們的人生際遇而時而持續著,卻也有了更多關於工作、進修、追尋自我的話題;
如今,更近不惑之年,我們的對話主題,走向了養生、生命、與人生。
我自己這兩年剛生養小孩,好友則是前一兩年剛新婚,還未懷孕,於是,我們的對話,就聚焦到了懷孕、生產、與生命的體驗上。
還記得那天,我自然而然地說了許多,彷彿是上頭有個聲音,透過我並結合我所有的感覺與思考一傾而出似的,我想把這一些記錄下來,因為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很想整理出口的話。
猶記好友說了一句: 「好難想像你居然會當媽!」
同樣的話,這次回台,另一個好友也這麼對我說。
是啊,年輕一點的時候,我大概也很難想像自己會當媽,一位高中好友曾對我說,「你喔,根本是標準的水瓶座!」,的確,水瓶座最愛追求自由,我大概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也因此,哪怕還算早婚,卻一直遲遲不想生育,原因很簡單: 「我怕失去自由、我還有好多好多夢想,想要去完成」。生兒育女這回事,雖然不排斥,並且覺得「總有一天我會想要有這樣的體驗」,但「那一天」,卻下意識的被自己不斷地往後推,只因為心目中的那個「自己」,是如此重要,總有那麼多的想望,有待去實現,時間,永遠不夠用,如果給自己的時間都不夠了,哪裡來多餘的時間,給新的生命呢?
然而,當我真的成為了一個媽,我才恍然醒悟,以前那個自以為是的「自己」,和那麼理所當然的「自由」,原來,在生命的重量之前,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坦白說,生完小孩,你的確會有一段時間,失去一定程度的自由,但是你的收穫,遠遠超過那些自由,而且,所謂的失去自由,最主要的,其實就是頭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至少從孩子滿一歲半、會走會跑開始,我在時間分配上的自由就越來越多了。」我這麼對朋友說。
當然,有人說,孩子是一輩子心頭甜蜜的負荷,無論如何都會掛在心上,但以「分配時間」這件事情上來說,我是真的在生了孩子之後才發現,生養孩子與實現自我,並不一定要衝突,當然,頭一兩年一定程度的失去一些個人時間上的自由去配合孩子,在所難免,但,這樣的時間,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越來越少,有一天,當你發現孩子已經不再需要你時,說不定才會開始懷念起那嬰兒期嗷嗷待哺的親蜜時光。
更重要的是,有了孩子之後,我發覺自己,才真正有能力用更寬廣、更深遠的心,來看待人生,很多原本我以為重要到無以復加的事,現在回頭看看,覺得也還好,一些以為非做不可的事,在時過境遷之後,就逐漸淡去,不做也不是那麼可惜,然而有了孩子之後的生命收穫,卻實實在在地在心頭留下腳印,那是人生無比珍貴的印記,事情和想望可以來來去去,孩子卻是一輩子的珍寶與生命的老師。
我真心覺得,有孩子相伴的這兩年多來,是我人生走到目前為止,生命收穫最深的時光,連我原本覺得無比重要的「自由」 ,竟也可以「暫時」靠邊站,原來,生命真的有比自由還重要、比自由還讓人喜悅的東西。
因此,每每聽到有朋友說,「為了害怕失去自由」而決定不生養小孩,我彷彿看見從前的我,並忍不住為他們覺得惋惜…「害怕失去自由」,我當然了解啊,認識我夠久的朋友都知道,我曾是多麼嚮往自由、並在自己的人生中,多次以行動實現自由的人。
我可以推翻所有人的建議、不在乎世俗的評價或價值觀,只為了忠於自己心目中的自由; 因為自由,我可以獨自提著兩箱行李,一再跨國搬遷; 因為自由,我可以一再地做出讓人咋舌的人生與事業決定; 因為自由,我曾經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想生養小孩的慾望。
如今,那個「自由價最高」的人,成了一個非常享受生養小孩的母親,心甘情願的被「綁住」,這之間的轉變,如人飲水,不親身體會,大抵永遠不會理解,天下真的有比個人自由更美好的事。
「我還在猶豫的一點是,我們兩個現在的生活很甜蜜很愉快,有了孩子,我怕會有所改變…」朋友這麼對我說。
是啊…我可以理解,尤其是新婚的夫妻,總會希望多保有一些兩人世界的甜蜜與親近,有了孩子,總是生活上的一大改變,猶豫不決,也是在所難免,哪怕不是新婚夫妻,身邊也有一些朋友,是因為「已經很滿意自己目前的生活」,而不希望生養孩子,因為不覺得有「改變的必要」。
別說別人了,我自己當時,可不就是猶豫了N個年頭嗎…
我只能說,人生啊,無論是甜蜜還是辛苦,總不會維持在同一個點上,始終不變。相反的,人生一直在變動,哪怕沒有生養孩子的夫妻,關係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啊…兩個人的世界,會隨著時間的推進,有起伏有上下,有孩子,不見得會變好、也不見得會變差,但為了害怕改變,而不生養孩子,那麼真正害怕的,其實並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害怕失去掌控啊! 而那些不可預期的改變,那些可能超乎我們個人力量的一切,無論你想或著不想,它總是會一直發生,改變也許需要調適,改變也不見得不好,然而如果只是為了害怕改變而做某個決定,其實那些努力要維持的「不變」與「此刻」,總有一天,也還是會變的啊。
「還有,我很怕痛啊!」朋友這麼說…
我笑了出來,這不是在說我嗎!
從小,我就是個超怕痛的人,坦白說,當年不想生小孩還有個原因,就是想到「會很痛」!
我還記得初高中時,在一堂健教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女人生產的錄影帶,看完走出教室時,每個同學都面色奇異的沉默,少了平常吱吱喳喳的笑聲,顯然這些真不是讓大多數人舒服的鏡頭,而我,則是在看完的當下就決定 「我不要生小孩了!」,別人我不知道,只知道當時身邊的同學們,後來一個個還是成了媽,而我,始終在腦海裡記得那些「可怕的鏡頭」,完全沒有任何想當媽的欲望。
我還記得,自己曾經開玩笑的對先生說: 「如果科技能讓懷孕的變成男人,由你來負責生,我就願意當媽!」
有人說,怕痛的話,你可以剖腹啊!
拜託,這對我而言,只是先痛後痛的差別而已,當然,「痛」的方式和感覺,一定不一樣,但,那麼折騰人的事,幹嘛去做呢!
直到我自己以自然生產的方式生下孩子,我才知道,自己「又」被「自以為是」的觀念和想法,給「綁」了好多年。
因為,我自己生小孩,很幸運的,一-點-都-不-痛。我沒有打任何止痛藥,因為,一點都不需要。
當然,也是因為我很幸運,能夠在準備生產的日子裡,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學習到關於生產的正確知識,扭轉了許多傳統中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包括「痛」的觀念,並因此學習到,一個完全自然、沒有人工干預的生產過程,真的是可以「不痛」的,當然,能夠以「完全自然、沒有人為干預」的過程來生產,已是一種幸運,因為我知道,不是每個想嘗試全自然產程的媽媽都能順利如此。
我的生產過程與如何能「不痛」的體驗,我會留待之後再寫文仔細分享,我想先說的是,當我生完小孩,從產房下床走到休息室時,真的有一點點痛的,只有為了讓小孩順利出來而切開的「傷口」,而且也沒有痛到需要止痛藥的地步,至於產道本身,奇怪的是,雖然在推出孩子時確實是很不舒服,但生完之後卻「完全沒感覺」,既不痛,也沒感覺自己剛才生了孩子。
當時的我走在醫院的走道上,有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 這,就是我害怕了那麼多年的生產過程嗎? 我感謝自己的幸運,同時,也忍不住在心底嘲笑自己的愚味,為了這麼自以為是的「害怕」與「痛」,從初高中起就影響著我關於我生小孩的決定,原來這樣的「害怕」,全是一種偏見與想像? 如果是如此,那麼人生中還有多少事,都可以因為我們自以為是的偏見與想像,而被限制住,而被認為「不可能」呢?
人生中的許多事,一路走來,都會發現,跟我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哪怕看了別人的例子,十之八九是如此的事,輪到自己身上,可能就剛好是「一個」不是如此的。我回想自己,從生命歷程、工作經歷、到生產經驗…都常常這麼奇妙的發生著,沒有一件事,像別人說的那麼「不可能」,也沒有一件事,跟自己年輕時想像的一樣,每一件事,每一個體驗,當我順著自己的心與直覺去走的時候,都走出它的獨特,真正經驗後,才知道原來是怎麼一回事。原本以為的「不好」,常在親身體驗後,發現它的「好」; 原本以為會窄化視野的地方,卻在親身居住生活後,才發現那地方讓我「視野大開,生活大躍進」; 這樣的例子,好多好多…
是不是,每一個人生體驗,從自我的實現到生養小孩,都在不斷地打開我們的人生與世界,不斷地打破我們的自以為是的想像,和那個自以為重要的不得了的「自我」?
我但願自己,能不斷地在人生中,提醒自己,這所有的經驗,曾教導給我的智慧。
「你真的很有說服力…我已經在書店裡翻起懷孕生產相關的書了…」那晚,好友在信件中這麼跟我說。
我笑了。其實,我不敢去「說服」別人生小孩,畢竟這是夫妻兩人要共同決定的事,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客觀因素要考量,我自己的育兒經驗愉快,也不敢保証別人一定就是如此。但我承認,我自己很享受這個生養孩子的過程,也真心地覺得,收穫與甜蜜,遠多於辛苦的部分,所以對於「我自認為有所了解的、那些跟我心靈相通又相知的好友」,如果她們正處於「猶豫要不要生養孩子」的時期,而且我知道她們其實是會喜歡這個過程的,我總是很樂於分享自己的體驗,鼓勵朋友勇敢嘗試,不要想太多。
也有的朋友會說,「生養小孩真的很辛苦,所以我不會勸別人生小孩」,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與看法,沒有非怎麼做才是對的說法,也不是每個人都非生小孩不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決定與選擇權,只是,我多麼不願意看到,好朋友們會因為「害怕改變」、「想像中的辛苦與痛」、「怕失去自由」…等與我當年一模一樣的理由,而做出不生養小孩的決定。
不生養小孩,對某些人、某些情況而言,可以是個好決定,也的確不是每個人都想要/適合生小孩,只要做了決定,並打從心底坦然與決定共處,就是好決定,我只是始終覺得,因為「害怕」而做出的人生決定,無論害怕的理由是什麼,無論是生養小孩或是其它,通常沒有真正的道理可言。而在生養小孩這件事上,我所聽到的拒絕理由,在大多數的時候,總是包含了太多的「害怕」。
也許,這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
因為,我正是如此走來,如此領悟。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在人生路上,生命當前,猶豫不決,徘徊不前的朋友們,無論那個猶豫,是生養孩子,還是其它的人生決定,真心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克服心中的無名害怕,做出讓生命豐實平安的決定。
這樣的決定,就會是一個祝福。
圖: 秋意、冬景/北歐四季攝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克服害怕吃大便的恐懼
我好喜歡翠珊寫的這篇文
與我心中好多想法都很相近
本來一直不喜歡小孩的我
因為老婆一直想要孩子有了洋洋
之後所看到的人生風景
超乎我的想象
不過如果要想有第二個孩子
其實又是另一場拔河了
呵呵
棋子,謝謝你的分享,很高興聽到啊!
本來生孩子之前考慮要生兩個的我,生了一個之後就想打退堂鼓了。並不是有了孩子不好,相反的,有了孩子之後,真的感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美好體驗。(但是生產還是痛到不行。) 只不過,心中的其他想望真的很難再被壓抑。短期內真的很難再說服自己啊~~ ><
剛才跑去看了你的部落格,實在是太有趣了! 春夏秋冬那擺設的點子好酷啊,你真是個有美感又有才的用心媽媽!! 再來一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