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園丁初體驗

推到 Twitter!
推到 Plurk!

上回告訴大家,最近我們租了個菜園,這裡就先用一篇小日記,為生活做個記錄。上週末,我和老公一手拿鏟子,一手拿鉗子,欣賞著四處紛飛的春天花雪,散步朝我們的小菜園前進。

我們很幸運,菜園裡有不少東西,都已經長好一部分,上圖的鬱金香就開得嬌艷,像是在歡迎她的新主人,還有不少蔥,可說是完全不費力氣的「收成」。

這菜園大半年沒人管,第一天的工作,當然就是翻土、除枯枝。翻土這種比較需要花力氣的事,老公負責,而我這個園丁幼稚園班,幾本上什麼都不會,就從剪枯枝、拔除大黃根的花開始。

說來慚愧,剛搬來芬蘭還住在婆家時,我這不夠格的園丁生手,就是從撿樹枝開始,這下子已經幾年過去,我們從鄉村搬入城市,我還是沒從「撿樹枝班」畢業,只不過現在擁有了個屬於自己的小菜園,也許會認真地多學點東西?!

看上圖就知道,大黃根的花莖又粗又壯,為了避免它繼續吸收土地水分,用「剪」的不夠,要整株花連根拔出才算數,有時旁邊連著的幾株大黃根莖,也會全部被連著拔出來,我雙手抓住粗壯的花根,努力往後拔,好幾次都差點栽跟斗,連人帶著大花莖翻到後面鄰居的菜園上,大花莖拔出來,還不停滴著水呢~

而這芬蘭庭院裡幾乎家家都有的大黃根莖,最適合做成各種果醬果汁派餅:

我鑽到大黃根的花葉裡與花根和堆積如小丘的枯葉搏鬥,老公則在那裡喊著:「我挖到新的馬鈴薯,剛長到一半哩~」由於我們不知道,前人到底在土底下種了些什麼,所以他邊翻土,邊會有些新發現,很是有趣。

說真的,這一天我沒做多少事,就只是在拔大黃根的花莖:

把花頭與花葉去掉後,剩下來的莖就可以帶回家做好料:

由於是第一天,東西都沒準備齊全,也沒戴手套,所以我就空手,在泥土上拾撿枯爛的葉子與根,光著手在土上拔花根摸枯葉之後,我的手上竟然有一股莫名的香氣,而且整個手掌特別光滑,真是讓我覺得驚奇,原來幫樹叢清理枯根莖,還會有這樣的效果?也或許是我沾到了,拔出來的大黃根所流出來的新鮮汁液?

無論如何,我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加上這陣子芬蘭的天氣好極,每天都溫暖舒服,在這種微風徐徐的幸福好天裡做園藝,真是種享受,看到原本雜根亂生的樹叢,被清理過後開始有空間可以生長呼吸,就更讓人開心,也小有成就感。

園丁初級班,還沒做太多事,就已經先收成了,只能說,自己實在幸運,我捧著下圖這些新鮮的大黃根回家,準備晚上要做派餅和果醬,手上捧不穩,還邊走邊掉呢 :)

離開菜園前,我也幫我們的菜園初始日,拍了一張照片留作紀念:

圖中是一半的菜園,還沒來得及翻土,中間是莓果叢。

當我按下快門時,旁邊菜園的鄰居笑著對我說:「起始點,被永恆地記錄」,我第一次遇見這位鄰居,一時也沒馬上會意他的意思,過了幾秒才反應過來,原來他已經注意到,我們今天才開始菜園裡的工作,而這句話,可形容得真好呢,也為我們的園丁第一天,下了個美好的註腳!

後記:

1. 當天晚上,這裡就下起雷陣雨,不知怎麼的,我覺得這樣的天氣轉變實在是太完美了,同一天裡,有陽光有陣雨,就像一個菜園的四季,有枯枝也有新葉,去除枯枝殘根,新葉就得以生長,陽光帶來美好燦爛,雨水則來滋潤土地,我的園丁第一天,手腳疲累,心卻是滿滿的快樂。

2. 前兩天,正巧在中時部落格看到曾維瑜寫的一篇文章,文章其實跟園藝無關,不過頭一段倒吸引了我的視線,也記錄下來,作個參考:

「英國一所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土壤自然生成的一種細菌,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可能成為治療憂鬱症及相關疾病的一線曙光,科學家因此稱這種細菌為「快樂菌」。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細菌隨塵土被人們吸入體內,也會躲藏在不侷限於嚴格衛生標準所種植出來蔬菜當中,報導裡說,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住在鄉下的人會比較快樂的原因。

主持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認為,「接觸細菌不見得不好,我們的祖先曾經長期接觸這些細菌,我們可能過度在意乾淨了。」」

可不是嗎,我相信常與土地親近的人,應該是會快樂的,土壤裡也都是大自然的生機,至少我與髒葉枯枝玩了一下午的感覺,可是十分正面哩!

歐迎加入北歐四季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更多生活思考
北歐四季 on Facebook
Twitter It! Plurk this! Share to Facebook!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Comments

在台灣的社區也滿流行這種小菜園的
很多婆婆媽媽假日都會去那邊種菜
然後順便圍在一起講八卦XD

不過我只看過一堆不知名的菜
還沒看過有人種花
可能跟台灣的風情有關^^”

鬱金香開的很好呢!

『起始點,被永恆地記錄』,這句描述的真好。
祝當個快樂園丁。

綠油油的葉子看了真舒服
以後會交大家大黃根的食譜嗎:)

我觉得泥土是很干净的。
土地真的是造福人群啊~

從小爸爸媽媽也都會在家附近的菜園種菜,
不過我應該什麽也沒學起來,只會除草澆水吧,呵呵!
星期三我就回台灣囉! 祝你有個美好的夏天!

羨慕你這兒的生活,見那麼多類的植物真是興奮 =)

好想知道大黃的味道喔。
我很喜歡西點,也聽說過大黃用於甜點上面,但是沒辦法想像他的味道。
看起來好像芹菜@@

啊 羨慕~~~
很想早點也回去過農夫農婦般的生活
吃自己所種 種自己所愛
每天關心的 就是天氣和蟲害….
呵呵 簡單 勞動 自然 樸實的生活
真好

真想看看你使用大黃根作成的派餅和果醬喔。

哈囉
來看你的菜園,順道問候一下園丁: )

我老公要是看到你的大黃根,一定會留下一串口水
那可是他最愛的派呢!
目前處於懷孕最後階段了,清晨4,5點起床後常無法再入睡
這時到陽台花園上整理花草,是睡回籠覺前的最好消遣

期待你滿園花果累累的盛況~;)

yunin.

大黃我好像有灑鹽生吃過耶
是不是很酸呀?
作成派一定很好吃~~:)

“快樂菌”真是種奇妙的東西
難怪我媽媽種花種草的時候心情都特別好
我想這是台北人很需要的東西呀~

hnigel,
婆婆媽媽去菜園八卦,聽起來蠻好玩的,呵~這裡也是菜呀果的,種得比花多,不過不只是婆婆媽媽,公公爸爸也都一起來~:)

GlenWise,
謝謝你的祝福! 我也很開心,還沒開始耕耘就已經被許多現成的「收穫」圍繞了,加上還有好鄰居呢~

聚水藏風,
好呀,等我…再熟練點,再來分享,呵呵~

zita,
嗯,我想也是如此,泥土裡有生機,有清香。

沂美,
也祝你有個美好的夏天,等你回來再好好聊聊,先祝你一路順風哦!

MuiMui狂想COOK,
其實上圖綠綠的植物應該大都是同一株的不同角度。。: ) 當天玩什麼,就照什麼了,那天大黃根是我的好朋友~ =)

gyung,
台灣是不是比較少見大黃呀? 味道,有點酸酸的,但用在甜點裡實在太讚了!

kite,
我想,真正的農夫一定是很辛苦的,不過能多親近土地、自然簡單的學著樸實生活,真是一件美妙的事呢。

小b,
呵,我那天其實有拍照呢,不過覺得照片太暗,看不清楚,改天再來試一次~:)

yunin,
君子所好略同:) 我一搬來芬蘭,就愛上大黃根!
我也期待妳的寶寶出生,等妳說媽媽經哩~; )

業馨,
好像沒有不得了的酸耶,我很久沒生吃了,印象中還好,很新鮮的酸。作派好吃是真的~~:) 看來大家都對大黃根的味道和甜點很有興趣,改天再找時間來一步步解析品嘗了,呵呵~

看到這麼翠綠的大黃根,, 真想現咬一口 (雖然它是用來做果醬的)
酷愛蔬菜的我真羨慕埋頭於蔬菜園中的你們…
沉浸在菜根香中好幸福喔.
不過說也奇怪, 這大半年沒人管的田園居然還能長出如此豐富的
花朵蔬菜,每一顆都是那麼肥嘟嘟的…
這田可真肥沃耶…
是塊寶地喔

Hello,
我最近也剛租一個菜園,今天是第一次來你家
看到你也租菜園真的很高興,希望我們可以分享
一些經驗,看到你們租的那塊地真的被前一位擁
有者照顧的很好,在英國有的地是雜草一片,若
沒機器徒手下去清,可能要花很多時間跟力氣,
像我那塊地野算是被照顧的很好,但我還是花了
很久的時間,今天總算是把地清的差不多了,
我已經租了一個多月吧~很期待你門的後續發展^^

好棒喔
有些是現成的,可少努一些
請問大黃在台灣稱做什麼?

Dear 北歐
一邊看著這樣美好的文章
一邊就想像著北歐就要在泥土裡打滾的那種真切
真是好棒的菜園!
怎麼那樣的環境,似乎無論生長著什麼
都驚喜的碩大飽滿啊~
我已經想像的到你”手上捧不穩,還邊走邊掉呢”的畫面呢*^_^*

我在這賴著
等著吃大黃根派餅和果醬*^_^*

Grace,
呵呵,對呀,我覺得前人真的把菜園照顧得很好! 大黃根應該是生長性很強,不太需要照顧也會一直猛長~不過,還是大得嚇人~:)

Irene,
哈,我們租下菜園的時間差不多哩!只不過這陣子我們還沒時間好好清,而且沒有用機器,完全是徒手,結果真的是很費力氣,現在只清了一半,還有一半是雜草叢生啊!

456,
大黃根,應該就是大黃根吧,我不知道台灣常不常見,我以前從來沒聽過哩。。。

朵拉,
哈哈,好呀,不要走喲,大黃根已經又長到嚇人的地步了。。^_^

[…] 前兩天去我們的小菜園裡,就在雜草叢中,發現一隻小免子!像是一隻免寶寶,動都不動地窩在那裡,從我們發現牠開始,兩三個小時,都是睜著一對大眼睛,不動,就是不動。 […]

羨慕北歐有這一大片任您栽種的土地
好羨慕喔~~

chanling,
我也覺得,真是夠幸運的了!

[…] 不少人攜家帶小,每個人手上都三到五袋花盆栽,甚至還有人開貨車來搬,有個樂手則在現場演奏起來,邊聽音樂邊搬花,感覺真不錯,我抱了三盆花回家,把花兒們放到自家菜園裡繼續生長。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