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正好在社群網站上,看到關於「直昇機父母」的討論,上網搜尋了一下,找到天下雜誌的這篇文章: 「別當直昇機父母」。
文章的開頭寫著: 「你經常沒事往學校跑,幫孩子看頭顧尾, 你總是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對他好」的補習、活動,深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其實,你正是台灣六百萬「直升機父母」的一員。」
查了一下Wiki上的說明: 「直昇機父母,總是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永遠不會離太遠,無論孩子是否真正需要他們…總是試著為孩子掃除所有的障礙,解決所有問題,保護孩子免於受傷害…」
看了文章,忍不住會問自已: 「你會是直昇機父母嗎?」
沒生小孩前,我確定自己不會是。
生了小孩後,哪怕現在小孩未滿一歲,我也還算是「新手媽媽」,但也已經感受到,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尤其是教養這回事。
先不說別的,首先,要放小孩自己去闖、去「受可能的傷」,大概是全天下父母最難做到、又不得不學的一樣功課,該什麼時候放,放多大放多遠,大概也沒有真正的標準答案。
看別人的例子,尤其是比較典型或極端的,總會讓人心裡OS: 「如果是我的話,一定不會如此!」
然而當碰到狀況時,自己的反應,可不見得如理論與想像的一樣。
就以最簡單的小嬰兒來說,當他們還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一舉一動都可能傷害到自己時,父母該保護多少、又該放手多少呢?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和老公都覺得,我們一定是很能放下、不會太保護孩子的爸媽。
實際的場景是:
我: 「小心,不要讓他撞到頭! …小心,不要讓他咬電線… 小心,那個東西非常髒,不要給他戴在耳朵上…」
老公則「好像」比較放得開: 「他撞一次知道痛下次就不會了啦!」 「他咬一次知道硬下次就沒興趣了啦!」
看似我比較保護小孩嗎? 也不盡然。
當兒子因為異位性皮膚炎,而不確定能否去上游泳課時:
我說: 「其實我們只要試著照顧好他的皮膚就好,總不能因為怕皮膚怎樣而這個也不敢做、那個也不敢去吧?! 」
老公說: 「可是游泳池的水從來就沒有那麼乾淨…他們說水中加的消毒氯不多,可是我明明每次都聞到很明顯的味道!…要看他到時的皮膚狀況…我不確定想帶他去上!」
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場景,我們會有不同的反應,會想保護/或覺得不該「過度」保護,因為我們心中對「危險」的認知不同,但相同的是,我們都想在自認為「適度」的領域中,保護我們的寶貝。
如果說直昇機父母,是「過度」保護孩子,那麼那條界線在哪裡,怎麼樣才是適度,怎麼樣就是過度呢?
也許,根本沒有標準答案,所有的事情都是比較級,尺,在每一個父母的心裡。
在天下的這篇文章裡,有趣的是,直昇機父母不見得只是保護孩子,太求好心切或要求完美的幫孩子們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也是直昇機父母的表現。
五花八門的活動課程,因為父母不想要孩子輸在起跑點,我反問自己,我會這樣嗎?
因為,我也會想讓孩子去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但是目的並不是「不要輸在起跑點」,而是我希望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盡可能的協助他,發展他的感官能力和潛能,所以,我帶他去上寶寶游泳課、帶他去上唱遊課,不是希望他將來游泳比人強、唱遊比別人厲害,而是希望他能在這些活動中,因著遊戲而感到快樂,藉著這些機會,也能接觸爸媽以外的世界、與其它的寶寶互動。
這些,立意都很好,至少我相信自己的動機,應該還不至於是「直昇機父母」的思考方式,然而,我也想起我媽媽不久前才跟我說的一句話: 「現代人生得少,教養是比我們以前認真精緻沒錯,你們都很認真的教育孩子,帶著他們去上各種課程、參加各種活動,不過這麼用心專注在孩子身上,其實也有好有壞… 」
媽媽語音未盡之處,在這篇文章中讓我看到一些迴音,也讓我忍不住思考,各式各樣的開發課程,對孩子自然有其好處,但少子化的結果,是否也真的讓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容易抓得太緊,或是期待太高、安排太多,自己覺得很充實豐富,但其實都不見得必要?
到目前為止,我對寶貝的唯一期待,就是他能健康平安快樂的長大,快樂自在地成為他自己,然而,我也感受到那份,不管是不是直昇機父母,父母總難免想給孩子「最好的」一顆心,但換個角度想,從前人家孩子生一堆,也沒辦法專注在給每個小孩最好的這個角度上,孩子不也照樣平安健康的長大,而且,擁有多的、擁有最好的,是不是一定就「長最好」,還不見得呢…
為人父母,還真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藝術啊,我還在入門的階段,卻也已經開始,不斷地從中受到啟發,不斷地被育兒這件事,刺激思考。
拉哩拉雜地寫了一堆,只想記錄一下近幾日的思考,也從這個題目出發拋磚引玉,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 🙂
以前懷第一胎時還想生了北鼻後要常帶她去跑趴!! 哪知生了以後為了孩子的健康,固定睡眠時間,晚上哪都不去了~
不過現在生了第二個,才體會危險和學習有時是一線間,兩者是需要balanced的!
我也是一出生就有異味姓皮膚炎, 是非常嚴重,整個手腳都爛掉了的那樣
通常不會在臉上的小時候也發作過一次..我想說有異味性皮膚炎的不用擔心儘管去運動游泳..因為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有好轉,
後來忘了是哪個醫師說要從體質開始改
剛開始想去學泳泳, 但爸媽也是擔心泳池的水太髒不讓學
也因為皮膚問題, 總是待在室內或是冷氣房(爸媽怕太熱流汗皮膚又會起疹)
後來因為什麼都沒有效, 我又想學游泳.. 就索興讓我去學一個暑假
雖然不能說是游泳後才好轉的..
但我自己的體會是, 開始大量運動(小時候好動.. 游泳田徑溜冰樣樣來)
身體代謝變好, 不斷的排汗代謝(當然運動厚的清潔要做好, 我都是用肥皂不是用沐浴乳), 加上爸媽幾乎不給我吃(偶爾而已)竹筍, 芒果這類“野“的食物後
皮膚就很少發作了.. 異味性皮膚炎說是布可能完全治好的, 只能“控制他“
我希望你的寶寶能在小時後還在長大的時候把體質調好
因為我知道這一嚴重的發作起來是非長非常難受, 全身養晚上無法入睡..
這些都是15年前的事, 過太就有時會忘記這段過程
但回想起來真的是好難受的經驗.. 還好小時後傻傻的沒啥感覺
只覺得好癢好癢, 倒是爸媽很擔心.. 總是說要是能選擇, 希望皮膚和我換
那時聽不出什麼, 但長大後想起來真的覺得好難過唷..
提到皮膚炎就開始廢話一堆了sorry~
然後就像你說的, 沒小孩時匯這樣想, 但當有了小孩又是令一回事
會不自覺總是很保護小孩..但…. 真的還是要努力學的放他去吧 哈哈
現在我就很慶幸我有這樣好的爸媽,
雖然有點自誇, 但我是真的覺得父母的教育方式把我交的很好
並不是上好學效友好成績或是都沒做壞事, 而是很多的 “ 觀念 “
現在上班有許多新人, 或是其他各式各樣的同事
我總是會納悶 “到底他們的父母是怎麼教的“…
小時候爸媽從來沒有直接根我說 你該怎樣怎樣 (意思是很明確的跟我說些道理)
而是一開始就放我給爛(哈哈), 讓我錯了一次就不會犯下一次
這一說又是一長串了…
總之我覺得, 保護小孩像是父母天職一樣, 但過度保護會變成摜癢, 驕縱
長大後很多觀念就很難改過來了
翠珊你好,
对于教养小孩,
我不是专家,只是两个小男孩的妈妈,
你对孩子的用心,以及你的反复自省,
真令人欣赏。
想跟你建议Rudolf Steiner 的 12 senses,
it might shine new light.
加油。
還沒生小孩之前真的都覺得自己絕對不會當個凡事緊張小孩的父母,但是等到有小孩之後一切以他為主,真的快成直昇機父母了,嗐
這大概是大多數父母望子成龍的心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