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何處不設計
我總是響往美的事物。
從大自然、從身邊的事物去感覺美與創造力,是我生活的最大動力。
在芬蘭定居的這三年來,除了四季,在自然中的每一個凝結時刻,讓人心動外,美麗的設計,也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不預期地帶給我驚喜。
去逛購物中心,每一個轉角都有大師的設計椅,大人懶洋洋地倚在那裡或坐或歇,小孩興奮地在椅子上爬上爬下,青少年們則把椅子當玩具,坐在其上旋轉嬉鬧;
供應午餐的咖啡廳,從色調到桌椅的搭配,樸實中呈現著簡潔的線條與色彩之美,尋常的用餐經驗,也因此感覺特別美好;
親戚家、婆家、朋友家,從餐桌上的碗盤、杯子、刀叉、花瓶,到桌布、窗帘,每一個細節,都搭配的恰到好處;
街上穿梭著的人們,從雨傘、背包、到風衣、雨靴,除了Marimekko的經典圖騰不斷出現外,年輕新設計師的創意也令人可喜;
人手一支的Nokia手機,不但外型充滿設計感,還有專門的設計公司生產多功能多色彩的手機套搭配;
設計品無所不在,創意,也不斷在空氣中浮出。
小朋友在冬天時為行路安全戴在身上的反光片,被設計成會發亮的彩色徽章,連大人也愛不釋手;
外型像戒指的小玩意兒,其實是個精心設計的開瓶器;
經過特殊處理捲曲成弧狀的木片,原來是個燈罩的新嘗試;
夏天蘊含蘆薈的針織衫,會一點一滴地滋潤肌膚;
冬天的雪衣與運動衣,暗藏聰明設計;
這樣的例子,似乎可以無止境地舉下去。
前兩天忍不住思考,為什麼,我人在異鄉,在一個看似樸實無華的國度裡,竟然比在台灣活得更有精神、更有創作力。總是,有滿腦子的想法,不斷地想產出、想寫下來、拍下來,回到創作的層面上,我的時間,好像永遠也不夠用。
細細回想自己每日的生活,突然之間我明白,那是因為,四周源源不絕的創意、設計、與人文精神,滋養著我的感官,與我的心靈需要一拍即合。每一個美的元素,都鮮明 的在空氣中浮動,觸角隨意伸出去,就感覺到了。於是,我從創意的生活源頭裡,感覺到存在的動力,僅管生活樸素,我卻感覺富足。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一路走來,那個年輕的自己從沒真正遠離,那個喜歡藝術、喜歡探尋美麗,總是想要了解人文創造精神,在生活中代表意義的自己,一直在這裡。
那個在大學時期,相信自己需要從創造內容的精神滿足中,感覺快樂的自己,也始終如一。
透過點滴拾取生活中的美,我逐漸找到的,竟然是自己。
於是,設計對我來說,便不只是設計了,那是每一個當下的美,每一個用心去感覺、去創造、去了解的時刻,擁有這樣的時刻,生活,就充滿美麗與意義。
*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可收到最新文章通知。
延伸閱讀:
「中時居家週報的北歐居家專欄」文章:
歐迎加入北歐四季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更多生活思考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 生活何處不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