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條河流的四季裡,讀蔣勳《美的曙光》

離開台灣前,收到有鹿文化寄來的蔣勳老師新作《美的曙光》,邀請我在部落格中做介紹與推薦。

我?推薦蔣勳老師的書?把時光倒推回二十年,孩提少年時代的自己,若是知道會有這樣的機緣,必然會因此而驚呼吧?因為最早在「藝術與美學」的思考上啟蒙我的人,就是蔣勳老師。

猶記年輕時初讀蔣勳老師寫的《美的沉思》,便深感於心,書看完了,弄丟了,又跑去再買了一本。而後,去藝術有聲大學聽蔣勳老師的演講,再到近兩三年讀過的《天地有大美》與《孤獨六講》,從美的啟發,讀到生命的沉思。一年半前幸運得到時報開卷好書獎時,同屆的得獎者中,蔣勳老師《孤獨六講》的影像,讓我看著看著就莫名的眼眶溼潤,彷彿在其中體會到人生不得不的孤獨,與其中蘊藏的深刻美感。

原本以為,已經看過好幾本蔣老師的書的我,只會帶著「欣賞」的心情看這本《美的曙光》, 沒想到一開始翻閱,這本書就不斷帶給我新的感動,不斷讓我停下來思考,因為這本「談美」的書,對我個人而言,其實更像是一本「生命之書」,帶人回到生命的最初、文明的最初,重新感受所有「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包括人的自身。

Seinäjoki, spring

當人可以站立,藝術史就開始了,因為能站立,讓人「空」出了一雙手,可以開始「創造」。

「我們回溯到一百多萬年前,這是人類開始將前肢進化為手,脫離動物性的階段,然後他的手,可以開始碰觸所有的物質,可以開始編織纖維…」(蔣勳-《美的曙光》p18)

我似乎從未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一雙手。從小,我用雙手彈琴拉琴,如今,我用雙手不斷敲打鍵盤,雙手一向是我珍視的部位,卻很少去想,人類並非在誕生之初,就懂得像今天這樣使用雙手。

今天我能用雙手,做各式各樣的創造,能站著,能走路,能說話,能歌唱,背後,原來都是千萬年的文明累積,如今「自然擁有」的一切,背後是世世代代生命的嘗試、失敗、再嘗試、再精鍊,我像是被重新拉高到另一個視野,在歷史宏觀的角度下,重新看待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切,同時擁有更多感動。

蔣老師在自序中說:

「談藝術史,我喜歡上古的一段,喜歡那初露曙光時初民單純的創造。單純,卻是一切的開始。」

上古藝術史原本「不是特別吸引我」,卻在讀這本書時重新發現,它確實帶人回到最初的簡單,重新思考人之為人的價值與意義。做為一個現代人,唯一能「回到最初」的方式,彷彿就是走向自然,走向鄉野。

我想起六年多前的自己,剛從繁華的台灣城市,遠赴芬蘭鄉間定居時,有好長一段時間,日日只是在北國的四季自然中徜徉,為樹葉的味道而驚奇,也喜愛嗅聞田野的氣息,當時的我也許還不察,如今再重新回頭看,那該是我再次「回到單純」的一段日子。

Seinäjoki, summer

當時的自己,隨著環境回到自然的單純,現在的我,跟著書中文字回到人類的初始。書中提到農業社會的人,在自然中學會等待,等待四季,等待收成,我很喜歡「等待」這兩個字,因為裡頭,有著常常被遺忘的真實。

我一直在想,在這個工業與科技快速發達,一切求快的年代裡,我們是不是真的太看重效率,而常常忘記等待?哪怕嚮往著慢食慢活的境界,腦子裡是否仍有個「催促著該趕快做些什麼」的開關,怎麼都關不起來,忘記在生活中、在自然中,有太多的東西,我們根本無法做什麼,只能學習等待。

四季輪轉,哪怕我們多麼捨不得北歐的盛夏,這樣的夏天一年只會來一次,秋去冬來,冬去春來,為了來年的夏日,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

當一顆種子灑下,無論我們多麼希望它趕快收成,唯一能做的,只是等待它的發芽。當然,我們可以為它提供最好的環境,讓它擁有陽光、空氣、水、與肥料,但是一顆種子的生命是否能因此順利誕生,仍然無法掌控,我們只能等待與祈求。

自然是如此,人又何嘗不是?

一個母親,懷胎十月,無論她多麼期待小生命趕快來到,她唯一能做的,是月復一月,為生命的脈動與成長,耐心等待。一個孩子,無論他多麼渴望著趕快長大,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是等待光陰。

還好,因為需要等待,人因此有了希望,因為自然有不可改變之處,這個世界還有道理可循。

一如蔣老師在書中所言

「農業社會文化的人不會絕望,因為他知道冬天之後又是春天,冬天萬物枯死,象徵萬物的消亡,但是生命會再輪迴,重新回到春天。」(蔣勳-《美的曙光》p89)

這也是我過去許多年來,在北歐的春夏秋冬中,感受到的四季生命。

於是,在這篇文章中,我選擇用一條河流的四季影像,來對映我所體會的人生。

Seinäjoki, autumn

四季一如人生,你永遠需要等待,需要學會耐心。

耐心,給你力量,讓你得以在自然中,等待花開花謝,接受寒冬將至。

蔣老師在書中,帶領我們想像遠古的年代中,曾經發生的故事,而那些我自以為已經很遙遠的故事,其實在自然中不曾斷落。

無論人類文明如何進步,我們無法控制大雨滂沱,只能學著順應自然的規律而行,才有機會學習如何不讓它泛濫成災,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因著人性的貪婪而想控制或改變自然,卻又不了解自然的韻律與規則,最後反撲的不只是自然,更是人類自己的文明,自己的生命。

我跟著書中的文字,看到一個又一個的人類文明,因著河流而生,從兩河流域到埃及再到中國的江河與印度的恆河,看到一個又一個的城市文明,因著河流而起,如塞納河之於巴黎,如淡水河之於台北。

可惜的是,不是每條河流,都被她所養護的人類文明所珍惜並保護著,原本船舶可通到萬華艋舺的淡水河,上游曾經就這麼漸漸的淤積,漸漸的死亡:

「於是,城市廢棄的污水倒入這條河流,並築起高高的堤坊來圍堵。我們徹底忘記了這位曾經餵養這座城市的母親。」「對母親如此薄情的城市,遲早會發生問題。」(蔣勳-《美的曙光》p116-117)

Seinäjoki, winter

讀到這裡,我像是跟著段落,走回自己故鄉城市的歷史,走到那我從小生長、卻從未真正了解她的老艋舺,走到家附近的隄防,走到隄防外的公園,走到公園邊的淡水河。畫面在我眼前戛然止住,淡水河如今究竟怎麼樣了呢? 我羞愧的發現,我從小生長在淡水河畔,卻至今仍然對她,一無所知。

我在閱讀蔣老師這本書的同時,台灣正發生88水患,一個又一個的災難新聞讓人傷痛之際,我也忍不住問著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美麗的寶島開始水患不斷,而我們又該怎麼做,才讓太平洋中讓人驚艷的福爾摩沙,再次健康美麗?

我沒有確切的答案,只是望著自然中的四季,望著四季中的河流,此時正逢夏,生命的四季正在循環,我相信,答案仍然要從自然中去尋。也許,當人們終於懂得了一條河,能夠重新體會人類與自然的依存關係時,永續的答案才得以建立。

Seinäjoki, spring

書中也不斷談到,人類藝術與創造的誕生,談到古代人類在石頭上雕鳥、雕蛇、雕他們所祟敬的大自然神明。蔣老師說到:

「藝術史的第一個動作是創造,創造他腦海裡感覺高貴、祟高的東西。」(蔣勳-《美的曙光》p37)

讀到這裡,我也重新感受到,自己創作的初心。

初心,是自發性的,沒有絕對理由的,對於身邊一切美好的感動,和不得不寫下的衝動。寫下生活中的美好,並不代表身邊就沒有醜惡,而是那一部分,從來就比較難引發我,做為一個創作者書寫的情緒。

如果我的文字,曾帶給你任何的美好感受,我從來就不是刻意要製造。生活中,當然有苦有樂有煩惱有不安,然而,我總是更願意,選擇用美好的角度,來看待生活,因為這是我早已自然養成的人生態度。

讀了這本書後我更理解,我的寫作與攝影,其實也是一種不自覺的、對美的追求,在創作之中自然而然的體現而已。從這一點來說,原來我與遠古之人,也並沒有那麼大的不同。於是我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守在窗前,只為捕捉每一天都不同的夕陽光彩。我捕捉的,其實是對生命之美的渴求蔣勳-《美的曙光》相關段落 p275)

像是個自我生命中的旅人,熱切地想要捕捉下所有的結晶與美好,因為在這樣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一種完成。

Seinäjoki, winter

我也許不會像遠古之人一樣,祟拜鳥蛇龍獸,然而我卻感覺到,自己祟敬大自然之心,年復一年,隨著四季,逐步加深。

因為年紀越長,看過越多回的四季輪轉,越能體會人之「不可為」之處實在太多,也越能理解,人只有回到大自然的韻律,才能真正擁有生命的自然與美好。無論文明與科技多麼進步,人,終究該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回到最初。

蔣老師在自序的最後一句寫著:

「我時時回到曙光初明的年代,重新理解美在那渾沌茫昧歲月中的意義。」

讀畢書的我,再次反覆讀著這句話,也想要提醒自己,時時回到「最初」的簡單,那種自然與人、人與天地之間,本該有的簡單。

從這本書,寫到我的四季體悟,因為書中的自然與生命,人類與文明,在閱讀之際,不斷呼應著我此刻的思考與生活,同時讓我對一些從未理解的事物有新的認識。

跟著書中的故事,在人類生活與美的歷史時空中推移,我其實還有很多的延伸思考想分享,實在無法盡述於一文(這篇也已經超過4000字了!再不停筆大家就要打呵欠了吧?!還是早就睡著了?),就留待將來,在其它文章中,再與各位朋友分享。

最後,還是要真心推薦蔣勳老師這本,值得細細品味的《美的曙光》。裡頭,訴說了美的歷史,與人的生命故事,我在一個夏日的午後,從中得到很多啟發,希望你也能在閱讀之中,得到屬於你的收穫。

Seinäjoki, autumn

本文攝影:一條河流的四季、樹的四季 (所有攝影 by 北歐四季)

* 這篇文章我慢慢的寫,用心寫了很久,也因此很長 (不好意思啊…)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還請不吝於讓我知道,謝謝。:)

後記 :

1) 我在8月8日與8月9日這個週末,讀完此書,讀書的同時,我也不斷聆聽,三重奏組合豎琴李哲藝、小提琴林天吉、大提琴歐陽慧儒:最好的時光這張專輯 ,他們的樂音,與這本書莫名的搭配無間,帶給我一個無比美好的週末。

2) 讀著這本書的時候,台灣這正為88水患所苦,這裡也推薦幾篇好文章,請大家前去閱讀:

漂浪。島嶼–munch: 88洪患–退地還水的自然思考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八八水患的思考(上)八八水患的思考(中)八八水患的思考(下)

3) 其它北歐四季曾寫過的相關文章:
在下雨的午後,讀《家離水邊那麼近》
夏夜,讀舒國治《流浪集》
北緯62度半的夏夜11點,我看見
仲夏夜前夕的午夜金色陽光

* 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可收到最新文章通知。

* 加入北歐四季的噗浪,一起來閒聊。:)

Seinäjoki, summer

16 Replies to “在一條河流的四季裡,讀蔣勳《美的曙光》”

  1. 透過這一篇, 發覺原來我跟北歐四季你的思緒在這方面是多麼近似 — 發現美好, 不是生命中沒有醜惡, 而是感於周遭生命已經太多暗面充斥, 於是自然而然的希望能將屬於的正的美透過自己的心眼發散出來, 就算只有少數人能被感動都好.

  2. 我也很喜歡閱讀蔣勳老師的書,不過是剛接觸,每次看他的書時都好投入,對於老師提倡的美也慢慢的有所體會~~

  3. 黃毛
    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對我來說,追求美,感受美,書寫美的事物,似乎已經不知不覺成為一種生活中直覺的本能,不再是選擇的結果了…:)

    lee
    我覺得,年紀越長,體會越深,越能反覆去咀嚼…我猜我這篇文章,年紀很輕的朋友也許看不太下去吧,還又臭又長,呵…

  4. 我自認為自己還很年輕啊,但我一口氣看到底。呵呵~

    看到那段談論城市母親而引你回溯自己與家鄉的生命連結,真是心有戚戚。

    我想,文明人大概是最數典忘祖的,那些曾經養育我們的山川大地,已漸漸被我們屏除,乃至遺忘,只因我們想要的更多,而不願等待。

    等待,是太過美麗的情懷,不見容於快速高壓的城市生活。

    在都市快步調的生活久了,全身的盔甲會厚得讓我們忘記自己(或這世界)本來的樣子。

    除非有了一個奇妙的機緣,有了一個靈光一閃的瞬間,可以暫時離開這種昏黑盲昧的環境。因此,有幸,我還有蔣勳的書和講座,還有這靜靜傳達四季遞嬗之美的網站。

  5. 蔣勛先生的書,是在年初的時候,于香港一個小書店裏面所看到的《孤獨六講》。

    當時我一眼看過去,就好像命運中有一種牽引,不由自主的將這本書從書架上拿下。

    讀了之後,深恨不能更早的遇上蔣勛先生,要是早一點多好。

    關於《孤獨六講》,我也專門寫了一篇讀後感,發佈于自己的部落格,
    地址是:http://www.gtdstudy.com/?p=804

    由於我是大陸客,所以部落格所使用的字體也是大陸的簡體字,希望對您的閱讀不會造成阻礙。

    關注你的博客很久,也是《設計芬蘭》(《設計,讓世界看見芬蘭》的大陸版)的讀者,謝謝你不斷的為我們帶來更多更好更美的事務

  6. sofia,
    好高興知道,年輕的朋友也會喜歡,呵。謝謝你用心的分享,你的分享也很動人,我很喜歡。:)

    yibie
    謝謝你的分享,我會去看看的,還要謝謝你對《設計芬蘭》和這個部落格的長期支持。:) 簡體字沒問題,我能讀的。

  7. 希望四季雖然遠在北歐
    仍可以和我們一樣
    共同為這次受災的人們祈福
    並盡一份自己的心力
    幫助他們
    讓台灣的美生生不息

  8. 不知為何,看完這篇文之後,我想起Steve Jobs在2005年Standford大學畢業禮中所講過的。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也許,當放下了一切,只留下最真的,才是最重要。回到初心,自然,才是最美。

    台灣的風災,確實好嚴重,好端端的一個寶島,為甚麼變成這樣?香港的空氣污染,也好嚴重,好端端的一棵東方之珠,為甚麼變成這樣?人是不是該謙卑的對待自然?這是個業,種花得花。幸好,當我集中看人性光輝美善的一面時,還發現希望。噢!為甚麼說得那麼玄?我正在搞甚麼呀?真不好意思呢~ 哈哈!

  9. 最近常常在想自己最初對於創作的感動與熱情似乎被生活過淡了些,有許多想法一直放著沒有動手去做,在每天現實的生活體驗中追逐夢想的腳步放慢了,所以心裡一直想著要找回什麼。讀到你寫“回到初心“,豁然開朗,就是了!謝謝!

  10. “無論人類文明如何進步,我們無法控制大雨滂沱,只能學著順應自然的規律而行,才有機會學習如何不讓它泛濫成災,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因著人性的貪婪而想控制或改變自然,卻又不了解自然的韻律與規則,最後反撲的不只是自然,更是人類自己的文明,自己的生命。”

    “「於是,城市廢棄的污水倒入這條河流,並築起高高的堤坊來圍堵。我們徹底忘記了這位曾經餵養這座城市的母親。」「對母親如此薄情的城市,遲早會發生問題。」(蔣勳-《美的曙光》p116-117)”

    最近有兩篇文章呼應著這兩個段落;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曾文水庫越域引水是幫兇”
    http://gaea-choas.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_12.html
    “1968孫窮理的部落格─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與滅村悲劇”
    http://www.blackdog.idv.tw/wordpress/index.php/2009/08/13/water/

    過去,我們因為階段性需求,因為思慮不夠周延,已經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做了許多不利於人與自然環境、與土地共生的決策與建設,衷心期盼在救災、安頓受災民眾之後,我們能有意識地重新審視、思考,我們要與台灣這塊土地、與環境維持什麼樣的關係。

  11. 親愛的閣主您好
    我們是專營手機節費通訊的廠商-28tel
    現在推出限時限量的賺到爆的交換廣告活動

    提昇貴站的人氣提昇,也讓貴站的會員或瀏覽者受惠

    我們幫您免費取得以下的資格(價值非凡)
    1.打跨網變成網內免費互打的資格—————–永久
    2.爛手機都能撥進Skype的資格(不是skype out)—–永久
    並且送你
    每個月621分鐘免費通話時間:包含你手機打室內+手機撥入Skype(手機撥打手機也可以享有300分鐘以上的免費通話時間)
    是每個月喔!

    並且
    贈送到貴站的瀏覽者每一位有使用banner者通話額度:
    (1)打市話+打入SKYPE 共16分鐘
    (2)或打給手機享每通都可用跨網免費10分鐘(最多可打70分鐘直到額度用完為止)
    美.加.日.韓.中.港.台…等10國都已經啟用,出國也可以通!!

    跟你交換三個月:
    你將我們的banner使用介面刊在貴布落格的邊欄

    如果您不願意交換
    請問有其他的合作方式嗎?

    如果您有興趣
    以下為我們的服務專線
    服務專線:(04)27088526
    或撥陳先生:0931-558858
    E-mail: chen_hse@yahoo.com.tw / telmotosky2@kimo.com
    謝謝您

  12. If you want goof financial careers then make sure you explore the entire
    industry before joining into a job. This entire logic and
    algorithm is built into the CRISIL Bond – Valuer tool and is
    as defined in the SEBI regulation for the entire
    industry. As you practice sensible financial decisions on
    your own account, it rubs off to your family’s finances
    as well.

  13. One of the longest proven ways to get leads as a real estate
    investor is calling on FSBO’s out of the newspaper. A great many homes now in foreclosure are due to investors that were caught in the middle and now realize that real estate investing is very tough to time.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Colombian real estate market is much easier than it was just a few years ago.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