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隨記(一): 台北

推到 Twitter!
推到 Plurk!

我想,得以在城市與城市之間不斷移動,應該算是一種幸運,然而,當我開始定居他鄉時,不斷的來回移動,大概也成了一種宿命…

過去的幾週來,我在不同的城市間遊移,從芬蘭到台北到上海蘇杭,再回到赫爾辛基及我居住的城市。

每一次在這樣的移動中,我都覺得心的速度,追不上身體移動的速度。飛行,讓我得以在十個小時之間,從上海的清晨來到芬蘭的午後,人在寂靜無人的芬蘭公路上隨車飛馳時,心卻感覺還停留在前一天的亞洲鬧市。

剛回台北時,會為著街上一堆摩托車而吃驚並且不敢過大馬路,剛回芬蘭時,則對四下無人的街道感覺疑惑,原本熟悉平凡的小鎮,在方才歸來的台灣女子眼中,瞬間有如被遺棄的空城。

人總是先抵達,心總是追不上。心思於是就停留在某種時空轉換的恍惚中,只想很快先留下幾筆經過城市的浮光掠影,然而又心知肚明:城市只是旅途畫布的背景,我真正記得的,只是當時心中的風景。

impression of Taipei

【一張收據】

回到台北的隔天,我在信義誠品窩了一下午。

街道既熟悉又不熟悉,熟悉,所以我不至於走錯,不熟悉,因為我連台北的街道上有很多摩托車都不記得,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竟不自覺的用習慣了的「芬蘭視角」,為摩托車驚奇了三秒鐘,當下真正驚奇的,也許是自己的心與四周的距離:既近,又遠。

總是在回來的第一天,有最多的衝擊與體會,看什麼都「新」,而文化、環境、與時空的對比,也總是強烈又充滿刺激。我在誠品地下樓嘗著懷念的蚵仔煎與貢丸湯時,忍不住隨手抽出一張舊收據,在背面寫下短短一個下午裡,我心中滿滿的觀察與體悟,只怕一轉身,或是隔天睡了一覺,我就會忘記。

小心翼翼的,我把那張即將成為一篇文字的收據,收在自己隨身攜帶的背包裡,卻仍然無法改變,它被我不小心遺落或丟棄在某處的命運。

對,收據最後還是不見了,一起不見的是背面那些當時乍現的靈光,和那篇密密麻麻,還來不及被寫下就遺忘了的文字。

然而這個事件,其實也最是忠實的記錄了我移動中的狀態:總是,不斷被移動中的對比所觸動、忍不住去觀察記錄、努力的想保存一切、然後在移動中又不小心遺忘所有。

Cafe...

【無法被取代的故鄉氣味】

這次回台,因緣際會加上湊巧,讓我一連參加了兩個部落客聚會活動,一是在TaipeiMac社群裡分享芬蘭的人文設計創意,二是受邀參加Adobe部落客趴聚會。兩個活動都讓在網上寫作或交流的部落客,有了實體聚會認識的空間,對我而言,也有如穿越網路來到現實空間,用另一種方式,認識新朋友並且與人分享。

這一年來,網路社群的實體聚會,似乎在台灣開始益發蓬勃了起來,社群讓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有機會聚會交流,我雖是其中幾個網路社群的成員,卻因為處於千萬里之遙而無法參加,偶爾也覺得可惜。

在聚會中,我把這樣的感受告訴早已透過網路認識的朋友VistaVista說: 「芬蘭應該也有這樣的聚會可以參加吧?」

還記得當時的我一怔,說「芬蘭這樣的聚會好像比較少…」後來再回過頭來想,雖然比較少,倒也不是完全沒有,只是不在我們這個區區五萬人口的小城市裡,多集中在首都或大城市。

同時也突然體悟到:也許,我會不會想要參加社群聚會,不完全關乎聚會多少的問題,就算我居住的城市正好有這樣的聚會,除非它的參加者本身夠「國際化」,並以英文為交流語言,不然的話,我應該不會特別想參加。

這也才明白,原來,我所渴望的,從來就不只是去「參加一個聚會」,而是去參加「能使用中文的聚會」,特別是「使用中文、又就某方面來說志同道合的台灣朋友聚會」,只因為,那是我在平日裡難以擁有的母語自在,也是永遠無法被取代的故鄉氣味。

Lotus

【迷路】

年輕時獨自出國晃盪時,大學好友曾經做夢,夢見我「迷路」,而後她著急的問我: 「妳一切都好嗎? 我夢到妳在國外迷路了,很擔心,我想你連在台灣都會迷路,一個人出國怎麼辦?????」

轉眼間歲月過去,我從一個大學好友們擔心迷路的人,成了獨自一人闖盪四個國家、八個城市,行李搬了又放,放了又搬的人,數不清楚自己到底搬過幾次家,既沒有時間想迷路不迷路,也沒有時間思考害怕不害怕,反正走進新的城市新的家,放下行李開始生活,就是一種常態。

只是我沒想到,這幾年來我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回到台灣才「迷路」,並因此被大學好友取笑: 「喂,你這個”外國人”!!!」

這一次回台,大部分時間都跟著爸媽進出,沒有什麼獨自「迷路」的機會,只有那麼一天,我與幾位朋友約在敦化南路上吃午飯,午飯後我說要去敦南誠品逛逛,結果我人在敦化南路上,卻搞不清楚敦南誠品在哪裡。朋友們在敦南大道上為我指出很明確的方向:「從這裡往前一直走,就到了!」

我想這很簡單,只要「往前一直走」就好嘛,然後我一直走一直走,直到走過了頭!

覺得不太對勁時驀然回首,才發現誠品在斜後方不遠處。

直直走也會迷路?!從什麼時候起,我不知不覺的,成為在自己的故鄉裡,「容易迷路的旅人」?

也許,正因為是故鄉,所以我才可以無所顧慮的,不用準備,不用思考,完全自在的迷路,因為我知道,在這裡,我可以輕易的找到回家的方向,一次又一次…

an old house

【生命的驚奇】

這次回台的十二天裡,有將近五天,我與出生四個月的小侄子共處。

哪怕只是看著他,逗他玩,時間也可以很快過去,並讓人覺得充實富足。

短短幾天的時間,已經讓人驚覺小寶寶的成長可以如何快速:沒幾天,突然會發聲「說話」與人溝通;沒幾天,手抓的力道竟然已經變強;沒幾天,突然會模仿人的聲音;沒幾天,突然會翻身並且抬頭… 每一天每一天,都在成長變化,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只是小生命總讓人看得特別清楚,體會特別深刻。

為小生命的成長驚喜的同時,也讓人不得不去感覺並面對:時間的流動,在成年之後,永遠比你所希望的快速。當你開始感覺時間過得太快的時候,通常青春,也已經隔了一段距離。然後,憶兒時,也成了小學同學與中學同學們,最愛一起在Facebook上做的事…

好在,體會到時間無法逆轉的當下,卻也常讓人跳出慣常框架、忽然「頓悟」,並重新理解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其中大部分早已在那裡等著被看見,無須外求了。

learn to use wings

@拍動著小翅膀的初生小鴨

就這樣,如蜻蜓點水般的,我經過我曾經生活著的城市,在熟悉的城市中迷路,在留不住的記憶裡試圖把握每一個瞬間,在流動的時間中感受生命的神奇,在依依不捨中,我跟台北說再見。

* 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可收到最新文章通知。

* 加入北歐四季的噗浪,一起來閒聊。:)

歐迎加入北歐四季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更多生活思考
北歐四季 on Facebook
Twitter It! Plurk this! Share to Facebook!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Comments

嗨 北歐四季,

有時候, 寧可在天上飛來飛去, 永遠不著陸;
因為期待見面而喜悅;
因為觸及離別的惆悵.

妳的故鄉迷路, 找到的不僅僅是回家的路, 是妳對自己的篤信;
而我在家鄉迷路時, 反而覺得像是個被遺棄的孤兒.

妳的英文和芬蘭文的程度應該是溝通無礙了,
而妳還是渴望以母語優先的環境.
看樣子, 快活地活在異鄉得永無止境地奮鬥.
這層glass ceiling 還真不容易打破.

payahome
謝謝你如此認真的閱讀與思考,用心寫完一篇文字,能得到用心讀者的回應,總是讓人最開心的事。你說得對,在日常生活中,我的英文和芬蘭文皆可溝通無礙,然而,那永遠無法取代母語的自在,除非是從小就在異國語言環境下長大,不然我有點懷疑,glass ceiling是否真的可能完全打破? 不過,我現在倒也不覺得,一定要打破才能在異鄉自在過活,相反的,我開始覺得無所謂了,呵,反正能讓自己過得開心就好。(當然因為遇上語言困境而在生活中有困難時,難免都還是會碎碎念一下) 🙂

北歐四季, 很喜欢你说的‘人總是先抵達,心總是追不上’我也有同感。有时在异乡住久了,回到了故乡是有点陌生,可是我的心还是很眷恋那块成长的土地。很感谢上天把情感植在人心而不是在人脑,让我能够用心去体会这世界的美好。

“城市只是旅途畫布的背景,我真正記得的,只是當時心中的風景。”
好喜歡妳這一句話所描繪出的風景、時空與心情。看妳的文章,就如同跟著妳一起旅行,聽妳分享著所有的點點滴滴。

Ppaper入鏡了!

也许因为自己也是旅途中的人,所以对文章中所描绘的点点滴滴的感悟很有共鸣。

那种恍惚、交错的心境,对自己的不断审视,以及回到故乡后如水滴落入泥土的舒适。。。以为已经离开得很远了,其实心里却从未离开。

很同意这句话:我現在倒也不覺得,一定要打破(glass ceiling)才能在異鄉自在過活

这两篇城市随记都收藏了。

Hi 久違了,
最近的生活步伐太趕急,
未有好好思想從外接收的文章和訊息, 亦未有好好整理自己的思緒,
以致心中那想在你的部落格留言的意欲往往一下子出現了、
却又轉眼被生活中的種種惱人的煩事排擠了…

“真正記得的,只是當時心中的風景”…很喜歡這句話!
對, 再多的照片、再多的手信, 也不過是旅程的點綴,
唯有旅途中的點滴經歷和感受, 才成為永藏於心底的風景布, 才是旅途中最值得帶走的紀念品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