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編織遇上部落客Part 2 – Vlogging

昨天去參加了第二次的編織與部落客聚會,地點在我們小城市Järvenpää的編織咖啡館 – Lentävä Lapanen (飛翔的手套)。去年的聚會中,我們邊織毛線,邊聊了很多關於部落格的種種,昨天我們的主要題目,則是Vlogging,也就是用影音Video,來與讀者&閱聽著交流的方式。

去年的聚會記錄文章中我曾經寫過: 「這個聚會的芬蘭文名稱是taskuneuloosi(連結為芬蘭文),tasku在芬蘭文的意思是「口袋」,意指「隨時可帶著一起走」,neuloosi指的是處於非常享受的編織狀態,意思就是邀請熱愛、享受編織的人帶著自已進行中的編織作品,面對面的交流、互相認識、支持,同時,也在聚會中學習社群媒體相關的知識。」

與去年相同,這次聚會仍然由「口袋編織」(#taskuneuloosi) 的發起人寶琳娜(Pauliina Mäkelä -Kinda Oy)和瑪莉亞(Marja Nousiainen – Viestintä Oy Tulevaisuus)共同引導。昨天現場坐了大約25 位編織部落客,同時還有大約5位無法親臨現場,則透過我們的主題(線上串流影音-livestream video)來參與互動。

IMG_8462

昨天整場活動中,我們主要嘗試使用Periscope和Snapchat兩種軟體。這兩種軟體,都提供想即時用影音傳播內容的人很方便的選擇,而且兩者都在芬蘭引起一陣流行潮流。

Periscope, Snapchat, Youtube,還是其它?

我們在聚會中討論著: 自己習慣使用哪一種影音傳播平台 ? 我自己最常用的,是Youtube。

過去十年來,斷斷續續的,有一陣沒一陣的用著。

一開始,是在赫爾辛基的一些設計活動中,拍下一些音樂現場表演節目上傳。去年起,則開始成立一個「芬蘭創意、人文、自然生活」頻道,開始更常放一些當地活動的影片,或是我們全家森林之旅的記錄,來與大家分享。每個月與王文華大哥的廣播連線,我也從今年起開始將錄音檔搭配相片上傳,算是個免費、方便、儲存空間又大的平台。

然而,Youtube要即時串流影音,畢竟沒有那麼方便,所以我幾個月前也開始試起了芬蘭正流行的Periscope,將我們全家的森林自然之旅用即時影音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我很喜歡這個軟體,因為它讓我可以現場看到大家的即時傳訊、增加互動的可能性,而且每次收到觀眾即時送來的「愛心」,都給我很多鼓勵!

至於芬蘭年輕人著迷的Snapchat,我還沒有用過,因為受限於自己目前的手機是Nokia Lumia,無法使用,這大概要等我將來某一天換回iPhone時才能玩玩看。不過呢,反正應用軟體實在多如過江之鯽,也不是每一種都要試試看,找到自己適合的、又方便讀者&觀眾收看的,就好了,不是嗎?!

選擇這麼多,到底要選哪個? 

我們也在活動中討論到,社群媒體提供這麼多的影音選擇,到底該選哪個好?

帶領活動的寶琳娜說,對她而言,一直是個不斷改變中的選擇。我很同意,對我來說,也是一樣。 從十多年前開始玩社群媒體開始,自己面對的就是個「不斷更新中的選擇」。從電子報、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臉書,各有各的興旺時期,後來我玩了一小陣子的Podcast,從Bambuser,到現在的Youtube或Periscope影音,又是不斷有新的嘗試。 就像我們不斷變化中的生活一樣,沒有什麼是固定不變的。

不說平台,單以內容創造的方向來說,也是一樣的。

剛來芬蘭的我,多書寫著生活體驗與設計觀察。

過去幾年的我,因為有了孩子,開始有了許多教養相關的文字。

然而,作為一個居住芬蘭快滿十三年的移民,在不斷地努力深入融入這個社會的過程中,我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體會,我也書寫著自己的自我成長、心靈啟發、人生思索、和我的夢想。

而所有的社群媒體,都是一個管道,讓我用不同的方式,向這個世界發聲: 我是誰? 我在這裡做什麼? 我看見什麼,聽見什麼,感受什麼,又思考了什麼?

我想,選擇社群媒體就像選擇人生一樣,真的是個不斷改變、浮動的過程。在人生中,我們不斷地在作選擇。所使用的社群媒體,就如同所有的選擇一樣,也反映了當下的自己,每一個選擇,都是嘗試、都很新鮮、都在學習。

不斷學習中的人生,我覺得很迷人。

就在溫馨的氣氛與討論中,結束了這場「社媒影音串流實驗+編織討論會」。

IMG_8463

從實體往網路延伸,我們也成立了臉書社群,打算以後繼續將芬蘭編織部落客集合起來,互相常常交流打氣。

我喜歡這樣的聚會。一部分的自己不能免俗地會客觀觀察記錄,另一部分的自己卻也自然會想融入,或是努力融入,因為,這就是我的生活。

在此,也分享我自己的影音分享平台和其它社群媒體平台,

即時影音串流 Periscope: https://www.periscope.tv/shaninordic (所有影片在串流後24小時內可觀看)

Youtube影音分享: Youtube: http://bit.ly/1TcNfxU (我的芬蘭創意人文、自然生活頻道)

Facebook profile: 可尋找 Tsui-Shan Tu (部分更新我會設成Public,歡迎Follow我)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haninordic (我的作者專頁)

Facebook page Pure Finland:  https://www.facebook.com/purefinland/ (芬蘭飲食、莓果、藥草、或產品專頁)

Instagram: instagram.com/shaninordic/

Twitter: shaninordic (跟臉書粉絲頁更新幾乎同步)

本文也同時用英文發表於我的Pure Finland英文部落格,以便與芬蘭朋友交流: my English blog.

*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我 (如果你跟我分享你常使用的平台喔 !)

 

一頓「回到源頭」的生日餐

一週前,我們藉由慶生之名,去吃了一頓我的生日餐。

餐廳的名字,叫做「回到源頭」(Juurella),在自己的生日即將到來前,「回到源頭」慶祝,再適切不過了吧!

坦白說,我會想來這家餐廳,確實是帶著一點「尋找源頭、想念家鄉」的情緒。

IMG_8196

為了「回到源頭」,我們去這間餐廳

這家餐廳,位在我幾年前居住的芬蘭西部小鎮塞納約基(Seinäjoki)上。

說來有趣,在芬蘭住過六個城市,這個人口只有約五萬人的小城市,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卻最讓我有家的感覺。

也許是因為,我們夫妻第一次合力貸款買下的家,是在這裡。

還有,住在這裡的三年間,我找到了在芬蘭的「立足點」,在教育組織裡,有一份適才適性的工作,工作環境和合作網絡我都很喜歡。

當時我們住在市中心的小河邊,天天走路穿過森林小橋河流,十五分鐘內就到辦公室,工作之餘,我們就在河邊散步、到河裡划獨木舟、很簡單樸實,平凡也快樂。

僅管我也喜歡現在住的城市亞爾文帕市(Järvenpää),然而我想當年這個小城,在各方面條件俱足的情況下,讓我的移居芬蘭生活,有了一個在心情感受與在異鄉自我實現上,都最完整的「家」,因此,它 在我心中始終有著無可取代的非凡意義。

Untitled

再說回這間名為「回到源頭」(Juurella)的餐廳,其實是在我們搬離小城後才開張的。

我三不五時看到前同事們,一個個在那裡吃飯、開會,「終於我們小城也有間精緻餐廳了!」的評語,如雪片般三不五時就飛在我的臉書朋友動態上,看得我心動不已,於是這次藉由慶生之名,我無論如何也想去吃一次,哪怕在我們目前住的小城附近,其實有更「經濟實惠」的選擇,我還是想在「生日」前,回到「家鄉=源頭」一趟。好像藉由去這裡吃飯,就能找到一些已然「遠去」的過去。

周五的晚上,不是太大的餐廳,幾乎完全客滿。我坐在那裡,體驗著期待已久的饗宴,同時也觀察著這間餐廳。

氣氛,很不一樣。 精緻飲食,並由老闆親自招待,這在芬蘭似乎不是太常見。餐廳的創辦人,自己也端著餐盤遊走在桌間跟客人寒暄。鄰座,一家三代從祖父母到小朋友,開心地談笑著,絲毫沒有任何拘束感,既是精緻餐點,卻仍保有某種人與人之間特別接近的小鎮風情。

「由源頭出發」的菜餚與佈置

菜,自然是好吃的。 前菜,湯,甜點,都反映出芬蘭食材的自然絕配,並強調食材的源頭: 都來自在地的各式農場。坐定不久,廚房就送來招待小菜,用白樺樹的木墊當盛盤,老公那口是大麥, 小紅莓醬,白梭鱸魚,我這口則是當地農家乳酪、蔓越莓、芬蘭裸麥麵包乾。

廚房招待

接下來的前菜,主廚上了「歐洲防風草濃湯」(Parsnip soup)(右上角)。老公的主菜則是當天新鮮的白梭臚魚、配上大麥、烤紅蘿蔔脆片、最傑出的是粉紅色的小紅莓荷蘭醬! 我的主菜則是大麥、根莖蔬菜、茴香、牛肝菌菇。那個牛肝菌菇一咬下去,真是驚人的美味! 明明是菇,第一印象卻像是燉五花肉一般的鮮美還多了一份清甜!

主菜前菜

最後,老公的甜點是當地農家起司拼盤,我的甜點是「藍莓與白樺」,也就是 「藍莓雪酪配上焦糖烤布蕾」

白樺樹在哪裡?

侍者笑著說: 「我們的烤布蕾裡,有加白樺樹水喔!」

哇哇哇,原來如此! 所謂的白樺樹水,就取自於芬蘭到處都有的白樺樹,每年春天在發芽時,有兩週的期間,如果在樹枝上鑽一小洞,可以取到的清甜樹水。

IMG_8209IMG_8214

水足飯飽之餘,我們也欣賞著餐廳的佈置,許多角落都使用當地著名陶藝家Päivi Rintaniemi的作品,包括角落的花盆、食器、會議室的餐具。我之前曾因為工作關係,與這位陶藝家有些接觸,如今看到她的作品在小鎮上有個好的展示與使用空間,心裡也同樣為她高興。

IMG_8183

餐巾,用的則是鄰近城鎮有名的亞麻布織品品牌Jokipiin,有一次前老闆送我聖誕節禮物,就買了他們家的桌巾呢,此時在餐廳看見,既有親切感,又勾起當年的回憶。

一切,都要「回到源頭」,從食材、到設計、用品,都要使用在地的,最好!

IMG_8206

餐廳的理念和幾道食譜,也化為一本書,就叫做「真正的回到源頭」(Aidosti Juurella)。裡頭包括許多與餐廳合作的在地食材與農場介紹,從牧場到起司工廠,在在讓身為顧客的我們感受到: 來這間餐廳,也同時在支持著在地的創業家、和在地的農家,這頓餐,越吃越有意義了。

IMG_8178

大餐付錢,老公要求不找零!?

我看著一群又一群的客人,跟老公說: 「看來大家都很支持這家在地的精緻餐廳啊!」雖然餐費不便宜,但回想一下,上一回我們特別為了慶生來吃這種餐廳,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呢。

結帳時,老公掏出紙鈔給侍者,並說: 「不用找了! 零錢就當作是小費吧! 」

當下我大驚! 因為芬蘭餐廳,大部分的時候是不需要給小費的,這裡的侍者有固定薪資,就算想給小費,10%的小費也夠了,老公留下的小費零頭,可是我們今天大餐的20%價格啊!

我其實很想當場攔阻下來,但當時又想,我該尊重他的決定,所以我就硬是努力閉嘴了! (心理暗暗想的是,早知道你沒打算拿回找零,不如讓我再多點東西,呵)

離開後我問他,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他回答: 「我想表達我的支持,支持他們好好努力經營下去,反正我們十年上一次精緻餐廳,十年後我們再來,他們還可以在這裡。」

我不語了。

IMG_8198

因為「認同家」,所以「甘願付」

芬蘭人總是以自己的家鄉和根為傲,無論家鄉多小,五萬人、一千人,居民都會努力支持自己家鄉的一切。這種「愛國愛鄉」的情操,常常會不著痕跡地,流露在生活中的每個選擇裡。

我們這次不也是如此嗎? 上芬蘭餐廳從來沒給過小費的老公,這回居然這麼慷慨…他本來想去的是另外一間,是因為我堅持他才來陪我來這間,結果吃完後,比我還大方…

而我,明明有更經濟的選擇,還是堅持自己的生日,就要回到這裡吃…

也許,這十多年的芬蘭生活,我也內化了這樣的情感,很偏執地願意多花一點錢,支持家鄉的好。支持一個「城市驕傲」之一的餐廳、支持餐廳背後所有努力堅持的小農、支持在地方上一點一滴耕耘的藝術家。

而家鄉,對不斷搬遷的我來說,也不只一個,台灣是我的原鄉,芬蘭是第二個家鄉,其中,還有這麼一個小鎮,曾讓我如此有「家的存在感」,哪怕已經搬離數年,在我心底深處的某個角落,仍然暗暗地「以她為家」、「為她驕傲」、並真心感謝她曾經如此張開雙臂接納一個「異鄉人」,並且從身心都豐富了我的生活。我的孩子,當年也在這裡出生,在林邊,在水邊,在我們那以愛築起的巢裡。

這個晚上,我們以生日為名,「回到源頭」,回到「家」了。

人不斷走到哪裡,總是要「回家」的吧?! 除了每日安頓我們身心睡眠的家,還有心靈的家,有遙遠的故鄉,第一故鄉…第二故鄉… 每一次回到這個城市,我都覺得自己像是「回家了」。

上個月回到台灣,也覺得在故鄉母語環繞的風景中,自己的根紮得更深,回家,總是給人更多往前走的力量,無論那個家,是「哪個家」。

我想我很幸運,在異鄉,也曾有那麼一個讓我覺得像是「家鄉」的地方,三不五時可以回去看看,連結一份根的力量。

Juurella餐廳

* * * * * * * * * * IMG_8200

這是餐廳女廁前,貼著的幽默標語: 「首先上帝創造了男人,然後他有了個更好的點子…」

席間我問老公: 「新年新希望,你覺得我這個做老婆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他想都不想地回答: 「我應該送你一束花。」
我以為他沒聽清楚,又問了一次。
他還是看著我說: 「我應該送你一束花。」
「這是什麼意思啊,是說我做得太好了嗎?」
「嗯! 對呀!」
我忍不住笑了。
完全超乎我預料的答案。

所以,女人是比較完美,哦?

雖然自知不是什麼完美老婆,也知道可以改進的地方是什麼,但是聽到這樣的答案,心裡還是甜甜的,這算是個「回鄉之旅」中的,附帶「生日禮物」吧…

【在芬蘭養小孩】漫畫,也可以是好教材 (親子天下嚴選文)

在芬蘭居住了快十三年,生活中的「文化震撼」,好像不見得會因為時間變長就逐漸減少。相反的,有些事物總在「震撼」過後,繼續以某種方式發酵沉澱、到了人生的不同階段,繼續以新的面貌浮上檯面。 其中之一,就是我對「漫畫」作為一種閱讀教材的想法。

149_4915

*芬蘭小學課本其中一頁(2003年攝)

芬蘭小學課本裡,很多漫畫文本

猶記得小時候,我也有過一段愛看漫畫的時期,父母雖然沒有特別禁止,但也沒有特別鼓勵。那個年代的整體氛圍似乎是「小孩不要看太多漫畫」,因此漫畫似乎只是一種「娛樂」,很少被特別賦予「教育」意義。

第一個文化震撼,是2003年的冬天,當時我的芬蘭語課實習,正好就在芬蘭小學。我清楚的看見,小學課本上介紹著各式各樣知名的「芬蘭漫畫」。當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 「如果當年我的國語課本有這麼好玩多好啊?!」 這是我第一次有如井底之蛙般地發現,漫畫原來可以是正式教學中的好讀物!

149_4916

*芬蘭小學課本其中一頁(攝於2003)

接下來,我發現漫畫不只存在於小學課本之中,在一般芬蘭人的家裡也無所不在!

我從老公家,找出一大堆芬蘭文版的「唐老鴨漫畫」,都是他從小到大的收藏,我才知道,原來芬蘭父母們,從1951年開始就喜歡固定訂閱「唐老鴨漫畫」給家裡的小朋友看,因為唐老鴨漫畫的芬蘭文版本用詞十分精準,家長與老師們都認為,這本漫畫是很好的芬蘭文讀物! 沒想到,迷漫畫也可以迷得很有道理,還會被鼓勵,當時真有大開眼界的感覺!

IMG_8218

從此以後,我對芬蘭文版的「唐老鴨漫畫」刮目相看,對我們而言只是迪士尼卡通之一的唐老鴨漫畫,到了芬蘭竟然變成師長都推薦的兒童優良讀物了!

有一回我拿起一本看,才發現其中還有玄機!

那是一本唐老鴨漫畫的特刊,特別以芬蘭的「卡雷瓦拉」史詩(Kalevala)為主題,史詩原本可能是有點難懂的,漫畫的一開頭,就先用淺顯卻完全正確的芬蘭文介紹史詩,漫畫的最後,則介紹美國印地安人,受芬蘭史詩啟發所重新創造的史詩傳奇,中間的主要情節,則自然運用芬蘭史詩的文學風格,和美國印地安的傳奇人物創造出全新的唐老鴨故事! 如此一來,情節充滿想像力和趣味,同時也讓小朋友們在樂讀中,不知不覺就親近了芬蘭史詩的文學風格、並同時吸收美國印地安人的史詩相關知識,一小本漫畫,學問真不小啊! 

現在我自己有了小孩,雖然沒有特意買唐老鴨漫畫給他看(反正婆家已經有很多老公從小訂到大的漫畫了),然而有一回帶他去逛飲食展,竟然也被展場人員發送了一本唐老鴨漫畫。

好奇地翻開來看,才發現這本漫畫的主題是「飲食知識」,裡頭有好幾個唐老鴨的短篇漫畫, 每一篇主題都與「飲食教育」有關。

IMG_8239

 

好漫畫,政府也補助

比方,第一篇漫畫講的是,唐老鴨叔叔眼睛被矇起來,試喝各種可樂,最後喝到一個他覺得最好喝的,問這是什麼,旁邊惡作劇的唐小鴨們才哈哈大笑說: 「這是水啦,花瓶裡的水!」

所以,漫畫試著潛移默化小朋友:白開水最好喝,裡頭還有好幾種小朋友也可以做的食譜、用遊戲讓小朋友學飲食相關的生活常規、並結合漫畫。 這本有特別主題教育意義的唐老鴨漫畫是誰出版的呢? 我好奇的翻了一下,才發現唐老鴨漫畫的飲食教育小冊,由芬蘭的唐老鴨漫畫出版公司與推動飲食知識與教育的非政府組織合作,背後居然還有芬蘭政府的農林部提供補助經費哩!

連政府都贊助唐老鴨漫畫作為「好教材」,漫畫在芬蘭,果然「很重要」!

芬蘭總統建議移民讀唐老鴨漫畫

去年底赫爾辛基書展舉辦時,芬蘭總統也公開建議,移民們至少要看兩本書,一是芬蘭經典文學名著「七兄弟」,二是唐老鴨漫畫。 我笑了,看來唐老鴨漫畫,在芬蘭的地位可不低於文學名著喔,不只小孩被鼓勵閱讀,我這個身為移民的成人也被總統先生建議閱讀。而「七兄弟」這本芬蘭文學名著,我當年也在小學課本中看到用漫畫表現給孩子們閱讀的篇章呢!

149_4910

*芬蘭文學名著七兄弟,在小學課本中以漫畫呈現 (攝於2003)

此外,芬蘭還曾有教育研究指出: 愛看漫畫的小孩,閱讀一般文學的比例也比較高呢!

看到漫畫在芬蘭可以這麼有影響力、又如此被欣賞,也讓我思考: 也許,無論是文學、音樂、或其它藝術,都可以有很多種類,不同的類型與文本,有不同的教育力與美感,一切只在於,身為成人的我們,如何將內容和品質做到最好,好到可以成為既有娛樂性(小朋友容易喜歡)、又有教育性和啟發性的教材,就像芬蘭的唐老鴨漫畫這樣,如此一來,漫畫就不只是漫畫,還是讓孩子們學習生活常規、認識民族文化的同時,還能哈哈大笑、讀得津津有味的好材料了!

149_4917

*芬蘭小學語文與文學課本封面 (攝於2003年)

*我的書: 教養可以這麼自然: 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

*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原發表處連結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