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January, 2013

回台的身心靈饗宴(一): 從李鳳山師父的【飪養之道】說起

2012年底帶著孩子回台,原本的計畫就是在與家人團聚外,也趁著人在台灣,去上一些自己有興趣的養生課程,例如氣功。結果,不僅計畫有達成,更讓我意外的是,這一場回台之旅,在「養生健身」之餘,也成了一趟身心靈的饗宴,收穫的,不只是身體,還延伸到更深層的心靈、生活層面。這些融入心靈的深刻體會,哪怕已經離開了台灣,離開了那個讓我全身心大豐收的環境,回到芬蘭仍然得以日日在心中咀嚼,提醒自己在生活中實踐,讓每一日的生活都更踏實、從心到身,更健康更喜悅。 我決定,一點一滴的記錄下,與有緣的讀者朋友們分享,就先從,一本「以食養生」的好書- 【飪養之道】說起。 一本看似簡單的食譜,仔細翻讀,裡頭的道理,一點也不簡單。 先從與這本書的相遇說起。 遇見這本李鳳山師父的【飪養之道】,是我初踏進台北麗水街的梅門總館,報名養生氣功的那天。當時櫃台邊,就擺著這本新書。我翻了翻,發現食譜都很簡單,而且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菜餚,食材哪怕在食材超少的芬蘭,也還算容易取得(這成了我現在看食譜書的一個重點!),僅管當時對梅門這個機構還不太了解,馬上就對這本書起了興趣。 後來,在上氣功課時,多次聽師兄、師姐分享這本書,越聽越覺得,真的很有意思。看似簡單的菜餚,其實有其不簡單之處,很多菜餚,都重在刀工以及火候,用心去細切,用心去慢燉,哪怕看似簡單的菜,這樣子出來的成品,就是會嘗起來不一樣,這樣燉煮出來的食物,也容易讓人體消化、吸收。 書,我當然是買回家了,雖然在台期間,還沒有時間翻閱,卻也因著一份好奇,除了練功上課外,先去梅門用了幾次餐,實際嘗嘗,梅門的素菜,到底是什麼滋味。 第一次,是當梅門麗水街的總館在舉辦每月一次的「德藝天地一日遊」時,特地去梅門食堂外帶午餐,給在大安森林公園的家人們品嘗。還記得,光是咬下一口水餃,就大為驚艷: 怎麼會這麼好吃! 這大概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素餃,家人們也同樣喜愛! 還記得那天當班的師兄,聽說我的家人中也有小朋友同行時,多給了我們一份茶凍,那是當天早上才剛用七葉膽做好的新鮮茶凍,不用說,非常好吃! (*圖片: 當天現場正好在準備【飪養之道】新書發表會,並有梅門菜餚示範。) 第二次,則是我自己去上氣功課之前,到梅門食堂去用餐,當時肚子很餓,卻又不敢在練功前吃太脹,最後就點了一份簡單的茶油麵線,吃完既飽足又舒服,感覺恰到好處,對身體不會造成負擔。 第三次,則是每年聖誕節才會推出的梅門聖誕餐,我和家人們,一起到位於西門町的梅門客棧嘗鮮。當天的菜色,的確很好吃,我印象最深的,是湯品。一碗湯,真的可以燉煮到,料完全化入湯中,喝下去順口又美味,師兄師姐們告訴我,梅門的湯,每一道都是燉煮數個小時,老人小孩都適合喝,養分極容易吸收。另外,當天的甜點葡萄凍,也很讓人驚艷,超級好吃! 據說,也一樣是煮了幾小時才拿來作成凍。 其實,還有第四次,也是在食堂,這次則是點套餐。 我想,如果人在台北,我一定會常常上梅門吃餐,因為這回光是在台灣四周,我就吃了四次梅門的菜,可見自己真的喜愛,不僅自己吃,也帶家人一起吃,因為它真的合我的胃口。我們家從小到大多是媽媽親手做菜,菜餚一向簡單卻著重食材與營養,清淡又好吃,就某方面而言,與梅門有些許相似之處,難怪一吃就喜歡上。 沒辦法常常去梅門吃餐,那只有,自己回家看這本【飪養之道】,學幾道菜餚,也學做菜(做人處世)的心法。 回頭再來談這本書,這本書的編排很有意思,也和市面上我看過的任何烹飪書都不一樣,其實,與其說它是食譜或是烹飪書,更確切地說,這是一本由飲食入養生,並從中讓人學習到做人處事道理的一本好書。 它以春夏秋冬為軸,每個季節,該如何養生,從心到身,從食物到為人處世的精神與態度,李鳳山師父用許多篇章,告訴我們飲食與養生的心法。每每讀著,都一再地讓人體會到,飲食不只是飲食,烹飪也不只是烹飪,這些篇章裡,談的其實也是做人的態度,是生命的體會,唯有當這一切融入烹飪與食物之中,飲食才有那個內涵與力量。 此外,篇章中穿插著很多在廚房工作的師兄師姐心得分享。這些篇章都非常有趣,作菜時急燥地想著做其它的事,食物裡就會有「火氣」; 加調味時沒有按部就班依照順序,只是因為心急而一股腦地全部倒下,那個味道還真的就不一樣; 每一篇分享,都如此真實而有味。 接著,則是食譜的部分,每一個季節,都有十個食譜,三週前回到芬蘭後,我試做了幾個,真的很不錯,而且,也真的感受到,火候的重要,類似的菜色,我自己之前做,大概只需要不到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時間,然而照著這本食譜裡的方法做,就常要一燉再燉,讓食物真的煮熟煮透到軟爛,那入味的滋味,確實不同。 此外,我最近也開始在做菜時,提醒自己: 要「用心」,用「恭敬心」。 用「恭敬心」做菜,心裡想著,這道菜一定會很好吃,吃到的人,一定可以感受到我的愛心與用心,那麼,這道菜,就會好吃。 這,不只是從書上看來的,也來自一次梅門的親身體驗。 那天,上完氣功課,一位師兄請我們一起去做義工,幫忙搖馬牙棗罐。馬牙棗罐裡已經醃了冰糖,我們要幫忙的,是把沉在底部的冰糖搖到勻,然後再倒入糯米酒來醃它。 師兄對我們說,大家來義務幫忙,不要有壓力,哪怕只做一下下,有事要先走都沒關係,而且,做一做也別忘了喝杯茶,吃點小點心,休息一下,不要太累。最重要的,是要慢慢來,不要心急,而且,要懷著恭敬心做,一邊搖這個罐子,要一邊想著將來吃到這些馬牙棗的人,都會吃得很開心,很健康,懷著愛心與恭敬心,做出來的東西就是會不一樣。 當下聽了,實在很感動,因為我親身看見、並感受到,哪怕只是幕後的一個場景,他們都確確實實地,用耐心、愛心、恭敬心來完成,當時的我,手上認真地搖著馬牙棗罐,三不五時喝口梅門自己做的乾淨甩茶、和實實在在的仙楂糖,從心到手都是暖的,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義務幫忙時間,其實收穫最大的,是我自己,因為在現場體會、感受到那份用心,於是,對食物與食材的恭敬心,對人的尊重,與不急不緩的態度,深深印進我的心中,直到此時此刻,哪怕已遠在千萬哩之外的北國,仍讓我天天在料理食物時,在生活中,仍然細細咀嚼並提醒自己,可以再慢一點,再放鬆一點,更用心一點。 這是飲食之道,養生之道,待人處世之道,還是修身的生命道理? 我想,都是,而這一切,翻開李鳳山師父的【飪養之道】一書,在扉頁之間,也一再流露,在學著用心做菜之餘,書的道理本身,真的值得一讀再讀,時時反省,讓自己從做菜到生命眼界,都能不斷進步。 最後,飪養之書,當然不能光讀不練,這兩三周回來芬蘭之後,我也忍不住試做了幾道菜,每一樣,都真的清淡好吃,而且吃下後,身心感覺平衡舒暢。 首先,我試了「耳順守高風」。 簡單的高麗菜、紅蘿蔔炒木耳,一步步慢慢照著做,就是比我以前自己做的好吃。 「涵養蕃茄湯」 這湯,要一燉再燉,不斷加水不斷燉,其實我燉得還不夠久,不是沒耐心燉,而是時間一直沒預量足夠,吃飯前一小時才開始燉,小孩已經在叫餓了來不及燉久一點,只好直接上菜,下次再有機會做,要預留更多時間。 「白裡透紅燒」 白蘿蔔配上紅蘿蔔,做法非常簡單,但真的非常好吃,這道一定會是我們家的桌上常客。 「長生順化湯」- 也就是花生湯囉 「綠菠生強力」 這道簡單的菜,是用燜的方式做菠菜,我從來沒這麼做過,以前都是用炒的或用燙的,結果,這樣做最好吃! 「育德米粉湯」 這道菜的食材中,我們家當時正好缺少芋頭和五香豆干,而且這裡的超市通常找不到這兩樣食材,只好用冰箱裡的南瓜和豆腐塊取代,雖然材料上因為當地限制無法完全依照食譜,但刀工和步驟有照著食譜上學著做,結果,自己覺得真的很好吃。後來,還做了加冬粉的版本(因為米粉也用完了,呵),一樣好吃,每次做這道菜,小孩跟我都吃得津津有味,一掃而空! 到目前為止,從來沒有哪一本食譜書,讓我做的這麼用心,這麼喜愛,因為簡單,讓人更在細節上用心下功夫,那個味道,就出來了,我甚至會用心的想,某道菜有些食材芬蘭不可得,那該用什麼來取代呢,做菜,成了一種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修行,更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 另外,書中有一道甜點「百香融合凍」,也就是百香果凍,因為目前這個季節,芬蘭這裡百香果並不好找,我又很想念梅門聖誕餐時吃到的葡萄凍,於是就用書中的方法,把百香果換成葡萄,做了這個葡萄凍,家裡大人小孩都愛吃! 葡萄凍 照片因為小孩動來動去失焦了,但應該還是看得出來,他吃得好開心啊! 關於梅門上氣功課的體驗,就留待另一個篇章再說,這裡先跟大家分享這本我打從心底非常喜愛的好書-【飪養之道】,並祝福各位讀者朋友,新的一年,吃得更好更健康,從心到身,都更好! <


赫爾辛基旅遊展MATKA2013之台灣展場顧攤記

前幾天,去北歐最大的旅遊展MATKA2013,顧台灣攤位。 這個經驗,真的很有趣。總共四天的工作,頭兩天從早上九點到傍晚七點,後兩天從早上十點到晚上六點,坦白說,還真是很耗體力,然而,心卻也同時是滿滿的。大概是因為密集工作的關係,至少有兩天,我連作夢都夢到跟展覽有關的人事物,不是因為工作本身有什麼壓力,反而應該說是,一種全心投入的開心,因此就日有所「作」,夜有所夢吧。 就來簡單分享一下,顧台灣攤位的心得和體會,寫篇札記來給自己做個記錄!


與好友的一場對話: 關於懷孕、生產、與生命

回台期間,很難得的與一位從大學時代就認識、已經許多年沒見面的好友約了見面,那天,在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內,我們談了彼此的近況,說起僅管常常分別住在不同的國度,但好像在人生的每個時節,不同的關鍵點,我們總會碰頭,針對當時那個年紀的主題,有一場深度的對話。 的確,十幾二十歲時,我們的對話主題,不外乎是愛情,和人生展翅初始之際,對未來的想像; 三十出頭,愛情主題隨著我們的人生際遇而時而持續著,卻也有了更多關於工作、進修、追尋自我的話題; 如今,更近不惑之年,我們的對話主題,走向了養生、生命、與人生。


兩歲兩個月: 回台,成長札記

2012的最後一個月,我與孩子在台灣度過。 自己一個人,帶著他上飛機,再自己一個人,帶著他回來。 這是媽媽第三次帶他回台灣。第一次是他滿七個月時,第二次是一歲兩個月,那兩次都是坐有寶寶籃的位子,而這回,也許是因為他自己坐一個位子(二歲以上不能再坐媽媽身上了,還有媽媽真的也不想再讓他坐身上了!),加上現在可以聽懂人話,可以多少講一點道理,整體而言,比一歲前後時帶他飛要輕鬆一些。 由於坐的是夜機,大部分的時候孩子都會睡,最主要的挑戰,是在起飛與降落的那半小時: 如何讓他乖乖坐在椅子上,綁好安全帶,不要亂動(比方爬起來看窗戶外面等),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時候都挺順利,而這孩子也真的算乖。 平常在路上不見得肯乖乖給媽媽牽手,這次來回的行程,必要的關鍵時刻都很聽媽媽的話,可以緊緊地牽著媽媽的手,走上半個多小時的路轉機; 原本不太愛坐推車的他,也願意在必要的時候,乖乖坐上借來的推車讓媽媽推著轉機好節省時間; 跟孩子一起的千萬哩飛行,辛苦的地方固然有,但整體而言,也親密而開心。 這次回台,除了媽媽自己收穫滿滿外,孩子也真的玩得很開心,兩個表哥都對他很好,會牽著他的手,跟他一起玩,做媽的看到孩子有玩伴,更是開心。 之前曾在文章裡寫過,我這孩子天性比較慢熟,在小朋友多的場合有時一開始會怕生,我倒也不擔心,一來孩子各有本性,家長本來就該學著尊重,二來這個年紀的孩子,比較常「自得其樂」,所謂的一起玩,常常都是「在一起,各玩各的」。 偶爾參加朋友的聚會,看到他在旁邊自己玩,別的朋友就會問:「他是不是比較喜歡自己玩?」坦白說,我也無法回答,因為我打從心底覺得,目前這個階段好像是這樣,但也不見得就是如此,結果這次回台就發現,的確不能太早用成人的角度,來給孩子下斷言,小孩真的在不同的情況下、與不同的人相處,都會有不同的反應。我家這常自得其樂的小子,其實也是喜歡跟別的孩子玩的喔。 這次回台,每週週末固定與家人團聚,兩個表哥,一個大他十個月,另一個大他二十個月,年紀都算相近,表哥們都對他很好,雖然偶爾在玩的時候,搶他的東西難免,但小孩本來就是會這樣,也不傷感情,大部分的時候,兄弟們都相處融洽,有時三個人各玩各的,有時兩個兩個手牽手,這裡玩那裡玩。 我妹妹常說: 「自家人的小孩,特別容易玩在一起,也很容易親起來。」別人的經驗我不敢說,但以我兒子的情況看來,他確實跟表哥們熟得很快,不太需要什麼「熱身」,一下子就玩在一起了。 我們一家人,一起去了些好玩的地方,比方宜蘭的蜡藝彩繪館,孩子們光是一起坐著畫畫就很好玩了! 看他們的畫也很有意思,三個不同年紀的孩子,畫畫時想的真的就不一樣,我家這隻,此時還在隨筆亂揮的階段,滿紙亂畫,不過光是這樣,他現在的畫法,也已經跟半年多前很明顯的不同囉! 出外玩好玩,回家玩也好玩,阿媽拿出咖啡豆和盤子,這樣就可以一起玩很久了! 我也發現,他會想模仿表哥的一舉一動,有一次,我們去北藝大吃午飯,飯後在草地上遛小孩,結果他一看到表哥站到石頭上跳舞,他就跟著爬上去,邊學表哥跳,邊開心的又叫又笑,真的好有趣! 一個月的周末相處之下,感情大概越來越好,在要離台的前一天,兩小一起看電視時,竟然自然而然地出現這樣的動作: 表哥伸手過來摟著表弟,表弟呢,直接轉頭親表哥呢! 大自然的孩子,走到哪裡都一樣 平常,我們喜歡趁天氣好時,帶他去有草地的地方走走,比方大安森林公園、中正紀念堂等…其實什麼玩具都不用帶,他光是玩阿公阿媽的椅子,撿地上的樹葉,在草地上跑來跑去,就很開心了! 我們也去了著名的新北投圖書館,媽媽看建築,他則是,在外面爬石頭,看水池。果然是在芬蘭成長的孩子無誤啊,最愛大自然! 還去了木柵動物園,第一次讓他看到企鵝和貓熊! 從此之後,他在路上看到貓熊玩具,也認得了喔! 而在動物園的這一天,這小子也是兩三個小時從頭走到尾,借來的推車都不坐,要用推的,堅持要自己來,愛走路的孩子,這一點完全遺傳自他爸媽! 而我,則喜歡捕捉他那每一個,用晶亮的眼神,全心全意活在當下,開心凝望的表情。 中文突飛猛進 這一個月人在台灣,原本就正處於語言爆發期的他,加上環境裡都是中文,真的就進步很快,有更多對話出現,可以順利地模仿大人一整段長句子,更容易表達自己(尤其是愛說「不要不要!」。 阿媽買的寶寶兒歌音樂,放沒幾遍,他就開始跟著唱,特別是唱尾音,比方妹妹背著洋娃娃裡的那句「樹上小鳥笑哈哈!」他前面都不唱沒關係,最後那個「哈—」一定要哈得很大聲、哈得很長、讓全世界都聽得到他在「哈」! 有首歌叫「划龍舟」,其中一句歌詞是「一、二、一、二」,他就很愛這段,每次就等著說「一、二、一、二」。 沒有特別教他數字,卻也常常發現他自已在那邊數「六、七、八、九、十」,也許他不一定懂那是什麼意思,也許只是因為我們家在五樓,每天爬上爬下都會邊爬邊數,聽多了就像是重複一段韻律一樣,會不自覺朗朗上口。 語言學習大概就是如此,到了某個階段,就算沒有刻意教什麼,孩子自己也會從生活中拾取那些元素,然後自然地運用出來,與其說要思考該教孩子什麼,反而更該思考父母自己的言行,如何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模範,因為此時的他們,真的是一塊大海棉,聽到什麼就跟著說什麼啊! 此外,有幾首兒歌,他已經記住一兩個整句了,比方「妹妹背著洋娃娃」、「小星星」、「魚兒魚兒水中游」…最近每天都要唱「魚兒魚兒水中游、游來游去樂悠悠」N遍,雖然是「五音不全」的唱,但媽媽我一點都不介意,我喜歡聽他那童稚的聲音,開心地朗誦著這些句子,打從心底只覺得,生命真是神奇! 我還很意外的發現,他記住的不只是兒歌的詞,還包括音樂! 一本童謠音樂,放個幾次後,他光聽到每首曲子的前奏,就會先把曲名報出來,這一點,我真的很驚訝! 沒想到,這麼小的孩子,已經這麼自然的,有聞樂而認曲的能力,而且是在樂曲正式出來之前! 每天每天,養育這個小生命,都帶來好多驚奇和驚喜! 此外,他也仍然是那個,喜歡研究東西,每個機械電器都要拆開來玩、拆開來研究的孩子。在回台之前,因為唱遊課的需要,爸爸幫他用衛生紙筒做了個「望遠鏡」,回到台灣後,有一天他拿到一張紙,就自己「捲出」望遠鏡了! 他也第一次,騎到表哥的「酷騎」,還不太會騎,所以阿公阿媽和媽媽在旁邊推得很累,呵! 此外,還是很愛撒嬌! 下圖是對挪威來的叔叔撒嬌,因為他在叔叔旁邊轉來轉去,不小心跌倒了,叔叔大概是笑出來或配上好玩的音效,這傢伙就樂此不疲了,為了討好叔叔一直故意跌倒! 玩得開心起來,就常常笑得這麼High! 回程的飛機上,他也是一直對旁邊的漂亮阿姨撒嬌,沒事還會說「阿姨,漂亮!」,阿姨都甜到心坎去了,這小子則是根本撲到人家身上,媽媽我呢,就乾脆請阿姨陪他玩,我休息一下! 在台的期間,每天早上起床,一定是朝著阿公阿媽,飛奔過去,帶著最燦爛的微笑,給阿公阿媽一個大大的擁抱。 每天早上起床時,與每天晚上睡覺前,則是要給媽媽好多好多的親親,有一次出門去玩,住旅館跟媽媽和阿媽睡一張床,他也是在睡前不知道親了阿媽多少下,親到阿媽都要說,好了好了阿媽要睡覺了啦! 一位好友說,這孩子真是像蜂蜜一樣甜,就當做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吧,媽媽我真的是有同感,他從小就一直是個很甜蜜的孩子,跟媽媽很親密,且永遠不吝惜給一個擁抱、一個親吻,看到他張開小小的雙臂,露出天使般的笑容飛奔而來,心都要融化了… 現在回顧這一個月來的照片和點點滴滴,我看到的,是一個開心又貼心的孩子! 親愛的孩子,媽媽別無所求,只希望你永遠這麼開心快樂,順著自己的個性,健健康康地長大,勇敢又自在的成為自己,這,大概也是每個為人父母心中,最簡單也最深切的願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