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午飯前,突然想到,啊正是十三年的今天,我正式移居芬蘭啊! 雖然在那之前,我早已因為實習、讀書、寫論文而往來居住芬蘭數次,不過十三年前的今天,重新搬到芬蘭,感受是不同的,因為,我不再抱著「我有一天會搬走」的心態,而是在心中與芬蘭立下一個認真的約定: 約定從此以後,將以此地作為我第二個家,努力學習芬蘭語、努力融入社會、努力建立起屬於我的生活。
一轉眼,十三年就過了。其中,我寫過一篇「十周年紀念」,去年,則延伸了一篇「十二周年紀念」,今年呢?
新鮮事一樣很多,非新鮮事則持續深化
我回顧一下去年的文章,其實今年跟去年的差別不是太大。我仍然居住在同一個城市、仍然喜愛接近自然、採拾野草野莓入食、仍然參加芬蘭編織部落客們的活動與互動、仍然是一個自由創作者、生活中,仍然有很多新鮮事,比如:
第一次擔任台灣廣播節目的芬蘭特派員(王文華大哥的愛你22小時),用另一種方式分享芬蘭生活
第一次受邀參加芬蘭當地旅遊策畫人辦的媒體之旅,跟大家分享了我們家附近的著名芬蘭藝術家故居
第一次和孩子一起「墾荒菜園」,努力了一個夏天,捧回好多屬於自己的作物! 與土地、與自然、又用另一種方式,更親近一步!
第一次跟孩子阿雷一起,在長大成人後才加入童軍團,嘗試了各種全新的活動體驗、包括上街賣耶誕月曆
第一次和阿雷一起,連續三四個周末到結了冰的大湖上滑雪,這也將成為我們母子共同的冬日嗜好!
在工作的部分,過去這一年大概是我有史以來接稿和專欄量最大的一年,一個月同時有八篇稿件等著完成是常態。靈感和想法從來不缺,但還真的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
而我自己,也有了與「芬蘭創業」的第一次接觸。有機會去上了兩堂創業課,這才更了解芬蘭創業者所面對的挑戰、所需注意的事項、也對整個創業環境有更多的理解。
此外,「志工」也作了不少。去年八月起,我正式成為幼兒園理事會的會員,負責行銷相關事務,之後辦了兩三場活動、也成功讓幼兒園上報三次,成就感之餘,這些與芬蘭人一同為幼兒園「工作」的體驗,也教會我許多。
今年二月初,「志工」體驗又多一項,這次是受邀加入地方上讓城市生活環境更好的志工組織,到目前為止開了兩次會,收穫都很多,這週末要去開第三次,又是個將來可慢慢跟大家分享的主題。
夢想,原來是不斷改變著的
除了這些容易「列清單」的事項外,這一年裡,看來「變化較不大」,同時也覺得,是個我不斷在沉澱、往內心探求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中,我想了特別多的「未來」,以及 「下一步」,自己想往的方向。
在一個國家住了十三年,在無數次的搬遷後,我也想要有一個「不用再搬來搬去的家」。我不斷地在思索著,接下去的自己,想做什麼呢? 想住在哪裡呢? 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有趣的是,這樣的思索,十三年前早已做過一次,然而人生總是如此的,不斷向前推進的同時,想做的事情會一直隨著情境改變,夢想也是。
十三年前的自己,一心只想趕快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正職工作,這個夢想,在搬來芬蘭兩年之內我就實現了,可是生活並沒有停在那裡。
十年前的自己,夢想出一本書,想作文字工作者,這個夢想,也總在正職工作之餘,努力實現了。
多年前我曾經想著,想要有夠寬敞的住所、離家近又喜歡的工作,有挑戰又不會太忙的生活,這個夢想,其實八九年前就實現了! 我的生活還是沒有停在那裡。
六七年前的自己,想著該生個孩子了,這個夢想,隨著我家小天使阿雷的到來,也實現了。
五年前我們搬了家,全部又得重新來過。此時我發現,我居然夢想著「八九年前就已經實現過、此時卻暫時沒有」的夢想,實在太有趣了,只不過現在這個夢想又被我「再加碼」,不只想要自己的家夠寬敞,還希望是「獨棟的木屋、有自己的花園」,那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實現呢? 我還不知道,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達成,也知道我會繼續努力。
有趣的是,我曾經夢想著「在家自由寫作」的生活,其實這兩年來,我不就正好過著這樣的生活嗎!
於是我終於明白,人生的夢想其實沒有真正完全實現不變的一天,因為每當它實現了,人又開始有新的想望了,又或是即使它終於實現了,可能生活中又有新的變動或追求。
也許可以說,夢想是不斷在實現中的,只是我們有沒有去細數、感恩、給自己鼓鼓掌、打打氣而已。不斷追求、實現、再追求、不斷面對人生「變動」的過程,也讓生活永遠有新挑戰、新希望,只要我們學會看懂那半杯水已經有的一半,而不是還缺著的一半,心就會覺得富足了。
未來的家,在哪裡?
十三年來,我在芬蘭住了五個城市,自己都佩服自己,而且我們的搬法不只是從鄉下往首都搬,也不只是從首都往鄉下搬,而是搬過來又搬過去! 從北向南搬(Lapua-Vaasa-Helsinki)、再從南向北搬(Helsinki-Seinäjoki)、又從北向南搬(Seinäjoki-Järvenpää),接下來呢? 是要繼續居住在此地、還是要再從南向北搬,坦白說,我還沒有答案呢!
到目前為止,最讓我有「家」的感受的,是西部小城塞納約基(Seinäjoki)、和此刻住的亞爾文帕市(Järvenpää)。很巧的是,兩個城市都差不多是4-6萬人的小城市。
在塞納約基市,我得以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又得以在生活環境中,既享有住市區的便利,又享有河邊的自然風光,這個城市,也因此在我心目中,留下了一個夢想曾經如此實現的美好記憶。加上那裡離婆家近、容易相互支援、土地與房價,也比這裡便宜許多。
然而,目前居住的亞爾文帕市,又用另一種方式成全了我。這個城市有著芬蘭南部新省最大的湖,就位在市中心,又有許多藝術家故居,滿足了我喜歡人文與自然的心。城市中不斷出現好玩的事,有趣的人,我也藉由作志工、參與各種活動,而與芬蘭人有不同的聯結。
有趣的是,前幾天我居然看到芬蘭報導,訪問芬蘭人對所居城市的滿意度,塞納約基市附近的婆家Lapua居然全芬蘭排名第七! 我們現在住的Järvenpää則全芬蘭排名第八! 分別都是所在省份滿意度第一的城市,我和先生忍不住大笑,看來無論未來住哪裡,都會是「寶地」吧! 其實只要心態對了,何處不是「寶地」呢?!
有一段時間我心裡對於未來居住之地的選擇,難以決定(其實都現在也還是),後來我想,也許暫時不決定,也是好決定,就先把握每一個當下,擁抱珍惜此時此地,的每一個豐富、每一個朋友。
想通這一點之後,雖然未來仍然沒有答案,我卻對過去十三年來因為種種原因的搬遷,更能釋然: 雖然我的「定居途徑」,看似比大多數的芬蘭新移民都「曲折」不少,常需要不斷適應新城市、找新的工作、重新建立生活圈,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來,也正好有機會得以從各個大城小鎮的生活經驗中,體驗多面向的芬蘭、多面向的生活、和多面向的自己。
我的「曲線」人生
我也於是發現,我是個在自己的人生中,常常走「曲線」的人。學生時代念書就已是如此,似乎比大多數人都多搬了好幾次家(或國家),就連大學我就念過N所。
不過,十三年前的此時搬來芬蘭的我,應該還沒有想到,就連「定居芬蘭」之旅,也可以如此「曲折」吧? 看起來好像「常見目標」都達成得很快,一年內考過芬蘭語中級考試,兩年內找到適才適性的全職工作,然而,我的生活卻沒有因此定錨,總是因為搬遷而得「重新開始」。當大部分的朋友似乎幾年內就慢慢「穩定」下來時,我卻像是艘必須不斷「重新乘風破浪」的船,就連此刻,都還不確定「未來會住在哪個城市」哩!
倒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累積了對自己的自信,相信無論下一個居住地是哪裡,我都有能力適應它、建立好自己的生活,也更懂得分辨「外界的讚賞」和「內心真正重要事物」的不同,「減法」多學會了一點點,雖然常覺得自己的生活還是爆量的豐富,呵,但,這就是我啊。
人生多繞幾個彎,正好多看幾個風景,留下的豐富與體驗,都在自己的心裡。我的「曲線」定居之旅,看來還是很有意義的。
十三年來,看似充滿搬遷和變動,然而就在寫文的此時,我也發現一件「不變」的事: 就是自己對於寫作與分享的熱情。部落格來來去去,超過十三年來,我一直在這裡,不同的是,除了文字創作外,現在偶爾也多了影音分享,無論是什麼形式,無論是出書還是網上分享,不變的,是我對內容創作的熱情。這個「不變」,值得我為自己好好鼓掌,也不枉自己曾經棄所謂的「名校」不念而選擇「內容創作科系」的堅持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就在移居芬蘭滿十三年的此時,為文留念,也為接下去新的一年加油打氣,這一年,我希望自己繼續深入與自然親近、和採食野草的習慣、勇敢為自己創造新的工作與視野,最重要的,是好好照顧自己的家人的身心健康,珍惜每一個獨特的今天,期許在明年此時重新回顧時,我又往前跨了一大步!
我的北歐四季作者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haninordic
我的嘗一口芬蘭 – 芬蘭飲食與自然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urefin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