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節氣:乘著白雪往下滑!
節氣與節慶這回事,與天候與環境真是習習相關。
這兩天一早醒來,只覺得天光大好,好像暗冬一夜之間突然消失,春光重現一樣,明明外頭仍是零下十幾度的氣溫,整個屋子卻像是突然換季一樣明亮。
今天也正好是芬蘭傳統的「Shrove Tuesday」,根據民俗傳統的訴說,這一天的天光正好夠明亮,女人們可以開始做織布的工作。僅管現在應該沒有人,還會看天光決定織布時節,這傳統對時節天色的觀察,和我親身體驗到的天光變化,還真是奇妙的吻合!
在這一天裡,芬蘭人會帶著小孩去坡上「滑雪」,其實更確切地說,是他們會從坡上,用各種奇怪的姿勢滑下來。借用自己去年此時寫過的日誌:
「小孩子用各種方式,勇敢地從山坡高處往下滑(滾)。孩子們怪招百出,滑雪扇、滑雪板、滑雪橈、彈性空氣圈、空氣床一一出爐,基本上可以說,只要是可以墊在屁股下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用來連滾帶滑的下坡,也有些小孩直接把塑膠袋往屁股後面一包,就往下滑了。」
不只是小孩,學生、大人也不例外,就在我寫文的此時,赫爾辛基的大學生們應該都正聚集在城市中心的大公園裡,不斷地「下滑」,慶祝這個特別的節日吧~
這個日子原也有其宗教意義,至少Shrove Sunday是距離復活節的第七個禮拜天,不過對芬蘭人來說,其根本的節日精神其實還是古早的民俗傳統。女人在天光夠亮的今天,們可以開始織布,從午夜起,人們就會爬上離家最近的坡,開始從上往下滑,邊滑還要邊大喊對今年的期許與願望,喊得越大聲,亞麻紡線就越長,根莖類的食物也長越大,滑越久,今年的收成就越好,說穿了,這就像是個冬末春來之際,期待豐收之儀式。
今年的這個節日,還正好配上台灣的春節,芬蘭人們從Shrove Sunday起就開始爬上坡往下滑,當天正是我們的初一呢!這算不算是個,今年特別值得記載的「巧合」?!
除了爬上雪坡,邊下滑邊喊叫之外,傳統的農業社會中,還有不少關於這一天的習俗:
女人們在這一天會身穿白衣,努力梳頭,因為這樣會讓他們的亞麻紡線既白且長;
人們吃的東西,也要越油越好,有越多油在你的手指頭發光,今年你家的豬也會長得油胖;
到了傍晚,人們會去洗桑拿,只要你在桑拿中保持沉默,今年的夏天就不會被蚊子咬;
這些傳統的習俗和信仰,真是有趣,像是穿越時空,看見當時的人們想什麼、需要什麼、祈求什麼,至少至今仍未變的是,芬蘭夏天的蚊子真的不少,不然也不會有工藝家發明蚊子的旅館了~:)
既然是節日,當然也得配點特殊料理。
芬蘭人在這一天會吃傳統的豆子湯(個人不推薦,不是那麼好吃);
會吃Shrove Tuesday buns(這個我很推薦,普通的麵包裡夾果醬和奶霜,或是夾杏果與奶霜,不知怎麼地就是很好吃!);
據說這個麵包是由德國傳入的傳統(熟悉德國文化的朋友要不要出個聲,你們今天也吃這麵包嗎?)
而我自己則喜歡這麵包的芬蘭文名字:laskiaispulla,直接了當的「告知」大家,今天該幹嘛:該去「laskettelemaan!」
原形lasketella在芬蘭文裡的意思,就是從雪的上坡往下滑的這個動作,從上滑到下玩夠了,就有好麵包可以吃,名字取得貼切,也讓人吃得愉快!
就請大家欣賞一下,去年拍的幾張Shrove Sunday相片,在這個時刻,趕緊許下你的新年願望,還有機會成真哦!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哈囉!!
潛水很久不過第一次留言~
在德國的今天我們真的吃類似那種麵包喔!
德文叫做”Krapfen”或是”Berliner”(直譯:柏林人,不知典故在哪…)
原味的裡面是夾果醬
後來又發展出香草(外灑糖霜內夾卡士達餡)還有巧克力口味的
都很美味!!
不過小小一顆要價超過一歐
果真是吃一顆應景就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