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的台北,似乎跟芬蘭很有緣。
先是11/26(三)晚上9:30 ,芬蘭Jouhikko古琴樂人Pekko Käppi 會在女巫店吟唱並彈奏古樂器;
然後11/28(五)開始,今年入圍柏林影展競賽片的芬蘭影片:冰火情敵(Musta Jää-Black Ice),將在長春戲院與真善美戲院上映。(不久前好像也已在金馬影展上演過了…)
我想,就即時跟大家分享這兩個訊息,好讓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把握難得的機會去欣賞。
發現Jouhikko古琴
會知道這個古琴演奏,來自今天早上大大樹在我部落格的留言(原始留言在這裡)。有趣的是,早上我翻開赫爾辛基日報的文化版,內容竟也是「芬蘭古琴Jouhikko的重生」,在這之前,我壓根沒聽過Jouhikko這玩意兒,結果同一天早晨竟連續聽說兩次,這也太巧了,於是我好奇心發作,忍不住就開始讀報上網,查詢Jouhikko到底長什麼樣。
原來,Jouhi在芬蘭文中原指馬毛,Jouhikko這種兩弦到四弦的古琴,傳統中也是使用馬毛做琴弦。Jouhikko這個樂器應該在中古世紀時就存在,而芬蘭東部卡列里亞地區及愛沙尼亞等地,直到二十世紀初都還有人演奏,據說芬蘭民族象徵樂器Kantele,最早也有可能是源於Jouhikko這種古琴。
而Jouhikko聽起來,則是像這樣(演奏者正是明天要在女巫店演奏的Pekko Käppi,很美的一首曲子):
Jouhikko怎麼彈,可以看這裡(由Pekko Käppi指導,不同區域的彈法也有所不同哦):
這個新發現讓我覺得很有趣,老公下班後我問他,他這個芬蘭人居然也沒聽說過Jouhikko古琴,可見這古琴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大概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被遺忘多時。
如今這Jouhikko古琴,又有重生之勢:芬蘭重要的古琴專家Rauno Nieminen,多年來研究許多躺在博物館中,因損壞而無法使用、只供展示的古琴,並重新仿其形式製作,仿古的新古琴Jouhikko,不僅讓人得以重新「聽見」Jouhikko在數百年前的演奏聲音,也為走向國際的芬蘭民謠音樂,注入另一種可能性。
Rauno Nieminen 在2005年成立的Jouhiorkesteri,今年也成為重要世界音樂節慶Womex中的焦點Showcase的演出者之一,樂團接著並受邀到世界各地演出,本週三在女巫店獨奏的Pekko Käppi,也是樂團成員之一。
之前我在芬蘭民謠新唱,古琴也有新意這篇文章中,曾分享了一小段芬蘭民謠音樂傳統復興的歷史,而提倡芬蘭民俗音樂的要角-西貝流士音樂學院的民俗音樂學系,今年也獲得Womex的年度獎項肯定,接下來古琴Jouhikko會為民謠與世界音樂帶來什麼樣的新發展,我想也值得拭目以待。
黑冰與大提琴
如果說Jouhikko讓人重新發現芬蘭既古早又現代的民謠聲音,那麼本週五即將在真善美與長春上演的冰火情敵,則讓人用另一種角度聽見北國冬日的聲音。
引述芬蘭官方網站的介紹,影片講的是兩個堅強的女人,爭奪一個男人的三角戀愛心理劇。在醫院工作的莎拉,發現建築師丈夫與女大學生的外遇後,試圖扮演並發展出另一個人格,以接近「第三者」,甚至與其成為「好友」,而後一個又一個的衝突由此而生。感覺上,片中兩個女人之間的妒火及床戲情節,似乎是台灣宣傳的焦點,然而我覺得,影片中角色的情感與內心戲,更是值得品味的細節。
中文譯為「冰火情敵」的這部片,芬蘭原文是「Musta Jää」,也就是Black Ice,黑冰。北國秋冬,當空氣中的潮溼忽然遇上結凍的氣溫,就會形成所謂的黑冰。透明的薄冰覆蓋在地上,讓人看不見它的存在(因為透過它只會看見地面的黑色),因而不知道地上有冰,一踩上就容易出其不意的滑倒,所以最危險的冰,就是看不見的黑冰。
僅管「冰火情敵」這個名稱也許較有市場性,我還是喜歡把電影稱做「黑冰」-Musta Jää,對我而言,簡單直接的名稱,映照著影片中暗藏的人心波濤,更有咀嚼的空間。
電影好看,芬蘭著名大提琴手:Eicca Toppinen,為這部電影所製作的配樂,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Eicca Toppinen,是芬蘭大提琴搖滾-Apocalyptica的創始成員(關於Apocalyptica,新來的朋友可以參考:生命低處的吶喊)。他為「黑冰」這部影片創作的音樂語言,與鏡頭下的北國冰雪大地與Alvar Aalto有名的建築場景,配合無間的烘灹出一幅遼闊平靜的白色畫面下,暗藏黑礁的故事。
Black Ice – 由芬蘭第一屆Idol歌唱競賽冠軍,去年也代表芬蘭參加歐洲歌唱大賽的Hanna Pakarinen主唱
Black Ice- Interlude
Black Ice- Alone in the dark
後記:
之前曾在部落格中,多次與大家即時分享在台北感受芬蘭文化的資訊,從赫爾辛基與台北展覽連線快報、到芬蘭音樂家Maria Kalaniemi在女歌節演出、西貝流士遇上台北愛樂、到台灣國際兒童影展北歐館等消息。有些是我正巧發現,有些是有認識的朋友告知,或是因為撰寫影片介紹的稿件(兒童影展)而得知。
每次聽到在台北有欣賞芬蘭藝文的機會,我總是會忍不住想趕快寫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免得有興趣體驗芬蘭影像與音樂的朋友,因為沒得到資訊而錯過了。歡迎讀者朋友們欣賞後回來這裡,分享你的心得,日後若是又有類似的訊息,也歡迎前來通知,若是時間體力許可,又正好是我欣賞的節目,我也樂意散播消息通知大家。:)
最後,就祝各位賞樂&觀影愉快了!
* 想收到最新文章通知,歡迎訂閱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我今年9月過來芬蘭作交流生讀音樂,
學的正是這個jouhikko
是一個很有民族色彩的樂器
不過買一個好的jouhikko要700多歐元,
太貴了…
tony Chan King Ho
啊你竟然在學jouhikko,真是有趣,你學的是民族音樂嗎? 700歐元雖然不算便宜,但只要是好的樂器,價格一向都不低啊。
若對古樂器有興趣的人
有機會非常建議大家拜訪布魯塞爾的MIM
http://www.mim.fgov.be/home_fr.htm
http://blog.roodo.com/elmer1220/archives/6234345.html
對呀, 就是特地來芬蘭學民族音樂
700歐還要付上運費運回香港, 行李太重啦…
忘了說, 我是從香港來芬蘭交流一個學期的, 12月要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