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小提琴的第一堂課: 學習放鬆

五月時曾跟大家分享過,看著阿雷學琴學到自己也手癢的媽媽,終於在放下小提琴的數個十年後,重新拾起它。

成年人學琴,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像我這種重拾者,通常心態都跟年輕的孩童們不一樣: 我們動機十足,在時間永遠不夠用的中年人生中,從這裡那裡努力地擠蹭出時間來,學琴、練琴、上班、帶小孩。

於是,學琴應該是認真有餘,卻有可能過於「緊張」而不自知。

「緊張感」,不見得是因為拉琴本身,更多的,是一種「凡事都想努力求好」的心態,表現在身體上。

Suviranta

我的第一堂課是這樣開始的。

哦,其實從還沒有上課前就開始了。

上課前一兩週,我三不五時就拿出封在櫃子裡不知道多少年的提琴,卻怎麼拉都不順,琴怎麼夾都不舒服,拉沒十分鐘就覺得累,卻還是抱著個莫名的信念:

我要在上第一堂課之前,就先抓回一點點感覺,基礎拉高一點,進步比較快,錢會花得比較值得。

瞧,這應該是典型的成人學琴心態: 我好不容易擠出時間學琴、湊出費用交學費、一定要有最高的效益,人還沒開始拉琴,已經對自己有一定的期待與要求。

結果,第一堂上課,我自己都感覺得到,身心有多緊張。

老師一開始,像是帶著成年人複習基本課程一樣,從頭開始教,從如何拿弓,如何夾琴開始。

這沒有什麼好緊張的啊,可是我卻覺得,身體好緊張,肌肉好僵硬,不是擔心什麼,當然也沒有什麼讓我害怕,也許一部分是重拾的興奮感,另一部分是想要証明我已經會拉琴的表現感,還有一部分,可能來自小學學琴壓力留下的「痕跡」: 光上課就已經開始緊張了。

身體很誠實地把這樣的情緒反映在琴聲裡,光聽琴音也知道我在緊張,就像是回到小學時代一樣,拉琴時可能因為考試或比賽或老師會兇之類的理由,會有一種求表現的壓力,雖然時空轉換,早就沒有什麼真正的「壓力」了,身體還是不自覺地,記住那個感覺,在數十年後的重拾小提琴第一堂課裡,表現出來。

老師開玩笑的說,「不是我讓你緊張的吧,我不會咬人喔」,我笑了。

這也才明白,難怪我拉沒兩下就覺得累,是我自己讓自己累,跟小提琴本身其實沒有關係。

我給老師看,自己從台灣帶來的練習曲琴譜,結果老師說,「這個先放一邊,以後再練,我們從基本的開始複習。」

他帶我去從櫃子裡拿了幾本小提琴二重奏的譜,打開其中一首,我們一起拉沒五秒鐘,他就說這個對你太簡單,換一首。第二首,其實還是很簡單,第一次視譜就直接拉到尾,但是我一直到後來才理解,其實,這樣輕鬆的開始,正好適合我!

因為簡單,所以我不用求表現,也不用給重拾提琴的身體太高的期望,而重拾提琴的第一課,其實是放鬆。

小時候拉琴的時候,我最喜歡合奏,數十年沒有拉琴也沒有與任何人合奏的我,在第一堂課上,與老師合奏了幾首簡單的小曲,雖然課堂只有短短的半小時,我卻覺得收穫豐實,體會自己的身體容易緊張的這一點,是最大的收穫。

我忍不住在下課時向老師道謝,感謝他重新引導我拉起小提琴,結果,老師竟然說:

「你知道嗎,老師最重要的工作,是讓我們自己完全沒有用。其實,是要讓學生自己懂得練。」

最後他還補了一句:

「其實你已經拉得很好了,我給你的建議是: 練習放鬆。」

「拉得很好」,自然是鼓勵的話語,但是「練習放鬆」,卻是再真實不過的提醒。

我後來想著,「放鬆」,也許其實正是成人學琴著最重要的功課。

我們總在人生的淬鍊衝撞之間、在家庭與工作的拉扯之間、為自己的夢想人生努力的奮鬥之間,練就了一身可以戰鬥用的盔甲,卻常不知道怎麼放鬆,有時候,光是可以察覺自己的緊張或緊繃,就已經是一大進步。

仔細想想,嬰兒時期的孩童總是最為柔軟,從身到心都是,隨著我們逐漸長大,身心都逐漸「硬」了起來,無論做什麼事情,追求什麼東西,都很可能是「努力」與 「拼勁」有餘,卻忘了鬆緊是一體兩面,必須要有平衡,學習放鬆,這不只是習琴的第一步,其實也是人生中每日的功課。

此時此刻感覺一下自己的肩膀,是否正無意識地聳起來呢?

每天,三不五時停下來幾秒鐘,感受一下自己的肩膀,放鬆,再放鬆,也許,就會在生活中,在琴聲中,有很多新的感受。

如果在習琴的人,在拉出第一個音之前,先感覺一下,左肩有沒有聳起來,右肩有沒有聳起來,如果有的話,先放下去,鬆開來,再拉出那個音,一切都會不同。

也許,人生的一切,唯有當它在「鬆」的狀態時,才會是最有彈性的、最剛好的、最自然的,只是,我們都忘了而已。

在練琴時學習放鬆,豈止是練琴的學習,也是人生的學習啊。

在這第一堂課結束後,我回家寫下這段話:

「我隱隱地覺得,重拾小提琴之路,又會為我的芬蘭生活,開展出另一種不同的面向。這一次,我會緊緊把握,好好「放鬆的」練琴!」

「2018年1月12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全新開始,在中斷二十餘年後重拾小提琴,竟讓我覺得與自己更靠近。看看2018年的年底,我可以進步到哪裡,自己,與琴。」

轉眼,2018已經接近年底了,結果呢? 我真的堅持到現在,還在持續不斷地練琴,也不斷地與自己更靠近,至於放鬆嘛? 嗯,還在學習中,這,又是接下來,要慢慢分享給大家的故事了。

相關文章:
緣起- 居住芬蘭十五年後的重拾音樂之路
練習的意義: 孩子學琴帶來的啟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