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聽說,如果常說「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這幾句話的神奇力量,會讓人生更加美好並充滿愛。
我很少刻意這麼做,然而最近我卻發現,這些其實正是我和孩子生活中,最常說到的幾句話。
我常對孩子說「媽媽好愛好愛你!」
也常對他說:「謝謝你來這個世界陪伴媽媽,謝謝你來做我的寶貝。」
然而當他長成衝撞力強的五歲小男孩後,我也開始常需要對他說: 「對不起,是媽媽的不對,請原諒媽媽好嗎?」
光是昨天一天,我就跟阿雷說了好幾次「對不起」。
這兩天我正在讀一本書,拿了些彩色便條貼把頁面貼上標記,書和便條貼一直放在桌上沒收,要讀時卻發現彩色便條貼不見了,第一個反應就是: 阿雷拿去玩了! 因為阿雷以前很愛拿去把它玩到不見,所以我馬上問他: 「你有沒有拿媽媽的便條貼?」
「沒有啊!」
「那怎麼會不見呢,我明明放桌上啊,所有東西都在只有它不見,你是不是拿去哪裡玩忘記了?」
「沒有啊!」
「真的沒有嗎?」我左翻右找「可是沒有人會拿啊,只可能是你拿的啊!」
「我沒有拿啊,媽媽。」
說時遲那時快,我突然發現,是我自己把便條貼塞在書頁裡忘了!
當下我馬上跟阿雷道歉: 「哎呀媽媽找到了,原來是我自己忘記塞在裡面,阿雷對不起喔,媽媽誤會你了,對不起對不起!」
「為什麼你會以為是我拿的呢?」
「因為…你以前拿過好多次嘛!」我蹲下身來抱住他,「所以媽媽一開始就認定是你,是媽媽錯了,不該誤會你,對不起,請原諒媽媽好嗎?」
阿雷拍拍我的背,很阿沙力地說:「沒關係,我原諒你了!」
雖然過程中,我沒有兇,也沒有罵他,但是沒有人喜歡被誤會,我相信小孩也是一樣,我希望我的孩子從這樣的互動中,學會錯了就要認錯,當他從生活中學到自己被尊重,他也會去尊重別人。
昨晚,又發生一件事。
剛從台灣回芬蘭,還有著時差的我,每晚六點過後就呈現愛睏狀態。
當我坐在沙發上整理東西,阿雷蹦蹦跳跳的衝上來翻跟斗還不小心踢到我的頭時,雖然沒有怪他,已經很累又被踢了一腳的我奇檬子就是不太好,當下直接閃人離場。
小孩是很敏感的,他馬上問: 「媽媽,你不高興嗎?」
「有一點。」
「為什麼?」
「因為你踢到我的頭好痛!」
「對不起媽媽。」 幾秒鐘後,阿雷跑過來盯著我看,我輕聲跟他說話時,他馬上說,「媽媽你現在覺得好多了嗎?」
「早就好了啦。」我笑了,同時暗驚,我們的情緒反映在聲音和表情裡,越親密,越藏不住,孩子無論說不說,都看在眼裡,感受在心裡。
後來我去燙被單,熨斗很燙,家裡正在大掃除,滿地雜物空間很小,我叫阿雷不要擠過來,免得不小心跘倒或撞到,他硬要湊過來,被我大聲趕了一下才走。
後來我想想,孩子不過就是想來看看熨斗怎麼用、燙衣服是怎麼回事嘛,於是我又再輕聲把他喚回來: 「你想看這個過程對嗎?來,站旁邊一點,你看,這樣燙過去,被單就平了… 還有,媽媽剛才是不是有一點兇?」
他點點頭。
「媽媽跟你道歉,對不起,因為有時差,還好多家事要做,媽媽已經累了,對不起啊!」
「沒關係!」 我們母子邊燙衣服邊講話,三不五時如果我又因為不耐煩或是怕他碰到熨斗而提高音量,阿雷馬上就會說: 「媽媽你又兇了喔!」 「沒有兇啊,我只是語調嚴厲了一點,講話還是很平和啊!」
然而,有個小子在我旁邊一直給我提醒,「媽媽你又兇了喔」,突然讓我覺得,他才是我的小老師,正因為是最親近的人,更容易在情緒上節制不足,甚至容易傷害對方。對我這個不是很有耐性,脾氣也不特別好的媽媽而言,有個「小老師」提醒我,是我的福氣,也是我的功課。
我們常說,自己養大的孩子,只要用心,他的情緒反應、表情意義,在爸媽眼中都無所遁形,然而對孩子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
從小看爸媽看到大,爸媽的聲調動作、臉部線條,都有意義。 有時孩子會說,有時不會,但他們都不知不覺地學起來。
我知道我不是完美的媽媽,我也有很多缺點,然而孩子直觀的反應和「回饋」,總讓我想要一點一滴的,學著做個更好的人、更好的母親。 因為我知道,我好,他就會好,我開心,他就會開心,如果我做錯事,我就要道歉,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抱歉,就像孩子做錯事,也會跟我說對不起一樣。
我突然發現,在這樣的循環中,哪怕做錯事、不小心發了脾氣、無意間誤會了孩子,仍然成為一種正向的循環,因為大人會認錯,孩子也學會認錯,我們之間,就有了真正的學習與尊重,和一種接受彼此都不是完人的親密與自在。
我想,我還是會繼續,常跟孩子說「謝謝你、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我」,不是因為這幾句話有絕對神奇的力量,而是這些話語,原本就該如此自然地存在相愛的人之間,日復一日,讓我們學會愛著不完美的自己與彼此,並永遠心存感謝。
更多北歐四季的台灣媽媽芬蘭育兒分享,請參考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