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小鎮圖書館一直在宣傳,請大家在今天下午15.05-15.55到圖書館,參加芬蘭國家廣播電台Yle的現場直播節目”Kultakuume” (淘金熱)。這裡淘的金,是文化的金,因為這是個國家廣播電台每天播出的文化節目,有許多針對當前文化領域的訪談與評論。
看來,四萬人的小城圖書館,有國家廣播電台來作直播節目,可是一件盛事呢,好奇心驅使,平常沒特別聽芬蘭廣播的我,也跑去一瞧究竟。
自己大學時曾在廣播電台實習了幾年,廣播對我而言算是個熟悉的媒體,不過,芬蘭人還是又讓我「驚訝」了一次,因為他們在圖書館的「現場」廣播節目安排,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
我原以為,今天節目特別搬到圖書館現場的意思,就只是地點位移到錄音間之外,但還是一樣在圖書館安排定點訪問,今天一去才發現,哇,他們很用心的在短短四十分鐘內,安排了好多內容,而且訪問的位置還一直變換。
主訪的地方,是在圖書館的正中心,搭建好主要的收音設備,然而,訪談中間,主持人之外,還會有另一位記者,跑去圖書館音樂借閱區,用手上的麥克風訪問音樂區的兩位負責人。
他們也訪問常來借書的兩位民眾(圖書館有事先安排好受訪者),一位是年僅15歲的女孩,坐在主要訪談場地,另一位,記者又換地點,跑到圖書館的另一邊訪問一位年紀大的長者。
看著看著就覺得很有趣,明明不是電視節目,其實不管在哪裡受訪,聽廣播的民眾都是看不到畫面的,然而不知是否因為現場有一些民眾作「觀眾」,還是因為他們希望節目的訪談聲音能在收音感受上有些變化,所以地點有輪流切換,也或許是希望訪談「自然」,所以訪問音樂區的負責人時,就前往音樂區訪問囉…
今天的主題,談的是「小城圖書館音樂部門」所扮演的角色,尤其在這個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Youtube頻道盛行,到底還有沒有人借閱圖書館的音樂CD和樂譜呢? 因此也請來地方音樂學校的老師、學生、和地方音樂家輪流受訪,聊圖書館的音樂部門在他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他們自身的閱讀習慣、使用圖書館的習慣。
他們每一位,都現場表演音樂,老師以彈琴開場,學生既吹法國號,也彈了一首西貝流士作的樂曲,最後在地方樂團的音樂家歌聲與鋼琴聲中結束。今天是「現場直播」節目,同時從頭到尾都是用現場音樂配上現場訪談。
回家後上網才發現,原來這個節目固定有「圖書館巡禮」,今天正好是到我們小城這一站,四十分鐘內,音樂表演三段,受訪者七人,場景三個,主持人加記者兩人,人和場景換來換去,但串連地還是很順,我覺得真的有認真用心製作,事先也準備地很周全啊!
我印象深刻的是,當音樂部門的負責人受訪時,他被問到: 「哪種音樂類型最常被借閱呢?」他說: 「有些搖滾樂曲…也有些交響樂曲…但其實聽音樂是很個人的事情,每個人對音樂有不同的感受,音樂的價值不能以借閱的排行傍來論定…圖書館音樂部門就是要提供各式各樣的音樂給民眾…」在一旁聽著的好幾位民眾都點頭豎起了大姆指。
另外他也在其中一段受訪中說: 「希望民眾們多提一些回饋意見給圖書館,因為圖書館員說的,管理者不一定會採納,但是民眾提的意見,他們反而會聽,因為圖書館就是要為民眾服務!」
既然今天的主題是圖書館音樂部門的功用,節目結束後,身為居民的我也覺得應該要表示支持,馬上跑去音樂部門,借了一片西貝流士的CD,同時也拿了一個「驚喜袋」!
好玩的驚喜袋服務
小城圖書館從去年起就推出「驚喜袋服務」,由館員們設計出不同內容的驚喜袋,讓民眾借回家,也得以有機會嘗試平常不會借閱的書籍或音樂。
我翻看一下音樂部門的驚喜袋,上面有各種不同的主題,比較平常的例如「大提琴的音樂」、「各種交嚮樂」、比較特別的主題則有「讓你心靈放鬆的音樂」、「這些音樂也算音樂嗎?」(哪天真的要借這一袋回家聽聽是什麼名堂) 。
借閱時,音樂圖書館的負責人之一跟我說: 「剛剛才訪談完,我現在還頭暈腦脹…我是個很容易緊張的人,很容易! 所以我剛才真的很緊張,真的不太適應受訪…」
我趕緊對他說: 「你表現得很好啊,訪談的也很好喲!」他聽了非常開心,而我,則覺得圖書館員好可愛啊,這麼真實又坦誠。
帶了一袋音樂CD回家,和一個新的「聽&看廣播體驗」,很喜歡這個廣播節目,以後應該會開始收聽,芬蘭生活趣事又多一椿,生活,果然是天天有新風景啊,只要自己願意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