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畫,芬蘭學童民眾一起來

推到 Twitter!
推到 Plurk!

想到城市規畫,你想到什麼?

你能否想像,芬蘭3歲的小孩和18歲的青少年,都同樣參與城市新區的規畫設計?

如果有一天,你所居住的城市,不再只是一個事先規畫好、讓你不得不接受的生活空間,而是邀請你,一起參與未來建設的規畫設計,你是否有興趣?

至少我,對這樣的可能性感到振奮,而這樣的例子,也正在赫爾辛基誕生!

* 赫爾辛基邀請民眾與學童一起規畫的城市新區「豌豆島」。Photo by TEEMU KUUSIMURTO / Helsingin Sanomat

邀請民眾,一起規畫城市新區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是個不斷成長中的城市,市景也不斷地變化著,通常城市區域的規畫,都是由市政府的建設部門以及建築都市規畫專家共同決定,再向民眾說明。

這回,為了規畫城市南方一塊預計在2012重新建設的半島「豌豆島」(芬蘭文:Hernesaari),赫爾辛基嘗試更民主開放的作法:

邀請六個團隊,為這個區域的都市建設案提出規畫,其中三個是專業的建築團隊,另外三個則很有趣,分別是居住在豌豆島鄰近兩個區域的民眾,以及約100位Arkki建築學園的學生,年齡從3歲到18歲不等。(註:Arkki-School of Architecture for Children and Youth)

* 灰色長條形的那一塊,就是豌豆島,旁邊被我圈起來的那兩塊區域居民,則被邀請來一同設計規畫未來的城市新區。

這在芬蘭,可說是個創舉,兒童與青少年,如何規畫城市呢?

看三歲到十八歲的學童,參與城市建設

今年初時,我正好曾拜訪Arkki,當時就聽建築師、也是建築教育家Pihla Meskanen女士提起,市政府建設部門已經邀請了Arkki的年輕學童,一起規畫設計這塊城市新區,一開始我還以為自己聽錯,因為這對我而言實在很難想像。由於Arkki這所建築學校的學生成員們年齡差距從三歲到十八歲都有,最讓我不解的就是,三歲的孩子如何能參與都市設計?

她則說,年紀長的學童可以參與實際的規畫,年紀小的孩子也可以用適合他們的方式表達想法,重點是要讓從中學習觀察環境,感受到自己對環境有影響力。

現在,看到這個當時聽了讓我吃驚的案子,正式被鉅細靡遺地,攤開在赫爾辛基民眾的面前,實在讓人興奮,無論是專業還是非專業,每個人的意見都同等重要,重點不是誰的案子最好,而是讓來自不同角度的聲音,都受到同等的重視,以刺激更多面向的討論。

這次赫爾辛基市政府建設局,邀請學童也參與設計提案,我覺得,這不僅讓學童可以親身體會都市建設的實務,這樣的交付與信任,也讓學童在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對環境有影響力,意義不凡,也影響深遠。

* 建築師正在指導像Arkki的學童說明區域的規畫。photo by LIISA TAKALA/Helsingin Sanomat

感覺上,這裡的人們對身邊環境,多有一定的關心或重視,媒體也常邀請民眾一同討論居住區以及城市建設,我自己並非建築或都市規畫出身,人在台灣時也從不覺得這是我有能力「影響」或「關心」的範圍,然而居住在芬蘭的這許多年間,卻不知不覺地在潛移默化中,會想去注意這方面的議題與資訊,也忍不住想更深 刻的觀察環境,並發出自己的聲音。

這也讓我想起,幾個月前曾寫過的「芬蘭住屋奇想:貝殼房與葉子屋」,那位把自己的家當做葉子故事在實驗的建築藝術家,就某個角度來說,也思考了類似的問題,他想探討,建築師在住屋的建設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真正要住進住屋的人,又能對自己的住房有多少影響力?

如今,建築與城市規畫開始把影響力開放給一般民眾,僅管在芬蘭建築師的口中還是在「趕上別的國家開放例子」的階段,仍然讓人振奮。

* 豌豆島的規畫之一,design/photo by 建築師事務所 BRUNOW & MAUNULA & TROJAN

報上也列出了各方的看法:

經常批評城市建設部門,太老套太專斷的芬蘭建築雜誌主編說:「官員們總算踏出新的一步,開始跟其它西方國家一樣能進行更公開的討論對話,這真是太好了。」

城市規畫局的官員則說,「之前我們都是把準備好的計畫,呈現給大眾,現在我們要反過來,傾聽人們對城市的遠景與夢想。」他同時強調,邀請各個不同提案的目的,不在於競爭出一個最好的,而是要激發市民更多的思考與討論。

媒體記者則評論說,僅管法律規定都市建設必須與市民對話,然而這經常流於形式,因為真正的決定仍是專家與政府官員們在做,若是有舉辦競圖,做決定的也總是少數人,似乎一般的居民並不被認為有能力做決定,因此這是赫爾辛基的一大步,希望從此都能這麼實施。

在我看來,這也真是每一個城市居民都應該擁有的權利。

* 豌豆島的規畫之二, design/photo by 建築師事務所 HELIN & CO JA LOCI MAISEMA-ARKKITEHDIT

三個建築專業公司提出的設計圖,是激發討論的動力(就是這裡放出來的三張圖),而網站一天內也已經累積了五六十則民眾的討論,市府建設局並 邀請市民,上網了解六個不同的設計提案與理念,在接下去的一個月裡,可以在線上貢獻想法,也可以前往城市中幾個地點,實際了解這些提案,接著會舉辦公開討論會。

我想大部分的讀者都離芬蘭很遙遠,赫爾辛基會如何建設這個案子也不是重點,倒是這個例子讓我感受到,其實無論是否具備相關知識、是否有機會接觸都市規畫專案,都可以試著觀察了解自己居住的環境,放慢腳步,去思考每一棟建築,每一條動線,每一塊區域,它的樣貌、它的背景、它的歷史,它與人與四周的關係,細細深究, 處處都是學問與趣味,這樣一來,不僅對環境的敏感度會提高,看美、看事物的角度會更多樣,相信也會更關心自己的環境,自己的城市,與身邊的一切。

* 豌豆島的規畫之三,design/photo by 建築公司 ANTTILA & RUSANEN OY

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提出其它城市建設相關的例子,好讓「終於更開放的赫爾辛基」參考參考,應該也很有趣喲!

我想,大家應該跟我一樣好奇,3歲到18歲的學童,如何參與這個城市建設的設計,專案的討論頁面對這一部分也做了詳細的解說(全是芬蘭文),我就簡單地譯一些重點出來,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做參考:(個人感受:能夠想像嗎?參與這些規畫,從中著手進行的學童,竟然全部都是18歲以下。。)

* Arkki的學童提出的設計規畫© Arkkitehtuurikoulu Arkki

這個專案在2006年的秋天就已經從教育的角度設計規畫,參與的總共有三位建築師、一位專案行政、一位環境藝術家、還有一位畫家,總共有14組Arkki的學生參與這個專案,約100個學童,從3歲小孩到18歲青少年皆有。首先,從實地走訪現場、認識區域的歷史環境開始,並且將注意力放在這塊區域自然環境、景觀、空間、以及城市建設的特色上。

3-6歲的兒童,可以藉由說故事的方式,來思考這塊區域的氛團。兒童們發展出很多不一樣的故事,豌豆島的豌豆居民也在兒童的故事中,有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豐富歷史,家長們則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接著大家便一起探索不同的主題,比方公共建築、住宅區、綠地、活動空間、以及交通運輸、橋樑。

接下來,就可以開始思考關於居住的願景,以及城市居住環境的特色。7-14歲的學童,可以觀察了解不同的居住形式,從獨門獨戶的房屋,到一般的公寓,以及豌豆島的氣候環境狀況。他們也同時思考這塊區域的特色,以及該如何運用這些特色在區域的設計規畫上。水、風、船運,則被認為是這塊區域最重要的元素。

思考過居住環境之後,就可開始思考城市空間,以及居住空間、私有與公有空間之間的關係。我們也討論公共交通運輸、綠地景觀、以及街道運輸網路。

14-18歲的學生,可以更深入地參與專案,他們規畫出好幾種不同的設計提案,每一個提案都被提出來分析,再從中尋找出相同的主題和思考,最後綜合起來,就成為我們共同提給市政府的這個區域建設規畫。

年輕學生們認為,建築大樓與街段的形狀以及比例,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元素。在設計階段的初始,他們甚至提出超過20個不同的街段形狀,最後的設計,則是從這些提案中出發改進,來完成島嶼不同區塊街段形狀、大小、以及建設材料的初步方案。

原資料與圖片來源:http://www.hel2.fi/ksv/hernesaari/arkki.html(芬蘭文)

後註:Arkki這所建築學園,除了舉辦許多給年輕學子的建築工作坊外,也常與各學校合作,在赫爾辛基區的建築教育裡扮演重要角色。

相關參考閱讀:

生活行步之美:旅行,在自己的城市裡

建築勇敢奇想:芬蘭住屋奇想:貝殼房與葉子屋

給孩童的芬蘭建築教育:Arkki

歐迎加入北歐四季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更多生活思考
北歐四季 on Facebook
Twitter It! Plurk this! Share to Facebook!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please consider to leave a comment or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get future articles delivered to your feed reader.

Comments

很感動卻也很凌涕,在台灣可能要冀望在下下下輩子才會有機會全民參予—-不是政策性的。

Dear 北歐四季
我的blog終於也搬家了
有機會別忘了來新家看看喔
http://blog.pixnet.net/lifepoem
^_^

Dear 北歐四季,
每隔三四天都要上妳的blog瀏覽一番
喜愛妳的分享
日本已逝世的攝影大師-星野道夫的遺作有寫到一段
“有一些人,除非你從未遇見,一旦你與他邂逅,
總會有些東西被改變.
或是看世界的眼光,或許是觀照自己的方式..”

很棒的一篇報導,讓我們看到兒童參與城市設計的另一種可能性。

看見不同的可能性

看見不同的生活觀

看見一個”思考、行動、結果”的活動,真是令人雀躍不已

“MFA”藝術碩士,設計帶動了此學程,真的是很值得去學習的課程。

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能改變的是”自己”

也就因為這樣才有”努力”存在。

感謝北歐四季,每一次的閱讀都帶給我每一次的感官震撼

也像”Daniel Pink的著作”未來在等待的人才””所說

高感性(High Concept)與高體會(High Touch)

的應用。 這也讓我越來越期待閱讀此書,同時推薦。

^_^

請問一下芬蘭和俄羅斯的土地有連在一起嗎??

還是是分開的???

從芬蘭到俄羅斯有哪些方式可以到達呢

如果是連在一起應該可以開車吧

飛機應該也有

Dear,
中秋節快樂 一樣的月光,灑在妳的身上;一顆祝福的心,希望妳過得每一天都像十五的月亮一樣圓滿明亮…中秋節快樂!

阿三哥,
能體會你的感受…只希望,至少能帶給大家一點點,生活的啟發吧,芬蘭在城市規畫上的民眾參與,也還是在學習中呢。。:)

棋子,
恭喜你搬新家喲! 有空會再去新家問候你! 🙂

Jean,
謝謝妳的留言,聽了很感動呢! 作者努力地寫東西出來,能得到這樣的回饋,就覺得都值得了!

cheer,
很高興這篇分享能給你一些啟發哦,其實我自己也是被啟發到了!

Innocence,
你說得真好! 唯一能改變的,都是自己,環境,是人構成的,從自己開始,一點一滴地,世界就會有些不同,哪怕只是一點點。很高興聽到,我的部落格讓你聯想到那本書呢,呵,我雖然只看過書摘,但我想,會是一本好看又有啟發的書。:)

Carl,
有連在一起呀,你說的那些方式都可以到達,火車也可,快慢問題而已,還有要另外辦簽証。

Celestial Rose,
謝謝你美麗的祝福,收到了! 也祝你有個圓滿明亮的中秋!

看到3歲小孩可以參與公共事務。這真讓人睜大眼了。
原來教育就植基在這樣一個地方阿。
有這樣的芬蘭,
所以才會有像 Linus Torvalds 這樣的芬蘭人。

Dear 北歐四季:

妳知道的,我雖然喜歡旅行,但是我非常喜歡台灣。
可是,當我今天在中山北路的精華地段彎進小巷後,
看到裡頭毫無美學概念的公寓大廈店面工地並陳時,
這時再看到妳的這篇文章,唉!真是心裡感慨萬千。

很欣賞芬蘭人的作法。

多謝這篇報導!!

oldman,
其實對芬蘭人自己來說,也是創舉呢!不過我倒發現,平常雖然不一定有這麼「大規模」的計畫行動,有些學校班級也會用類似的方式,讓小朋友認識環境,表達意見。

Bechild,
我可以體會那樣的感受…雖然讓人感慨,但是在身邊感受到醜,也表示我們仍然有強烈的,想感受美的能力,這也許是我看到醜空間受不了時,給自己的安慰…
P.S.妳真棒,留言的標點跟文字,還可以正好變成一個好看的方塊。:D

bwPingu,
不客氣,這個議題我本來就很有興趣,看到人家的做法,自己也很有收穫,很高興能分享給大家呢。

我們自己努力成長
但也教育自己的小孩
去了解設計跟使用的精隨
制度太慢
美學的養成是在週遭的環境
在目前的環境是有點可惜
但還是期待
我們的小孩能讓台灣有不一樣的設計

妳的窗有著另一種視野
是我所期望看到的呢!~^o^~

Fiona,
很高興聽到哩! 我也是這麼想! 改變制度很慢,要馬上改變環境也很難,但是一點一滴的從自己的成長開始,再慢慢影響身邊的人、下一代、或是傳播出去,總會有些新的視野,會慢慢被醞釀激發。。:)

Leave a comment